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6分)
(一)默写(12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2.知困。(《虽有嘉肴》)
3.,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4.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5.深秋的早晨,同学们看到田野和房屋上薄雾缭绕,而东方已是一片绯红。甲生说:这便是《答谢中书书》中描绘的“”的画面;乙生说:可惜没有文中早晨“”的热闹场景啊。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
【甲】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老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乙】___________(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背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②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③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地名,今山东阿县。②白首:老年人。③决:决断(改事)。
6.甲诗的作者是(人名),乙节选语段出自课文《》。(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遣使.追()(2)铸库兵.以作耕器()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B.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C.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D.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10.甲诗控诉了,乙文描绘了的淳朴风尚,丙文展现了子奇治阿的才华。(4分)
11.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当时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B.“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村中人对外人的排斥。
C.“共载皆白首”暗示阿县年轻人起初不欢迎子奇。
D.上述诗文都意在表现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12.甲诗“”的行为和乙文“□□□□”的举措,都表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但丙文又告诉我们的道理。(5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6分)
文学是不会消亡的
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学有一种悲观的看法。有人说文学会衰落,小说会灭亡。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说中国四大名著和西方的大部头名著是不受欢迎的。受欢迎的是那些戏剧性的、表演性的艺术作品。
②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文学是思维的艺术,热爱文学的结果并不是让你只热爱文学;文学是思维的桥梁、路径,热爱文学的结果是让你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历史,包括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东西、一切变化。思维的艺术虽然不那么直观,但是你阅读的文学书,会空前地激活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③文学能满足生命的需求。人活着就要体验一切,也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文学能充分表达生命过程中的丰富体验与感受。莫怀戚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中,有感于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的话语,便用《散步》一文表达出他对生命和责任的思考。
④文学还能弥补人生的某些缺憾。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切都是停留不住的。个体的生命会结束,人在经历生活的时候,生活也正在逝去,就像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zhòu yè”。于是,文学便成了生命的一个遗存,成了对时光的一个挽留。
⑤青春万岁,这只是文学的一种说法,实际上青春前前后后也就十几年,但你如果写下来,比如《红楼梦》里写的那一批人物,他们永远年轻。王蒙创作《青春万岁》的时候只有19岁,是因为他痛感到,这样一个时代、这样的青春会过去,所以他要把它写下来。
⑥文学不仅记录、纪念着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在创造着理想和生活。许多美丽的东西离不开文学创作。生活中的有些东西,用眼睛、耳朵、鼻子、嘴、皮肤是接触不到的。很多强烈的、浓郁的感受,也都不是能够看到、摸到的,都要借助于语言和文学的创造。比如,永恒、真理、完美、道德、贡献、牺牲、深邃……正是在语言里,你会经历一个你现在的世界,也能获得一个你所希望知道而没有得到的世界。因此,文学是我们所创造的一个艺术的世界、精神的家园。
⑦文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文学还教给我们文学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生的各个方面。文学发展了我们的思维,提高了我们的智商,文学留存了生命和时光的印记,并为我们创造出更为美好的世界。
⑧文学是不会消亡的。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离不开文学,而文学也离不开读者、离不开时代。
13.根据拼音写汉字:zhòu yè()(2分)
14.对第①段传递出的信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信息技术给文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B.当前社会人们对中外名著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C.多处使用“有人”意在强调这些观点的普遍性。
D.作者想以他人观点为靶子来表达对文学的看法。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论点:文学是不会消亡的(1)
文学能够记录并纪念生活
(3)
(2)
文学能弥补人生的某些缺憾
16.下列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武汉的黄鹤楼很早就毁坏倒塌了,现在的黄鹤楼不在遗址,也不是原来的黄鹤楼,但是它仍然那么吸引人。这是因为有崔颢、李白的诗,尤其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它把盛唐时期兴旺的情景、美丽的河山写得这么好,至今动人不已。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8分)
活着的手艺
①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②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成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找他来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③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手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木料上的一道裂痕转眼间就画作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就成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④我在老家的时候,常常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但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⑤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⑥有一年,我回家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⑦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他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⑧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⑨我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⑩春节回家,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其实,好的手艺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17.第③段画线句中,“以另一种形式活了”是指(2分)
18.作者说“他是木匠里的天才”,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木工活感兴趣。
B.他能把丑陋的木头掏成精致的木碗。
C.他能准确估算一棵树能打多少家具。
D.他能巧妙弥补木材本身存在的不足。
19.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4分)木匠的手艺或对待手艺的态度
木匠对“我”写作上的启示(1)
写作语言要去除浮华,直击文章要害只愿打家具,不愿为了赚钱去干零杂的木工活
(2)
20.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21.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2—25题。
百年风华,盛世如愿。学校为纪念建党百年,开展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22.筹备组为系列活动准备了下列两个主
题,请你把它们填在合适的位置上。(2分)
A.乾坤盛世,不负百年心血
B.百年风华,皆为不凡岁月
【活动一】
23.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中国党的发
展历程,筹备组为《红星照耀中国》制作了
有声书,请你为该有声书的推荐词完善相关
的素材。(8分)推荐词内容
相关素材(1)历史事件
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你能了解中国党为争取民主而进行的次反围剿,还有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
”……(2)领袖风采这里的人物个性鲜明:有博览群书、极具政治军事才能的;有能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的
;还有性格的贺龙……
(3)书名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相较而言,我更喜欢《
》这一书名,那是因为。不知你听了后会喜欢哪个?【活动二】
为了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校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活动内容。
24.小明给大家带来了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
(1)你发现这真的是一本好书:目录清晰,图文并茂。在内容编排上,从“第一阶梯”到“第三阶梯”的大致规律是()。(3分)
A.从北方到南方
B.从乡村到城市
C.从高山到平川
D.从原始到文明
(2)假如为该书写一句宣传语,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一本匠心独运的好书
B.大自然造物的力和美
C.书架上的中国纪录片
D.灭于历史长河的纪念
25.小王倡议用诗朗诵的方式为活动(二)拉上帷幕,他为诗歌准备了以下结束语,请你帮他选一个,并告诉他理由。(4分)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请放心,强国有我!
四、写作(60分)
26.题目:换了个角度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然后能自强也
3.无意苦争春
4.心远地自偏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杜甫《桃花源记》
7.(1)使臣(2)兵器
8.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余人、延、其)
9.C
10.(2+2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或战争的残酷答“官吏们的强暴”得1分)
桃花源热情好客(桃花源人际关系和谐)
11.A
12.(1+1+3分)老翁逾墙走避秦时乱(或:来此绝境)只要当官的善待百姓,赢得民心(前提1分),百姓就会和统治者团结一心,积极面对战争(百姓对战争的态度2分)
13.昼夜14.C
15.(1)文学能激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文学能满足说明的需求(或:能表达生命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3)文学能创造理想和生活
16.第⑥段(1分),这段话写了我们借助古人留存的诗歌,依然能感受到盛唐时期黄鹤楼以及其他事物的美好(2分),能印证该段“文学史我们所创造的一个艺术的世界、精神的家园”这一观点(或:许多美丽的东西离不开文学的创造)(2分)
17.木料被打成家具后,(“另一种形式”1分),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力(“活了”1分)
18.A
19.(1)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厚实坚硬的树皮。
(2)不能为了自己或他人的利益而违心地写作。
20.运用反问的修辞(1分),强调木匠的品性高傲(对自己职业尊严的坚守)(2分),
表达了“我”对他的理解(1分)
21.交代了木匠的手艺最终受到他人赏识的结局(内容概括2分),既点明了文章主旨: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手艺会永葆生命活力(主旨揭示2分),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揭示了它的深层含义(结构上照应标题1分)
22.B A
23.(1)五西安事变(2)周恩来急躁
(3)示例一: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党人的英雄形象及其领导的红色,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了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对象与事件2分,象征意义2分)
示例二:我更喜欢《西行漫记》,描述了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对党人进行实地访谈,展示出党人的真实生活,客观向全世界报道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24.(1)D(2)C3分A1分
25.对语言的理解2分,与活动的开展意图联系2分
示例一:选A,活动二的意图在于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A句强调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能体现当代公民的自豪感,与活动二的开展意图相吻合。
示例二:选B,活动二的意图在于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B句作结,能体现当代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活动主旨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