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该行政办公楼由主楼、左配楼及右配楼三幢建筑组成,无地下室。主楼用连廊与左配楼、右配楼加以连接,形成一建筑组群。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建筑组合平面如下图示。
主楼地上十一层,房屋建筑高度44.90米,建筑面积22873平方米。各层层高及建筑功能如下:
一层层高4.5米,为企业文化展示厅,大堂,设备用房;
二层层高4.5米,为会议室,设备用房;
四~九层层高3.9米,为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会议室,值班室;
十层层高3.9米,为部门领导办公用房,会议室,值班室;
十一层层高4.1米,为部门领导办公用房,会议室,值班室。
左配楼地上七层,房屋建筑高度29.3米,裙房三层,裙房建筑高度13.70米,建筑面积10406平方米。各层层高及建筑功能如下:
一层层高4.5米,为餐厅、厨房、门厅;
二层层高4.5米,为餐厅、厨房;
三层层高3.9米,为餐厅、办公用房;
四~六层层高3.9米,为办公用房;
七层层高4.1米,为公寓用房。
右配楼地上四层,房屋建筑高度16.6米,建筑面积9311平方米。各层层高及建筑功能如下:
一层层高4.5米,为档案室,阅览室,门厅;
二层层高4.5米,为档案室,阅览室,计算机培训中心;
三层层高3.90米,为档案室,大会议室;
夹层层高3.10米,为办公室,辅助用房。
连廊为地上三层,层高依次为4.5米、4.5米、3.9米,房屋建筑高度13.50米,分左、右连廊,建筑总面积4平方米。
拟建场地位于陕西省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内,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向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卓越周期为0.258s,最大冻结深度为1.46米,标准冻结深度为1.40米。
拟建建筑所在地为半干旱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1)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23.7 ℃(7月份)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28.3℃(7月份14时)
最冷月平均气温: -8.7 ℃(1月份)
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 -15.3 ℃(1月份)
年平均气温: 8.8 ℃
极端最高气温: 39 ℃ (2005年6月)
极端最低气温: -32.7 ℃ (1954年12月)
年平均严寒日数(气温低于-10℃日数) 18.3天
各月平均最低气温(1986年~2005年)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平均最低气温(℃) | -15.3 | -9.9 | -3.0 | -3.7 | -9.9 | 14.6 | 17.5 | 15.9 | 10.3 | 2.8 | -5.0 | -12.1 |
冬季主导风向: 北西北 (1月)
夏季主导风向: 南东南 (7月)
基本风压: 0.40 kN/m2(50年一遇)
3)降雪
最大积雪深度: 16 cm(1987年)
基本雪压: 0.25 kN/m2(50年一遇)
2.结构选型
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主楼及左、右配楼从建筑功能布局方面均要求要较大的立体空间。主楼建筑物长92.4米,宽19.6米,主要柱网尺寸8.4米×(8.4+3.7+7.5)米;左配楼建筑物长84.0米,宽29.4米,主要柱网尺寸8.4米×8.4米;右配楼建筑物长75.6米,宽33.6米,主要柱网尺寸8.4米×8.4米。从建筑功能需要来看,本工程适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初步设计阶段,按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初步设计评审时,有部分专家提出: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比采用框架结构可能要经济些。针对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在施工图阶段,首先对主楼采用框架和框架—剪力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分析。主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下表1为采用两种结构体系时梁、柱、剪力墙主要结构构件在底层的断面尺寸:
表1:梁、柱、剪力墙的断面尺寸
| 主要结构构件 | 框架结构 | 框架—剪力墙结构 |
| 柱 | 700x900 | 700x800 |
| 梁 | 400x700 | 400x700 |
| 剪力墙 | 250 |
从上表1可以看出,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并没有大大减小框架柱的断面尺寸,这是因为,在6度抗震设防区,水平地震作用在结构內力分析时,不起控制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水平风荷载和重力荷载的作用。6度区框架结构房屋的高度为60米,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高度为130米,本工程房屋高度在框架结构房屋的适宜高度范围内。采用框架结构在经济上比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效益要好得多。当然,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虽然经济上较采用框架结构体系要差一点,但却多了一道抗震防线。
本工程最终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3.结构主要设计要点
(1)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主楼为超长结构,在建筑平面中部从下到上在施工期间设后浇带,以减轻施工期间温度应力的不理影响;结构计算中,考虑温度差异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楼、屋面在板面设置温度抗裂钢筋;
主楼在建筑平面中部设有突出主体结构平面的二层通高门厅,该部分与主楼主体结构难以脱开,施工图设计时,按与主楼连为一体考虑,对门厅屋面标高处的楼板进行加强,板厚取150,双层双向配筋,每一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门厅基础采用柱下基础,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门厅与主体结构间设800宽的沉降后浇带,以减轻基础沉降差异变形的影响。
(2)左配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初步设计时三层裙房和七层主体建筑之间连为一体,形成大底盘结构,属高规中规定的复杂高层结构,结构计算时,楼层的质心偏置,远超过底盘相应边长20%的规定。考虑到裙房三层,主体建筑七层,裙房和主体建筑体量都大,两者的体量差异很大,施工图设计时,在三层裙房和七层主体建筑之间设抗震缝,地上部分分为两个结构单元,基础不设缝。抗震缝缝净宽100。右配楼三层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七层主体建筑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3)右配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右配楼亦为超长结构,与主楼一样,在建筑平面中部从下到上在施工期间设后浇带,以减轻施工期间温度应力的不理影响;结构计算中,考虑温度差异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楼、屋面在板面设置温度抗裂钢筋;
(4)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连廊与主楼及左右配楼间设抗震缝,缝净宽100;
(5)由于建筑墙体布局的原因,各楼层外墙轴线上的框架柱均为短柱,应按短柱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其体积配箍率不小于1.2%;
(6)左配楼裙房顶,右配楼顶层局部楼板不连续,有错层,应加强洞口边部位的楼板,板厚采用150,并双层双向配筋,每一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
(7)为了减小底层结构的计算高度,在-1.500米~-2.300米标高范围设基础短柱,基础短柱的刚度按底层相应框架柱刚度的5倍考虑,基础短住的箍筋间距为100,纵筋按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底层相应框架柱的配筋,框架柱的钢筋应延伸至基础底部;
(8)右配楼顶层设有大会议室,其屋面梁跨度达25.4米,其平面范围为25.4米×25.4米,初步设计对此未做交待,做施工图时,经于业主沟通,大会议室屋盖采用空间网架结构。网架上覆钢框架式轻质混凝土板;
(9)屋面属温度应力较大的部位,其板厚不小于120,板面应设置双向通长钢筋,通长钢筋不小于 8@200;
(10)基本风压取0.40 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考虑风振影响;
(11)结构整体计算中,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12)该行政办公楼各结构单元处于建筑立面效果的需要,在各单元屋面标高处均有高达3.9米的出屋面装饰构架,装饰构架仅要求沿建筑外墙设置,装饰构架的结构设计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按抗规中的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和阵风系数按按装饰构架顶高度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正压区取1.3,负压区取-2.2;主楼装饰构架风荷载作用标准值为1.38(-2.33)kN/m2;
(13)温度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以均匀温度场变化来考虑,温度作用标准值应根据结构设计的工况按下列规定确定:
对结构最大温升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ΔTk = Ts,max −T0,min
式中 T s,max、 T 0,min——结构最高平均温度和结构最低初始温度;
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ΔTk = Ts,min −T0,max
式中 T s,min、T0, max ——结构最低平均温度和结构最高初始温度。
结构的最高初始温度T0,max 和最低初始温度T0,min近似按下式计算:
T0,min=0.7Tmin+0.3Tmax,T0,max=0.3Tmin+0.7Tmax
基本气温Tmax 和Tmin 分别取当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对本工程,Tmax=23.7℃,Tmin=-8.7℃,T0,min=1.02℃,T0,max=13.98℃。
结构的最高平均温度T s,max和结构最低平均温度T s,min对暴露于室外环境中的结构,T s,max=23.7℃,T s,min=-8.7℃。
对结构最大温升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ΔTk = Ts,max −T0,min=22.68℃
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ΔTk = Ts,min −T0,max=-22.68℃
对室内环境中的结构,结构的最高平均温度T s,max和结构最低平均温度T s,min按室内外环境温度的平均值近似计算,。室内环境温度,夏季可近似取20℃,冬季可近似取25℃,T s,max=21.85℃,
T s,min=8.15℃。
对结构最大温升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ΔTk = Ts,max −T0,min=20.83℃
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温度作用标准值为:
ΔTk = Ts,min −T0,max=-5.83℃
因此,对与室外环境中的结构,温度作用标准值对结构最大温升工况近似取20℃,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近似取-20℃;对室内环境中的结构,温度作用标准值对结构最大温升工况近似取20℃,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近似取-6℃。
结构计算中,温度作用的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组合值系数可取0.6,频遇值系数可取0.5,准永久值系数可取0。
由于温度气候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比较复杂。实际上,不同楼层,同一楼层的不同位置,温度场的变化在设计阶段也难以定量确定,采用均匀温度场的变化来考虑温度气候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其结果仅作为设计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