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18:56
文档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英思维方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型思维与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不同导致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把隐性化显性;英译汉时以神统形,找出汉语的隐性关系并化作英语的显性。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翻译整体思维抽象思维意合形合一、翻译、语言与思维方式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
推荐度:
导读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英思维方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型思维与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不同导致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把隐性化显性;英译汉时以神统形,找出汉语的隐性关系并化作英语的显性。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翻译整体思维抽象思维意合形合一、翻译、语言与思维方式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摘  要: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英思维方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型思维与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不同导致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把隐性化显性;英译汉时以神统形,找出汉语的隐性关系并化作英语的显性。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  翻译  整体思维  抽象思维  意合   形合

一、翻译、语言与思维方式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意义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与此同时,思维与语言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展开,而思维的活动也必须依赖语言来表达。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域、历史、宗教、文化的不同而形成差异较大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观的思维过程当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进行语言文化转换(翻译)过程当中最具阻力的因素之一。学习翻译,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研究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汉英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的差异

综合我国多位汉英比较专家如连淑能等研究成果,汉英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中国人重螺旋思维,英美人重直线思维等。本为着重讨论汉语重整体、综合型思维与英语重个体、分析型思维的对比差异。

一些学者主张用意合(parataxis)和形合(hypotaxis)来概括汉、英语言的差异。(申小龙,1990)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靠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词与句子的结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码。而意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整体、综合型思维与个体、分析型思维产生背景及对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影响

由于不同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哲学意识反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众所周知,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使用汉语的华夏民族生活在北温带广袤肥沃的东亚上,较少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再加上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地思维,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人与天地一物也’(宋代程颢语)”,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华夏民族对大自然的敌对情绪较少,这种和谐的氛围塑造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种整体、综合思维无论是在中医、京剧艺术还是在国画艺术等都有体现。这种心态相对发展了直觉的、悟性的思维方式,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认知对象的实质。这种思维方式对对象的把握是通过对其关系的把握来实现的,反映在表达对象的语言上也就必然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并更多地利用“意义支点”和语义因素的链条作为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意合法”。

而古代印欧语系的人们大多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更多地领略了大自然的暴戾无常、变幻不定的一面,不得不客观冷静的观察、分析、了解自然,产生一种与大自然隔离的心态,及西方传统哲学的“天人各一”,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习惯从个体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在印欧语系里,一向把语言用作表现这种逻辑思维的外在形式,即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语法从属于逻辑,把判断与句子等同,把句子成分与逻辑范围等同,使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标志,以形统意,注重形合,用严密的形态变化体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即所谓“形合法。”

当然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不同的只是他们变现趋势上的差异。

四、“意合”、“形合”对翻译的影响

从上文得知,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应时刻牢记这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英译汉时,我们要切忌一对一式的对号入座。也就是说,不要把英语的重形合的各种连接手段都照译过来,而要注意以神统形,再不会造成误解的情况下,将英语的连接手段由显性变成隐性,符合汉语的习惯。

如 he was so rude that i felt like slapping his face.应译为“他太无礼了,我真想扇他个耳光。”不能译为“他如此的粗鲁,以致于我想打它的脸。”再如,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不能译为“一个人永远不会太老而不能学习”,而应译为“活到老,学到老。”反之,汉译英时则要把汉语中的隐性连贯化作英语的显性连接,加入明显的连接手段。如“抓大放小”应译为“to invigorat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releas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2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它的背影。”找出其中的隐性关系,我们应译为“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翻译当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进行翻译的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变换,更应注意到汉应两种思维的差异,避免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和不当。

文档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英思维方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型思维与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些不同导致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把隐性化显性;英译汉时以神统形,找出汉语的隐性关系并化作英语的显性。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翻译整体思维抽象思维意合形合一、翻译、语言与思维方式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