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09:58
文档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课题:29、古诗两首——《乞巧》任课教师:吴永丽授课时间:组长: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在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有很多独特的活动,同学们能说说吗?(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
推荐度:
导读课题:29、古诗两首——《乞巧》任课教师:吴永丽授课时间:组长: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在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有很多独特的活动,同学们能说说吗?(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

课题:29、古诗两首——《乞巧》

任课教师:吴永丽授课时间:组长: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在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有很多独特的活动,同学们能说说吗?(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节日的古诗《乞巧》。(板书: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诗人介绍。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2、学生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教师正音)。

、乞 (qǐ),“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

、有同学知道怎么组词吗?(乞讨、乞求、乞丐……)

4、同学们了解乞巧节吗?(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

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师范读。

 、同学们知道七夕是什么时候吗?(农历七月初七)

 、读了第一句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同音字:宵、霄)

 、两个字的意思和写法一样吗?(“宵”—夜晚;“霄”—天空。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

(2)、牵牛织女渡河桥的“渡”是什么意思?(渡过)

(3)、有同学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4)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读出相会时的高兴)

(5)同学们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七月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意思对即可。

2、学习“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请同学们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几万条”说明什么呢?(乞巧的人多,多得数不尽······)

(2)同学们猜猜,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巧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也许是健康,也许是快乐,也许是父母的长寿······)

(3)拓展知识《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zǐ)妹千万年。

(4)这七夕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呀?

(美好······)

(5)同学们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在七夕这天晚上,人们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智巧)

3、朗诵古诗,体会意境。指名读、师示范读、齐读、(正音、齐读)

四、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咱们这节课和我们传统节日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那一天来乞取自己的希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古诗。

备  注

板书设计

              乞   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教学反思

1、古诗语言精美,富有韵律。让学生多读,朗诵中加深理解,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2、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如学习了《乞巧》这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我们可要求学生去找找其他有关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再读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怡情养性。

文档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课题:29、古诗两首——《乞巧》任课教师:吴永丽授课时间:组长: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在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有很多独特的活动,同学们能说说吗?(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