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低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1:37
文档

低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浅探

[摘要]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应贯穿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有价值的话题、听说读写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沉入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阅读教学;低年级[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6-0032-02阅读要具有思辨性、批判性。思辨性阅读应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
推荐度:
导读[摘要]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应贯穿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有价值的话题、听说读写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沉入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阅读教学;低年级[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6-0032-02阅读要具有思辨性、批判性。思辨性阅读应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


[摘

要]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应贯穿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有价值的话题、听说读写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沉入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阅读教学;低年级[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6-0032-02

阅读要具有思辨性、批判性。思辨性阅读应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常态。有些教师认为思辨性阅读对中高年级学生是需要的,而低年级阅读并不需要。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思辨性阅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中。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研读文本,巧设话题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有好多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课文,值得教师和学生细细品味。要想提升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什么”,并找出适合学生的思维训练点,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辨,使学生在思辨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分奶酪》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狐狸说它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巧妙,既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凸显了文本的育人价值。在问题引领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需要指出的是,思辨阅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教师要充分呵护学生思辨的积极性,并以难度适当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考,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从而使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二、深入文本,展开听说读写活动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具有思辨的课堂。教师要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出发,引领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指导学生思辨地听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思维角度和阅读关注点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一段话、一篇文章,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会不同。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思辨地听入手,让学生学会认真地听、质疑地听、批判地

听,不仅听别人的回答,也倾听自己的心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提出几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在问题的引领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思想观点不断交流碰撞。在倾听中,哪些观点是他们认同的,哪些观点是需要补充的,学生都进行批判性思考,最终梳理出自己的观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思辨地倾听的好习惯,使学生敢于质疑,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指导学生思辨地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记录着思维的轨迹。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上,而是在学生有没有真正经历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有没有明确的思维路径上。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缺少思辨性阅读,那么,即使阅读再多的书,学生的阅读思维也不会得到提高。教师要从思辨地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你同意刚才这个同学的看法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你能以具体的例子把你的看法描述得更具体些吗?”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更全面,从而逐步学会准确地表达观点。

(三)指导学生思辨地读

思辨地读是指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要真正沉下心来,深入细致地阅读,并边读边思考,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文本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意图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契机,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极力捕捉能够让学生思维提升的地方,点拨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几篇课文。这些课文反映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采取的不同办法。这些内容有助于启发学生的

低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浅探

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孟坝小学(744500)段荣霞

阅读·说文论道

思考,展开思辨性阅读。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辨地读,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中,教师就提出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你喜欢这匹小马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这样,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感悟,提升了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品质。同样对《寓言二则》《画杨桃》这些课文的教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文本的内容想一想、辨一辨,以帮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四)指导学生思辨地写

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不同,学生的思维、见识也不尽相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写也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肯定学生在写话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个性。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二》有这样的写话要求的:“照样子,写一写你的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一起做什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在写话中体现出思辨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只要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把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特点等写出来就值得肯定。如果学生能够把自己好朋友的一些优点、缺点写出

来,那么这样的写话就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能促进学生思辨品质的提升。

三、关注课外阅读,倡导思辨性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凸显了课内外阅读并重的特点。在选文上,既有经典的老课文《小马过河》《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又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如《一匹出色的马》《春夏秋冬》等。这些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思辨性阅读运用在课内外阅读中,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三位一体”阅读,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几种阅读形式的相融共通。教师既要在课内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能力培养,又要注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思维张力的培养。比如,教学《月亮姑娘做衣裳》一文,教师让学生就月亮姑娘为什么再也不找人做衣裳了这个话题进行思辨。这样,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巧设话题,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以发展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责编韦雄)

[摘要]语文教材的目录是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索引的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目录的教学价值,让学生猜一猜、分一分、编一编、写一写,体会教材的编排特点,理解编者的匠心独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材目录;教学价值;阅读期待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6-0033-02

目录,是指图书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图书内容的工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目录一般编排在出版编者信息的后面,是整本语文教材的索引。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目录的关注程度不够,大都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根本没有发挥出目录在教材中的教学价值。那怎样才能发挥目录的价值,让目录成为有趣的学习场呢?

一、巧借猜一猜,激发阅读期待

小学语文教材的目录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页,却凝聚着教材编者的匠心,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与联想。教学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借助这些目录猜一猜文本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在阅读这一单元的目录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燕子,大家都很熟悉。如果让你来写自己熟悉的燕子,你会怎样写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中,学生几乎都提到了燕子的外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燕子的外形写一写。在学生写完以后,教师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吗?”这样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的目录,教师

语文教材目录的教学价值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221100)马朋松

阅读·说文论道

文档

低年级思辨性阅读教学浅探

[摘要]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应贯穿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有价值的话题、听说读写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沉入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阅读教学;低年级[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6-0032-02阅读要具有思辨性、批判性。思辨性阅读应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