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2:41
文档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解析)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1.(2分)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匿笑(nì)     高邈(miǎo)  诀别(jué)   混为一谈(hǔn)B. 啄食(zhuó)  淅沥(xī)     粗犷(kuàng) 呼朋引伴(péng)C. 倜傥(
推荐度:
导读中考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1.(2分)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匿笑(nì)     高邈(miǎo)  诀别(jué)   混为一谈(hǔn)B. 啄食(zhuó)  淅沥(xī)     粗犷(kuàng) 呼朋引伴(péng)C. 倜傥(
中 考 仿 真 模 拟 测 试

语 文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 2分 )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匿笑(nì)      高邈(miǎo)   诀别(jué)    混为一谈(hǔn)

B . 啄食(zhuó)   淅沥(xī)      粗犷(kuàng)  呼朋引伴(péng)

C . 倜傥(tì)      菡萏(hàn)    侍弄(shì)     恍然大悟(huǎng)

D . 黄晕(yūn)    发髻(jì)      攲斜(qī)     咄咄逼人(D uō)

2. ( 2分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不喜欢牛背上笛声的        , 谁不欣赏房前小溪的        , 谁不赞叹春柳的清柔,谁不醉心夏荷的        , 岁月的河流中有多少美好?唯有一颗鲜活善感的心能捕捉到美丽的浪花.

A . 清香   清脆   清凉          B . 清脆   清香   清凉          C . 清凉   清香   清脆          D . 清脆   清凉   清香

3. ( 2分 )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连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喜讯在滨城大地回响.②这是一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明创建活动.③在创建过程中,新区深入开展“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④通过此次创建活动,滨海新区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区高质量建设之路.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4. ( 2分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B .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C .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D .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5. ( 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无故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面临外寇侵扰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斥责.

C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象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D .全诗写出诗人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何吴明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 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做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前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 小时或 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同时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6. ( 2分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理解”需要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 .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

C .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同时也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D .交叉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7. (2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成为一个'学霸'的学习方法”.

B .第⑦段“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一句中的”一般而言”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改变.

C .第⑨段“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一句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本文先介绍了“学霸”的含义,再分别介绍了“详尽发问法”、 “心理意象法”、 “习题检测法”、 “分散学习法”、 “交叉学习法”五种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8. ( 3分 )老师要求背通《狼》,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狼》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 ( 3分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做记号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 ( 3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已而之细柳军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怒而飞            人不知而不愠

D .其视下也           吾视其辙乱

11. ( 3分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庄子》,《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本文出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B .作者描写大鹏鸟起飞时,运用夸张的手法,是为了赞美大鹏鸟起飞时气势恢宏.

C .本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D .文章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最后提出的关于“天之苍苍''的问题在今天也是十分深奥的.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默写

(1)                      ,衣冠简朴古风存.

(2)独坐幽篁里,                           .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常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

(4)百般情态,皆是人生.“                   ,                        .”(韩愈《晚春》),人生何尝不像花草树木一样,总在春光将逝之际,才想要精彩度过?“               ,

                 .”(王安石《登飞来峰》),人生何尝不像登飞来峰一样,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望见远方?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13. ( 2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遂以还之________

②其人谢而去________

14. ( 2分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为何会顺利得到这些金子呢?

B .这金子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呢?

C .我又怎么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D .这几两金子能带来什么利润吗?

15. ( 3分 )上文记叙了何岳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何岳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鸡蛋

①小卢是咸水刘村校改以来的第17位老师.

②报到那天,村主任喜忧参半地眨着小眼睛看着这娃娃,说:“卢老师来俺村教书好啊!我们热烈欢迎.只是俺村条件差,生活艰苦,但,俺村人好,不会欺负你的.”

③卢老师腼腆地看着村主任说:“谢谢您,主任.我会认真教学,培养好孩子.”

④咸水刘村校改前租赁民房,现建三间混砖的教室,流动的三十几个学生,四个年级,学生到考五年级就到另一个村上学.教师宿舍,单人床,桌子,破橱子,脸盆架和塑料脸盆,有把吱吱呀呀的所谓椅子;伙房内有个小煤球炉子,小案板,铝壶,暖瓶,铝锅,砂锅各一个.校园东侧有压水井,有点儿菜地,老师可种几畦子菜.还栽着个象征性的篮球架子,投篮时圆筐滴零当啷地响.

⑤午饭后小卢老师跟村主任来到学校,校园、教室、宿舍、伙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煤球炉蹿着火苗,烧着水,暖瓶里灌满了开水,村主任提前安排人来这里整理过,送来一兜馒头,几把干面条,一兜小米,油盐酱醋瓶瓶罐罐满满地都送来了.小卢老师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里.他暗下决心,自己要好好干,对得起村上.

⑥卢老师说:“主任,您想那么周到.不过这些生活用品我要交钱的.”

⑦村主任一拍大腿,说:“卢老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交钱,你若不走,俺村管你吃饭还算事儿吗?”

⑧开学了.小卢老师的确不错,学生反映他教学棒,认真.复式班,一、二、三、四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朝东,三、四年级朝西.每天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数都教一遍,布置作业,晚上罩子灯下改作业、备课,忙到深夜.生活清汤寡水,早晨萝卜咸菜,中午白菜炒萝卜,晚上萝卜炒白菜.

⑨这还不是最艰苦的,最苦的是寂寞.白天学生相伴,放了学就老师孤苦伶仃一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该找对象的年纪,往哪儿找对象呀?所以年轻老师大都是从报道第一天就开始考虑啥时候调走.来的老师有教一年的,也有一学期就调走的,也有教一个月、一个星期的,有没来报道就走的.啥情况都有.

⑩下午小卢家访,来到门口,忽听得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小罗想,何不买点儿鸡蛋改善改善伙食?他走进了这家家门.

⑪一个大娘走出堂屋门,问他:“你找谁呀?”

⑫小卢面带微笑地回答:“大娘,我不找人,我是咱村上的老师.”

⑬大娘热情地招呼:“哦,俺知道你,才来的老师,俺孙女说你脾气好、教得好,快屋里坐.”

⑭小卢也就实话实说了:“大娘,我听到您家鸡叫,就想来买您的土鸡蛋,你卖吗?”

⑮大娘说:“老师,别说买,我给你拿,你带回去吃.”

⑯“大娘,不买可不行,你怪不容易的.”

⑰大娘提出来一兜儿鸡蛋,“拿去吃吧,老师.”

⑱“大娘,我可不能白吃,这样行吗?一个给你五毛钱.”小卢知道母亲买鸡蛋大约四毛一个,人家大娘这是土鸡蛋,给五毛吧.

⑲大娘说:“我叫你吃去,!你过意不去.行!”

⑳小卢吃完鸡蛋,就大娘那儿买,价格吗,小卢慢慢从五毛涨到五毛五,涨到六毛……

㉑几个月的一天,小卢来到大娘家买鸡蛋,听着她家有人说鸡蛋的事.

㉒“大娘,您的鸡蛋我给七毛……”

㉓“不卖.”

㉔“八毛……”

㉕“不卖.”

㉖“一块行了不?”

㉗“一块也不卖.”

㉘“您有多少我包圆多少!”

㉙“你给我多少也不卖,包圆也不卖,俺说不卖就不卖.俺给小卢老师留着哩,俺村上得有他教书,孩子们离不了老师.”

㉚小卢闻听此言,心里一震,激动的暖流传遍全身.多好的大娘,多好的老乡……他停在门口,愣住了.

㉛他思忖,星期天到镇卫生院要跟小刘把话说开,让她另找合适的吧,自己现在不忍心离开咸水刘村了.

(作者:李立泰)

16. ( 4分 )本文围绕“卖鸡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从卢老师的角度简要概括.    

17. ( 4分 )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校园环境的?请简要分析.  

教师宿舍,单人床,桌子,破橱子,脸盆架和塑料脸盆,有把吱吱呀呀的所谓椅子;伙房里有个煤球炉子,小案板,铝壶,暖瓶,铝锅,炒锅各一个.校园东侧有压水井,有点菜地,老师可种几畦子菜.还栽着个象征性的篮球架子,投篮时圆筐滴零当啷地响.

18. ( 3分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9. ( 4分 )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卢老师,有人认为是大娘,有人认为是卢老师和大娘,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目前,我国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世”,中国“世界级”非遗总量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切实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工作.为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科技、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非遗“入世”等形式,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还让非遗“传下去”“走得远”.

“非遗+互联网”也成为传承的新时尚.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抖音平台发布了非遗文化相关话题9.1万个视频,播放量达26.3亿次,

20. ( 2分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21. ( 3分 )班上小明同学是“非”迷,时常利用手机刷快手、抖音观看非遗视频,课余时间偶尔还带班上同学玩网络游戏“我是非遗传承人”,有同学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影响学习,有人认为可以丰富知识,你对此有何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80字.    

(二)名著阅读(8分)

22. ( 4分 )《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师徒四人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 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吧.    

23. ( 4分 )【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  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本试卷由“名校题库”  

【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  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  考矿路学堂去了.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讲述的是________(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心  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2 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按要求作文.  

24.“风”有和煦的微风,也有凛冽的朔风……“迎风”可以是顺势而为的智慧,也可以是坚强对抗的姿态……

请以“迎风而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 2分 )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匿笑(nì)      高邈(miǎo)   诀别(jué)    混为一谈(hǔn)

B . 啄食(zhuó)   淅沥(xī)      粗犷(kuàng)  呼朋引伴(péng)

C . 倜傥(tì)      菡萏(hàn)    侍弄(shì)     恍然大悟(huǎng)

D . 黄晕(yūn)    发髻(jì)      攲斜(qī)     咄咄逼人(D uō)

【答案】 C    

【解析】【分析】A . 混为一谈(hùn);B . 粗犷(guǎng);D . 黄晕(yùn).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2. ( 2分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不喜欢牛背上笛声的        , 谁不欣赏房前小溪的        , 谁不赞叹春柳的清柔,谁不醉心夏荷的        , 岁月的河流中有多少美好?唯有一颗鲜活善感的心能捕捉到美丽的浪花.

A . 清香   清脆   清凉          B . 清脆   清香   清凉          C . 清凉   清香   清脆          D . 清脆   清凉   清香

【答案】 D    

【解析】【分析】清脆,指声音清亮好听.笛声用“清脆”.清凉:凉爽.溪水冰凉,可用“清凉”.清香,指清淡的香味.荷花香气扑鼻,可用“清香”.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3. ( 2分 )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连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喜讯在滨城大地回响.②这是一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明创建活动.③在创建过程中,新区深入开展“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④通过此次创建活动,滨海新区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区高质量建设之路.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答案】 C    

【解析】【分析】C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句末加“活动”.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4. ( 2分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B .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C .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D .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答案】 D    

【解析】【分析】D .应把问号改为句号,因为虽然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意思,是陈述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标点符号的使用,除了要根据每一种符号的作用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

5. ( 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无故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面临外寇侵扰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斥责.

C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象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D .全诗写出诗人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答案】 C 

【解析】【分析】C .尾联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梦醒之后,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故选C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反复诵读,仔细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和蕴含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何吴明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 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做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前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 小时或 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同时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6. ( 2分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理解”需要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 .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

C .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同时也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D .交叉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7. (2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成为一个'学霸'的学习方法”.

B .第⑦段“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一句中的”一般而言”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改变.

C .第⑨段“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一句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本文先介绍了“学霸”的含义,再分别介绍了“详尽发问法”、 “心理意象法”、 “习题检测法”、 “分散学习法”、 “交叉学习法”五种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8. ( 3分 )老师要求背通《狼》,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狼》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答案】 6.B 

7.C 

8.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狼》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向法.想象自己是“屠户”,将其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变成一幅幅图画,使其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四部分,在分散时间背诵每一部分.   

【解析】【分析】6.B .结合原文第⑦段“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可知,B “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表述错误.故选B .

7.C .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C 的“10小时、15小时或20小时”不是列数字.故选C .

8.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①《狼》是一篇文言文,首先翻译成现代文更好理解,然后通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这样背起来更容易,这是用到了“详尽发问法”.②本文讲的是人狼对峙,最终人靠智慧杀狼.这时候,可以分角色演绎课文,假如自己是“屠户”,这样就可以在脑海中把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变成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这是用了“心理意象法”.③《狼》这篇文言文,一般情况下都是课上师生分析理解后再背诵.这样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可以先做一部分和课文有关的习题,比如做几道情节梳理练习题,这样对学习内容掌握和记忆更有帮助.这是用到了“习题检测法”.④学习课文时,把文章分层,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在分散时间背诵每一部分.这是用了“分散学习法”.⑤每周可安排不同内容的语文课.例如,两三节课学完《狼》后,可以进行其他语文习题的训练.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是用到了“交叉学习法”. 

【点评】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7.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作用,考生要结合文章仔细体会与分析,读出该说明方法究竟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一特征.

 8.该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注意灵活运用文章中介绍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关题目进行阐述.不能简单地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 ( 3分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做记号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 ( 3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已而之细柳军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怒而飞            人不知而不愠

D .其视下也           吾视其辙乱

11. ( 3分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庄子》,《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本文出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B .作者描写大鹏鸟起飞时,运用夸张的手法,是为了赞美大鹏鸟起飞时气势恢宏.

C .本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D .文章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最后提出的关于“天之苍苍''的问题在今天也是十分深奥的.

【答案】9.B 

10.D 

11.B    

【解析】【分析】9.B .句意: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选B .

 10.A .助词,的/动词,去、往;B .介词,用/介词,因;C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 .都是代词;故选D .

 11.B .不是为了赞美大鹏鸟,而是为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故选B . 

【点评】9.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0.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11.文本内容的理解辨析,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默写

(1)                      ,衣冠简朴古风存.

(2)独坐幽篁里,                           .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常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

(4)百般情态,皆是人生.“                   ,                        .”(韩愈《晚春》),人生何尝不像花草树木一样,总在春光将逝之际,才想要精彩度过?“               ,

                 .”(王安石《登飞来峰》),人生何尝不像登飞来峰一样,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望见远方?

【分析】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意“箫”“啸”“淤泥”“濯”“芳菲”的书写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2)弹琴复长啸;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13. ( 2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遂以还之________

②其人谢而去________

14. ( 2分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为何会顺利得到这些金子呢?

B .这金子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呢?

C .我又怎么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D .这几两金子能带来什么利润吗?

15. ( 3分 )上文记叙了何岳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何岳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13.归还、交还;道谢

14.C 

15.拾金归还不收酬金;寄金数年毫不动心;不为金钱所动(或不贪图钱财或做事光明磊落)   

【解析】【分析】13.①遂以还之: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还,归还,交还. ②其人谢而去:那个人感谢了他就走了.谢,道谢.

 14.注意:何,怎么.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此,这.数金,几两银子.乎,呢.故选C .

15.①结合“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可知,何岳不仅拾金不昧,而且不收取报酬,可概括为:何岳拾金归还不收酬金.②结合“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可知,面对被寄存的金子,多年无人问津,何岳不贪图,并且主动送回,可概括:何岳寄金数年毫不动心.③无论是拾金归还不收酬金,还是寄金数年毫不动心,都表现了何岳面对金钱时毫不动心的品格,不贪图金钱,为人光明磊落. 

【点评】13.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4.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5.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译文】何岳曾晚上出行,拾到二百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标识都相同,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为感谢他,想给他一些银子,何岳就说:“我拾到金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走了.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那个当官的人有事情要去京城,把两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说:“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不是来取箱子的,于是托人把箱子交给他的侄子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鸡蛋

①小卢是咸水刘村校改以来的第17位老师.

②报到那天,村主任喜忧参半地眨着小眼睛看着这娃娃,说:“卢老师来俺村教书好啊!我们热烈欢迎.只是俺村条件差,生活艰苦,但,俺村人好,不会欺负你的.”

③卢老师腼腆地看着村主任说:“谢谢您,主任.我会认真教学,培养好孩子.”

④咸水刘村校改前租赁民房,现建三间混砖的教室,流动的三十几个学生,四个年级,学生到考五年级就到另一个村上学.教师宿舍,单人床,桌子,破橱子,脸盆架和塑料脸盆,有把吱吱呀呀的所谓椅子;伙房内有个小煤球炉子,小案板,铝壶,暖瓶,铝锅,砂锅各一个.校园东侧有压水井,有点儿菜地,老师可种几畦子菜.还栽着个象征性的篮球架子,投篮时圆筐滴零当啷地响.

⑤午饭后小卢老师跟村主任来到学校,校园、教室、宿舍、伙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煤球炉蹿着火苗,烧着水,暖瓶里灌满了开水,村主任提前安排人来这里整理过,送来一兜馒头,几把干面条,一兜小米,油盐酱醋瓶瓶罐罐满满地都送来了.小卢老师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里.他暗下决心,自己要好好干,对得起村上.

⑥卢老师说:“主任,您想那么周到.不过这些生活用品我要交钱的.”

⑦村主任一拍大腿,说:“卢老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交钱,你若不走,俺村管你吃饭还算事儿吗?”

⑧开学了.小卢老师的确不错,学生反映他教学棒,认真.复式班,一、二、三、四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朝东,三、四年级朝西.每天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数都教一遍,布置作业,晚上罩子灯下改作业、备课,忙到深夜.生活清汤寡水,早晨萝卜咸菜,中午白菜炒萝卜,晚上萝卜炒白菜.

⑨这还不是最艰苦的,最苦的是寂寞.白天学生相伴,放了学就老师孤苦伶仃一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该找对象的年纪,往哪儿找对象呀?所以年轻老师大都是从报道第一天就开始考虑啥时候调走.来的老师有教一年的,也有一学期就调走的,也有教一个月、一个星期的,有没来报道就走的.啥情况都有.

⑩下午小卢家访,来到门口,忽听得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小罗想,何不买点儿鸡蛋改善改善伙食?他走进了这家家门.

⑪一个大娘走出堂屋门,问他:“你找谁呀?”

⑫小卢面带微笑地回答:“大娘,我不找人,我是咱村上的老师.”

⑬大娘热情地招呼:“哦,俺知道你,才来的老师,俺孙女说你脾气好、教得好,快屋里坐.”

⑭小卢也就实话实说了:“大娘,我听到您家鸡叫,就想来买您的土鸡蛋,你卖吗?”

⑮大娘说:“老师,别说买,我给你拿,你带回去吃.”

⑯“大娘,不买可不行,你怪不容易的.”

⑰大娘提出来一兜儿鸡蛋,“拿去吃吧,老师.”

⑱“大娘,我可不能白吃,这样行吗?一个给你五毛钱.”小卢知道母亲买鸡蛋大约四毛一个,人家大娘这是土鸡蛋,给五毛吧.

⑲大娘说:“我叫你吃去,!你过意不去.行!”

⑳小卢吃完鸡蛋,就大娘那儿买,价格吗,小卢慢慢从五毛涨到五毛五,涨到六毛……

㉑几个月的一天,小卢来到大娘家买鸡蛋,听着她家有人说鸡蛋的事.

㉒“大娘,您的鸡蛋我给七毛……”

㉓“不卖.”

㉔“八毛……”

㉕“不卖.”

㉖“一块行了不?”

㉗“一块也不卖.”

㉘“您有多少我包圆多少!”

㉙“你给我多少也不卖,包圆也不卖,俺说不卖就不卖.俺给小卢老师留着哩,俺村上得有他教书,孩子们离不了老师.”

㉚小卢闻听此言,心里一震,激动的暖流传遍全身.多好的大娘,多好的老乡……他停在门口,愣住了.

㉛他思忖,星期天到镇卫生院要跟小刘把话说开,让她另找合适的吧,自己现在不忍心离开咸水刘村了.

(作者:李立泰)

16. ( 4分 )本文围绕“卖鸡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从卢老师的角度简要概括.    

17. ( 4分 )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校园环境的?请简要分析.  

教师宿舍,单人床,桌子,破橱子,脸盆架和塑料脸盆,有把吱吱呀呀的所谓椅子;伙房里有个煤球炉子,小案板,铝壶,暖瓶,铝锅,炒锅各一个.校园东侧有压水井,有点菜地,老师可种几畦子菜.还栽着个象征性的篮球架子,投篮时圆筐滴零当啷地响.

18. ( 3分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9. ( 4分 )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卢老师,有人认为是大娘,有人认为是卢老师和大娘,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 16.①小卢老师向大娘购买土鸡蛋改善生活,拒绝大娘赠送鸡蛋,自以为出了合适的价钱.②小卢老师无意中听到大娘拒绝别人以高价收购鸡蛋,只为留给自己吃,深受感动.

17.①从空间角度,按照教师宿舍、伙房、校园东侧三处地方分门别类地描写,条理清楚,也从侧面表现校园的小和简陋.②运用白描手法,把屋内陈设用名词一一罗列出来,生动写出了学校物质的匮乏,表现了生活环境的艰苦.③用拟声词“吱吱呀呀”“滴零当啷”来分别描写椅子和篮球架子上的圆筐,生动写出了设施的破损;用“所谓”修饰椅子,“象征性的”修饰篮球架子,以调侃幽默的语言进一步表现这些物件的破损不堪,生动传神.

18.①从情节来看,前文没有任何关于卢老师找对象的内容,最后一段突然增加其准备和小刘交谈的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从人物形象看,卢老师准备和小刘把话说开,表明卢老师打算留在咸水刘村教书的决心,使卢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从主题看,卢老师在村民们的关爱中感到温暖,并决定留下来教书回报村民.卢老师和村民的情感互动同展现了温暖的人文情怀,深化了文章主题. 

 19.示例一:是卢老师.①故事是从卢老师的视角写的.②文章主要写了卢老师来到涎咸水刘村教书之后发生的情事情.③卢老师的言行表现出他自我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④卢老师是乡村教师的缩影,文章赞美了乡村教师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示例二:是大娘.①标题是“卖鸡蛋”,大娘正是买鸡蛋的主体.②大娘的言行体现了他不贪图钱财,尊师重教的良好品德.③大娘的言行是村民们尊师重教的缩影,表现了村民们的淳朴善良.④大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是大娘的言行才使得卢老师决定留在咸水刘村教书.

 示例三:是卢老师和大娘.①卢老师和大娘互相关心,他们共同营造了乡村温暖的氛围.②卢老师和大娘分别是乡村教师和乡村村民的缩影,文章赞美了乡村教师的坚守,也赞美了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   

【解析】【分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卖鸡蛋”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⑩——㉚段,结合“小卢想,何不买点鸡蛋改善改善伙食”“‘大娘,我可不能白吃,这样行吗?一个给您五毛钱.’小卢知道母亲买鸡蛋大约四毛一个,人家大娘这是土鸡蛋,给五毛吧”等可知,卢老师向大娘购买土鸡蛋改善生活,拒绝大娘赠送鸡蛋,自以为出了合适的价钱;结合“你给我多少也不卖,包圆也不卖,俺说不卖就不卖.俺给小卢老师留着哩,俺村上得有他教书,孩子们离不了老师”“小卢闻听此言,心里一震,激动的暖流传遍全身”等可知,卢老师无意中听到大娘拒绝别人以更高的价格收购鸡蛋,只为留给自己吃,心里深受感动.

 17.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从描写角度分析,语段按照“教师宿舍”“伙房里”“校园东侧”的空间顺序分别对校园的环境进行描写,结合“单人床,桌子,破橱子,脸盆架和塑料脸盆,有把吱吱呀呀的所谓椅子”等可知,语段将这三个地方的事物运用白描手法一一罗列出来.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拟声词“吱吱呀呀”“滴零当啷”分别描写椅子和篮球架子上的圆筐,“所谓”“象征性的”分别修饰“椅子”和“篮球架子”,新颖独特.这些都表现了学校设施的简陋、环境的艰苦.据此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作用时可从情节发展、叙事技巧、结构安排、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角度看,全文并未交代卢老师和镇卫生院的小刘如何认识,如何承诺要离开咸水刘村,情节上有突兀之处,但正是“卢老师要跟小刘把话说开”这一情节,让故事内容和内涵都丰富了.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卢老师被大娘感动,决定“忍痛割爱”,留在咸水刘村教书,塑造了卢老师甘于奉献的形象.从主题角度看,卢老师在村民们的关爱中感受到了温暖,并决定留下教书回报村民,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9.文章主要讲述卢老师去贫穷的咸水刘村教书,感受到生活上的艰苦以及精神上的寂寞.家访时,卢老师为改善生活,向大娘购买土鸡蛋.卢老师自以为出了合适的价钱,但无意中听到大娘拒绝别人以高价收购鸡蛋,只是为了留给自己吃时,明白了大娘对自己的关爱,很受感动,决定留在咸水刘村继续教书.作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若认为卢老师是主人公,可从文章运用第三人称“他(卢老师)”、文章的主要情节(卢老师到咸水刘村教书)、卢老师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若认为文章主人公是大娘,可从标题“卖鸡蛋”、大娘的言行所展现出的人物品质以及大娘对情节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若回答文章的主人公是卢老师和大娘,可从二人之间的互动所表现出的情感以及对文章主旨的表现来分析. 

【点评】16.文章脉络的考察,要先通读全文,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17.句子赏析的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18.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

19.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目前,我国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世”,中国“世界级”非遗总量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切实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工作.为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科技、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非遗“入世”等形式,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还让非遗“传下去”“走得远”.

“非遗+互联网”也成为传承的新时尚.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抖音平台发布了非遗文化相关话题9.1万个视频,播放量达26.3亿次,

20. ( 2分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21. ( 3分 )班上小明同学是“非”迷,时常利用手机刷快手、抖音观看非遗视频,课余时间偶尔还带班上同学玩网络游戏“我是非遗传承人”,有同学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影响学习,有人认为可以丰富知识,你对此有何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80字.    

【答案】 20.①我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与传承工作.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

21.示例一: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影响学习,建议不要继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非遗”感兴趣并能深入去研究,这当然值得鼓励,但时常利用手机刷快手、抖音,甚至投量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做法不可取,无形中会被网络其他内容所吸引.如果真想研究“非遗”,建议通过读相关书籍、听相关讲座等方式去学习.示例二: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可以丰富知识,持赞成态度.因为网络上有关“非遗”的内容非常多,多关注快手、抖音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开拓视野.   

【解析】【分析】20.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句提取信息,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一】“截止目前,我国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世’,中国‘世界级’非遗总量居世界第一”可提取信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非遗总量居世界第一.从【材料二】中“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切实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工作”可提取信息为:我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与传承工作.从【材料三】中“我国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科技、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非遗‘入世,等形式”“‘非遗+互联网’也成为传承的新时尚”可提取信息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

 2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材料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示例一: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影响学习,建议不要继续.学习是小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应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非遗”深入研究会花费大量时间,利用手机刷快手、抖音、玩网络游戏更不可取.示例二: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可以丰富知识,持赞成态度.学习是固然是最主要的,但不妨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关注快手、抖音可以增加知识储备,了解到“非遗”更多的知识,好处多多. 

故答案为:20. ①我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与传承工作.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

21.示例一: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影响学习,建议不要继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非遗”感兴趣并能深入去研究,这当然值得鼓励,但时常利用手机刷快手、抖音,甚至投量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做法不可取,无形中会被网络其他内容所吸引.如果真想研究“非遗”,建议通过读相关书籍、听相关讲座等方式去学习.示例二:我认为小明这种行为可以丰富知识,持赞成态度.因为网络上有关“非遗”的内容非常多,多关注快手、抖音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开拓视野.

【点评】20.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1.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名著阅读(8分)

22. ( 4分 )《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师徒四人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 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吧.    

23. ( 4分 )【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  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本试卷由“名校题库”  

【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  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  考矿路学堂去了.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讲述的是________(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心  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2 分)

【答案】 22.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1分)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那样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1分)像孙悟空那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1分)(如答到“遇到困难可借助外力”等因素也可适当给分,共3分)

23.《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解析】【分析】2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的能力.孙悟空借芭蕉扇被拒是因为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红孩儿把唐僧抓住,想吃唐僧肉,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最后红孩儿被观音菩萨去做善财童子,母子不相见,所以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遭拒.对故事的阅读感悟,考生可结合故事情节,围绕唐僧与孙悟空的坚定信念与超强毅力,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如: 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那样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 像孙悟空那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23.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或词语,联系对名著的阅读,“ 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 ”“ 去 考矿路学堂去了 ”可判断出文段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22.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1分)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那样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1分)像孙悟空那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1分)(如答到“遇到困难可借助外力”等因素也可适当给分,共3分)

23.《朝花夕拾》 、鲁迅(周树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读名著内容的掌握和阅读感悟能力.要求考生主动名著,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明确名著的主旨,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时要结合材料的内容,认真研读,从材料联系全文内容,结合要求进行作答.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按要求作文.  

24.“风”有和煦的微风,也有凛冽的朔风……“迎风”可以是顺势而为的智慧,也可以是坚强对抗的姿态……

请以“迎风而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参考例文】  

迎风而立

看到泛黄的落叶,眼前便是浮现了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还有那清浅从容的笑颜,在心底漾起几分暖,几分怀恋.

孩提时,在外婆家后院修建枝叶,便是我最爱的娱乐消遣.手握长柄剪刀,剪去银杏叶片中的枯黄叶子,只为使银杏常驻青春.

可被我呵护着珍爱着的银杏叶竟无可救药地爬满了黄色,就那样从韶华的青春落幕成这般衰败的黄意.我颓唐无措得握着长柄剪刀,却是无处可落,心底一片悲哀,“外婆,外婆,怎么办,银杏要死了!”我拉着哭腔向外婆求救.

外婆只是那般从容清浅地笑着,迎着萧瑟的秋风立在银杏旁,慢腾腾地一弯腰,一伸手,夹起一片黄叶,再珍重地放入我的手心.“所有的生命都有这一程,生如夏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只需静默地享受这时光的旅程便是最好.”外婆的声音不重,却那般深刻地进了我的心,我烦乱无措的心绪被抚平,掌间细细触着银杏的叶脊、叶脉,仿佛也感受了它生命终程热烈而从容的美.而这种静静的美,就好像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如此安然.

很快,深秋萧瑟的风便呼啸着将树梢卷得干净,银杏叶遍地皆是.可是外婆的屋里——玻璃桌垫下,白墙上,书页中,均是淡淡的黄,很温暖.原来银杏叶的枯萎,竟也这般的美.

再见着外婆,却是在病床旁.外婆干瘦的手臂像银杏的枯枝,苍老的面庞就如黄银杏叶般,身侧陪伴着的也是这静美的秋叶.看着外婆虚弱不堪的模样,我仿佛又成了那个懵懂的孩童,站在那棵枯败的树前,那样的无奈,那样的心酸,面对生命的流逝,所有的挽留终归是徒劳无功.泪眼婆娑中,只见外婆拿起一片黄叶,一如从前安慰我那般,珍重地放在了我的手心里,我恍惚间眼前也浮现出那年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不用过多的言语,我也从那相视的默契中,读懂了她生命的热烈与从容——热烈地生便只需无憾从容地死.我慢慢合拢了掌心,将那片银杏收藏在心里,连同对外婆的珍惜怀恋.

正如张晓风所言,“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也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不管是枯是荣,都有其美好之处,我们只需热烈地生,从容地死,只需迎风而立接受这一切命运的给予,因为生命早已在记忆的延续里留下了它的痕迹,这便是外婆留下的永恒的东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迎风”“立”.“立”是站立的意思,是一种姿态.结合导语可知,“迎风”中的“风”分为“和煦的微风”和“凛冽的朔风”,“风”具有象征意义和比喻义,可以理解为好的形势、条件,可以理解为困难、磨难.那么“立”就是一种面对好的形势和恶劣形势的姿态,顺势而为或者坚强对抗.可以从自我成长、情满人间、文化坚守等方面立意写作.从题目上看,本文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第二,思路一.自我成长角度,可以从个人才艺角度选择素材,例如学习琵琶、古筝、书法、国画、敦煌舞、编程、机器人……具体可以写:(1)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风理解为朔风,“迎风”就是与困难对抗,“而立”是结果,最终战胜困难,从而获得成长(挫折篇).(2)才艺带给你情操上的陶冶、视野的开阔,这里的风就是微风,暖风.第三,思路二.情满人间角度,可以写亲情之爱,“打组合牌”:与家人相处,精神滋养中的成长,如茶艺中的智慧,茶借助水沉浮,你在微风、暖风中成长;也可以写大爱,做志愿者过程中,与老人、小孩、需要帮助的人相处,她们给你信任、宽容、支持……第四,思路三.文化坚守角度,和行走见闻结合起来,看到没落的民俗、失传的手艺、边缘化的文化瑰宝,决定用微薄之力,坚守和传承.第四,情节.情节设置上不需要拐点,不需要设置过多的矛盾,可以直接写出迎风而立的过程,迎风的过程要详写,迎风的结果要略写.语言方面,需要细节描写,重点描写微风或者朔风. 

【点评】作文“迎风而立”,如没有导语,难度比较大.但有“风”有和煦的微风,也有凛冽的朔风……可以是顺势而为的智慧,也可以是坚强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导语,对学生思路引导有很大提示作用,降低了写作难度.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可写迎着风(困难)站立,生活中迎难而上的经历、体验等.由顺风引申出来的“顺势而为”同样可写,但写顺势而为对初三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要求较高,选材有一定难度.纯粹写自然界的风,挑战难度不小,还要点出感悟,除非文笔特别好不建议去写.关键词“而立”

 “立”——我们首先能联想到《论语》“三十而立”,或张载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对初三学生来讲,挖掘不了太深.可写生活的态度、状态、领悟等即可.

 主题上如果能将“立”升华为一种生命的哲理(经历痛楚,才能深刻领悟等),日常朴素的道理(生活的华丽原本都是朴素的)的领悟,或情感的升华理解(“一个人,一段痛,一生情”模式;或喜或悲,或甘或苦等等),那文章将会增添更多加分项.

文档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解析)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1.(2分)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匿笑(nì)     高邈(miǎo)  诀别(jué)   混为一谈(hǔn)B. 啄食(zhuó)  淅沥(xī)     粗犷(kuàng) 呼朋引伴(péng)C. 倜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