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训目的
(1) 熟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 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 熟悉与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其主要点的波形测量与分析。
(4) 熟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二、实训所需挂件及附件
| 序号 | 型 号 | 备 注 |
| 1 | PDC01 电源控制屏 | 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模块 |
| 2 | PDC-13 单相晶闸管触发电路 | 该挂件包含“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等模块 |
| 3 | 双踪示波器 | 自备 |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II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3-3所示。
图3-3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原理图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锯齿波的形成电路如图3-3中的恒流源(V1,R2,RP1,R3,V2)及电容C2和开关管V3所组成。由V1、R2组成的稳压电路对V2管设置了一个固定基极电压,则V2发射极电压也恒定。从而形成恒定电流对C2充电。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4、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ct、偏移电压U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ct和偏移电压U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电压波形如图3-4所示。
本装置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和II,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II输出的触发脉冲相位与I恰好互差180O,供单相整流及逆变实验用。
电位器RP1、RP2、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都在面板上引出。
图3-4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各点电压波形(α=900)
四、实训内容
(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3)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五、实训方法
(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故障的设置与分析请参考第二章有关内容。
(2) 用两根导线将PDC01电源控制屏“主电路电源输出”的220V交流线电压接到PDC-13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PDC-13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 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分析“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 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 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 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3) 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3-5所示。
图3-5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4) 调节U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 “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 U1 | U2 | U3 | U4 | U5 | U6 | |
| 幅值(V) | ||||||
| 宽度(ms) |
参照本章第一节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