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蚌埠市质量奖评审细则(工业企业)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内容 | 得分 |
| 否决项(是/否) | |||
| 资格审查 | 是.否 | 1.企业有工商营业执照; | |
| 是.否 | 2.企业有企业代码证书; | ||
| 是.否 | 3.企业主要产品应持有现行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 | ||
| 是.否 | 4.企业生产经营应符合相关行业所要求的准入条件; | ||
| 是.否 | 5.企业主要产品近三年内在市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全部合格; | ||
| 是.否 | 6.企业出口商品检验全部合格,未发生国外索赔事故; | ||
| 是.否 | 7.企业环境保护治理达标; | ||
| 是.否 | 8.企业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投诉; | ||
| 是.否 | 9.企业近三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 ||
| 计 分 项(100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 审 内 容 | 得分 |
| 机构人员 7分 | 3 | 1.1.企业有专门的质量工作机构; | |
| 2 | 1.2.企业质量人员配备符合体系文件要求; | ||
| 2 | 1.3.企业质量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 ||
| 质量意识 6分 | 3 | 2.1.企业不同岗位人员能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熟悉企业质量目标; | |
| 3 | 2.2.企业主要负责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 ||
| 设备管理 13分 | 3 | 3.1.企业生产设备完好,有完整的使用和维护记录; | |
| 2 | 3.2.企业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规定; | ||
| 3 | 3.3.企业主体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 ||
| 3 | 3.4.企业的测量和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执行标准要求; | ||
| 2 | 3.5.企业检验记录完整真实。 | ||
| 质量基础 18分 | 2 | 4.1.企业体系文件完整,明确使用状态; | |
| 2 | 4.2.企业能按要求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 | ||
| 2 | 4.3.企业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能开展整改; | ||
| 2 | 4.4.企业主要技术标准合法有效,标准化行为良好; | ||
| 2 | 4.5.企业能按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强检和送检,计量检测体系运行良好; | ||
| 2 | 4.6.企业技术文件完备,各岗位能按需要和权限查询使用; | ||
| 2 | 4.7.企业有明确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和工作规划; | ||
| 2 | 4.8.企业能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积极组织质量管理活动; | ||
| 2 | 4.9.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够参与质量活动。 | ||
| 现场管理 10分 | 2 | 5.1.整理:工作现场能保留需要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 | |
| 2 | 5.2.整顿: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 ||
| 2 | 5.3.清扫: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 ||
| 2 | 5.4.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 ||
| 2 | 5.5.修养:通过上述4S的活动,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
企业发展 15分 | 3 | 6.1.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逐年改善提高,在全市同行业居先进; | |
| 2 | 6.2.企业辐射带动性强,能带动相关产业、产品发展; | ||
| 2 | 6.3.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三废”符合有关规定; | ||
| 2 | 6.4.企业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 ||
| 2 | 6.5.企业获得省级以上技术中心; | ||
| 2 | 6.6.企业制定长/中/近期研发目标,研发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 | ||
| 2 | 6.7.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或其他专利。 | ||
| 售后服务 10分 | 3 | 7.1.企业建立服务工作网络,按照制度组织实施并考核; | |
| 2 | 7.2.企业开展用户满意工程活动,用户满意度评价高; | ||
| 3 | 7.3.企业对客户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 ||
| 2 | 7.4.企业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有效性评价。 | ||
| 品牌建设 21分 | 2 | 8.1.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积累; | |
| 2 | 8.2.企业对商标进行设计、注册、保护; | ||
| 2 | 8.3.企业注重形象塑造和宣传; | ||
| 2 | 8.4.企业重合同、守信用; | ||
| 3 | 8.5.企业产品市场覆盖面及占有率在全省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 ||
| 10 | 8.6.企业获省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奖项。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内容 | 得分 | |
| 否决项(是/否) | ||||
| 资格审查 | 是.否 | 1.企业有工商执照; | ||
| 是.否 | 2.企业有代码证书; | |||
| 是.否 | 3.企业生产经营符合建筑业所要求的准入条件; | |||
| 是.否 | 4.企业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或三人以上群体质量投诉; | |||
| 是.否 | 5.企业近三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 |||
| 是.否 | 6.企业近三年内施工工程无不合格工程。 | |||
| 计 分 项(100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 审 内 容 | 得分 |
| 机构人员 10分 | 3 | 1.1.企业有专门的质量工作机构; | |
| 2 | 1.2.企业质量机构职能在体系文件中予以明确; | ||
| 2 | 1.3.企业质量人员配备符合体系文件要求; | ||
| 3 | 1.4.企业质量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 ||
| 质量意识 6分 | 3 | 2.1.企业不同岗位人员能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熟悉企业质量目标; | |
| 3 | 2.2.企业主要负责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 ||
| 设备管理 14分 | 3 | 3.1.企业施工设备完好,有完整的使用和维护记录; | |
| 2 | 3.2.企业施工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规定; | ||
| 3 | 3.3.企业主体施工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 ||
| 3 | 3.4.企业的测量和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执行标准要求; | ||
| 3 | 3.5.企业检验记录完整真实。 | ||
| 质量基础 18分 | 2 | 4.1.企业体系文件完整,明确使用状态; | |
| 2 | 4.2.企业能按要求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 | ||
| 2 | 4.3.企业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能落实整改; | ||
| 2 | 4.4.企业主要技术标准合法有效; | ||
| 2 | 4.5.企业能按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 | ||
| 2 | 4.6.企业技术文件完备,各岗位能按需要和权限查询使用; | ||
| 2 | 4.7.企业有明确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和工作规划; | ||
| 2 | 4.8.企业能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积极组织质量管理活动; | ||
| 2 | 4.9.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够参与质量活动。 | ||
| 现场管理 10分 | 2 | 5.1.整理:工作现场能保留需要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 | |
| 3 | 5.2.整顿: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 ||
| 3 | 5.3.清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能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 ||
| 2 | 5.4.修养:通过上述3S活动,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
| 企业发展 14分 | 3 | 6.1.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逐年改善提高,在全市同行业居先进; | |
| 3 | 6.2.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
| 2 | 6.3.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三废”符合有关规定; | ||
| 2 | 6.4.企业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 ||
| 4 | 6.5.企业竣工的建筑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市内先进。 | ||
| 售后服务 9分 | 3 | 7.1.企业建立服务工作网络,按照制度组织实施并考核; | |
| 2 | 7.2.企业开展用户满意工程活动,用户满意度评价高; | ||
| 2 | 7.3.企业对客户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 ||
| 2 | 7.4.企业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有效性评价。 | ||
| 品牌建设 19分 | 3 | 8.1.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积累; | |
| 3 | 8.2.企业注重形象塑造和宣传; | ||
| 3 | 8.3.企业重合同、守信用; | ||
| 10 | 8.4.企业获省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奖项。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内容 | 得分 |
| 否决项(是/否) | |||
| 资格审查 | 是.否 | 1、企业有工商营业执照; | |
| 是.否 | 2、企业有法人代码证书; | ||
| 是.否 | 3、企业生产经营应符合相关行业所要求的准入条件; | ||
| 是.否 | 4、企业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投诉; | ||
| 是.否 | 5、企业近三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 ||
| 计 分 项(100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内容 | 得分 |
| 机构人员 10分 | 3 | 1.1.企业有专门的质量工作机构; | |
| 2 | 1.2.企业质量机构职能在文件中予以明确; | ||
| 2 | 1.3.企业质量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 ||
| 3 | 1.4.企业质量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 ||
| 质量意识 6分 | 3 | 2.1.企业不同岗位人员能明确工作职责,熟悉企业质量目标; | |
| 3 | 2.2.企业主要负责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 ||
| 设备管理 15分 | 3 | 3.1.企业服务设备完好,有完整的使用和维护记录; | |
| 3 | 3.2.企业服务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规定; | ||
| 3 | 3.3.企业主体服务设备的性能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 ||
| 3 | 3.4.企业的测量和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执行标准要求; | ||
| 3 | 3.5.企业检验记录完整真实。 | ||
| 质量基础 20分 | 2 | 4.1.企业管理文件完整,明确使用状态; | |
| 2 | 4.2.企业能按要求开展内部管理; | ||
| 2 | 4.3.企业对内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能开展整改; | ||
| 2 | 4.4.企业积极贯彻服务质量标准; | ||
| 2 | 4.5.企业能按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强检和送检; | ||
| 2 | 4.6.企业技术文件完备,各岗位能按需要和权限查询使用; | ||
| 2 | 4.7.企业有明确的管理制度,能按要求更新; | ||
| 2 | 4.8.企业有明确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和工作规划; | ||
| 2 | 4.9.企业能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积极组织质量管理活动; | ||
| 2 | 4.10.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够参与质量活动。 | ||
| 现场管理 10分 | 2 | 5.1.整理:工作现场能保留需要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 | |
| 2 | 5.2.整顿: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 ||
| 2 | 5.3.清扫: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 ||
| 2 | 5.4.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 ||
| 2 | 5.5.修养:通过上述4S活动,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
| 企业发展 15分 | 3 | 6.1.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逐年改善提高,在全市同行业居先进; | |
| 3 | 6.2.企业在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 ||
| 3 | 6.3.企业具有素质良好的服务员工队伍; | ||
| 3 | 6.4.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三废”符合有关规定; | ||
| 3 | 6.5.企业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 ||
| 售后服务 8分 | 3 | 7.1.企业建立服务工作网络,按照制度组织实施并考核; | |
| 2 | 7.2.企业开展用户满意工程活动,用户满意度评价高; | ||
| 2 | 7.3.企业对客户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 ||
| 1 | 7.4.企业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有效性评价。 | ||
| 品牌建设 16分 | 2 | 8.1.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积累; | |
| 2 | 8.2.企业注重形象塑造和宣传; | ||
| 2 | 8.3.企业重合同、守信用; | ||
| 10 | 8.4.企业获省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奖项。 | ||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得分 |
| 1、积极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方针; | 10 | |
| 2、爱岗敬业,坚持原则; | 10 | |
| 3、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对质量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 10 | |
| 4、从事质量工作三年以上; | 10 | |
| 5、对本单位、本行业质量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 15 | |
| 6、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 10 | |
| 7、对本单位质量文化建设成绩突出; | 15 | |
| 8、获省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奖项。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