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流体流动时的不同流动型态
2 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的速度分布状态
3 熟悉雷诺准数(Re )的测定与计算
4 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三种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过渡流和湍流。主要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Re 的大小,当Re 大于4000时为湍流,小于 2000 时为层流,介于两者之间为过渡流。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不仅与流体流速、密度、粘度有关,也与管道直径和管型有关,其定义式如下:
μ
ρ
du R =
式中: d 管子的直径 m u 流体的速度 m/s ρ 流体的密度 kg/m 3 μ 流体的粘度 Pa · s
三、实验装置
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其中管道直径为20 mm 。
图1.1 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图
1—有机玻璃水槽;2 —玻璃观察管;3 —指试液;4,5 —阀门;6 —转子流量计
四、实验步骤
1 了解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名称及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
2 打开排空阀排气,待有机玻璃水槽溢流口有水溢出后开排水阀
调节红色指示液,消去原有的残余色。
3 打开流量计阀门接近最大,排气后再关闭。
4 打开红色指示液的针形阀,并调节流量(由小到大),观察指示液
流动形状,并记录指示液成稳定直线,开始波动,与水全部混合时流量计的读数。
5 重复上述实验3~5次,计算Re临界平均值。
6 关闭阀1、11,使观察玻璃管6内的水停止流动。再开阀1,让指
示液流出1~2 cm 后关闭1,再慢慢打开阀9,使管内流体作层流流动,观察此时速度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状。
7 关闭阀1、进水阀,打开全开阀9排尽存水,并清理实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q(l/h)
U(m/s)
Re
2 利用Re的定义式计算不同流动型态时的临界值,并与理论临界值
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思考题
1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有人说可以只用流体的流速来判断管中流体的流动型态,当流速
低于某一数值时是层流,否则是湍流,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否?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只用流速来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