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公园内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金湖国际度假村,集住宿、饮食、娱乐为一体,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厌倦了紧张而嘈杂的城市生活的人们,请走进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充分享受这里的清新和宁静。
野象谷
版纳野象谷位于勐养自然保护区南缘,坐落在昆洛公路684—685公里路段西侧,距州府景洪35公里。是西双版纳最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园和观赏野象活动的景区。由于此地的河流分为三岔,故又名三岔河森林公园。 三岔河自然保护区以其特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景观和数量较多的野生亚洲象(约130多头)而著称于世。公园所在地原来就有一个野象经常出没饮水的象塘,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属 有关单位就在象塘附近的河畔投放食盐,长期对野象进行引诱,成群的野象不时出现在河畔,到象塘饮水和舔食人工投放的食盐。因此,自1991年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局就在此处建成一个观象台和观察棚,对野象进行科学性质观察。自1993年起,三岔河森林公园就被列为省、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建设。
公园规划面积369公顷(5535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水面0.8万平方米。设有动物观赏区、森林探险旅游区、蝴蝶养殖场、兰花园等参观景点。为方便游客,还设立了接待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森林公园的各种设施逐步建立完善。公园内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大象训养表演学校,可以在动物观赏区内观赏训练有素的大象表演有趣的节目。森林探险旅游区内,有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林间铺设有4000米步行游览道,沿途建有观象台。道旁有乔木板根出露、古藤攀树、植物绞杀等独具特色的景观。在公园中心区,沿蜿蜒小河建有高6米,宽1米、长200米的“丁”字形空中长廊。长廊傍树之处,分别建有10余间小巧玲珑的观象旅馆。河边的古树上设有观象独屋。欲观野象活动的游客,可在旅馆内留宿,凭借月色和夜视镜观赏野象临泉饮水食盐等活动情况。在空中长廊上安然无恙地拍照、录相,领略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于1999年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旅游名牌精品景点之一。
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坐落在景洪市城区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占地80公顷。 园内保存着各种热带花卉和经济植物近1000个品种、5600多份种质资源,其中有不少是濒危珍稀植物。花卉园主区以自然形成的一连串水一。 面作游览主线,以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百木百药园四大园为主题,依次展开。有宁静、端庄的周总理纪念碑群,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巨幅盆景和叶子花园、空中花园、旱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等3个景点。园中条条游线曲折往复,串通各个景区景点,使你漫步园中尽情欣赏各种热带植物、花卉的多1姿多彩,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绿色、生命融为一体的和谐韵味。来西双版纳,可别错过了参观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
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西双版纳傣族园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内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傣族园景区内的五个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同属于勐罕镇(橄榄坝)曼听办事处,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五个村寨共有309户和1487人。世世代代,这里的傣族村民都以农耕为业,用勤劳、智慧创造和丰富了灿烂的贝叶文化。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中国,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实属罕见,把西双版纳傣族园称为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并无丝毫夸大之处。
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自古以来,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傣族为主体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35%。傣族园作为代表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主体景区,在保留原有杆栏式建筑风格和自然风光的基础上,通过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民族活动的开展,向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傣民族文化,把傣族园建成杆栏式建筑典范之园;礼仪、习俗文明之园;佛教气息浓郁之园;傣家生活温馨之园。
登高远眺,傣族园内绿荫埯映,纯朴壮丽,一座座傣家竹楼和佛寺佛塔深藏于各种热带林木之中走进村寨,但见榕树、大青树等乔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地上绿草茵茵,花团锦簇。那围墙上爬着的枝枝蔓蔓,可以入药,也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园区内曼春满、曼听两个自然村寨,其名称分别是“花园寨”和“宫庭花园寨”的意思,在过去一直作为州、市接待上级领导和国外贵宾视察、参观及学者们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景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理,、、副总理,、彭佩云副委员长都曾亲临视察。园内还遍布文人墨客的足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散文家冯牧在曼听到曼乍的林间小路上,幸遇蝴蝶盛会,写下名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四十年代作家邓子华在《滇云散记》中,描绘了园内风物;摄景家徐肖冰、候波和著名美籍画家丁绍光等以园内风物为题材也都留下了永恒的佳作。这些厚重永恒的文艺作品,与傣族园神奇的自然、从文景观相印成趣,相得益彰。 走进傣族园,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让人对古老的傣族文化肃然起敬。塔包树、公主井、孔雀坟寨心、母子岛等与相伴的一个个优美传说,令开眼界又回味无穷。一座座壮观、精美、古老的佛寺、佛塔昭示着佛家的久远,也昭示着它们在傣家人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地位。曼春满佛寺、曼听佛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厚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佛寺中保存有著名壁画《如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
走入傣家,仿佛是到了另一个时空,游人不禁陡生隔世之感。傣家竹楼造型美观,简朴而又不失雅致,且有冬暖夏凉和防潮防震的特点。宽敞的庭院洁净、舒适。院落子里种满了各种热带四时果树,爱美的傣家人还广种奇花异草,各种花草奇斗妍,竟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到傣家竹楼上作客,傣家人一整套待客礼仪令人产生由衷的感动和许多感想。傣家菜肴,绿色食品比重较大、禽蛋、山珍、野菜等丰富而又味道鲜美、纯正。这可能也是傣家少女身材苗条、面容清秀俊美的缘故之一吧。
来到傣家村落,人们自然不能忘记观赏地道傣家人的舞蹈艺术。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从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文艺舞台之后,人们对傣族的舞蹈艺术魅力无不为这倾倒。傣族园内勐巴拉纳西歌舞剧场是云南省最大的露天剧院,向游客展示傣族各支系的舞蹈艺术,其代表节目有《傣王招亲》、《赶摆路》。此外,赞哈献歌,民间舞蹈拳舞、刀舞、纹身舞等让人耳目一新。
傣家人的文化艺术与大自然心心相映,从乐器到文字的载体——贝叶,无不显示出浓重的大自然色彩。傣家的象脚鼓就象一只巨大的象足;傣家的葫芦丝就取用瓜架上的葫芦和细竹管精制而成;傣家竹编饭碗、餐桌、凳子即用蔑条精心编织;傣家人的历史、传说、佛教经典刻在一片片的贝叶上,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贝叶经。
与傣家人生活密不可分的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重大节日或是寻常日子里,都随处可见。就连民俗活动,亦不难看出傣家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傣族园里的泼水、婚俗活动、丢包、抢亲、傣拳、斗鸡等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人在娱乐中轻松愉快地加深了对傣族文化的了解。如果有时间参加傣家乐活动,吃在傣家,住在傣家,乐在傣家,亲历纯朴、自然、热情的傣家生活,做一天傣家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傣族园是西双版纳傣民族的缩影,浓缩了傣民族文化的精华,展现了典型的热带田园风光。这枝孔雀上最绚丽夺目的羽翎,浑身散发出熠熠光彩。“到昆明游世博园,来版纳游傣族园”,正如诗人曰:“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
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地处景洪城郊东南3公里的傣族村寨曼听村的南面,与曼听佛寺相连,占地面积400余亩,是景洪城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的公园,也是西双版纳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名园。现在的曼听公园 是在宫庭花园的废址上修建的。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公园内仿建了曼飞龙笋塔和景真八角亭;重建了西双版纳历史第一个总佛寺——洼坝姐佛寺;塑建了周恩来总理欢度泼水节的铜像。将古河道改造为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建造了跨越古河道的钢筋水泥仿木桥,建有西双版纳第一个孔雀园、大象表演场、泼水场、露天歌舞表演场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公园设施。曼听公园成为一座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园林胜地。
如今的春欢公园正以崭新的面貌呈观在澜沧江畔,黎明之城中。进入公园门口,迎面看见我们日夜思念的周恩来总理的铜像。他身着傣装,一手端水,一手握青枝,笑容满面地与各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
在公园的西南面是昔日“春欢”公园遗留下来的近百亩铁刀木林,形成大片林荫。林间建有数座小巧的傣式凉亭,可以让游客在铁刀木林中小憩。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公园的中心地段,建有一座孔雀园,数以百计的绿孔雀在露天场内漫步、开屏、追逐嬉戏,任人观赏。饶有趣味的游客都抢着在开屏的孔雀旁拍摄下最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
“春欢”——灵魂公园,你就是这样长久地展示着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令所有的中外游客留连忘返。
勐泐文化园
勐泐文化园景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东郊,澜沧江和流沙河交汇处,景洪至橄榄坝公路旁,离景洪市中心才4公里。景区内江流涌浪,索道凌空;茂林修竹,古树参天;鸟语花香,猿鸣空谷,再现了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情景。景区突出了傣族历史人文景观和灵长类动物科普展示两大特色。
[勐泐文化园——塔庄慕]
勐泐文化园是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的科研和试验基地。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是国家科委于1982年投资建立的四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之一。中心自成立以来,广泛收集灵长类动物种源,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开展灵长类实验动物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国内四大实验动物中心之一,是亚洲最大的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和出口基地。
1997年中心为了贯彻西双版纳“旅游兴州”的发展战略,提高旅游的科技文化含量,依托傣族灿烂辉煌的勐泐故宫、古老闻名的佛塔、甘冽神奇的圣泉、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以及来自热带雨林中多姿多彩的猿猴等独特的资源,精心策划,修建了澜沧江上第一条旅游观光索道、观光溜索、白猴馆、南美猴馆、珍猴馆、各种猴山、孔雀园、望江亭、观景亭,开发了历史遗迹勐泐故宫遗址、塔庄慕、塔庄董、圣泉、神树园等文物古迹,投资建设全新的科普旅游景区,并于1999年4月初步建成勐泐文化园对外开放。
[勐泐文化园——白猴]
勐泐文化园景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4千万元,旅游环线全长2公里,场馆面积30000平方米,旅客参观需1到1个半小时。景区将历史人文景观和灵长类动物科普展示溶为一体,是您休闲度假、探古寻幽和获知诠译的胜景。勐泐文化园景区自对外开放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独树成林
独木成林位于省级口岸打洛镇的开发区内,距镇4公里,距中缅边境的219、218界桩仅1公里左右,出境到缅甸第四特区勐拉也只有3公里多。因此,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顺理成章地成为游客必到之地,成为打洛镇最红火的旅游景点之一。到打洛,没有不看独木成林的。这株成林独树,株高达28米,树龄在200年以上,属热带、亚热带的大叶榕。该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2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气生根形成的自然景观十分引人注目,它们像列队的战士长久地站在开发区的边沿。当你进入独木成林公园内,抬头仰望到高大的成林的气生根时,不得不肃然起敬,惊叹西双版纳地区这又一个神奇、美妙的自然奇观。
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独木成林这个自然景点,已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独木成林公园。园内除有专人看守树林外,还增设了一些相应的娱乐和购物服务,游客既可以在公园内尽情观赏树林美景,摄影留念,也可以乘骑大象取乐或购买珠宝玉石,让你的边境旅游妙趣横生,终生难忘。
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城南的流沙河畔,距西双版纳飞机场约4公里,占地面积30公顷,是景洪城区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风情园分为南园和北园,园内培植有热带果木,奇花异草,修有多条游览道,建盖有6幢小巧典雅,风格各异的干栏式竹楼,用于展示世居西双版纳的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园 内还建有高大宏伟的西双版版纳纪念碑和场面宽敞、内容丰富的运动场、民俗斗鸡场、民族歌舞表演场、泼水场、大象表演厅、孔雀馆、鳄鱼池、百鸟园等设施。因而民族风情园已成为展示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风情和热带风光兼容的旅游、游乐的综合性公园。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的前身是热带果木林场,园内种植着芒果、荔枝、柚子、杨桃、菠萝蜜、椰子等热带水果600多亩,咖啡50亩,还有速生林、翠竹、棕榈、槟榔、砂仁等珍贵植物标本几十个品种。各种热带果树,错落有致,独自成林,特别是绿荫成片的荔枝,如绿色巨伞挡住骄阳,播下绿荫,成为游人的绝好休憩处。在临近后门之处,椰子树挺拨,槟榔树亭亭玉立,在空中花园的点缀下,热带花卉争奇斗妍。后侧是蓬蓬柚树,株株芒果,间夹高大的菠萝蜜和矮壮的香蕉。左侧又是翠竹成林,有清泉倒映竹影………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硕果累累,构成了西双版纳自然景观的缩影。
此外,在公园内设有风景旅行社,旅游汽车出租公司、情园酒店、情园酒吧、风情餐厅等服务设施。游人除可在园内观光赏景外,还可以在公园内休闲度假、尽情享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曼飞龙佛塔
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飞龙群塔属砖石结构,塔基为一圆形的须弥座,周长42.6米,在塔基上面建有由大小9座塔组成的塔群。主塔的基座直径3.9米,高12.9米,围绕主塔的8座小塔高9.1米,为多层圆形盒状体叠压而成的塔身,层与层之间有环形仰莲浮雕。塔刹是喇叭形的莲瓣立雕。每座小塔的塔座都有一个屋脊外延的佛龛,里面安放着一尊佛像,内壁则排列着整齐的佛像浮雕。佛龛正脊和垂脊上均饰有龙、凤、孔雀等陶塑,佛龛卷门沿面有花草、卷云纹饰。刹杆上装置着上下串连的华盖和风铎,微风拂来,叮铛作响,悠远肃穆。据傣文经典记载,曼飞龙塔始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相传是由三个印度僧人设计,又由勐龙头人和高僧祜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的。在西双版纳地区,曼龙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雄伟的宗教建筑。不但在国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各族人民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缅甸、老挝、泰国的小乘佛教的信徒中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年均有成百上千的信徒不远千里前来朝拜,虔诚地敬献上自己心爱的礼物,表达对佛祖的祟拜和敬仰。
曼飞龙塔距景洪城约60公里,在景洪城的西南方向,有景(景洪)龙(勐龙)公路直达曼飞龙村。沿途路经傣寨、田野、胶林,傣乡的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路旁一座座干栏式傣家民居,被叶子花、炮掌花、吊兰、一品红等等鲜花簇拥着,俊俏婀娜的傣家女站在阳台上向你招手致意,你一定会感受到无尽的情趣和心灵的享受。
来西双版纳,你千万别忘了参观曼飞龙笋塔。
西双版纳望天树热带雨林主题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在您窗外的是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我想到来美丽的西双版纳旅游的朋友们没有不知道勐腊的理由,因为如果说西双版纳是祖国西南边陲一片神奇的绿洲,那么勐腊就是镶嵌在这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绿洲里的一颗明珠。
勐腊县有着与身俱来的区位优势,它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最南端的一个边境县,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达740.8千米。它还是目前云南省与缅、老、泰直接进行经贸交往的重要通道。磨憨口岸已经被列为国家级口岸,至老挝延伸到泰国的旅游线路也已开通。区位优势让勐腊县自然的成为了西双版纳东部旅游圈的重要旅游片区。既然说勐腊县是西双版纳的一颗明珠,那么在这颗明珠上当然少不了璀璨的文化,勐腊县是中原汉文化、西南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地,它还是贝叶文化和中国古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版纳的五大茶山就有四大茶山在勐腊呢。据说随着张骞西行丝绸之路成形后,这里的香料也流到了西方国家,并受到了追逐和热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为繁茂的森林类型。由于地域纬度的和其它原因,热带雨林在当今世界已是依稀尚存,拥有它的国家便以此为自豪。在这里,茫茫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层峦叠嶂,延绵不断;独特的林海,绿色的海洋,绿色的世界……无论你怎么遐想和形容都不过分。
勐腊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植物生长最密集,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到了勐腊,最让人感慨、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尽收眼底的充满了无限生机和希望的绿色。勐腊县7093平方公里的沃土上,自然森林覆盖率达66.1%。在广袤浩翰的热带雨林中,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林中巨人”——望天树。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因素,勐腊望天树这一珍稀热带雨林植物一直无人知晓,国外热带雨林专家从地理位置分析就片面地否定了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直到7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亲临勐腊补蚌进行实地科考、取样鉴定,终于发现了热带雨林龙脑香科树种的望天树,以此充分证实了我国热带雨林的存在,从而摘掉了中国无热带雨林的帽子,中国成为世界上森林类型最完整的国家之一,随之,望天树的美名也传遍世界各地,科学家、旅游者纷至沓来,一睹望天树这一万树之王、林中“巨人”的风采。
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属龙脑香料,常绿乔木,其树叶呈长椭圆形、卵形或针状椭圆形,喜光或高温,不耐寒。树干笔直,不分叉,树高一般为70-80多米,胸径1米以上,通体圆直,雄姿伟岸,上摩云天,青枝绿叶聚集于顶,形似一把巨伞,是我国长得最高的阔叶树种。因此,望天树被称为万树之中的“王者”、林中“巨人”,犹如鹤立鸡群高居于其他乔木之上。人们称:望天树是森林中的王者、巨人,更是勇者,守护着勐腊的森林,望天树伟岸挺立的形象正是勐腊各族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秀品质的象征。
勐腊现在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之一,热带雨林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望天树森林主题公园是勐腊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在这里放眼望去,你将会看到一片望天树的绿色海洋,这样的景色会让你陶醉,会让你感觉到大自然对这块土地的厚爱。
傣族先民说:“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生活”。人民依靠森林有了食物、医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这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傣家人从森林里获取生活资源,和森林和谐相处,协调共生。
我这里有着当地许多美丽的故事,现在我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对这里有更多的了解,更希望能为您去除一些在车上的乏味。这些故事都和我们要去的景点有关哦~
傣历新年
每年的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就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傣语叫做“楞贺尚罕”,也叫“六月新年”。实际上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在这一天,泼水是一个传统的习俗。
关于泼水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望天树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总是往地上撒一些花,也就是“天女散花”,让人间不仅有鸟语,还有花香。这样人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才不会那么单调。
这些被撒下的种子经过许多许多年漫长的努力,根据各自的目标,有的成为了情人节最受欢迎的礼物——玫瑰。有的成了掠夺者,以掠夺的方式壮大自己的——绞杀蓉。也有堕落如小草的,不求荣华富贵、不求飞黄腾达,得过且过,到也悠然自得。而有一种家伙,总希望看一看最初的地方地容貌——故乡天堂。它不停地长啊、长的。不知道它是否已实现愿望,但它总是最靠近天堂了,取得了更加令人羡慕的高度,我们就叫它雨林的巨人——望天树
也许有人认为这毫无道理,我要说,它是一个执着、勇敢地家伙,你看它那笔直的身资,可以证明它一直向着目标天堂努力地,不曾有那么一小会地偷懒。它不枝不蔓,只在顶端保留几支必要的机构,绝对精兵减政,退去浮华、刚显本色,证明它不曾彷徨失措,确定目标并实现目标是它的性格,坚韧、顽强是它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