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描写春节的吧:
2.元日
3.王安石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
7.2.描写元宵的:
8.元宵
9.唐寅
10.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11.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12.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13.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3.描写七夕的:
15.七夕
16.[五代·后唐] 杨璞
17.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1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4.描写端午的: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描写中秋的: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其他资料】
“唐宋家”,又称唐宋古文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诗佛”是指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21岁中进士,得到张九龄提拔,官至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 xōnɡ) 魂(hún húi) 屠(fú tú)
苏(shū sū) 异(yìì) 欲(yù yǜ)
二、结合诗句,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千门万户曈曈
..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A.太阳落山时
B. 天刚亮时
C.傍晚时分
2.每逢佳节倍.思亲。()
A.加倍
B. 一倍
阅读能力大提升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思维创新大拓展参
一、
兄(xiōnɡ) 魂(hún) 屠(tú) 苏(sū) 异(yì) 欲(yù)
二、
1.B
2.A
三、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四、
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人们做好各种好吃的,准备辞旧迎新。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其他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创(chànɡ chuànɡ) 蔡(cài chài) 伦(lún nún)
册(cè chè) 洲(zōu zhōu) 录(lù lǜ)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文字()发展()在水里
()造纸术()经验()欧洲
阅读能力大提升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2.用“”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用“既……又……”造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参
一、
创(chuànɡ) 蔡(cài) 伦(lún) 册(cè) 洲(zhōu) 录(lù)
二、
(创造)文字(促进)发展(浸)在水里
(改进)造纸术(积累)经验(传到)欧洲
三、
1.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既漂亮又舒适。
四、
蔡伦,你真了不起,为祖国争光,为世界人们造福。我要向你学习,长大学会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课题赵州桥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
成功之处:
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比如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
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
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
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种用词精确,结构清晰的范文,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即上承“词句训练”,下启“段的训练”,所以其教学重点在抓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的基础上,再加大对段的训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李春与赵州桥
李春是中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最伟大的
杰作,这个浓缩了中华人民智慧晶的标志性桥梁,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
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赵州桥的敞肩圆弧拱
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敞肩圆弧石拱桥,
已经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
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
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就是弧形拱桥。
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
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洨河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巍然屹立在洨河上。
以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对这一古代大桥进行了彻底维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义、历史主义教育的场所。赵州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与赵州桥相类似的大型拱桥,已经发现的就有十几座,如山西崞县的普济桥、晋城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济美桥等。赵州桥已经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其他资料】
赞美劳动者的名言警句
1.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3.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聪明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4.劳动是生命的法则,也是它最美的果实。——莫里斯
5.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窿。
——英格索尔6.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
——莫格索尔
7.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法国
8.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基础积累大巩固
shè jì zhì huì chuànɡ jǔ lì shǐ shí jiànɡ
()()()()()
二、在()填入恰当的动词。
()精巧()桥梁()河面
()重量()石料互相()
三、读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这座桥不但
..()。
..(),而且
不但……而且……
阅读能力大提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
..刻着两
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
..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
...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这个自然段共有()句话。用“”画出段中的中心句。
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句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参
一、
shè jì zhì huì chuànɡ jǔ lì shǐ shí jiànɡ
设计智慧创举历史石匠
二、
(设计)精巧(建造)桥梁(横跨)河面
(减轻)重量(节省)石料互相(抵着)
三、
坚固美观
我写的字不但工整,而且美观。
四、
以下不光是我国的历史遗产,还是全世界的历史遗产。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颐和园(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长城(北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课文所配插图和文字就是节选的这一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条木船。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碌着、叫喊着。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居高临下,就像现在的交通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极为生动。画面中还表现了许多这样精彩的生活细节。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市区街道热闹非凡,人物众多,个个形神兼备,极富情趣。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曾建都于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安阳合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建都朝代上仅次于西安和洛阳,居全国第三位。在古代,这里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其他资料】(网络作品)
《清明上河图》配图诗八首(上)
文/完美
(图一)
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图二)
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
(图三)
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
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
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
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图五)
湖光山色连一体,神韵无限入池塘。
千舟百舸竞相渡,恍若江南鱼米乡。
(图六)
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
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
(图七)
莫问哪处笙歌起,谁管巷陌走牛羊。
舟船停摆缘何故,原是瓦肆酒旗黄。
(图八)
三教九流皆劳碌,兵学僧道农工商。
城门出入求生计,身上衣服口中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泽择责选()()备光()
弓功宫拉()武()()殿
蓝篮栏()子()天()杆
貌冒茂()出面()()密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2.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3.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先是概说画面上的()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四、重点段落品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有的甚至只有()那么大。别看画上的(),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从以上文段,你读出了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学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你想说些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
选择责备光泽
拉弓武功宫殿
篮子蓝天栏杆
冒出面貌茂密
二、
1.名扬中外
2.作坊
3.风貌
三、
人物行业人物人物场景
四、
1.一寸黄豆人小清清楚楚
2.张择端画画太传神了,太细致了。
五、
中华传统文化太精彩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精华传承下去。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课
教学()分钟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很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如,
1.(课件出示2)
“《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
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赵州桥》一文的第3自然段,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赵州桥非常美观。(板书: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
2.(课件出示3)
“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
(是围绕“画上集市的热闹”这个意思写的。)
3.教师小结: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思路才顺畅。
三、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设计意图:出示
交流内容,通过例句的分析,学习围绕一个中心写片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认识标牌上的字,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功夫在课外。】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疫、阅”。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参:
shuì wù jú fánɡ yì zhàn
税务局防疫站
kā fēi ɡuǎn yuè lǎn shì
咖啡馆阅览室
fèi pǐn shōu ɡòu zhàn nónɡ mào shì chǎnɡ
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3.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吗?
税务局: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防疫站:为防治疾病,研究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而设立的预防医疗机构。
咖啡馆: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
四、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课件出示8)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这个题是仿照例子,用上连续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选择什么手工活动介绍。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连续动词)
首先,将乒乓球放在布,反向包裹,用线紧紧扎起来,布娃娃的头和身子就已经有了雏形。布包裹的乒乓球做为布娃娃的头,用水彩笔在一侧画上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并涂上两个红脸蛋。顶部用黑色的水彩笔画上头发,当然,头发的造型可以自由发挥,想画成怎样的造型,它就是怎样的造型。接下来在布的两侧用剪刀剪两个洞,用剩余的布卷出两个胳膊,分别安装在剪好的两个洞内,并用针线缝制好。然后,用剪刀将白纸剪上两只手,用胶带将手分别粘在两只胳膊下端。最后,再用剩余的布【设计意图:词句
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还有用连动词语写句子的能力。】
【设计意图:积累和理解一些关于传统文
卷两条腿,用线缝好后,安装在身体的后侧,自然下垂即可。
(二) (课件出示9)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下面的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这两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片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第一段围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写的。 第二段是围绕“桥面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课件出示10)示例: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有的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有的是深紫色,摇曳多姿,有的是桔黄色,灿烂夺目。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11)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有关什么的词语?(都是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
(板书:传统文化的词语)
后边的词语是对前面的解释。
4.它们的内容大体分别是什么?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是说“毛笔、墨汁、白纸、砚台”是书写的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技艺是高雅之人所喜欢的。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是说“梅花、兰花、翠竹、菊花”高洁、儒雅,是花中的四君子。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化的词语,让学生爱传统文化、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积累词语的能力。】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交流关于段落中心句的知识,识字加油站是教我们学会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词句段运用让我们学会仿照例子写句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学会写连动句,日积月累则教我们学习积累一些传统文化的词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多少: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五岳: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岁寒三友:松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