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14:35
文档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一位虔诚的徒,每当遭遇重大困难,或者疑惑难解的时候,就会想起圣经。往往拿起圣经顺手翻阅,便会出现解惑纾困的启示。这种举动并非迷信,而是“有信心的人,自经中的字句,会引起适当的联想”。因为同样那一页,还是那些字句,别人看起来,所产生的回应,十分不相同。翻看易经存乎一心,顺手翻动相当于占卜的过程,必须心有所思,才能够把“心”和“手”连在一起,用心力来寻觅,而不是完全依赖手的动作在翻动。意志愈集中,心力愈能够发挥功效。翻定那一页,等于卜得某一卦。其中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媒介,
推荐度:
导读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一位虔诚的徒,每当遭遇重大困难,或者疑惑难解的时候,就会想起圣经。往往拿起圣经顺手翻阅,便会出现解惑纾困的启示。这种举动并非迷信,而是“有信心的人,自经中的字句,会引起适当的联想”。因为同样那一页,还是那些字句,别人看起来,所产生的回应,十分不相同。翻看易经存乎一心,顺手翻动相当于占卜的过程,必须心有所思,才能够把“心”和“手”连在一起,用心力来寻觅,而不是完全依赖手的动作在翻动。意志愈集中,心力愈能够发挥功效。翻定那一页,等于卜得某一卦。其中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媒介,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

一位虔诚的徒,每当遭遇重大困难,或者疑惑难解的时候,就会想起圣经。往往拿起圣经顺手翻阅,便会出现解惑纾困的启示。  

这种举动并非迷信,而是“有信心的人,自经中的字句,会引起适当的联想”。因为同样那一页,还是那些字句,别人看起来,所产生的回应,十分不相同。  

翻看易经存乎一心,顺手翻动相当于占卜的过程,必须心有所思,才能够把“心”和“手”连在一起,用心力来寻觅,而不是完全依赖手的动作在翻动。意志愈集中,心力愈能够发挥功效。  

翻定那一页,等于卜得某一卦。其中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媒介,藉以引起自己的联想,把文字和脑海中思考的问题连结起来,自然产生一些关联性的念头。  

把这些关联性的念头说出来,便成为当前困惑的解签。这种过程,相当于解卦。  

同样一个卦,换个人来解说,可能各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最好是自己占卜自己解卦;倘若做不到,愈了解真实状况、愈明白困惑者的处境,解说起来愈逼真而有效。  

某甲有疑难,某乙替他翻阅圣经,如果对某甲的背景与当前的状况知之甚详,那么解说起来,必然头头是道,切合某甲的需求,需奉之若神明,赞之为灵验无比。  

圣经和易经,严格说起来,都是人类生活体验的记载。有智慧的人,翻阅来看,由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容易触类旁通,从中悟出相类似的道理。         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联  

人类思想的进化,固然如法哲孔德所言,最先为宗教、继之为哲学,然后才发展为科学。但这不是说,人类有了科学以后,便不再需要哲学与宗教。因为宇宙人生的问题,现代科学再发达,仍然存在许多解不开的迷,需要哲学来解答,而哲学高深难懂,一般人望而却步。实际上哲学也无法完全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因此人类一直到现在,还十分需要宗教。最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凡是能够应用科学来解决的问题,尽量用科学的方法;科学不能解决的,诉之于哲学;哲学不能满足的时候,求之于宗教”。三者并存,同等看待才是的人生。  

圣经是神圣的,却也被一些不肖的假教徒冒用、乱用。易经同样是神圣的,不能因为长久以来被江湖术士冒用、滥用,便认定它是迷信的工具。  中国有宗教而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我们的宗教自由,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任何宗教,都应该获得相当的尊重,这才是中国人包容性特强的具体表现。  

易经是中国人的圣经。易经的象、数、理、占四大功能,一直是中国人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发现任何现象,赶快找出相同的数据,分析比较,推论出所以如此的道理。实在想不通的时候,用占卜来寻找象徵性的卦,以便想象、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整个的思考过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寻求合理的途径,以求合理解决问题。  

中国人一向主张“有理走遍天下”,凡事但求“合理”。我们所倡导的中庸主义,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合理主义”。  

由于理不易明,所以中国人喜欢说“很难讲”。先站在很难讲的立场,才会耐心地分别看相(观察现象)、定数(查明数据),然后铁口直断(确定推理的结果),这时候就变成很好讲了。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把易理应用在管理上面”。不但契合中国人的心理,而且符合中国人的行事习惯。迷信不过是“隐藏实力”的外衣,用以取得当事者的信任而已。 

易经不是宗教经典,但在殷商时代,中国人曾经十分迷信,周朝虽然想用“道理”来取代“迷信”,也不得不披上神秘的外衣,来引起一般人的信心。  

时至今日,科学昌明,一切都讲求数据,我们依“易理”而行,应该相当合乎时代的精神。

文档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杂谈一位虔诚的徒,每当遭遇重大困难,或者疑惑难解的时候,就会想起圣经。往往拿起圣经顺手翻阅,便会出现解惑纾困的启示。这种举动并非迷信,而是“有信心的人,自经中的字句,会引起适当的联想”。因为同样那一页,还是那些字句,别人看起来,所产生的回应,十分不相同。翻看易经存乎一心,顺手翻动相当于占卜的过程,必须心有所思,才能够把“心”和“手”连在一起,用心力来寻觅,而不是完全依赖手的动作在翻动。意志愈集中,心力愈能够发挥功效。翻定那一页,等于卜得某一卦。其中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媒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