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比一比,组词语。
黯( ) 原( ) 殊( ) 以( )
暗( ) 愿( ) 株( ) 拟( )
赴( ) 练( ) 西( ) 著( )
扑( ) 炼( ) 牺( ) 躇(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电报 一( )香烟 一( )枕巾
一( )战斗 一( )卧室 一( )飞机
一( )分离 一( )父亲 一( )烈士
三、课文整体梳理来。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签字的一瞬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的卧室□毛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四、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自古以来有无数像毛岸英一样的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请写一两句自己积累的描写或赞美烈士的名言或诗句。
参:
一、黯然 原来 特殊 以后 奔赴 练习 东西 著名
黑暗 志愿 一株 拟定 扑灭 锻炼 牺牲 踌躇
二、封 支 条 次 间 架 次 位 位
三、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的卧室。毛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2.(1)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2)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爱子牺牲,毛无比悲痛,他艰难地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更体现了他超人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4.C D
5.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就无须考虑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表明了毛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这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家的博大胸襟。
四、示例: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cháo zhāo)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juàn jüàn)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düàn duàn)炼自己的意志。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拟定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喃喃 起草制定。
踌躇 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彭德怀拟定电报中,牺牲的是( )和( )。其中,( )是( )的儿子,他最后被安葬在了( )。
【答案】
一、朝(cháo) 眷(juàn) 锻(duàn)
二、拟定:起草制定。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毛岸英 高瑞欣 毛岸英 朝鲜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对爱子的 ;从中你体会到是一位 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的心情的。
【答案】
一、1.他们的父母非常悲痛。
2.他们很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
二、1. 无限眷恋 普通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的心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