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39 Ca 40 Fe 56 Cu Zn 65 Ag 108 Ba 137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切割金属
C.滴水成冰 D.汽油挥发
2.泉城济南,山清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3.饮食健康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下列做法中,对人体无害的是
A.肉类制品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B.煲汤时放入适量的加碘盐
C.种植蔬菜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生产豆芽时加入高效增白剂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滴加液体 C.取用块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 ②铝合金门窗 ③橡皮塞 ④大理石板⑤羊毛衫 ⑥铅笔芯 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⑥⑦
7.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8.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9.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为中和反应 B.A是有机物,B、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10.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11.下图中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是稀盐酸 B.Y是水
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
12.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A.O3 氧气 B. MgCl2 氯化镁
C. O4Fe3 氧化铁 D.Fe(OH)2 氢氧化铁
1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14.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Fe + CuSO4===FeSO4 + Cu
B. 2H2O 2H2↑+ O2↑
C.CaO + H2O ===Ca(OH)2
D. NaOH + HCl ===NaCl + H2O
15.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1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7.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
C.能用铁桶盛农药波尔多液
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18.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 B.Y>X>Z
C.Y>Z>X D.X>Z>Y
19.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试剂 | |
| A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无色酚酞试液 |
| B | 海水和蒸馏水 | 银溶液 |
| C | 铜和黄金 | 稀盐酸 |
| D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燃着的木条 |
A.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B.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21.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2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反应类型 |
| A | H2O(H2O2) | 足量MnO2 | 分解反应 |
| B | Ca(OH)2 (CaO) | 适量稀盐酸 | 化合反应 |
| C | CO2 (CO) | 足量CuO | 置换反应 |
| D | CuO (Cu) | 足量O2 | 复分解反应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⑤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的食盐溶液是指l00 克水中溶解了10克食盐
B.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C.聚乙烯是一种无毒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于食品包装
D.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
25.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 A | 废弃塑料随意丢弃 | 白色污染 |
| B | SO2和NO2气体大量排放 | 酸雨 |
| C | 大量植树造林 | 温室效应 |
| D | 工业、农业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 水体污染 |
A.用着色剂将馒头染色
B.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
c.端午节时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
D.自来水中通量Cl2进行杀菌消毒
2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碱类
B.甲烷、乙醇、葡萄糖均属于有机物
C.盐酸、硫酸、均属酸类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属于营养素
28.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D.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29.理科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你认为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元素、单质、纯净物都是宏观范畴,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范畴
B.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c.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D.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30.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中,漏气的是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答案 | A | D | B | C | C | B | C | A | A |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答案 | D | D | D | D | B | A | C | A | B |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答案 | C | A | D | A | D | D | C | B | A |
| 题号 | 28 | 29 | 30 | ||||||
| 答案 | C | B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