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调查分析或体会 |
| 根据对调查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目前我国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 |
| 诸多问题。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教育来获得传 |
| 统文化的认知。在中学,历史不受重视,历史教材僵硬刻板,教师教学手段陈 |
| 旧,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停留于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的真实, |
| 和多姿多彩的面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进入大学,多数人就有 |
| 可能不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生。不光是在中 |
| 学,高校历史教育也是举步维艰。许多高校历史,业招收的新生基本上是从其他 |
| 专业调节来的,学生们往往不安心于专业学习。许多历史专业缩小招生规模。 |
|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 |
| 千年的历史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不偏不倚的态 |
| 度真实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
|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看,在社会大环 |
| 境影响下,学生个人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较为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 |
| 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传统文化的模式失去权威,人们的 |
| 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处于磨合、矛盾、冲突中,尤其是青少 |
| 年一代,更是日益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社会生存压力 |
| 增大,学生们更是忙于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 |
| 的职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
|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 |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承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 |
| 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及其特殊的一个群体, |
|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
| 第一,要纠正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普遍风气。追根溯源,社会轻视传统 |
| 文化这一大环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错误认知。一种文化形式得以保存不能离开人 |
| 民大众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壤,在民众的关注下形成的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得以 |
| 薪火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 |
| 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 |
| 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 |
| 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
| 第二,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 |
| 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其 |
| 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实物材料,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 |
| 结合起来,使之与历史文化教育的育人目的结合起来。 |
| 第四,重视传媒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为避免媒体 |
| 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 |
| 第五,大学生应学会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文明的前进呼吁更多不仅具 |
| 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
|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 |
| 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 |
| 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