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m(24m)简支梁
支架计算书
计算:
复核:
审核: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1 计算依据
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铁路混凝土梁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指南》(TZ213-2005)
《贝雷梁设计参数》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
《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2 支架布置
每孔箱梁设4排钢管立柱,中间两排固定在支架基础上,最大跨度10.5m,钢管柱直径为630mm壁厚10mm,每排布置5根,钢管立柱上布设三根I40c横向工字钢,工字钢上布设9片双排单层贝雷梁,贝雷梁上再布设10号的横向工字钢,间距为200mm,其上布设底模。
支架布置详见下图:
3 荷载组合
3.1 主要荷载
支架法施工主要荷载有以下:
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P1;
模板、支撑自重荷载P2;
人员、设备重 P3;
震动器产生荷载 P4;
倾倒混凝土产生荷载P5。
根据设计要求,选取荷载大小为:
P3=2.5;
P4=2.0;
P5=6.0。
荷载组合安全系数为:静荷载 1.2,动荷载 1.4。
3.2 梁I-I截面荷载组合
(1)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P1
钢筋混凝土容重按照26计算,梁截面分成翼缘板、腹板、顶底板三个区计算,顺桥向取一延米,荷载为:
翼缘板区:P1=1.17×26/2.829=10.75
腹板区:P1=1.×26/1.153=36.98
顶底板区:P1=2.51×26/4.22=15.449
(2)模板、支撑自重荷载P2
翼缘板区:P2=1.6
腹板区:P2=1.6
顶底板区:P2=3.6
(3)荷载组合
翼缘板区:P=(10.75+1.6)×1.2+(2.5+2+6)×1.4=29.52
腹板区: P=(36.98+1.6)×1.2+(2.5+2+6)×1.4=60.996
顶底板区:P=(15.449+1.6)×1.2+(2.5+2+6)×1.4=35.159
按照Ⅰ-Ⅰ断面计算钢筋混凝土荷载,在每道下分配梁承载的1米宽范围内,横桥向受力简图如下:
3.3 梁Ⅳ-Ⅳ截面荷载组合
(1)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P1
钢筋混凝土容重按照26计算,梁截面分成翼缘板、腹板、顶底板三个区计算,顺桥向取一延米,荷载为:
翼缘板区:P1=1.217×26/2.825=11.2
腹板区:P1=3.848×26/1.667=60.016
顶底板区:P1=3.697×26/3.202=30.02
(2)模板、支撑自重荷载P2
翼缘板区:P2=1.6
腹板区:P2=1.6
顶底板区:P2=3.6
(3)荷载组合
翼缘板区:P=(11.2+1.6)×1.2+(2.5+2+6)×1.4=30.06
腹板区: P=(60.016+1.6)×1.2+(2.5+2+6)×1.4=88.639
顶底板区:P=(30.02+1.6)×1.2+(2.5+2+6)×1.4=52.4
按照Ⅳ-Ⅳ断面计算钢筋混凝土荷载,在每道下分配梁承载的1米宽范围内,横桥向受力简图如下:
4、截面验算
4.1 上横梁计算
上横梁采用I10工字钢,间距为200mm布置在贝雷片上。根据荷载组合情况都按最不利情况IV—IV考虑,上横梁计算简图如下(单位:mm):
计算得其最大内力为:
剪力:Qmax=12.265kN
弯矩: Mmax=5.821
抗弯应力:
剪应力:
每根工字钢的挠度
故挠度满足要求。
由以上检算可知,上横梁的抗弯应力、剪应力以及挠度均满足要求。所以,横梁I10工字钢经验算合格。
4.2 贝雷梁计算
(1)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G1=1.6×2.825×2+1.6×1.677×2+3.6×3.202=25.933
上部横梁自重:G2=6.92
钢筋混凝土自重:G3=235.63
贝雷梁自重:G4=
每米荷载重量合计:q=25.933+6.92+235.63+=332.483
直接承受的活载有:施工材料具运输、堆放荷载取均布荷载2kN/m2;倾倒混时产生的冲击荷载取2kN/m2;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取2kN/ m2;以上合计(混凝土倾倒和振捣一般不同时发生):P4=2×2×12.2=48.8kN/m。
取最不利组合计:恒载取1.2倍安全系数,活载取1.4倍安全系数,考虑最不利情况为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的情况:
荷载组合:
P=332.483×1.2+48.8×1.4=467.299
贝雷梁计算图如下:
计算得其最大内力为:
剪力:Qmax=478.343kN
弯矩: Mmax=742.443
支反力从左到右为:N1=341kN、N2=791kN、N3=791kN、N4=341kN
Qmax=478.343kN<[Q]=490.5kN
Mmax=742.443<[M]=1576.4kN.m
挠度
由以上检算,贝雷梁弯矩,剪力、挠度均满足要求。
4.3 下横梁计算
根据4.2、4.3节支反力计算结果取跨中处下横梁计算,下横梁采用3I40c工字钢(两片工字钢延米重为2.36kN/m)并排焊接成整体作为下横梁,作用于其上的力为每组贝雷梁在此处受到的支反力,计算示意图如下(单位:mm):
计算得其最大内力为:
剪力:Qmax=1128.48kN
弯矩: Mmax=356.08
支反力从左到右为:N1=860.4kN、N2=1849.2kN、N3=1700.2kN、N4=1849.2kN、N5=860.4kN
抗弯应力:
剪应力:
每根工字钢的挠度
故挠度满足要求。
由以上检算可知,下横梁的抗弯应力、剪应力以及挠度均满足要求。所以,横梁I40c工字钢经验算合格。
4.4 钢管立柱受力验算
根据下横梁计算结果知,钢管轴力最大值N4=1925kN,由于钢管立柱之间有斜撑杆和横向联系杆件,所以立柱的最大高度取4m,按两端铰接计算。
(1)强度验算
单根钢管φ630*10mm,其承受的允许压力为:
故满足强度要求。
(2)稳定性验算
钢管的回转半径为:
长细比: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计算压杆的应力(忽略钢管的自重)
故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4.5 承台及基础局部承压计算
钢管受到最大压力为1925kN,该力直接作用于混凝土承台上,考虑局部承压可能造成破坏,需要对混凝土承台的局部承压进行验算。
混凝土局部承压容许承载力为:
混凝土承台局部承压满足要求。
钢管立柱支撑在地面上时,通过钢管将上部荷载传给基础和地基,基础承受的总荷载:R=860.4+1849.2+1700.2+1849.2+860.4+29.8×5=7268.4kN
下部采用尺寸4×12×0.5m+2×12×0.5m的C25混凝土扩大基础作为承压面,因此基底应力为:
σ=W/A=[7268.4+(4*12*0.5+2*12*0.5)*24]/(4*12)=169.43 kPa
地基承载力应大于180kPa。
5 检算结论
主要检算结论如下:
⑴上横梁的抗弯应力、剪应力以及挠度均满足要求。所以,横梁I40c工字钢经验算合格;
⑵贝雷梁弯矩,剪力、挠度均满足要求;
⑶钢管立柱稳定性及承台局部承压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应大于180kPa;
24m梁支架的参照此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