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0:57
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立宪制B.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C.议会民主制D.代表大会制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D.中国运动的性质3、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封建势力B.资产阶级势力C.宗教势力D.驻中国的使馆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
推荐度:
导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立宪制B.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C.议会民主制D.代表大会制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D.中国运动的性质3、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封建势力B.资产阶级势力C.宗教势力D.驻中国的使馆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君主立宪制                B.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

C.议会民主制                D.代表大会制

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D.中国运动的性质

3、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驻中国的使馆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D.中法战争爆发后

5、《天朝田亩制度》从未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      B. 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内部的                   D.物质匮乏

6、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想政治方案是(   )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制度   C.君主制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是(   )

A.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本主义      D.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8、辛亥的失败是指(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的统治

C.没能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能促进中国的向前发展   

9、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   ) 

A.辛亥            B. 五四运动

C.中国党成立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10、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

思想(   )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凇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2、下列关于“第二条战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斗争主要在统治区进行   B.是反内战的和平民主运动

     C.民主党派起了主要领导作用    D.配合着区的军事斗争

13、建国初期,和为纯洁干伍展开了(  )

A.整风运动  B. 民主改革运动  C. “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5、“”明确提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16、1979年3月30日,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思想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17、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是(   )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巩固、改革、提高      D.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18、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  )

A.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    

1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   )

A.农业     B.工业       C.重工业   D. 轻工业

20、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十一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 十三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前面的答题框内。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无分。

1、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2、19世纪下半期,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

A.中俄《瑷珲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中俄《改订伊犁条约》

3、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其他国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4、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B.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D.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5、戊戌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了,原因主要是(    )

A.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B.守旧势力的反对 

C.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               D.袁世凯的出卖

6、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7、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党争取中间势力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B.尊重他们的利益 

C.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党的工作出现的重大失误,包括(    )

A.发动“大跃进”运动          B.发动“文化大”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9、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 

A.民主的方法                   B.说服教育的方法  

C.群众性的大批判的方法         D.“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 

10、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 (     )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继续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D.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材料题 (共10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由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 (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 (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材料二:

……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年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5分)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今日大量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5分)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简述路线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为什么说“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及评分标准

三、材料题 (共10分)

答:参: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款的利息,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5分)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今日大量引进外资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今日引进外资是在中国坚持主权的前提下,外资要服从中国的法律。

第二,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第三,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5分)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答:一个是求得民族和人民;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阶段性的质的区别,又紧密联系。一方面,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个方面,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5分)

2、(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5分)

3、 (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3)在政治上建设上提出了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4)在执政党建设方面提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人系。(5)在经济改革探索方面,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被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的重要步骤。(6)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5分)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5分)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5分)

2. (一)“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党人在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8分)

    (二)中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任务。

第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党在中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7分)

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立宪制B.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C.议会民主制D.代表大会制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D.中国运动的性质3、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封建势力B.资产阶级势力C.宗教势力D.驻中国的使馆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