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 19,No 11Jan., 2009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鲍旭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管理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再造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和谐融资模式,是解决融资瓶颈的关键。供应链金融正是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及融资需求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渠道。本文深入揭示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性,并针对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开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供应链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09)01-0074-04
收稿日期:2008-10-16
作者简介:鲍旭红(1974-),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向
前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瓶颈约束。尤其在货币从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经济环境突变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更加日趋严峻,许多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或者濒临断裂的困境。与此相对照,商业银行每年却有大量资金处于“沉睡”中。究其原因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部门金融创新服务的能力没有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需要银行在融资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供应链金融正是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及融资需求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渠道[1]。
1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对供应链结构特点及商品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通过创新性信用组合、互保等方式,全盘考虑上下游各环节风险因素后,对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与其他信贷融资方式相比较,供应链金融融资优势体现在:111 大大缓解因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融资
1)供应链金融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
风险。中小企业因其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可抵押的资产少,财务不健全,在传统的授信方式下,银行很少考虑为其融资[2]。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并据此作出授信决策的融资模式,使银行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核心大企业之间交
易的信用风险评估;从关注静态财务数据转向对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在考察授信企业资信的同时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及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发现中小企业的核心价值,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获得提升,使得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该模式中,能够取得在其它方式下难以取得的银行融资。
2)可以较好地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首先,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将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核心大企业常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有连带责任。因此,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影响其在供应链中的信誉度,不利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在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下,就会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从而降低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供应链融资安排贯穿了企业贷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监督阶段,要求企业必须将其资金流、物流置于银行的监控之下,使银行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全面、及时地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从而可以客观又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错误的信贷决策;最后,物流企业的加入也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库存物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情况都非常了解,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握客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3)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动产解决抵押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仍以固定资产抵押为
4
7
4)为中小企业获得信用担保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支持,从而加大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链内的企业由于彼此对对方的信誉状况和经营能力非常了解,可以使得中小企业获得链内其他企业的信用担保。
112 适应了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取得发展的要求
1)为银行开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业务空间。中小企业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如果能找到好的切入路径和科学分析方法来评估其信用、发现其信用,控制其风险,占企业数99%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将是银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蓝海”。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进行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为银行培养出一大批成长过程中的优质中小客户群,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
2)为银行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销售平台提高赢利能力。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可结合物流业的运营特点,创造出许多金融产品并通过物流市场推向客户,更好地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产品需求。如深圳发展银行基于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开发了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系列业务;基于交易中的赊销方式开发了保理和应收账款融资系列业务;基于票据结算方式,开发了票据融资系列业务以及其他信用捆绑型业务。另外,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可以吸引中小企业到融资行开户并办理结算,带动了存款、结算和新兴业务的发展。可见,商业银行通过对供应链运作全过程的资金流、物流中的资源的充分利用,从中可获得广大的创新产品商机,为走出同质化经营,转向差异化经营提供了可能。
3)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与传统授信方式相比,供应链授信风险控制理念、风险控制方式和风险控制重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真正实现了风险可控前提下的规模与效益共同发展。风险控制理念从主体准入为基础转变为基于供应链管理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过程控制。供应链授信不但使贷款具有自偿性,而且使信贷资金的运用在可控范围之内,授信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风险控制方式由额度风险控制转化为贸易流程的风险判断与控制。在该模式下,银行更注重企业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银行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作为其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限定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使资金不会被挪用,贷款风险相对较小;风险控制重点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单据的控制和判断。供应链授信业务办理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交全套的合同单据,并且需要在上下游企业的配合下实行资金的封闭运作,从而实现在业务流程的全过程中控制和判断风险。与传统的银行业孤立、片面、静态的授信考察相比,更有效地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
113 为供应链上其它企业也赢得更多商机
一方面,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在抵质押物监管及价值保全、资产变现、市场动态方面具备良好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将一系列与银行业务相关的“物控”环节外包给特定物流企业。通过与银行合作深度参与供应链金融,物流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提升了综合价值,稳定和吸引了众多客户。另一方面,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可以获得业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支持。供应链金融模式不仅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的融资安排,将核心大企业的融资转变成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而实现其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融资,降低了核心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了其财务结构,而且通过给上下游企业融资,使其有能力增加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销售,实际上也就是扩大了核心企业自身的生产和销售。
2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211 缺乏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国内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管理体系,多数商业银行也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
57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因此,银行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得银行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212 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以流动资产作为抵押,大大拓宽了贷款业务的范围,并期望降低贷款风险。但由于流动资产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有些存货产品易受时间、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价格随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对此类流动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的操作难度大,并且各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不统一也使得存货价值和信贷资金难以一致,由此导致贷款回收的隐性风险非常大。213 物流环境比较复杂和混乱,物流业的发展不够成熟
物流企业在与银行的合作中,除了对贷款后的抵、质押物提供全面的监管服务外,还将为银行提供一系列面向提高抵、质押物授信担保效率的增值服务。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物流业的成熟发展、依靠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而我国目前物流环境的复杂和混乱,运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对它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加上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市场近似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很难保证不会存在少数物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行业道德的缺失。
214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固有风险是其发展的更大壁垒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多赢特性的金融业务品种,在具体运作中伴随着资金、货物(商品)、单证(仓单)等的流动,关系到银行、物流企业、客户多方利益,因而在给各方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各种潜在风险。从实际情况和现有业务模式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5]。共性风险是指每种业务模式都涉及到的风险,分为欺诈类风险和业务操作类风险。欺诈类风险主要包括:客户资信(质物合法性)风险、提单风险、内部欺诈风险。业务操作类风险主要包括:质押品种选取风险、市场变动风险、操作失误风险。特性风险主要是指权利质押中的仓单风险和控制存量下限模式中的存量(数量、质量)控制风险。因此,参与各方如何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有效控制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缺乏一套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3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策略
311 牵头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根据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我国在继续完善现有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同时,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系统和企业、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及信用档案,对恶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维护商业银行债权。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流动资产评价方法和标准,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认同的企业流动资产评估公司,逐步完善流动资产评估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物权法》虽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但《物权法》也存在动产抵押的登记公示方法上规定稍显笼统、动产登记部门多,公示性差等不完善的地方,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健全物权法登记的体系,并将陆续出台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同时,做好风险管理的执法工作,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制环境。
312 商业银行加快构建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1)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以防范信用风险。银行应事先选择允许开展供应链融资的行业和产品,以贷前的市场准入制为控制供应链信用风险构筑第一道防线。并建立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资信要案管理制度、信用动态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制。
2)完善内部操作管理规范,防范运营操作风险。在办理抵质押贷款时,要严格落实统一登记制度,及时到登记机构查询并办理合规、合法的登记,并应组织针对性的现场检查,查实据以融资的资金流或物流的状况、使抵质押物处于银行的有效监控之下。在放款时要求企业出具全套合同单据,其中必须包含可向税务部门查询其真实性的,从而使贸易背景难以伪造。另外,银行必须引人专业物流公司或仓储机构对质物进行监管,通过签订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并要求借款人对质物(不管在途或已人库)投保运输险、仓储险或相关险种,并以银行为第一受益人,以确保银行权益。
67
科技和产业 第9卷 第1期 3)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商业银行要对照《物权法》新规定,修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重新设计担保合同、借款合同等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在办理融资文件的签定时,必须坚持双人经办的原则,必要时可由常年律师现场签证,落实第一还款来源的权利让渡,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4)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金融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与应急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必须预先制定应变措施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做出警示后,应急系统应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严重后果。
5)加强供应链金融人才的培养。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面广、操作复杂的业务,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应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复合性人才。一方面,可以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抓好全员经营理念的培训、信贷制度的培训,尤其是《物权法》和相关法律的培训、财务风险评估培训和贷款贷后管理知识的培训等。通过针对性学习,尽快提高银行业全员整体素质,尤其要尽快提高信贷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以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
313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我完善
随着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深入开展,必将为企业的融资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但供应链金融的门槛也很高,只能为经营效益突出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便利,大多数中小企业仍被排斥在外。比如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以,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苦练内功,从供、产、销以及技术、组织、市场等各个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有可能迈进供应链金融的门槛。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J].物流
技术,2006(3):93-96.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3]张绍基.基于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问题的实证分析[N].金融时
报,2008-02-18.
[4]李常青,杨金梅.应用供应链理念、发展商业银行授信业务
[J].投资研究,2007(3):30-34.
[5]L EORA KLAPPER.The Role of“Reverse Factoring”in Sup2
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R].
World Bank,September,2004.
The R esearch of SMEs’Financing Channels Innovation
B ased on Supply Chain Finance
BAO Xu2ho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Wuhu Anhui241000,China)
Abstract:The difficulty in SMEs’financing is issues badly in need of settling during financial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1How re2 cycling harmony financing model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MEs is t he key to solve t he financing bottleneck1Supply chain finance is very a new pattern of finance channels for SMEs financing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1This article reveals t he dept h of t 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 financing advantage of China’s SMEs and improve t he effectiveness of t 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1And for t he difficulty in SMEs’financing in China,t his paper put s forward highly operative response strategy1
K ey w ords:small2medium enterprises(SMEs);finance channels;supply chain finance;innovation
77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