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优质级配碎石基层强度主要来源于碎石本身强度及碎石颗粒之间的( )。
A.嵌挤力 B. 内摩阻力 C.摩擦力 D. 咬合力
| 答题: A. B. C. D. |
| 2. 为提高碎石路面的平整程度,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的磨损和破坏作用,应在面层上面加铺磨耗层和( )。 A.保护层 B. 加厚层 C.刚性层 D. 加压层 答题: A. B. C. D. |
| 3. 保护层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耗,一般保护层厚度不大于( )。 A.1cm B. 2cm C. 2.5cm D. 3cm 答题: A. B. C. D. |
| 4. 稳定保护层有砂土混合料与( )两种。 A.水泥混合料 B. 混凝土 C. 土砂封面 D. 砂浆封面 答题: A. B. C. D. |
| 5. 块料路面厚度取决于交通、基层结构整体强度、环境等因素,主要由( )确定。 A.理论方法 B. 经验方法 C. 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D. 极限状态法 答题: A. B. C. D. |
| 6. 条石的铺砌方法有横向排列、纵向排列及( )。 A.斜向排列 B. 切向排列 C. 混合排列 D. 垂直排列 答题: A. B. C. D. |
| 7.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和( )。 A.温缩特性 B. 干缩特性 C. 膨胀特性 D. 收缩特性 答题: A. B. C. D. |
| 8. 材料的抗压强度是材料组成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稳定材料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材料的( )是路面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 A.抗折强度 B. 抗弯强度 C. 抗压强度 D. 抗拉强度 答题: A. B. C. D. |
| 9. 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 )三种类型。 A.网状裂缝 B. 斜交裂缝 C. 垂直裂缝 D. 微裂缝 答题: A. B. C. D. |
| 10. 沥青路面可分为密实型和( )两类。 A.松散型 B. 嵌挤型 C. 混合型 D. 拥挤型 答题: A. B. C. D. |
| 11. 沥青混合料的( )直接影响材料的强度,如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 A.密实程度 B. 温度 C. 级配 D. 颗粒密度 答题: A. B. C. D. |
| 12. 我国规范规定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 )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A.针入度 B. 冻融劈裂 C. 修正马歇尔 D. 弯沉 答题: A. B. C. D. |
| 13. 沥青混合料的( )是影响疲劳寿命重要参数。 A.劲度 B. 强度 C. 密实度 D. 针入度 答题: A. B. C. D. |
| 14. 石油沥青( )和等级的选择是影响沥青路面录用性能的重要因素。 A.标号 B.品牌 C. 厂家 D. 产地 答题: A. B. C. D. |
| 15. 细集料是指集料中粒径小于( )的那部分材料。 A.3.75mm B. 4.25mm C. 4.75mm D. 5.15mm 答题: A. B. C. D. |
| 16.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三个阶段的设计都要进行( )。 A.针入度试验 B. 马歇尔试验 C. 浸入马歇尔试验 D. 配合比试验 答题: A. B. C. D. |
| 17. 在规定条件下进行( )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A.针入度试验 B. 马歇尔试验 C. 浸入马歇尔试验 D. 配合比试验 答题: A. B. C. D. |
| 18. 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 )三个阶段。 A.终压 B. 碾压 C. 再压 D. 轻压 答题: A. B. C. D. |
| 19. 冷铺沥青用量由试验并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调整确定,通常在( )范围内选用。 A.3%~5% B. 4%~8% C. 3%~7% D. 5%~9% 答题: A. B. C. D. |
| 20.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结束后宜封闭交通( )小时,注意做好早期养护。 A.1~2 B. 3~4 C. 2~6 D. 3~7 答题: A. B. C. D. |
| 21. 世界各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 )两大类。 A.力学―经验法 B. 力学法 C. 极限法 D. 经验―极限状态法 答题: A. B. C. D. |
| 2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选用( )层沥青面层结构。 A.2 B. 3 C. 4 D. 5 答题: A. B. C. D. |
| 23. 我国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路面结构按设计回弹总弯沉和( ) 两个指标控制厚度设计。 A.设计容许层底弯拉应力 B. 容许应力 C. 弯拉应力 D. 设计容许应力 答题: A. B. C. D. |
| 24. 纵缝间距一般按照( )设置,这对行车和施工都较方便。 A.3~4.5m B. 4~6m C. 4~8 D. 5~9 答题: A. B. C. D. |
| 25.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结材料,是混凝土成分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要求采用( )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A.27.5 B. 32.5 C. 37.5 D. 42.5 答题: A. B. C. D. |
| 26. 混凝土路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强度、工作性和( )三项技术要求。 A.耐久性 B. 安全性 C. 实用性 D. 适用性 答题: A. B. C. D. |
| 27. 混凝土路面一般情况下接缝间距为10~20m,最大不超过( )。 A.15m B. 20m C. 25m D. 30m 答题: A. B. C. D. |
| 28. 碾压混凝土路面要求集料有良好的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 )。 A.10mm B. 15mm C. 20mm D. 25mm 答题: A. B. C. D. |
| 29. 为使路面能够经受车轮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抵抗温度翘曲应力、并对地基变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混凝土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弯拉强度和( )。 A.级配良好 B. 厚度 C. 密实度 D. 抗折强度 答题: A. B. C. D. |
| 30.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 )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 A.100kN B. 150kN C. 200kN D. 250kN 答题: A. B. C. D. |
| 31. 公路通行车辆在横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统计规律,车道数不同,分布概率也不一样,为安全考虑,将分布概率集中的车道作为( )。 A.设计车道 B. 标准车道 C. 基准车道 D. 轴重车道 答题: A. B. C. D. |
| 32. 混凝土路面垫层结构一般是为应对路基的特殊需求而设置,分为防冻垫层、排水垫层与( )。 A.导流垫层 B. 防水垫层 C. 加固垫层 D. 隔水垫层 答题: A. B. C. D. |
| 33. 高液限粉土及塑性指数大于( )或膨胀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土不能用作高度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上路床填料。 A.13 B. 14 C. 15 D. 16 答题: A. B. C. D. |
| 34. 以( )龄期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 A.14d B. 21d C. 28d D. 35d 答题: A. B. C. D. |
| 35. PAC(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取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 )年。 A.20 B. 30 C. 40 D. 50 答题: A. B. C. D. |
| 36. 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通常采用( )宽的车道,由实测到的车流沿此车道横向分布的频率可知,在车道的纵向边缘和角隅处荷载重复作用的几率均很小,而轴载位于横缝边缘时,恰好时荷载重复性最大处。故PCA采用横缝边缘作为计算应力的临界荷载位置。 A.2.4m B. 2.8m C. 3.2m D. 3.6m 答题: A. B. C. D. |
| 37. 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结构和( )三方面。 A.安全 B. 适用 C. 耐久 D. 强度 答题: A. B. C. D. |
| 38. 路上常遇到的主要损坏类型,可按损坏模式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分为( )大类。 A.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题: A. B. C. D. |
| 39. 路面行驶质量的好坏,同路面表面的平整度特性、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和( )三方面因素有关。 A.人对振动的反应 B. 人的感受程度 C. 人的感觉系统 D. 人的体质 答题: A. B. C. D. |
| 40. 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有路面表面特征(细构造和粗构造)、路面潮湿程度和( )。 A.行车速度 B. 车辆品质 C. 轮胎性能 D. 司机技术 答题: A. B. C.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