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毕节学院采矿工程系
采矿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教 学 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任课教师:
200 年 月 日
说 明
一、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
二、当煤层倾角为近水平时,“采区”名称可称为“盘区”或“分区”(倾斜长壁法)。
1 采区地质特征
1.1 采区概况
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
1.2 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采区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1.3采区储量:(列表)
采区储量计算表
| 煤层编号 | 投影面积(m2) | 倾角(度) | 实际 面积(m2) | 煤厚(m) | 容重(t/m3) | 工业储量(t) | 煤层采区回采率(%) | 可采储量(t) | 备注 | |
| 17# | 11° | 3.17 | 1.45 | |||||||
| 19# | 11° | 3.53 | 1.50 | |||||||
| 合计 | ||||||||||
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采区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用综采时,一般为80~120万t/a;高档时,一般为50~90万t/a;普机时(包括高档)一般为40~75万t/a;炮采时,一般为10~50万t/a。
2.2采区服务年限
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
3 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3.1 采煤方法选择
根据煤层的埋藏条件:如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地质构造等,以及技术设备条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技术、经济上合理可行的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及回采工艺)。
3.2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一、采区斜长及走向长
采区走向长根据地质条件、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倾斜长壁法分区还应考虑集中装运、通风、供电、排水的合理范围等技术经济因素。
二、回采工作面长度、形式
由地质条件、回采工艺方式、运输设备、管理水平、顶板管理能力、采区斜长等综合考虑予以确定。
三、煤柱尺寸
参阅《开采方法》及《设计规范》等。
四、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
采区走向长壁法时,根据工作面长、区段平巷宽度、护巷方式及煤柱尺寸计算区段斜长,按区段斜长和采区斜长确定区段数。
五、采用倾斜长壁法时的条带数、推进长度及方向、通风方式等。
4 采区巷道布置
4.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一、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
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是否设集中巷及集中位置等);
三、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的联系方式;
四、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型式选择。
4.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运煤、运料及徘矸、通风、行人、动力供应(包括电力和压风)排水、等系统。
4.3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一、计算回采工作面产量;
二、确定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数目;
三、备用回采面及掘进头的设置;
四、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4.4 开采顺序
论述煤层间、分层间、区段间、条带间的开采顺序及参数。
4.5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一、采准工作:选择确定采区巷道断面形式、尺寸、支护方式。
二、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
按合理配采的原则排出:“回采工作面接替表”。
三、采区巷道掘进顺序:列出:“巷道施工顺序表”。
5 回采工艺
5.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阐明该面煤层的赋存情况、煤质和种类、节理和层理的发育情况;瓦斯、煤尘、爆炸性和自然发火情况;顶底板性质,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和水文情况。
5.2 回采工艺的确定
一、截煤方式:机械落煤应选择落煤机械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工作方式。
二、运煤:运输机械选择、铺设和移置方法。
三、支架:确定采场支护方式、支架材料或型号规格、支护密度、支架的规格尺寸、特种支架的架设和支护的要求。
四、顶板管理:顶板管理方法,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放顶回柱方式及所用设备等。
5.3 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一、工作面作业方式;
二、绘制循环图表:循环作业图、
6 设计要求
6.1 设计内容和说明书编制主要要求
一、采区方案的确定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用方案比较法(技术比较)进行。
二、采区方案和采区内局部方案(如上山数量、层位)在确定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论证,主要的和较大的方案应配以插图和表格等辅助形式说明。
三、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写出,凡涉及计算的问题应将计算的公式列出,代入有关数据,直接得出结果。计算结果应填入有关表格的不应遗漏。
一、说明要求文字简明通顺,缮写清晰整洁,说明书每章开头均从新的一页起。
二、说明书内容的顺序建议为:
1)目录;2)设计任务书(即设计题);3)正文;4)附表;5)小结。
6.2 绘制设计图要求
一、本设计要求绘制正规设计大图两张:
(一)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平面图
(二)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二、绘图要求:
(一)采区巷道平面布置图投影在最上或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用相应图幅绘制。剖面图视具体情况选用图幅,以图形清楚、摆布恰当为原则,所有大图标题栏按下面统一格式绘制:
| 设计制图 | (姓名) | (日期) | 16 8 32 (图 名) | |||
| 指导教师 | ||||||
| 评 阅 | 比例 | 图号 | ||||
| 8 (校、系、班级名称) | ||||||
15
20
15
20
20
140
(二)、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图(平、剖面)应按下列要求绘制:
①绘制所有点、线、符号应符合煤炭部统一标准:
②必须使用标准惯用图例,所用到的图例必须绘在相应的图上;必须标注必要的尺寸(采区参数、巷、采面等长度及参数尺寸);
中文字体采用长仿宋体,采用国家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巷硐等图标可视具体情况直接用细实线引出注上或编号后在图幅内顺序列出
附:采矿课程设计题目
采矿工程系07采矿课程设计题目
第三组题目
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响水矿井采区设计,本设计开采的煤层为井田内的17#和19#煤层,上部为17号煤层,下部为19号煤层,煤质中硬,无夹石,17号煤的容重为1.45 g/cm3,19号煤的容重为1.50 g/cm3,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无自燃倾向,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两层煤的平均厚度分别为3.17m和3.53m;平均倾角为11°;煤层之间的间距较小,平均为20m。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7#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5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东部以东二采区边界线为界,西部以F5断层为界。采区运输大巷位于19#煤层底板岩层当中,距19号煤层垂直距离20米。采区倾斜长平均为2000米,走向长平均为18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