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6.2交底 | |||
| 工程名称 | 交底日期 | 2016年3月30日 | |
| 施工单位 | 部 位 | 圈梁、构造柱模板工程 |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1.2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1.3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 作业条件 2.1 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砌体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3 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砌体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4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砌体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二、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 支构造柱模板 | →办预检 | |
| 支圈梁模板 | |||
| 支板缝模板 | |||
3、 支模板:
3.1 构造柱模板:
3.1.1 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3.1.2 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3.1.3 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3.1.4 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2 圈梁模板:
3.2.1 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3.2.2 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2.3 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2.4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3.3 板缝模板:
3.3.1 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2 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 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三、质量标准
1、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2、 基本项目:
2.1 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1.5mm。
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2.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
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 表3-1
| 项目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 单层、多层 | 多层大模 | |||
| 1 | 轴线位移:柱、梁 | 5 | 5 | 尺量检查 |
| 2 | 标 高 | ±5 | ±5 |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
| 3 | 截面尺寸:柱、梁 | +4 -5 | ±2 | 尺量检查 |
| 4 | 每层垂直度 | 3 | 3 | 用2m托线板检查 |
| 5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2 |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
| 6 | 表面平整度 | 5 | 2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
| 7 |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 3 | 3 | 拉线和尺量检查 |
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2 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3 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
2 圈梁模板外胀: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修理模板。
3 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砖代替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
4 板缝模板下沉: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牢。
六、安全措施
1 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
2 模板安装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随意变动,支顶必须有垫块;
3 上层和下层支柱在同一垂直线上,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4 支柱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垂直剪刀撑;
5 支柱高度小于4米时,水平撑应设上下两道,两道水平撑之间,在纵、横加设剪刀撑;
6 拆除时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高处、复杂结构模板拆除应有专人指挥,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7 拆除的模板,柱杆、支撑要及时运走,妥善堆放;
8 拆除梁、柱墙模板,在4米以上的作业时应搭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9 安装和拆除柱、墙、梁、板的操作层,从首层以上各层应安装平网。进行拆除作业时,应设置警示标牌;
10 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作业。
11 本项目施工临近营业线,严禁人员、机械擅自跨越硬隔离防护,严禁在A轴模板施工作业时抛洒物料至隔离防护栅栏内,一经发现责任自负,项目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经济处罚并将违章人员清退;如需进入硬隔离防护地段施工向项目部安质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入。
| 交底人 | 接受较低负责人 | 交底时间 | |||
| 作业人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