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计算机网络 计算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14:35
文档

计算机网络 计算题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
推荐度:
导读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 log2(1+S/N)  b/s-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

C3/C2=18.5%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2-16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   A发送1

S·B=(+1-1-3-1-1-3+1-1)/8=-1, B发送0

S·C=(+1+1+3+1-1-3-1-1)/8=0,   C无发送

S·D=(+1+1+3-1+1+3+1-1)/8=1,   D发送1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

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3-08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

3-10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 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011011111  11111 00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

3-32图3-35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3-2中。

      

     

发送的帧B1的转发表

B2的转发表

B1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B2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地址接口地址接口
A→E

A1A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
C→B

C2C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
D→C

D2D2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转发,写入转发表
B→A

B1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接收不到这个帧
4-09.(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有三种含义

 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 台

     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A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B类网络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目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240)10=(128++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是  10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111111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C2   2F 14  81--(12*16+2).(2*16+15).(16+4).(8*16+1)---194.47.20.129

   C2  2F   14  81  ---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

   C类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信减少.

4-10.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     (4)192.12.69.248

  (5).3.0.1        (6)200.3.6.2

(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

4-19.主机A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试问在IP数据报的发送过程中总共使用了几次ARP? 

   6次,主机用一次,每个路由器各使用一次。

4-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2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 子网号(subnet-id) 子网网络号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

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

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

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

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

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

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

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

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

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

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

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

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

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

4-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

   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IP数据报固定首度为20字节

总长度(字节)

数据长度(字节)

MF片偏移
原始数据报4000398000
数据报片1

1500148010
数据报片2

150014801185
数据报片3

104010200370
4-24.试找出可产生以下数目的A类子网的子网掩码(采用连续掩码)。

  (1)2,(2)6,(3)30,(4)62,(5)122,(6)250.

(1)255.192.0.0,(2)255.224.0.0,(3)255.248.0.0,(4)255.252.0.0,(5)255.254.0.0,(6)255.255.0.0

4-26.有如下的4个/24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性的聚会。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212=(11010100)2,56=(00111000)2

132=(10000100)2,

133=(10000101)2

134=(10000110)2,

135=(10000111)2

所以共同的前缀有22位,即11010100 00111000 100001,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

4-33.下面的前缀中的哪一个和地址152.7.77.159及152.31.47.252都匹配?请说明理由。

   (1)152.40/13;(2)153.40/9;(3)152./12;(4)152.0/11。 

前缀(4)和这两个地址都匹配

4-35.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

140.120.84.24    140.120.(0101 0100).24

     最小地址是       140.120.(0101 0000).0/20  (80)

     最大地址是       140.120.(0101 1111).255/20 (95)

     地址数是4096.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4-37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1)每个子网前缀28位。

(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16个地址。

(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是:

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00001=136.23.12.65/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01110=136.23.12.78/28

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10001=136.23.12.81/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11110=136.23.12.94/28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00001=136.23.12.97/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01110=136.23.12.110/28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10001=136.23.12.113/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11110=136.23.12.126/28

4-41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B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4-42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A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格式同上题):

            N1          4          B

            N2          2          C

            N3          1          F

            N4          5          G

   现将A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格式同上题):

            N1          2

            N2          1

            N3          3

            N4          7

试求出路由器A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路由器A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3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改变

N2   2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变

N3   1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N4   5  G    无新信息,不改变

文档

计算机网络 计算题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