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08:02
文档

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第19卷第3期2011年6月中国管理科学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Vol.19,No.3June,2011文章编号:1003-207(2011)03-0103-08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李晓峰,徐玖平(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企业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就必须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而准
推荐度:
导读第19卷第3期2011年6月中国管理科学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Vol.19,No.3June,2011文章编号:1003-207(2011)03-0103-08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李晓峰,徐玖平(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企业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就必须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而准
第19卷 第3期

2011年 6月

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 anagement Science

V ol.19,No.3June, 2011

文章编号:1003-207(2011)03-0103-08

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

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李晓峰,徐玖平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

摘 要: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企业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就必须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而准确度量风险则是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可拓物元模型,并提出了风险的可拓测度方法。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反映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状态,不仅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风险进行测度,而且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风险和决策者的主观风险做出准确评估。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均表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测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风险测度;物元模型;可拓集合;主观风险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7-09;修订日期:2011-04-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014);四川省统计科学

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09SC148);四川大学哲学社科研究青年启动项目(SCU07029)

作者简介:李晓峰(197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工

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项目风险管理、评价理论与技术.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企业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往往对这些内外因素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控制,使得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有时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1]。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测度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根据风险测度的结果做出风险决策,即是否中止或继续实施该技术创新项目,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减少决策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起到间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而且可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复杂,种类繁多,

有些因素可以度量,有些因素却难以量化,如何正确衡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至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2-5]。目前,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的文献并不多见[6-15],从仅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在对技术创新风险测度问题进行探讨时,仅考虑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客观风险,未涉及技术创新的主观风险,即决策者的影响。我们知道,不同决策者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同、风险偏好程度不一、对相同的客观环境的认识和感受也不一样,这会造成不同决策者对同一技术创新项目所做的决策不完全相同,从而引起决策结果的不一致性,致使同样的客观风险给不同企业造成的损失各异。可见,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测度中,不仅要考虑客观风险,而且要考虑主观风险(决策者的影响),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的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测度。

可拓学是由我国学者蔡文于1980年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16]

,它运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研究解决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规律性问题,它为人们认识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矛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体系[17]。本文在可拓学中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可拓物元模型和可拓测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形式化地描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状态,不仅能准确测度出企业技术创

新综合风险的大小,而且能比较明确地给出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客观风险和决策者主观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价,从而全面地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劣势。

2 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

可拓物元模型

2 1 物元概念

通过对大量的日常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处理矛盾问题时,必须将事物、事物的特征及相应的量值一起来考虑,才能构思出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为此,引入了由事、特征及相应的量值构成的三元组 物元,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18]。

给定事物的名称N,它关于特征c 的量值为h,以有序三元组

R =(N ,c,h)

(1)

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为物元。事物的

名称N 、特征c 和量值h 称为物元的三要素。

物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把事物、特征和量值放在一个统一体中考虑,使人们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量,又要考虑质。同时,物元中的事物是有内部结构的,物元三个要素的变化和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使物元产生变化,从而物元是描述事物可变性的基本工具

[19]

2 2 构建主特征物元矩阵

某些事物的全部特征可能成千上万,为区分这些事物,或者认识这些事物的状态,将全部特征拿来比较,在理论上说是科学的,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难以行通,因为成千上万特征量值的获得需要大量的调研、大量的时间,成本极高、效率极低。哲学中关于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的论述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好的方法[20]。在处理问题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便可以科学的、有效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区分事物,或者认识事物状态时,应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依此思路,建立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物元矩阵。

设某一个事物N 的全部特征有f 个,主要特征有e 个,称这e 个特征为该事物的主特征,显然e R =

N ,c 1,h 1c 2,h 2

c e ,

h e

=

R 1R 2 R e

(2)

其中R 表示e 维主特征物元矩阵,R i =(N ,c i ,h i )(i =1,2, ,e)表示R 的分主特征物元矩阵。

主特征物元定律 不同的事物,其主特征物元矩阵是不相同的,即使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刻,其主特征物元矩阵也是相异的。

因此,可以利用主特征物元矩阵区分不同的事物,或者认识同一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2 3 经典域物元模型和节域物元模型

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过程中,会遭遇外部和内部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的不同时刻,其风险状态是不相同的,即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过程中的风险不是稳定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反映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这一状态的主特征,即技术创新风险的各因素指标,利用建立的事物主特征物元矩阵来描述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量变过程,进而对其测度,确定技术创新风险的大小。下面,首先确立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相关的因素指标,然后利用事物的主特征物元矩阵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的经典域物元模型和节域物元模型。

2 3 1 确立与技术创新风险相关的因素指标

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为两大类: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企业自身客观条件的等客观原因产生的风险;主观风险是指由决策者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组织能力不强等主观原因造成的风险。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的确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两大类风险。

依据系统全面、简明科学、协调一致、可比分析等原则,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21-23],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风险因素指标和主观风险因素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风险因素指标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受负面影响程度x 1、企业的技术能力x 2、生产能力x 3、市场竞争优势x 4、财务水平x 5等五个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观风险因素指标包括:决策者认知程度x 6、心理素质x 7、风险偏好x 8、组织能力x 9等四个指标。2 3 2 模型建立

设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有m 个,即为

104 中国管理科学 2011年

R oj=N oj x1V oj1

x2V oj2

x m V ojm

=N

oj x1

x2

x m

(3)

其中R oj表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处于第j级风险时的物元模型;N oj表示第j级风险;V ojk=表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处于第j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j=1,2, ,n;k =1,2, ,m。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各风险因素指标允许的取值范围,即各风险因素指标处于第1级风险到第n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形成的物元模型(称为 节域物元矩阵 )为:

R p=N p x1V p1

x2V p2

x m V

pm

=N p x1

x2

x m

(4)

其中R p表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综合风险测度物元模型的节域;N p表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全体等级;V pk=表示N p中风险因素指标x k取值的允许范围;V ojk V pk,j=1,2, ,n;k=1,2, ,m。

2 4 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物元矩阵的确立

对待评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把它的各个风险因素指标所检测得到的数据或分析结果用下面的物元矩阵表示:

x1

x2

x m v

其中N表示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v k 表示待评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的评价值(k=1,2, ,m)。

3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可拓测度方法

在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可拓物元模型后,如何对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可拓集合的相关理论和方法[18],首先把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拓广为 接近度 的概念,作为定性描述扩大为定量描述的基础;然后依据 接近度 概念建立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物元矩阵与经典域物元矩阵的风险关联度函数;最后根据风险关联度函数确定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等级大小。

3 1 接近度概念界定

定义1 设区间V pk=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处于第1级风险到第n级风险时允许取值的范围;区间V ojk=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处于第j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区间V ojk V pk;点v k表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的评价值,则将

p(v k,V oj k)=|v k-

a oj k+

b ojk

2

|-1

2

(b ojk

-a ojk)(k=1,2, ,m;j=1,2, ,n)(6)

p(v k,V pk)=|v k-a pk+b pk

2

|-1

2

(b pk-a pk)(k

=1,2, ,m;j=1,2, ,n)(7)分别称为点v k(评价值)与区间V oj k、V pk的 接近度 。

接近度 概念的定义,可以把点与区间的位置关系用定量的形式精确刻划,我们能够根据 接近度 值的不同描述出点在区间内的不同位置。 接近度 概念对点与区间的位置关系的描述,让我们从 类内即为同 发展到 类内也有程度区别 的定量描述。

从 接近度 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定理:

风险接近度定理 若区间X0=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处于第j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点v k表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个风险因素指标x k的评价值;p(v k,X0)表示点v k 与区间X0=的接近度,则

(1)点V k X。且V k a,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V k,V0)<0;

105

第3期 李晓峰等: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2)点x 0 X 0,且v k a,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 (v k ,X 0)>0;

(3)点v 0=a 或v 0=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 (v k ,X 0)=0。

在文献[24]中,我们对此定理进行了证明。

由风险接近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推论:推论1 在(6)式中,当p (v k ,V oj k )>0时,表示v k 不在区间V ojk 内,即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不属于第j 级风险;当p (v k ,V ojk )<0时,表示v k 在区间V oj k 内,即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属于第j 级风险;且不同的负值说明v k 在区间V ojk 内的不同位置;当p (v k ,V ojk )=0时,表示v k 在区间V ojk 的上界点或下届点,即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j 级风险的临界点处。

推论2 在(7)式中,当p (v k ,V pk )>0时,表示v k 不在区间V pk 内;当p (v k ,V pk )<0是,表示v k 在区间V pk 内,且不同的负值说明v k 在区间V pk 内的不同位置;当p (v k ,V pk )=0时,表示v k 在区间V pk 的上界点或下届点处。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p (v k ,V pk )的正负来判断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的评价值是否超出其取值范围,根据p (v k ,V oj k )的正负来判断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的风险等级及处于该等级的程度。3 2 风险关联度建立

定义2 设区间V pk =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允许取值的范围;区间V ojk =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j 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点v k 表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的评价值;p (v k,V ojk ),p (v k,V pk )分别表示点v k 与区间V ojk 、V pk 的 接近度 ;区间V ojk V pk ,且无公共端点,则将

K j (v k )=

p (v k ,V oj k )

p (v k ,V pk )-p (v k ,V ojk )

(j =1,2,

,n;k =1,2, ,m)(8)

称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关于第j 级风险的关联度。

在风险关联度函数中K j (v k ) (- ,+ ),用K j (v k )表示风险关联度,就是把 具有性质P 的事物从定性描述拓展到 具有性质P 的程度 的定量描述。因此,风险关联度函数可作为定量描述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工具。

通过对风险关联度函数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定理:

风险关联度定理 若区间X 0=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j 级风险时的取值范围;X =表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x k 取值的允许范围,且X 0 X ,无公共端点;点v k 表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的评价值;K j (v k )为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关于第j 级风险的关联度,则

(1)v k X 0,且v k a,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 j (v k )>0;

(2)v k =a,或v k =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 j (v k )=0;

(3)v k X -X 0,且v k a,b,c,d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4)v k =c,或v k =d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 j (v k )=-1;

(5)v k X ,且v k c,d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 j (v k )<-1。

在文献[24]中,我们对此定理进行了证明。由风险关联度定理,可以得到如下推论:推论3 在风险关联度K j (v k )中,当K j (v k )>0时,表示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属于第j 级风险,K j (v k )越大说明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具有第j 级风险的属性越多;当K j (v k )<0时,表示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不属于第j 级风险,K j (v k )越小说明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离第j 级风险越远;当K j (v k )=0时,表示技术创新项目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j 级风险的临界点上。

推论4 在风险关联度K j (v k )中,如果K i o (v k )(1 i 0 j )取值最大,则待评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i 0级风险。3 3 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综合风险等级的确定

由式(8)计算出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各风险因素指标与各个风险等级的关联度矩阵

K =[K j (v k )]m n

(9)根据关联度矩阵K =[K j (v k )]m n 计算max 1 j n

K j (v k )=K i 0(v k )=K *(v k )(10)

由推论4可知,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第k

个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第i 0级风险。

若w k (

m

k=1

w

k

=1)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

106 中国管理科学 2011年

标x k 的权系数,则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与第j 级风险的关联度为

K j (R)=

m

k=1

w k K j (v k )(11)

在这里全面考虑了技术创新项目各个风险因素指标对创新项目成败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一事实。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各个不同风险因素指标的风险关联度进行加权汇总,综合测度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计算K j 0(R)=m ax 1 j n

K j (R)(12)

由推论4可知,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综合风

险等级为第j 0级。

4 实证研究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科伦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大容量注射液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药业集团。自公司成立以来,已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活动,这里,选取该集团公司 艾尔嘉(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事后综合风险、客观风险、主观风险测度。

我们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划分为五个级别: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四级风险,五级风险,即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包括5个客观风险因素指标和4个主观风险因素指标(见文中2 3 1部分)。当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x k 处于一级风险(低风险)、二级风险(较低风险)、三级风险(一般风险)、四级风险(较高风险)、五级风险(高风险)时,其评价值(取值范围)分别为v 1、v 2、v 3、v 4、v 5,其中v 1 [0,1],v 2 (1,2]、v 3 (2,3]、v 4 (3,4]、v 5 (4,5]。4 1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综合风险测度

4 1 1 确定经典域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指标x k (k =1,2, 9)处于不同级别风险的取值范围,可以得到企业

R 01=

N 01x 9

<1,<1, <1,2R 04=

N 05

x 1<3,4>x 2<3,4> x 9

<3,4>

R 05=

N 05x 1<4,5>x 2<4,5> x 9

<4,5>

综合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各因素指标的允许取值范围,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节域物元矩阵为

R p

=

N p

x 1<0,5>x 2<0,5>

x 9

<0,5>

4 1 2 确定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物元矩阵待评企业(四川科伦集团)的技术创新项目(艾

尔嘉)的各个风险因素指标的评价值由下述方法检测确定:

请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所属领域熟悉的12位专家,给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x k 评分。如果某位专家认为指标x k 处于一级风险(低风险),则对该指标的评分值为u 1(u 1 [0,1]);如果认为指标x k 处于二级风险(较低风险),则对该指标的评分值为u 2(u 2 (1,2]);以此类推,如果认为指标x k 处于五级风险(高风险),则对该指标的评分值为u 5(u 5 (4,5])。

设第i 位(i =1,2, ,12)专家对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指标x k 的评分值为u i ,则该风险指标x k 的评价值为v k =1

12 12

i=1

u i 。

根据上述方法,请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艾尔

嘉)所属医药领域熟悉的12位专家,给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x k 评分,对评分结果汇总并求取平均值,得到该技术创新项目(艾尔嘉)的各个风险因素指标的评价值。将其用下面的物元矩阵表示:

x 1x 2x 3x 4

x 5x 6x 7x 8x 9

2

107 第3期 李晓峰等: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4 1 3 综合风险测度

对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综合风险进行测度,首先应求出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关联度矩阵;其次根据关联度矩阵计算综合风险关联度,最后由综合风险关联度测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等级。

(1)计算风险关联度矩阵

根据式(8)计算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各风险因素指标与各个风险等级的关联度矩阵K =[K j (v k )9 5]。计算结果如下:K =[K j (v k )9 5]

=

1 42-0 37-0 69-0 79-0 84

-0 160 23-0 39-0 59-0 690 21-0 15-0 58-0 72-0 79

-0 45-0 260 11-0 09-0 35-0 210 36-0 32-0 55-0 66-0 320 06-0 06-0 37-0 53-0 10

0 12

-0 44-0 63-0 72-0 36-0 120 16

-0 23-0 42

-0 50-0 33

0 01

-0 01-0 34

(2)计算综合风险关联度

根据专家调研和AH P 方法[25]

,可以确定企业

技术创新项目风险因素指标x k 的权系数w k (k =1,2, ,9)为

W =(w 1,w 2, ,w 9)=(0 123,0 147,0 086,0 113,0 0,0 123,0 128,0 083,0 106)

由式(11)可知,待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与第j 级风险的关联度为

K j (R)=

9

k=1

w k K j (v k ) (j =1,2,3,4,5)

将技术创新项目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系数和关联度矩阵中的数据带入上式,计算可得

K j (R)=

9

k=1

w k K j (v k )=(-0 0354-0 0255

-0 2341-0 3267-0 3598)

即K 1(R)=-0 0354,K 2(R )=-0 0255,

K 3(R)=-0 2341,K 4(R)=-0 3267,K 5(R )=-0 3598

K j 0(R)=max 1 j 5

K j (R)=K 2(R)=-0 0255由此可知,待评企业(四川科伦集团)的技术创新项目(艾尔嘉)的风险级别为二级,即较低风险。

4 2 待评技术创新项目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测度

利用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综合风险进行测度,而且还可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状态。

在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客观风险进行测度时,只选取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风险因素指标x i (i =1,2, ,5),建立相应的可拓物元模型,并运用可拓测度方法进行评估。由计算结果可知(限于篇幅,计算过程略),该项目的客观风险级别为二级,即风险较低。同理,可以分析得知,该项目的主观风险级别为三级,即风险一般。相对于客观风险来说,该项目的主观风险稍微大一些,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从以上整体分析可知,待评企业(四川科伦集团)的技术创新项目(艾尔嘉)的客观风险处于二级,即风险较低;主观风险处于三级,即风险一般;综合风险处于二级,即风险较低。这与该技术创新项目的实际风险情况相同。该项目由四川科伦实业集团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单位联合于2005年开始研究开发,投入资金1800万元,经过3年的研发获得了成功。

5 结语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如何对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测度和管理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在可拓学中物元和可拓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的可拓物元模型和可拓测度方法,研究表明:(1)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种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观风险因素和客观风险因素的状态;(2)该方法不仅能够定性和定量地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风险水平,而且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风险和决策者的主观风险做出准确评估,这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控制风险较大的因素;(3)所建立的物元模型简单,不需要大量的状态评价样本,计算时间短,测度结果更直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4)该方法为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和决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O 'Conno r,G.C.,Ravichandr an,T .,Ro beson, D..Risk

manag ement t hr ough lear ning:M anag ement practices for

108 中国管理科学 2011年

r adica l inno vation success [J].Jo ur nal of H ig h T echnol og y M anag ement Research,2008,19(1):70-82.

[2]Sleefe,G. E..Q uantificatio n o f technolog y innov ation

using a risk based framewo rk [J].Pro ceedings of Wo rld A cademy of Science,Eng ineering and T echno log y,2010,66:5-593.

[3]H ellst r m,T..New vistas for t echnolo g y and risk as

sessment?T he O ECD pro gr am on emerg ing systemic r isks and bey ond[J].T echno lo gy in Societ y,2009,31(3):325-331.

[4]Pilar ,G.T.,G uillermo,P.B..T echnolog ical innov 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in the aux iliar y automot ive industr y [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 f Business Env ir on ment,2006,(2):177-1.

[5]Pearson A.,Doctor R.N.,N ewto n D.P..M anag ing

uncer tainty in r esea rch and development [J].T echinno vat ion,2001,21(2):79-90.

[6]M ohamed,S.,M ccow an,A.K..M odeling pro ject in

vestment decisio ns under uncertainty using po ssibility theor y [J].Internatio na l Journal o f Pr oject M anag e ment,2001,(19):231-241.

[7]K uchta, D..U se o f fuzzy number in pro ject r isk assess

ment [J].Internatio na l Journal Economics,2001,(19):305-310.

[8]Dav is,C.R..Calculated r isk:A fr amewo rk for evalua

ting product dev elo pment [J].M IT Sloan M anag ement Rev iew ,2002,43(4):71-77.

[9]Blau,G.,M eht a,B.,Bose,S..Risking manag ement in

the dev elo pment of new pro ducts in hig hly reg ulated in dustr ies [J ].Computer s and Chemical Eng ineering ,2002,(24):659-6.

[10]W ang,J.,L in,W.,Huang,Y.H..A perfor mance o

r iented r isk manag ement fr amew or k fo r innovat ive

R &D pro jects [J].T echnovat ion,2010,30(11):601-611.

[11]毛荐其,霍保世.技术创新风险与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28-31.

[12]柯孔林,黄继鸿.集值统计在高技术项目风险评价中的

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83-85.

[13]王立新,李勇,任荣明.基于灰色多层次方法的企业技

术创新风险评估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7):98-104.

[14]张春勋.基于D S 理论及Fuzzy 集的产品开发项目风

险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4):39-41.[15]梁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

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16-117.[16]蔡文,杨春燕.可拓学的应用研究、普及与推广(综述)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7):214-220.[17]杨春燕.我国管理可拓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

金,2010,(1):13-16,27.[18]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 ].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1.[19]L i,J.Q.,Ji, C.M.,Zhang ,Y.S.,Wang,L.P..M at

ter element model of integ rated r isk assessment for

flood co ntro l sy stems [J].I nter nat ional Jo urnal of Risk A ssessment &M anagement,2008,8(4):342-352.[20]Cai,W..Ext ensio n management eng ineering and a p

plicatio 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O per ations and Q uantit ative M anag ement,1999,5(1):59-72.

[21]Rubenstein, A.H.,Chakr abar ti, A.K..F acto rs influ

encing inno vatio n success at the pro ject level [J].Re sear ch M anag ement,1976,(19):20-27.[22]Benaro ch,M..Optio n based manag ement of technolo

gy inv estment r isk [J].IEEE T r ansactio ns o n Eng i

neer ing M anagement,2001,48(4):428-444.

[23]王宗军,杨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J].技术经济,2008,27(4):1-6.[24]李晓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

[D].成都:四川大学,2005.[25]董仕宝,杨利平.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A HP 中相对权

重值求解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11):1682-1684,1703.

[26]蔡文,杨春燕,王光华.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可拓学[J].中国科学基金,2004,(5):268-272.

[27]曹少中,杨国为,涂序彦,刘贺平.多层高维动态可拓集

合及其性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9(5):128-134.

The C omprehensive Risk Measure Model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and Extension Set Theories

LI X iao feng,XU Jiu ping

(Schoo l o f Business and A dm inistration,Sichuan U niv ersity ,Cheng du 6100,China)

Abstract:T he technolog ical innovatio n is not only the pow er ful headspring that increases competitive ad v antage of enterprises,but also impo rtant g uarantee that im pro ves the vi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 prises.H ow ever,the technolog ical inno vatio n is a kind of high risk activity.In order to avo id and reduce the lo ss,enter prises must m anage and contr ol the technolo gical innovatio n risk.And accurate measure m en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manag e and control the techno logical innovation risk.In this paper,on

109 第3期 李晓峰等:基于物元与可拓集合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风险测度模型

the basis of matter elem ent and extension set theo ries,the multidimensional extension matter elem ent model of comprehensive risk measure of enterprise techno logical innovatio n is established,and the ex ten sion measure m ethod of techno logical innovatio n risk is proposed.This m ethod can take into comprehen sive consideratio n all kinds o f subjective information and o bjective inform ation of enter prise technolog ical innovation,and reflect the risk factors states in the process o f enterprise techno logy innov ation.It can no t only measur e the com prehensive risk of enterprise technolog ical innovation,but also evaluate the ob jective r isk and subjective risk of enterprise technolo gy inno vation.T heoretical analy sis and exper im ental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 f the mo del.T he research w ork supplies a new way for technolog ical innov ation r isk measure.

Key words:techno logical inno vatio n risk;risk measure;matter element model;ex tensio n set;subjective risk

110 中国管理科学 2011年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