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
示范区申报书
示范区名称: 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申报单位: 全州县 (盖章)
填表日期 2016 年 9月
| 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表 | ||||||||
| 评定指标 | 评定标准 | 评定分值 | 完成情况 | 自评得分 | 考评得分 | |||
| 一、示范区选址和建设规模 | 8 | 8 | ||||||
| (一)交通方便,靠近高速公路出口、铁路站点或交通主干道 | 10公里以内得1分 | 1 | √ | 1 | ||||
| (二)靠近乡(镇)所在地 | 10公里以内得1分 | 1 | √ | 1 | ||||
| (三)核心区规模 | 符合建设标准得2分 | 2 | √ | 2 | ||||
| (四)拓展区面积 | 符合建设标准得1分 | 1 | √ | 1 | ||||
| (五)辐射区面积 | 符合建设标准得1分 | 1 | √ | 1 | ||||
| (六)设施农业用地合法性 | 属于设施农业用地的,按照《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用地手续合乎规定、使用规范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示范区组织管理 | 8 | 8 | ||||||
| (一)制定实施方案 | 县印发得1分 | 1 | √ | 1 | ||||
| (二)成立专职工作机构 | 成立机构得1分 | 1 | √ | 1 | ||||
| (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 配备3人以上得2分,配备1—2人得1分 | 2 | √ | 2 | ||||
| (四)编制建设规划 | 县印发建设规划得2分 | 2 | √ | 2 | ||||
| (五)开展绩效考评 | 列入绩效考评得2分 | 2 | √ | 2 | ||||
| 三、适度规模经营 | 14 | 9 | ||||||
| (一)农业企业 | 引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得3分,引进2家以上企业得2分,引进1家企业得1分 | 3 | √ | 1 | ||||
|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有自治区级以上示范社得3分,有2家以上合作组织得2分,有1家合作组织得1分 | 3 | √ | 1 | ||||
| (三)家庭农场 | 有家庭农场得1 分,有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得1分 | 2 | √ | 1 | ||||
| (四)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拓展区、辐射区、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分率 | 符合建设标准各得1分 | 3 | √ | 3 | ||||
| (五)核心区销售收入 | 3000万元以上得3分,1000万—3000万得2分,1000万以下得1分 | 3 | √ | 3 | ||||
| 四、完成资金投入 | 9 | 4 | ||||||
| (一)市级整合财政投入 | 300万元以上得3分,100万—300万得2分,100万以下得1分 | 3 | ||||||
| (二)县级整合财政投入 | 800万元以上得3分,500万—800万得2分,500万以下得1分 | 3 | √ | 3 | ||||
| (三)经营主体投入 | 2000万元以上得3分,1000万—2000万元得2分,1000万以下得1分 | 3 | √ | 1 | ||||
| 五、基础设施建设 | 9 | 9 | ||||||
| (一)道路建设 | 路网完善,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得3分,未完全达到的酌情扣分 | 3 | √ | 3 | ||||
| (二)水利建设 | 灌排体系配套完善,输水渠道配套建筑物齐全,输水管道配套设施完好,示范区水质良好得3分,未完全达到的酌情扣分 | 3 | √ | 3 | ||||
| (三)电力建设 | 电网完善,电力供应满足示范区建设需求得3分,未完全达到的酌情扣分 | 3 | √ | 3 | ||||
| 六、标准化生产 | 8 | 8 | ||||||
| (一)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 | 达到90%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免畜禽免疫密度、水产品防疫检疫率) | 达到90%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三)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情况 | 全部完成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四)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 | 设备齐全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七、科技应用和品牌建设 | 14 | 8 | ||||||
| (一)主导产业品种 | 主导品种覆盖率8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主要种养技术 | 主推技术覆盖率8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三)农产品加工 | 初级加工率6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四)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 | 3人以上得2分,1—2人得1分 | 2 | √ | 2 | ||||
| (五)品牌建设 |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或已注册商标得3分 | 3 | ||||||
| (六)三品认证 | 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达50%以上得3分,否则不得分 | 3 | ||||||
| 八、农村综合改革 | 10 | 10 | ||||||
|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 全部完成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土地流转面积 | 土地流转(海水养殖获得海洋使用证)5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 | 产权明晰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四)农业保险 | 开展农业保险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五)信贷担保 | 已开展信贷担保工作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九、产业文化和乡村建设 | 10 | 10 | ||||||
| (一)主导产业文化展示区面积 | 100平方米以上得2分,50-100平方米得1分 | 2 | √ | 2 | ||||
| (二)以图、文、物、非物质文化等多种形式展示示范区主导产业历史渊源、自然属性、生产工艺、产品功能、科技进步、产业战略、发展蓝图等 | 展示效果好得2分,效果一般得1分 | 2 | √ | 2 | ||||
| (三)新建或改造民房 | 100栋以上得3分,50—100栋得2分,50栋以下得1分 | 3 | √ | 3 | ||||
| (四)乡村建设投入 | 500万元以上得3分,300万—500万得2分,300万以下得1分 | 3 | √ | 3 | ||||
| 第十到第十七项按建设规划主导产业选择其中一项填写 | ||||||||
| 十、粮食产业 | 10 | |||||||
| (一)种植规模 | 平原丘陵地区1000亩以上得2分,山区5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 开展土地整治得1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得1分 | 2 | ||||||
| (三)农机化 | 综合机械化率7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四)烘干服务 | 烘干设备齐全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秸秆还田、冬种绿肥 | 秸秆还田率80%以上得1分,冬种绿肥得1分 | 2 | ||||||
| 十一、糖料蔗产业 | 10 | |||||||
| (一)种植规模 | 平原丘陵地区1000亩以上得2分,山区5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土地整治 | 开展土地整治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三)水肥一体化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四)农机化 | 综合机械化率45%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糖料蔗综合利用率 | 4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十二、食用菌产业 | 10 | |||||||
| (一)种植规模 | 200亩(13万平方米)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栽培方式设施化、工厂化 | 全区领先得2分,全市领先得1分 | 2 | ||||||
| (三)水肥一体化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四)预冷保鲜储运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菌糠资源化利用 | 70%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十三、桑蚕产业 | 10 | |||||||
| (一)桑园规模 | 平原丘陵地区1000亩以上得2分,山区5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土地整治和农机化 | 开展土地整治得1分,综合机械化率45%以上得1分 | 2 | ||||||
| (三)桑园水肥一体化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四)小蚕共育、蚕茧烘干设施设备 | 设施设备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蚕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 45%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十四、茶叶、水果、蔬菜、其他种植产业 | 10 | 6 | ||||||
| (一)种植规模 | 平原丘陵地区1000亩以上得2分,山区5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土地整治和农机化 | 开展土地整治得1分,综合机械化率45%以上得1分 | 2 | ||||||
| (三)水肥一体化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四)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预冷贮藏保鲜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十五、畜禽产业 | 10 | |||||||
| (一)养殖规模 | 肉牛肉羊存栏1000头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1万头以上,蛋禽年存栏5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10万羽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生产配套用房 | 用房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三)生产环节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率 | 全区领先得2分,全市领先得1分 | 2 | ||||||
| (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处理率 | 设施齐备得1分,处理率90%以上得1分 | 2 | ||||||
| (五)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和处理率 | 设施齐备得1分,处理率90%以上得1分 | 2 | ||||||
| 十六、水产品产业 | 10 | |||||||
| (一)养殖规模 | 沿海地区800亩以上得2分,内陆地区400亩以上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二)保鲜冷库设施 | 设施齐备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三)生产环节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率 | 全区领先得2分,全市领先得1分 | 2 | ||||||
| (四)标准鱼塘建设 | 达到标准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五)养殖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理率 | 设施齐备得1分,处理率90%以上得1分 | 2 | ||||||
| 十七、休闲农业 | 10 | 10 | ||||||
| (一)年经营收入 | 200万元以上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二)服务设施 | 有专门的游客接待场所,有条件完备的餐饮场所,有配套的停车场所、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三)休闲体验项目 | 农业休闲体验项目不少于3项,有特色农产品销售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四)农业资源与农业景观利用 | 效果突出得2分,效果一般得1分 | 2 | √ | 2 | ||||
| (五)安全卫生等条件 | 执行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发的安全法规,并取得工商、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的许可得2分,否则不得分 | 2 | √ | 2 | ||||
| 合 计 | 100 | 90 | ||||||
| 备注:总分100分,70分及以上为合格。 | ||||||||
| 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位于全州县枧塘镇,以芳塘村委为核心,拓展到周边安德、珠塘、金山、塘福、金屏、江东等村委,同时辐射毗邻的全州镇、石塘镇、才湾镇的部分地区,面积近20000亩。我县在核心区修建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核心区观景台和大型停车场,畅通了芳塘村委大桥头村至昌郑、棠荫村委10公里的农产品通道,形成了以瓦窑岗为核心的生态农业观光走廊,为创建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群众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从2016年3月开始,利用六个月的时间创建成核心区面积达3000亩以上,拓展区面积达5000亩以上,辐射区面积达10000亩以上的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完成农产品交易市场、观景台、停车场、采摘通道、路路通建设、葡萄检测室建设、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中心建设、“阳光玫瑰”新品种实验基地建设和生态农业观光走廊建设等项目;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其他地区高18%以上,比拓展区高8%以上,比辐射区高13%以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在9月底前按照《广西县乡两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的要求完成所有创建工作。 三、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确保组织保障 我县按照“统筹规划、责任到人、严格把关”的原则,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副蒋学军任组长,县相关单位及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和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专门设立了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安排、落实、督促和检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按照具体分工开展各项工作,形成合力。 (二)大力推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在示范区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硬化水渠,建设路网,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设施配套齐全”的农业生产基地,改善了示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配置了较为齐全的科研、试验、生产、示范设施。 (三)科学规划,高效建设 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分阶段组织实施。要围绕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增收效果显著的项目,积极引进具有高效益、高渗透性、高辐射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大力培植名牌产品。 (四)建立科技支撑和培训体系 我县在该镇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推广、培训三结合体系,健全了农技推广和服务组织,建立了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机制,确保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提供于生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系统推广名特优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新机具,将农业生物工程、微生物技术、节水旱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科技先导型区。同时,通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向农民提供农业经营管理、实用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 (五)拓宽渠道,建立现代信息网络体系。 我县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版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建立了传统宣传方式与信息化传播方式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从而提高了示范区的对外知晓率,促使了种养技术、法规、市场、供求等信息进村入户。 四、建设情况 我县按照“任务引领—多方参与—专项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通过启动、企业带动、群众主动、科技推动和市场驱动的建设方法,按照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分层推进的方式,全面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了镇、—村委—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四级联动、多方参与并贯穿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工作机制。 五、经济社会效果 我县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形成了“五化”即经营组织化、要素集成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一)推行经营组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我县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镇、村建设模式。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全州县枧塘镇能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成员11名,目前发展成员112名。合作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经营主体,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向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从而有效实现了资源的互补,有效地规避了农民在个体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到目前为止,带动周边村屯及辐射相邻乡镇部分地区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19800亩,年产量38000吨,实现产值3亿余元。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 (二)要素集成化,建立全方面生产经营体系 我县在示范区建设中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平台,对葡萄生产、销售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种子、农资、农机、加工、营销、信息等要素之间进行集成,实现无缝连接。 (三)装备设施化,提高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 我县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带动、市场主导、支持的原则,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装备设施化,提高了农也生产设施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新材料、新设施、新机具引进和推广。 (四)推行生产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县在示范区建设中,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推广和服务体系。制修订了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推广了一批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控制农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 (五)突出抓好产业特色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县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促进示范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示范区在主导产业、产品的选定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生产特色产品。 (六)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我县将示范区建设与产业脱贫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依靠新型农业经营,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精准脱贫。截止目前,核心区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拓展区人均收入达1.55万元,辐射区人均纯收入1.41万元。帮助一大批农民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由于农业收益下降,大批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均向二、三产业流动转移,50、60岁左右的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二是农业企业发育滞后。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示范园区较少,且处于种植和初加工阶段,农产品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多数鲜活产品只能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不能加工转化增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农村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土地的依附性,造成农民具有很强的恋地情节。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将全面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逐步形成一个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以镇能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中枢的集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信息咨询于一体,全面服务于三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示范区培训与展示功能建设。建立以家庭农场为重点,配备现代远程和现场教学设备,教室培训与田间现场讲解、示范多方式的培训基地,培育大批新型农民。 三是加快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设施、示范区路网建设、信息覆盖等。 四是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扩大示范区的种植规模,增强示范区的覆盖面。 五是积极拓展示范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我县成为农村电商试点县为契机,逐步开展网络销售。 八、自我评价 按照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的要求,我县已完成全州吐鲁番葡萄种植示范区建设的所有工作,根据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要求,我县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自评90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推进了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市(自治区农垦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 考评组意见: 考评组组长: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