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 | 工程建设内容 | 污染影响 | 生态影响 | 社会影响 | 环境风险 |
| 公路、铁路、轨道交通 | 长度、线路、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区、停产场、车辆段、目前车流量 | 噪声、生活污水、锅炉废气、汽车尾气 | 陆生生态(动物、植物、土壤)、地表(下)水漏失、水土流失、生态敏感目标 | 占地、移民、农林生产、生产生活用水、民用建筑及专项设施、文物、矿产、交通、景观影响 | 危化品车辆发生事故 |
| 机场 | 降落架次、航站楼、站坪、滑行道、其它配套 | 噪声、生活污水、锅炉废气、焚烧炉废气 | 水土流失、生态敏感目标 | 机油泄露 | |
| 输油\气管线 | 长度、线路、站场、阀室、阴保站、管理中心 | 噪声、清管废水、生活污水、废气 | 陆生生态(动物、植物、土壤)、穿越、水土流失 | 管道、站场泄露 | |
| 石油\天然气开采 | 采油/气能力、油/气井、净化站、集输站 | 固废(钻井泥浆) 地下水 | 土壤环境质量 | 井喷、泄露事故 | |
| 矿山开采 (露天、地下) | 开采能力、矿井、选矿厂、尾矿库(矸石场)、风井等 | 采掘废水、洗选废水、生活污水、含尘废气、锅炉废气、噪声 | 陆生生态(动物、植物)、地表沉陷、地表(下)水漏失、水土流失 | 塌方、泥石流、地陷、透水、瓦斯爆炸、尾矿库等 | |
| 水利水电 | 库容\电站装机容量、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引水隧道、电站 | 生活污水、电站噪声 | 陆生生态(动物、植物)、水生生态、水土流失、减水河段、农业生产 | 施工期、爆破库爆炸、机油泄露 |
| 范例 | 工程建设内容 | 污染影响 | 生态影响 | 社会影响 |
| 电站 | 地理范围、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分区、建设过程、变更情况 | 生活污水、电站噪声 | 水生生态、减水河段、水土流失-永久施工占地、渣场、水库影响区、生态敏感目标 | 占地、移民、农林生产、减水河段生产生活用水、专项设施、文物、矿产、景观影响 |
| 输气管线 | 地理范围、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走向、建设过程、变更情况 | 生产工艺(P14) 废气、废水、噪声、固废 | 陆生生态、穿越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 占地、移民、农林生产 |
| 公路 | 地理范围、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走向、建设过程、变更情况 | 废气(隧道)-敏感点 废水 噪声-敏感点、交通、衰减、声屏障 | 水土流失-取土场、弃土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不良地质路段、绿化 陆生生态 | 占地、移民、农林生产、居民通行、 对措施的反映 |
| 矿山 | 地理范围、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分区、建设过程、变更情况 | 采掘废水、井下涌水、洗选废水、生活污水、含尘废气、锅炉、噪声、瓦斯发电尾气、固废 | 陆生生态、地陷、地表水、地下水的漏失、水土流失(尾矿库)、生态敏感目标 | 占地、移民、农林生产、对生产生活用水影响、民房、文物、景观影响 |
蓝色为除了实地查看外需要重点询问并收集资料(提前让业主准备好,以便带回)
验收调查范围
| 范例 | 验收调查范围 | 生态环境 | 水环境 | 大气环境 | 噪声环境 | 社会环境 |
| 电站 | XX工程建设区、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区、电站厂房、施工区、减水河段及其所涉及的影响区 | 库区XXkm2范围、减水河段XXkm、渣场XXhm2、工程临时占地区XXhm2和工程永久占地区XXhm2 | 库区XXkm2范围 减水河段XXkm 尾水汇合后Xkm | 建筑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 | 建筑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及厂界外50米范围 | 库区XXkm2范围 工程搬迁安置区 XXkm减水河段沿线 |
| 输气管线 | XX输气管线XX至XX段主体工程(共计XX公里)、辅助工程 | 管线两侧 20米范围内 | 场站100米范围内 | 场站及管线 两侧200米范围内 | 场站200米范围内 | 管线两侧 200米范围内 |
| 公路 | XX公路改建工程XX至XX段主体工程、挡防工程、临时工程与拆迁工程 | 公路中心线两侧500米范围内 | 公路中心线两侧 100米范围内 | 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米范围内 | 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米范围内 | 直接影响区即公路全线 |
| 矿山 | 年产XX吨煤矿工业广场、风井工业场地、排矸场、附属系统、运输系统、井田范围、移民安置区及其所涉及的影响区 | 井田XXkm2范围 工程永久占地区XXhm2 工程临时占地区XXhm2 | 井田XXkm2范围内涉及的各地下水层 XX河该项目排口 下游1000米 | 建筑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 工业广场及排矸场厂界外50米范围 | 建筑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 工业广场及风井场厂界外50米范围 | 井田XXkm2范围 工程搬迁安置区 |
| 环境影响 | 措施(实地调查、问询业主) | 效果(实地调查、问询相关部门及公众意见) | |
| 生态 影响 | 陆生生态 | 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需要重点描述保护的措施: 1原来工程的实施方案 2具体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替代方案(工程占地、走向、线路发生改变,占地面积的改变、线路长短方向的改变等,相应的工程及植物措施) 3对珍稀动植物的当地或异地补偿措施(物种、数量、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成活率等) | 需实地调查并走访问询当地及相关部门: 1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在哪些方面减轻 2及相关部门对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建议,及其采取的措施。 3例如距目标距离变化(占地变化等,量化)、对基本农田、林地等占地减少(具体数量、分布情况),珍稀动植物在当地及异地数量是否增加、成活率如何。 4只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可以通过描述占地比例小、距离远等表述影响小 |
| 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对陆生生态目前影响不大 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且主要以次生林为主的地区 环评无相关要求且工程没有具体措施的可以不设置此章节 | ①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②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且主要以次生林为主(参考环评) ③工程占地面积不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面积、措施) ④因此陆生生态影响不大 以龙滩为例说明表述的层次 | ||
| 水生生态 | 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同陆生生态 | 同陆生生态 | |
| 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1建设鱼类增殖站(规模、设施) 2放养鱼种、数量、频次规定 3描述最近几年放养的具体情况(时间、地点、鱼种、数量) | 1库区水生生物情况(有哪些鱼种、是否有珍稀鱼种出现、捕鱼量情况、是否有网箱养鱼等) 2对企业措施的评价、采取的措施 (借助走访、调查、网络) | ||
| 水土保持 | 1概述、主要措施及水保防治分区(永久、临时、渣场、水库影响区、面积、措施类型) 2各分区的具体措施 永久占地:原具体地点、面积、土地类型、地质结构特点、施工的防护措施、具体措施(护坡、截水沟、挡墙的类型、工程量、进场公路长度、挡墙、植物措施的种类、数量、间距等) 施工占地:占地单位、原具体地点、面积、土地类型、结束后土地归属、建筑物是否拆除、废弃物堆放去向、绿化恢复情况 渣场:数量、位置、面积、土地类型、弃渣来源及土石方量、 工程措施(挡墙(类型、长、高、工程量)、沉砂凼(容积)、排水沟渠(工程量))、渣顶平整情况、坡度、归属情况、绿化措施(未绿化原因) 水库影响区:地质结构、原有地质灾害多发区、目前情况、处置措施 绿化措施:绿化面积、种类、数量 与水土保持方案阶段的比较:占地面积、措施类型、绿化情况(列表比较) | 实地调查: 环评或水保要求的工程措施的完成效果如何、是否发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绿化情况(长势情况) 问询: 1有无地质灾害发生 2有无纠纷发 3交由的渣场等如何处置等 4绿化情况,是否需要补种 摘抄水保报告:(注意水保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如实描述) ①工程量及其质量评定 ②扰动及综合防治情况 ③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 |
| 社会 环境 | 征地 | 补偿协议及依据、补偿标准、面积、涉及乡镇、土地类型、补偿实施情况、专项设施征地搬迁情况、具体补偿金额 | 实地调查及问询:经费是否落实、组织部门实施、是否发生纠纷、是否完成征地移民工作、是否组织验收、安置后移民生活水平是否下降、主要生活来源等 以龙滩为例 |
| 移民 | 补偿协议及依据、补偿标准、涉及乡镇、人数、安置地点、安置方式(统建或自建、农转非)等 | ||
| 减水河段 | 减水河段长度、是否有其它河流汇入补水、涉及乡镇人口、这些乡镇生产、生活用水的原有取水方式、业主及的具体补偿措施(工程措施、引水工程(深井)、水资源费等) | 实地调查及问询:水位是否下降、生产生活用水是否受影响等 | |
| 农林生产 | 不设置该章节 | 1占用耕地占乡镇比例情况 2临时占地及渣场等复耕情况 3移民搬迁后生活安置情况 影响不大 | |
| 专项设施 | 具体措施 | 问询: | |
| 施工期影响 (水、气、噪声) | 不设置该章节 | 1简单描述措施,注意措词(水尽量回用不外排、气避免扬尘洒水、声避免夜间生产等) ②问询结果 | |
水电站综合工程主要特性表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一 | 水文 | |||
| 1 | 流域面积 | |||
| 全流域 | km2 | 159812 | ||
| 坝址以上 | km2 | 76753 | ||
| 2 | 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 | 年 | 47 | |
| 3 | 多年平均径流量 | 亿m3 | 2 | |
| 4 | 代表性流量 | |||
| 多年平均流量 | m3/s | 838 | 水利年(5~4月) | |
| 实测最大流量 | m3/s | 200 | 武胜站(1981年) | |
| 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 m3/s | 35400 | 武胜站(1903年) | |
|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2%) | m3/s | 28700 | ||
|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2%) | m3/s | 39900 | ||
| 5 | 泥沙 | |||
| 多年平均输沙量 | 万t | 7369 | ||
| 多年平均含沙量 | kg/m3 | 2. | ||
| 实测最大含沙量 | kg/m3 | 60.6 | ||
| 二 | 水库 | |||
| 1 | 水库水位 | |||
| 校核洪水位(P=0.2%) | m | 275.15 |
| 校核洪水位(P=2%) | m | 275.05 | ||
| 正常蓄水位 | m | 262.5 | ||
| 汛期水位 | m | 260.0 | ||
| 2 |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 km2 | 23.40 | |
| 3 | 回水长度 | km | 23.16 | |
| 4 | 水库库容 | |||
| 总库容 | 亿m3 | 1.17 | 正常蓄水位以下 | |
| 调节库容 | 万m3 | 450 | ||
| 调节特性 | 日调节 | |||
| 三 |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 |||
| 1 |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 m3/s | 28700 | |
| 相应下游水位 | m | 270.10 | ||
| 2 |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 m3/s | 39900 | |
| 相应下游水位 | m | 274.20 | ||
| 四 | 工程效益指标 | |||
| 1 | 发电效益 | |||
| 装机容量(功率因数=0.95) | 万kW | 13.6 | ||
| 保证出力 | 万kW | 3.3 | ||
| 多年平均发电量 | 万kW·h | 59900 | ||
| 年利用小时数 | h | 4409 |
| 五 | 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 | |||
| 1 | 淹没耕地(P=50%) | 亩 | 3815 | 国有河滩种植地 |
| 2 | 迁移人口(P=10%) | 人 | 1482 | 防洪搬迁人口 |
| 3 | 淹没区房屋(P=10%) | m2 | 20223 | 防洪搬迁面积 |
| 4 | 工程永久占地 | 亩 | 580.5 | |
| 六 |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 |||
| 1 | 泄洪冲砂闸 | |||
| 闸坝总长 | m | 179.5 | ||
| 闸室长度 | m | 35.0 | ||
| 闸孔数-尺寸(宽×高) | m | 11-12×15.8 | ||
| 消能方式 | 底流消能 | |||
| 2. | 溢流坝 | |||
| 型式 | 低实用堰 | |||
| 长度 | m | 235.35 | ||
| 地基特性 | 砾卵石及砂质粘土岩 | |||
| 坝顶高程 | m | 262.5 | ||
| 最大坝高 | m | 14 | ||
| 校核泄洪流量 | m3/s | 14483 | ||
| 设计泄洪流量 | m3/s | 9388 | ||
| 3 | 引水明渠 |
| 地基特性 | 基岩 | |||
| 设计引用流量 | m3/s | 1390.88 | ||
| 进水口:型式 | 宽顶堰 | 开散式 | ||
| 底坝高程 | m | 255.0 | ||
| 渠身断面型式 | 梯形 | |||
| 底宽 | m | 45.0 | ||
| 边坡系数 | 0.557 | |||
| 底坡 | 1/20000 | |||
| 正常蓄水位时水深 | m | 17.03 | ||
| 衬砌型式 | 砼衬砌 | |||
| 4 | 主厂房 | |||
| 型式 | 引水式 | |||
| 主厂房尺寸(长×宽×高) | m | 120.23×74.43×49 | ||
| 5 | 船闸 | |||
| 船闸闸箱尺寸(长×宽) | m | 120×16 | ||
| 船闸门槛最小水深 | m | 3.0 | ||
| 闸墙最大高度 | m | 21.1 | ||
| 6 | 主要机电设备 | |||
| (1) | 水轮机 | |||
| 台数 | 台 | 4 |
| 型号 | GZD215-WP-560 | |||
| 额定出力 | MW | 34 | ||
| 额定转速 | r/min | 107.1 | ||
| 吸出高度 | m | -10.5 | ||
| 最大工作水头 | m | 12.84 | ||
| 设计水头 | m | 11.0 | ||
| 每台机组过水能力 | m3/s | 348 | ||
| (2) | 发电机 | |||
| 台数 | 台 | 4 | ||
| 型号 | STWG25-56/7620 | |||
| 单机容量 | MW | 34 | ||
| 电压 | KV | 10.5 | ||
| 功率因数 | 0.95 | |||
| 七 | 施工 | |||
| 1 | 主体工程总量 | |||
| 土石方开挖 | 万m3 | 433.31 | ||
| 填筑石渣 | 万m3 | 22.82 | ||
| 浆砌石 | 万m3 | 1.63 | ||
| 钢筋 | t | 12845 | ||
| 砼和钢筋砼 | 万m3 | 61.37 |
| 2 | 所需劳动力 | |||
| 总工日 | 万工日 | 1.8 | ||
| 高峰人数 | 人/月 | 2100 | ||
| 3 | 施工期限 | |||
| 总工期 | 月 | 48 | ||
| 第一台机组发电期限 | 月 | 37 | ||
| 八 | 经济指标 | |||
| 1 | 静态总投资 | 亿元 | 9.91 | |
| 2 | 动态总投资 | 亿元 | 10.99 |
| 顺序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指 标 | |
| 扩能后 | 扩能前 | |||
| 1 | 设计生产能力 | |||
| (1)年产量 | kt | 1500 | 550 | |
| (2)日产量 | t | 5000 | 1833 | |
| 2 | 井田范围 | |||
| (1)井田面积 | km2 | 30.26 | 30.26 | |
| 3 | 储量 | |||
| (1)地质储量 | Mt | 97095 | 81234 | |
| (2)工业储量 | Mt | 94155 | ||
| (3)可采储量 | Mt | 75324 | 51994 | |
| 4 | 矿井服务年限 | a | 50.44 | 72.60 |
| (1)+310m水平(按1500kt/a计) | a | 26.21 | 46.30 | |
| (2)+160m水平(按90kt/a计) | a | 13.62 | 14.30 | |
| (3)±0 m水平(按60kt/a计) | a | 10.61 | 12.00 | |
| 5 | 矿井设计工作制度 | |||
| (1)年工作天数 | d | 330 | 300 | |
| (2)每天工作班数 | 班 | 3 | 3 | |
| 6 | 煤层情况 | |||
| (1)可采煤层数 | 层 | 2 | 1 | |
| (2)可采煤层厚度 | m | K1:0.7~3.96 K2:0.34~0.63 | K1:0.7~3.96 | |
| 7 | 煤的主要用途 | 动力煤 | 动力煤 | |
| 8 | 开拓方式 | 平硐+斜井 | 平硐+斜井 | |
| 9 | 达到设计产量时 | |||
| (1)采区数 | 个 | 1 | 1 | |
| (2)综采工作面(个数/总长) | 个/m | 1/200 | 1/200 | |
| 10 | 达到设计产量时井巷工程量 | m/m3 | 31772 / 366537.35 | 16263 / 199870 |
| 11 | 大巷运输方式与设备 | |||
| (1)运煤 | 800mm胶带运输机 | 矿车 | ||
| (2)辅助运输 | 8t、12t蓄电池机车牵引; 3t底卸式矿车;8t梭式矿车 | |||
| 12 | 提升设备 | |||
| 集中轨道上山提升方式与设备 | JK-2.5/30型提升绞车 | |||
| 采区轨道上山提升方式与设备 | JD25绞车,SDJ-28绞车 | |||
| 13 | 通风方式与设备 | 分区抽出式 | ||
| 回风斜井通风机 | FBDCZ-8-№24 | |||
| 14 | 压风设备(防爆) | SM455型防爆移动式空压机 | ||
| 15 | 建筑面积和体积 | |||
| (1)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 | m3 | 59034 | 41218 | |
| (2)工业建(构)筑物总面积 | m2 | 9117 | 5595 | |
| (3)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 | m2 | 17051 | 5963 |
| 16 | 建井工期(不包括准备期) | 月 | 29 | |
| 17 | 职工在籍总人数 | 人 | 1209 | 876 |
| 序号 | 项 目 | 单位 | 技术指标 | 备 注 |
| 1 | 公路等级 | 山岭区三级 | 特殊困难路段指标适当调整或降低 | |
| 2 | 计算行车速度 | km/h | 30 | |
| 3 | 路基宽度 | m | 7.5 | 海子山顶雪害、地形平缓,可加宽至8.5m,而特殊困难路段取6.5m |
| 4 | 平曲线一般 最小半径 | m | 65 | |
| 5 | 平曲线极限 最小半径 | m | 30 | 回头曲线:20m |
| 6 | 停车视距 | m | 30 | |
| 7 | 最大纵坡 | % | 8.0 | 特殊困难路段9%,海拔3000~4000m-1%,4000~5000m-2%,5000m以上-3%。 |
| 8 | 竖曲线一般 最小半径 | m | 400 | |
| 9 | 设计荷载 | 汽车-20 挂车-100 | ||
| 10 | 桥面宽度 | m | 与路基同宽 | |
| 11 | 隧道净空 | m | 8.5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