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龙岗区翔鸽路市政工程
管涵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批:
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三月
一、专业工程特点
翔鸽路·雨水排放系统在惠康路—京南路〔桩号〕,惠康路—罗岗路〔桩号〕之间依地势沿道路中心敷设A1.4ⅹ1.2雨水管涵现浇C30砼箱型结构涵洞钢筋采用普通热轧一,二级钢筋。10-15m设置沉降缝。
二、监理工作流程
3、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3.1、监理工作程序及流程。
否(督促整改)
否(督促整改)
3.2、混凝土结构工程控制要点。
3.2.1、严格控制原材料(见建筑材料控制要点)。
3.2.2、严格进行钢筋、预埋件、止水带隐蔽工程验收(详见4.3.2及7.1.3),检查模板、轴线位置、外形尺寸及支撑情况(详见4.3.1)
3.2.3、审查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布置、流水作业、设备选型、人员组织、技术保证措施、临近建筑物的连接方案等。对于大方量混凝土,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投标文件中承诺,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施工单位应相应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详细说明混凝土浇筑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
3.2.4 、检查施工单位的准备工作
3.2.4.1、检查人员组织、机械状况、材料准备、混凝土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提供厂家的资质等。
3.2.4.2、检查计量设施、试块模具、坍落度检查工具。
3.2.4.3、检查脚手架、走道板是否牢固安全。
3.2.5、对混凝土浇筑进行现场旁站和巡视检查(控制方法及技术质量要求见4.3.3)。
3.2.5.1、现场抽查配料、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和易性等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相应规定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
3.2.5.2、对于施工单位采购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施工项目部派专人负责验单登记,对发货单及配合比报告等资料进行检查,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现场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相应规定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
3.2.5.3、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求施工单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污物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塞;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2.5.4、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的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混凝土自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2.5.5、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管线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3.2.5.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详见4.3.5),混凝土入仓后应及时平仓,不得使用振捣器平仓,严禁在途中和仓内加水。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5.7、混凝土应由专人负责,振捣入模后应及时振捣,防止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用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相连。
3.2.5.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无故中止或停止浇筑超过允许停歇时间。
3.2.5.9、施工缝处理:平面施工缝应留在底板以上300~500mm,缝中要留止水钢板。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一定要采用凿毛等方法清除老混凝土表层的水泥薄膜和软弱层,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充分湿润后均匀铺一层同标号混凝土(弃掉粗骨料)的水泥砂浆,厚20~30mm,以保证新老面良好结合。
3.2.6、混凝土养护检查
3.2.6.1、督促施工单位混凝土浇筑12小时内及时覆盖浇水,在高温天气加强养护,延长养护时间,在低温天气加强保温措施。
3.2.6.2、连续保持湿润的养护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0天,矿碴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5天。
3.2.6.3、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呈润湿状态。
3.2.6.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3.2.6.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3.2.6.6、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2.6.7、养护48小时后才能拆模,拆模时应小心,防止损坏混凝土结构的边角部,同时加强混凝土结构表面的保护工作。
3.3、工程检查、检测方法和手段。
模板工程控制点明细表(表4.3.1)
| 控制点序号 | 控制内容 | 技术质量要求 | 控制方法 |
| 1 | 模板支撑 |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中P23~25 | 目测检查 |
| 2 | 轴线位移 | 基础+10mm、墙+5mm、梁板+10mm | 经纬仪拉线、钢尺量测 |
| 3 | 板缝间隙 | 2mm | 钢尺量测 |
| 4 | 截面尺寸 | 长度和宽度+5、平面对角线+10mm | 钢尺量测 |
| 5 | 墙垂直度 | 墙H/500、且<20, | 垂球吊量 |
| 6 | 相邻两板面高差 | 2mm | 钢尺量测 |
| 7 | 模板表面 | 局部平整、光滑、无残物 | |
| 8 | 承重底模面上表面高程 | +5mm | 水准仪量测 |
| 9 | 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 | 10mm | 钢尺量测 |
| 10 | 拆模 | 侧模砼表面不变形、底模砼达到允许强度 | 控制拆模时间 |
控制点
| 序号 | 控制内容 | 技术质量要求 | 控制方法 |
| 1 | 钢筋表面 | 表面洁净,不得有颗粒状、片状老锈和麻点 | 目测 |
| 2 | 钢筋品种、规格、骨架形状、尺寸、数量 | 符合设计施工图要求 | 对照图纸检查 |
| 3 | 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 | 符合设计施工图要求 | 对照图纸检查 |
| 4 | 受力筋间距 | +10 | 钢尺量 |
| 5 | 受力筋排距 | +5 | 钢尺量 |
| 6 | 箍筋、分布筋间距 | 绑扎骨架+20mm、焊接骨架+10mm | 钢尺量 |
| 7 | 焊接预埋件 | 中心线位置3mm,水平高差3mm | 钢尺量 |
| 8 | 钢筋保护层 | 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 钢尺量 |
| 9 | 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 | 受拉区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受压区不小于25倍钢筋直径 | 钢尺量 |
| 10 | 焊接接头受力筋截面积占受力筋总面积的百分比 | 受拉区50% | 检查 |
| 11 | 预埋件、预埋螺栓及插筋 | 埋入部分不超过砼构件厚3/4 | 检查 |
| 12 |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10mm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箍筋各部分长度5mm | 钢尺量 |
| 控制点序号 | 控制内容 | 技术质量要求 | 控制方法 |
| 1 | 配合比计量 | 水泥、水1%,石子、黄砂2% | 抽查、磅称称量 |
| 2 | 坍落度 | 符合设计要求和试验室提供的数值 | 抽查 |
| 3 | 试块 | 按有关要求制作进行标养 | 旁站制作,检查养护室温、湿度 |
| 4 | 搅拌时间 | 符合规范要求 | 抽测 |
| 5 | 砼间隙时间 | 不超过规范规定 | 监理旁站监督 |
| 6 | 砼振捣 | 每一振点振捣时间控制30s,插入或振捣移动间距不小于1.5倍作用半径(砼垫层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 监理旁站 |
| 7 | 施工缝处理 | 凿毛冲洗干净,浇第二期砼前铺15~30mm厚同配比砂浆 | 检查验收 |
| 8 | 养护 | 浇水覆盖时间不少于规范和设计时间 | 检查 |
| 9 | 轴线位移 | 底板15mm、墙10mm、、砼垫层20mm、 | 经纬仪、拉线量 |
| 10 | 顶面标高 | 底板、板、、墙、墩+10mm,砼垫层+15mm、 | 水准仪检查 |
| 11 | 断面尺寸 | 基础+20mm,墙体+10mm,梁、,高+5mm砼垫层+50mm,厚+15mm | 钢尺量上、中、下各一点 |
| 12 | 垂直度 | 墩、墙H/400 柱10mm | 用垂线或经纬仪 |
| 13 | 表面平整度 | 墙、砼垫层、底板、5mm, | 2m靠尺量 |
| 14 | 预埋件、预埋管 | 中心位移5mm | 钢尺量 |
| 15 | 预留孔洞 | 中心位移5mm | 钢尺量 |
| 16 | 麻面 | 累计面积不超过所在面积的0.5% | 钢尺量、目测 |
4.1、变形缝控制内容。
4.1.1、变形缝填缝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控制方法同建筑材料。
4.1.2、变形缝质量控制:
巡视检查变形缝的构造尺寸必须符合要求,变形缝施工时,位置应对齐,缝内应清理干净,填缝应饱满、整齐。
变形缝控制明细表(表7.1.3)
| 控制点序号 | 控制内容 | 技术质量要求 | 控制方法 |
| 1 | 中心线偏位 | 10mm | 用钢尺量两端和中间 |
| 2 | 缝宽 | +5mm | 用钢尺量 |
| 3 | 缝顺直 | 10mm | 拉线用钢尺量 |
| 4 | 立缝倾斜 | le/200且不大于15 | 吊线用钢尺量 |
4.2.1、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同建筑材料。
4.2.2、止水质量的控制
4.2.2.1、检查止水的形式、结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在变形缝内缝宽俩侧各50mm及钢筋净保护层范围内打眼、割口或用钉子固定止水带。
4.2.2.2、止水的道数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
4.2.2.3、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结合应严密,不得发生卷曲、位置走动,混凝土不得出现蜂窝。
4.2.3、止水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控制方法:
止水中心与中心偏位允许10mm,止水中心距混凝土表面距离允许偏差10mm,浇筑下一段时用钢尺量两端和中部,缝宽+5mm,缝顺直10mm。
上海三维深圳轨交二期翔鸽路市政工程监理机构
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