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201211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13:49
文档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201211版)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一、线路横断面测量1横断面密度(1)盾构隧道沿里程增大方向,根据盾构管片的不同,直线地段每隔4环(6m),曲线地段(含曲线外的20m直线)每隔3环(4.5m)测量一处横断面,测点为管片接缝处的突出点。(2)明挖法、矿山法施工隧道、U型槽段、高架段直线地段(含明挖区间和车站)每隔6m、曲线地段(含曲线以外的20m直线)每隔5m测量一处横断面。(3)曲线起点、终点、缓圆点、圆缓点、联络通道、联络线、防淹门门框两端、车站屏蔽门两端点、人防门、折返线(含渡线)范围
推荐度:
导读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一、线路横断面测量1横断面密度(1)盾构隧道沿里程增大方向,根据盾构管片的不同,直线地段每隔4环(6m),曲线地段(含曲线外的20m直线)每隔3环(4.5m)测量一处横断面,测点为管片接缝处的突出点。(2)明挖法、矿山法施工隧道、U型槽段、高架段直线地段(含明挖区间和车站)每隔6m、曲线地段(含曲线以外的20m直线)每隔5m测量一处横断面。(3)曲线起点、终点、缓圆点、圆缓点、联络通道、联络线、防淹门门框两端、车站屏蔽门两端点、人防门、折返线(含渡线)范围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

一、线路横断面测量

1 横断面密度

(1)盾构隧道

沿里程增大方向,根据盾构管片的不同,直线地段每隔4环(6m),曲线地段(含曲线外的20m直线)每隔3环(4.5m)测量一处横断面,测点为管片接缝处的突出点。

(2)明挖法、矿山法施工隧道、U型槽段、高架段

直线地段(含明挖区间和车站)每隔6m、曲线地段(含曲线以外的20m直线)每隔5m测量一处横断面。

(3)曲线起点、终点、缓圆点、圆缓点、联络通道、联络线、防淹门门框两端、车站屏蔽门两端点、人防门、折返线(含渡线)范围内的中隔墙和立柱等断面突变处须加测断面。

(4)在道岔处,9号道岔,以设计岔心为原点,岔前后各24m范围内共48m,沿设计线路每隔4m测一个断面,每根立柱处加测一个断面;12号道岔,以设计岔心为原点,岔前后各27m范围内共54m,沿设计线路每隔4m测一个断面,每根立柱处加测一个断面。

(5)在转撤机处,9号道岔,以设计岔心为原点,岔前6.509m及10.759m 测一个断面;12号道岔,以设计岔心为原点,岔前8.137m及13.537m处各测一个断面。

(6)在出现较严重侵限地段,应根据调坡调线需要加密测点。

2 测量基准线、测点、横距、高程

1)以施工图设计的线路中心线为测量基准线。

2)测点距基准线的横距是指轨顶设计高程以上规定高度位置由基准线至隧道内壁的距离。

3)顶部测点是设计线路中心线在隧道顶部内壁的投影点,底部测点是设计线路中心线在隧道底部内壁的投影点,均以高程表示。

4)此要求所称的方向,是指沿设计线路由小里程至大里程的方向,资料整理时,均应按小里程至大里程的顺序排列。

3 测量精度

1)测量断面点的里程允许误差应在±50mm之内,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mm,结构横断面各测点高程测量中允许误差20mm之内,结构横断面底点、顶点高程测量中允许误差10mm之内。

4 横断面测点分布

(1)矩形隧道测点位置

矩形隧道须测量以下测点(共10点,见图6.4.4-1):

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顶部测点、底部测点;

2)分别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3800mm、2000mm、900mm、2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上、右上、左中1、右中1、左中2、右中2、左下、右下。

3)单线U型槽地段测点要求,除顶点外,其余测点按照矩形隧道要求布置。

图6.4.4-1区间矩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

(2)圆形隧道测点位置

圆形隧道须测量以下测点(共10点,见附图6.4.4-2、6.4.4-3):

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顶部测点、底部测点;

2)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38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上、右上;

3)位于圆心(在设计线路中心线上)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中1、右中1;

4)分别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900mm、2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中2、右中2、左下、右下;

图6.4.4-2区间圆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管片内径φ5400)

图6.4.4-3区间圆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管片内径φ6000)

(3)马蹄形隧道测点位置

马蹄形隧道须测量以下测点(共10点,见附图6.4.4-4、6.4.4-5):

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顶部测点、底部测点;

2)分别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3800mm、上半圆圆心处、900mm、200mm 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上、右上、左中1、右中1、左中2、右中2、左下、右下。

图6.4.4-4区间马蹄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标准断面)

图6.4.4-5区间马蹄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大断面)

(4)车站矩形隧道测点位置

车站矩形隧道须测量以下测点(共12点,见附图6.4.4-6):

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顶部测点、底部测点;

2)分别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4300mm、3800mm、880mm、2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上、右上、左中1、右中1、左中2、右中2、左下、右下。

3)在安装屏蔽门的车站,须增加屏蔽门测点(在顶梁和预埋件处),沿里程增大方向,线路左侧的屏蔽门顶梁、预埋件测点编号为左屏A、左屏B,线路右侧的屏蔽门顶梁、预埋件测点编号为右屏A、右屏B。

4)若断面测量时,结构风管业已竣工,则顶部测点改为结构风管底部。

图6.4.4-6车站矩形隧道断面测点分布图

(5)高架桥断面测点位置

高架桥断面须测量以下测点(双线桥共10点,见附图6.4.4-7):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底部测点;

2)挡板、电缆槽上的测点。

图6.4.4-7区间高架双线断面测点分布图

(6)区间双线U型槽断面测点位置

双线U型槽断面须测量以下测点(共9点,见附图6.4.4-8):1)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底部测点;

2)侧墙、电缆槽上的测点。

图6.4.4-8 区间双线U型槽断面测点分布图(7)道岔和转撤机测点位置

道岔和转撤机处隧道可能为矩形隧道、圆形隧道、马蹄形隧道,要求在道岔和转撤机处分别增加测量断面,其测点位置按(1)、(2)、(3)条相应隧道测点要求布置。

转撤机处断面还须增加以下测点(共4点):

1)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8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撤A、右撤A;

2)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下4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撤B、右撤B;

(8)双线隧道测点位置

1)双线隧道的要求与(1)、(2)、(3)条相同。

2)如果双线隧道内二条线路之间有柱子等突出物,须按隧道类型测量设计线路中心线至突出物内壁的横距点。

(9)测点位置的定位要求

为应对施工误差较大时对左、右测点影响,本次调线调坡测量中左右测点的定位(测点高度)均以该断面的设计标高为基准推算而确定。

(10)测点位置的允许偏差

为控制限界及方便施测,实际左、右测点位置与图中所示位置可有上下50mm 的偏差。

5 横断面测量精度

断面的方向与线路方向(曲线地段为线路的切线方向)垂直,垂直偏差应在10’以内。

横断面上各测点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测两次,其较差在3mm以内时取平均值,否则应重测。

6 测量方法

测量时以施工图的设计线路中线为测量基准线。对于调线地段,如有必要应以调整的线路中线点为测量基准线,进行隧道结构净空断面和敞开段、高架线路结构横断面测量。

7 其它1)未尽事宜通过技术交底解决。

2)在实施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过测量监理经业主反馈设计总体组。

3)测量实施单位在至少两座车站和一个区间具备测量条件后对其进行测量,并对其成果资料(书面资料、电子文件)负责。承担调线调坡的设计单位在接收至少两座车站和一个区间断面测量资料后方可确定区间线路的调线调坡方案。二、提交成果资料

1导线测量成果资料

(1) 附合导线闭合差情况;

(2) 内业计算资料、平差后精度情况及成果表。

2 水准测量成果资料

(1) 附合水准闭合差情况;

(2) 内业计算资料、平差后精度情况及成果表。

3 线路中线定线、高程测量成果资料

(1) 区间中线测量说明;

(2) 区间中线测量计算资料、平差后精度情况;

(3) 区间中线测量(平面)成果表;

(4) 区间中线测量(高程)成果表。

4 线路横断面测量成果资料

(1)编制、提交《东莞R2线轨道区断面测量报告(*****工点******里程)》,内容包括测量方法、使用仪器、工作时间、工点里程、成果精度等,并按要求的参考表“东莞R2线工程轨道区断面测量记录表”编制最终测量结果。

(2)提交每个相应里程上断面测点偏距设计值。

(3)以上全部成果均数字化,文字为Win-Word2000或以上版本,表格为Win-excel2000或以上版本,图件为AUTOCAD R14以上。

(4)根据工程进度和工程需要,向承担调线调坡的设计单位提供分段轨道区断面测量报告(含断面测量成果)两套和电子文件一套。

附表(参考表):

本表规定了断面测量的基本内容,施测中的其他内容在本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在“说明”栏中加以说明。在表的下方请按测量单位的规定,增加作业、检核和负责人等签署项目栏。

东莞R2线工程轨道区断面测量记录表(采用Excel格式)

说明:1、本表以施工图(需注明使用的图名、图号)的设计线路中心线和设计轨顶面标高为测量基准。

2、本表L表示横距,H表示横距的测点高程。

3、车站范围内需测屏A、屏B,其他地段不需要此测点,可删除这两行。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

文档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201211版)

调坡调线设计对全线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一、线路横断面测量1横断面密度(1)盾构隧道沿里程增大方向,根据盾构管片的不同,直线地段每隔4环(6m),曲线地段(含曲线外的20m直线)每隔3环(4.5m)测量一处横断面,测点为管片接缝处的突出点。(2)明挖法、矿山法施工隧道、U型槽段、高架段直线地段(含明挖区间和车站)每隔6m、曲线地段(含曲线以外的20m直线)每隔5m测量一处横断面。(3)曲线起点、终点、缓圆点、圆缓点、联络通道、联络线、防淹门门框两端、车站屏蔽门两端点、人防门、折返线(含渡线)范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