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 目: 论网络新闻的写作特点
* ** **
学 号: ************
系 别: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班级: 2008级1班
***** ***
2012年 5月 10 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
论文题目: 论网络新闻的写作特点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者签名:
2012年5 月10日
论网络新闻的写作特点
摘 要: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网络新闻写作的特点,标题采用单一结构,信息量丰富,是重中之重;导语不再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相对宽松;而新闻主体部分则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为了符合受众的网上阅读习惯。超链接写作、动态写作和交互性写作的网络写作新形式更给网络新闻阅读带来了便利,在写作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把网络新闻写作模式和报纸新闻写作模式做比较,找出网络新闻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超文本写作; 网络新闻特点; 写作新模式; 互联网; 传统新闻写作
Discussing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News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n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dience. The news title often uses a single structure, and much more information. So the title is the top priority; Guide language is no longer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s .it make relatively loose, and the main body part is uses pour pyramid structure. This is accord with the audience online reading habits. While the link writing, dynamic writing and interactive writing give the audience more convenient to read .we compare the network news with traditional newspaper writing mode, try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twork news.
Key Words: Hypertext Writing; Network News Features; Writing New Mode ; Internet; Traditional News Writing
前言
说到网络新闻的发展不能不提到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网络新闻媒体,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借助因特网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信息服务的站点。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从而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
随着因特网的成熟和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中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推动了上网用户的增加。然而,随着电子报刊的特点——时效性强、打印方便、费用低廉、界传播、自主选择性强、保存时间长等优越性的显现出来,更加提高了报刊上网的积极性。我国的网络新闻媒体除了人民网、新华网、人民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一些非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络媒体也已经崭露头角。如国内著名网站“新浪”。新浪已经成为网民们最喜欢的新闻网站之一。还有“网易新闻频道”,另外搜狐的新闻频道也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这些网站不仅提供新闻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已经让众多传统媒体以及它们的网站望尘莫及,尤其是当国内外发生突发事件时,这些新闻网站抢新闻的意识连传统媒体都自叹不如。
一、网络新闻的写作特点
传统报刊是视觉媒体,主要是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静态符号来传递新闻信息。同样是文字,在传统报刊的新闻中,却只能是静止不动的,而在电子报刊的新闻中,文字就可以设计成各种字体,如变幻字、运动字、渐变字等,从而更具视觉效果,网络新闻有了超文本的结构和超链接的表现形式,随时可以实现跳转阅读。所谓超文本,就是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包含其他数据的链接。
互联网上的东西如此的多,可以用目不暇接来形容。网络的阅读成为了一种跳跃式阅读。“读者花在一篇报道上,甚至是报道首页上的时间超过60秒的可能性极小”[1]在这种扫描式阅读的习惯下,图片、flash动画比文字内容更吸引人。同时人们的阅读习惯从对新闻内容的完整阅读变成了对某些词眼的捕捉。现在只看标题就发表评论的大有人在,新闻阅读越来越趋于平面化。
“传统大众媒体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差,形成了所谓的‘传者中心论’。网络传播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种局面,只要愿意,任何一条新闻后面都可以加上评论版块;只要愿意,可以把个人博客内容作为新闻深度讨论的一个部分。”[2]而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在新闻传播方面,和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第一,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网络让新闻的及时性标准不断上升,从几天前的新闻到几小时前的新闻,从几小时前的新闻到几秒前的新闻,最后变成即时新闻。第二,广泛的传播面。如今互联网已经覆盖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信息的流通大大的增强了。第三,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合一的多媒体化信息。最最重要的突破线性的超链接方式。还有不断增强的互动性。“而且由于网络媒体的容纳性,网络新闻几乎不必考虑版面容量和播出时长对节目数量、篇幅的。但是海量的容纳性也有其弊端,新闻信息的过多堆积会产成大量垃圾信息,导致有用信息被淹没,信息有效性被降低。”[3]
而上述这些特点已经在提示网络新闻工作者,尽管网络新闻的写作要遵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但是网络新闻的写作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对受众在获取网络新闻时拥有的极大的自由度,网络媒体需要在内容的写作编排上建立起更合理的链接组合系统,用来保证信息传播的深刻度和丰富度,进而保证网络媒体多元化传播目标的最大程度的实现。研究这些差异,探讨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进而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媒介新闻的特性,除了传统媒介新闻写作的共性之外,网络新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动态写作,多媒体写作,蛛网式写作,互动写作。和传统新闻写作一样,网络新闻写作的结构也是标题、导语、新闻正文。但相比传统的,还多出了关键词和背景链接、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
(一)标题采用单一结构,高信息量,艺术性多
俗话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话放在网络新闻写作中一样适用。而网页版面与报纸版面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新闻的标题出现时,往往没有出现正文,而是通过超链接进入正文。所以标题是出现的,一个新闻界面,往往同时出现几十条标题,读者在很短时间内搜索自己需要的新闻。这与读报时直接通过扫面正文内容来决定阅读目标有很大区别。所以说,在网页上,标题是导读的决定性手段之一。我们在撰写网络新闻时,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制作上出彩,让其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
在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称为虚题,与之对应,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称为实题。从结构来看,一般将标题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报纸新闻的标题具有多行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既可以是单式结构也可以是复式结构。“报纸新闻在标题制作方面可以有很大空间,运用多种手法通过上下承接转合使之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电视新闻和广播新闻的标题主要通过声音传播,所受较小,比较自由松散。相比之下,网络新闻受限程度最大,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程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从主页上的标题到正文最少要有两个层次,其标题适宜于单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条。”[4]这样一来,只能有一行标题的网络新闻缺少传统媒体的引题和副题,而要把新闻事实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考虑标题制作文字的简练性和艺术性。而为了新闻的“点击率”凡是遇到虚题一律改成实题。网络媒体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突出新闻实质,抓住几个新闻“w”,点中要害。一则新闻要有一个单独一行、不超过25个字的言简意赅的文字标题,如《看小说挨骂——郑州一小学生自杀身亡》这个标题突出的是原因——看小说挨骂。这个事件与其他类似事件的不同处,也就必须强调。《中国留学生宝马车内遇害,国内不同谴责不断》这个标题突出的几个关键词如留学生、宝马还有不同的社会都能引领读者进一步去阅读文章。
在制作标题时,遵循准确、新意、具体这三个原则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如何能使受众在看标题时有点击看下去的冲动呢?这在于标题的润饰。所有的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于标题,如活用动词:“30万只摄像头涌向大街,你怕了么?”;借用形象,化静为动;巧用比喻,拟人“温总理的融冰之旅”;翻译科技词汇;借用古诗词、俗语、流行歌曲“垃圾车,爱我你怕了么?”;用数字,符号说话等。而由于网络媒体拥有的超文本、超媒体的优势,也为创作网络新闻标题增添了新的元素和编辑手段。如在标题上加一些特定的表意符号:NEW!HOT!!等。这些新元素的运用能使标题的导向功能得到增强,也能使新闻网页更加活泼。
另外,“要注重网络新闻标题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标题是网络新闻稿件的多级阅读的起点,是新闻内容最基本层次的提示。网络标题应该能传达事实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标题担负着吸引眼球,引导下一步阅读的作用。在没有正文的情况下,在同一级别的标题中,只有那些具有亮点的标题,才能赢得更高的点击数。”[5]
(二)导语不再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制作要求相对宽松
由于网上读者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需保证读者能准确、清晰的捕捉新闻核心,在写作上就必须突出重点。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可以关注两三个词,所以让关键词语突出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要高度简洁明了的表述作为最重要的事实,最后要想办法让受众感到新闻提供的信息对他们有用。
“在报纸新闻中,导语起着‘点睛’和‘导游’的作用,对受众的阅读选择有着较大影响。因此 ,报纸新闻十分注重导语制作,艺术性也强。相比之下,网络新闻对导语制作要求身份宽松,有相当一部分网络新闻甚至根本就没有导语。”[6]导语写作要“立片言而居要”,成为“一篇之警策”。因此,网络新闻导语写作既要简洁有致地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显现出新闻事实最关键、最新鲜、最能吸引人的要素。导语的常用方式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或结论式、提问式等。“据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森研究发现,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的时候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即力图在15秒内得到想要掌握的信息的要点。统计表明,那些只阅读新闻简要内容的人是坚持阅读完全文的人的3倍,即便是阅读全文的读者,实际上也只阅读了全文内容的75%。”[7]
(三)新闻主体——正文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也是新闻的展开部分;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倒金字塔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等,但在网络新闻中,用的较多的是倒金字塔模式,这也是由受众的阅读方式决定的。这里主要论述倒金字塔结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消息或新闻结构形式,它是按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或读者关心程度分先后主次地安排新闻材料。就是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里,而在导语里也要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主题正文、各段内容依重要程度按递减的的顺序来排列。而写好网络新闻的主体正文部分,要分清层次点面结合,精选材料,并要与导语相呼应,做到生动活泼吸引人。为了达到这目的,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如用一些有意义的标题,并用黑体加粗来表示突出,一段话一个小内容,并且在开头,要有几个亮点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做得和排行榜相似,把新闻的主要大意清楚罗列出来;亦可以使用超链接进行扩展。
正文之后,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或者读者希望了解和新闻相关的信息时,可以在正文之后加入关键词或背景链接,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在网络新闻中,新闻信息的链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而提供背景材料主要有几种方式:一、在正文中加入链接。通过这条新闻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新闻背景。二、在新闻报道之后加入背景材料。三、在新闻报道后提供相关新闻的链接。这些不仅是阅读的一种延伸,还是互动的一个入口。如新浪网站新闻频道在对嫦娥一号的报道之后整理刊发了很多新闻背景,开辟了“航天知识”小专题来方便读者阅读,丰富、全面的背景资料是商业网站提供新闻服务的重要手段。比如一则《日本发生8.9级大地震》的新闻后就有一下链接:
相关新闻
■2011-07-24 15:45 日本早稻田发生海啸引起地震造成数人伤亡
■2011-07-23 09:12 随笔:地震发生之后之所见
二、网络新闻写作特点之新
和报纸及其他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在编排及写作上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超文本格式
就是各个文档之间可以通过关键字建立相互链接。所谓的“超文本格式”,是指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并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是影视文本。这种方式,使读者能从一个文本跳跃到另一个文本,还可以通过链接来看或听一段视频或音频,来满足读者不同的感官需要。超文本写作是写作方式也是编辑方式,用多种表现手法对新闻进行全面报道,也就是从根本去让读者调动各种感官去理解和接受新闻。
如: 新加坡校园发生杀案43人死 事件实录
【凶手被认为是年轻亚裔男子】【滚动】【图集】【幻灯】【视频】
这则新闻导读包括了文字报道、新闻图片、视频文件及幻灯片的超链接。给予了读者很多的选择来了解这则新闻,如果读者时间紧迫,完全可以打开一个文字链接来了解新闻要素;如果读者希望看到新闻的现场,可以打开视频链接来观看现场。利用超链接还可以改变传统媒介的写作模式。由于传统的文本写作特点总是在单一层面上完成的,即是线性的,所有信息和材料都一次性接触。进行写作时,我们采用材料分层,把最关键的信息作为第一层,而相关详细新闻可以作为第二或第三层次。用一个骨架的方式描述新闻主要对象,有和新闻相关的细节,可以用超链接给出,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
超文本写作可以让记者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新闻成为可能,但在实际运用中,也不能过度使用无必要的多媒体,会使读者看得眼花缭乱。
(二)动态写作
传统新闻写作是一次性完成的,有作者撰写交由编辑,而网络新闻写作可以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报道的内容,这种动态写作的方法,往往被用来播报突发、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时效要求性非常高的新闻事件,把新闻写作过程变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通过记录重要时间点的信息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传递给网民,这便是动态写作中的文字直播,文字直播是用文字对新闻进行实时播放,作用是:传达信息,表现现场,提供资料,适当点评,促进互动,而这是网络新闻写作区别报纸媒介新闻写作的一种最特殊的方法。
由于报纸新闻给我们的是“白纸黑字”的版面,报道内容无法做到与事件同步发展,而网络的时效性的存在则为文字直播带来了便利,而另一种则是以快讯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是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发展的,既有快讯也有详讯,有的新闻报道刊发时间与事情发生只相差了一两分钟。
(三)交互式写作
“交互性写作是一种由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用交互式的方法共同承担和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写作的报道方式,这种写作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受众的主动性,激发了受众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热情,也是网络吸引网民的独有魅力所在。现在普遍使用的交互方式写作的途径主要有:电子邮件,新闻组,BBS,聊天室,文章留言,网络调查等。”[8]使用交互式手段能给更好地发挥受众的能动性,并能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 灵活的互动平台,网民更欢迎那些带有平民色彩的东西。和被接收的电视、报纸不同,只有需要才有人看,如果一味使用说教的口吻,干巴巴的进行宣传就完全没有任何效果。”[9]而拥有接收信息的自由性,则是对许多人的极大的诱惑。增强交互性的编辑手段可以通过用E-MAIL接收读者反馈、网上问卷、建立读者论坛等,增强受众的自主能动性。
然而,网上的测验虽然十分方便和快捷,但由于上网人群的复杂及特殊性,网络调查的真实性令人怀疑,一些网民会有意无意地歪曲自己的想法。
所以,有选择的使用交互性手段,能更好的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方便的获得大量的来自不同信息源的新闻或消息。但是,仅是将有关的信息积累在一块,不仅对深度的报道没有帮助,反而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障碍,使得受众被琳琅满目的信息弄得手足无措。而在网络新闻中,我们把大量相关的稿件结合在一块称之为“整合”。意思就是,通过一个主题,将信息结合起来,目的是方便受众深入的了解新闻事件及影响。网络新闻中,通常用专题报道和搜索功能汇总新闻。
⑴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一种由编辑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与价值判断进行的稿件组织。在传统报纸媒介上的稿件主要通过在版面上将有联系的稿件放在一起,即空间上的;还有一种则是采用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即时间上的。而网络则可以将这两种手段整合使用,使稿件的群体优势得到最大发挥,能够对重大新闻进行多层次的报道。专题报道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之一。
⑵通过搜索功能汇总新闻。在网络上,只需要一个关键词,读者便可通过网站设立的搜索功能搜到新闻,这里,软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依靠软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并不能令人满意。而采用“重要结论前置”“重要关键词前置”能很好地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
结语
网络新闻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虽然网络新闻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它产生后却和互联网一样,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技术、传播等的帮助。
在中国,网络上新闻相互复制的现象不胜枚举。所以,在新闻实践中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还在时效性不强的报纸后跟风,并且最新突发事件的报道甚至还要参考网络小道消息。
网络要创造自己的新闻,就必须遵循网络的特点和规律来创造网络新闻写作,并与全新的方式来编写网络新闻。然而,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报纸,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自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闻写作模式,网络新闻要想原创出自己的新闻,除了要遵循一般新闻写作的规律,还要挣脱束缚,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同时必须尊重和借鉴新闻传播的一般性规律和经验,才能走得更好更远。通过认真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其特殊技巧,能够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强网络传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罗兰.德.沃尔克著 彭兰等译.网络新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1.
[2][9]文成.网络新闻写作略论.当代传播[J],2010.1.
[3]孙瑞博.浅谈网络新闻的写作实践[J],2011.
[4]杨剑虹.网络新闻写作特点分析.河南社会科学[J],2003,11.5.
[5]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杨剑虹.网络新闻写作特点分析.河南社会科学[J],2003,11.5.
[7]雷跃捷. 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8]王明海 徐新军.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致谢
本论文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直至成型,都得到了朱刘霞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朱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朱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