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在想:人的一生中,终究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在缺乏任何功利诱因的情况下,纯粹又纯粹、专注又专注……且严谨又严谨地,去思考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甚至未必有趣味价值)的问题?
为的,只是一点点好奇,与坚持。
。。。。。。
我常想:人的一生中,能这么做的时光,多半极奢侈。
能这么做的才华,多半极虚掷。
而在岁月中奢侈,并纵情其才华的虚掷──
愿意这么做的人,唯有辩士。
能一直这么做的人,都是少爷。
。。。。。。
留言:请指教
主题:无标题
时间:2002-04-04
在 杨乃仁 的文章中提到:
但是我也连举五个例子吧:
一、未来七年需要多少发电量?(核电)
既是辩论,当有胜负
若未来七年的需要发电量是X
而如果甲的持方是X,乙的持方是Y
则不管乙如何的舌灿莲花,到最后(能知道事实的时候)胜方都会是甲
只要持方决定了,胜负也随之决定,这样的辩论有何意义?
但如果乃仁学长认为事实的判断标准是「说服效果」的话
也就是在事实还不可知的时候,谁说的够好,谁就获胜
则学弟也认为事实的确可以辩论
二、死刑犯再教育的成功机会有多大?(死刑)
何谓「再教育的成功」?这是价值
三、代表滥用言论免责权的情形多严重?(监委)
何谓「滥用」?这是价值
四、多少席次的立委符合代表性?(单一选区)
何谓「代表性」?这是价值
五、需要的高科技产业是什么?(投资)
何谓「需要的」?这是价值
当题目是「我国应XXX」时
代表的是「XXX能让我国人民更快乐」
只是当不同的价值冲突时,譬如经济和环保、和治安
是GNP上升1%让人民比较快乐呢?
还是每年300公斤的核废料让人民比较不快乐?
是尊重让人民比较快乐呢?
还是犯罪率上升3%让人民比较不快乐?
套句执中学长的话,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
而辩论,只是经由说服,让其他人提高某项价值的快乐系数罢了
。。。。。。
留言:杨乃仁
主题:无标题
时间:2002-04-06
在 请指教 的文章中提到:
既是辩论,当有胜负
若未来七年的需要发电量是X
而如果甲的持方是X,乙的持方是Y
则不管乙如何的舌灿莲花,到最后(能知道事实的时候)胜方都会是甲
只要持方决定了,胜负也随之决定,这样的辩论有何意义?
辩论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需要做决定时,可以经由理性批判的思维,得到「比较可靠」的答案,这个答案不见得必然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辩论的决定,应该会比没有经过辩论的决定来得更为可靠。如果诚如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等七年来决定需要发电量是否为X时,当然就不必辩论,但就是因为不能等,而双方对于X是多少又没有共识时,除了辩论,又如何判断哪一边主张的X才是事实呢?
但如果乃仁学长认为事实的判断标准是「说服效果」的话
也就是在事实还不可知的时候,谁说的够好,谁就获胜
则学弟也认为事实的确可以辩论
如果事实还不可知,只是比说服效果,跟「事实能否辩论」有何关连?有辩论需要的事实,是指无法直接观察得到的事实,可以透过辩论来得到答案,跟辩论胜负判断标准或有说服效果与否,并无任何关系。
何谓「再教育的成功」?这是价值
何谓「滥用」?这是价值
何谓「代表性」?这是价值
何谓「需要的」?这是价值
「成功」、「滥用」、「代表性」、「需要」确实都需要加以定义,但不见得是需要辩论的价值。除非有人认为「死刑再教育不需要成功」、「代表应该滥用言论免责权」、「不需要代表性」、「不需要高科技产业」,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进行价值辩论。
价值命题指的是两种价值的比较,我提的五个问题,并没有比较两个价值之间的优劣,而是问「多少」、「多大」、「多严重」、「多少席次」、「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种事实。
当题目是「我国应XXX」时
代表的是「XXX能让我国人民更快乐」
请不要把「命题」及「论点」弄混。虽然为了证明某种「命题」成立,我们常需要建立某种「事实」,例如「我国应XXX」是「命题」,为了建立这个命题,正方可以试图证明「XXX能让我国人民更快乐」这个「事实论点」。
。。。。。。
留言:请指教
主题:无标题
时间:2002-04-09
在 杨乃仁 的文章中提到:
辩论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需要做决定时,可以经由理性批判的思维,得到「比较可靠」的答案,这个答案不见得必然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辩论的决定,应该会比没有经过辩论的决定来得更为可靠。如果诚如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等七年来决定需要发电量是否为X时,当然就不必辩论,但就是因为不能等,而双方对于X是多少又没有共识时,除了辩论,又如何判断哪一边主张的X才是事实呢?
学弟心中有个疑问:辩论到底是不是一定要有胜负呢?
若是,则此时胜负的标准还在,在于哪一方的答案给人感觉比较可靠吗?
那和上文学弟所说的说服效果有何不同?
若不是,则学长所说的,是不是只是拿辩论的方法来「讨论」呢?
「成功」、「滥用」、「代表性」、「需要」确实都需要加以定义,但不见得是需要辩论的价值。除非有人认为「死刑再教育不需要成功」、「代表应该滥用言论免责权」、「不需要代表性」、「不需要高科技产业」,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进行价值辩论。
的确,每个人都认为死刑再教育应该要成功,可是每个人对成功的感觉不同
每个人都认为民代不应滥用言论免责权,但每个人对滥用的标准不同
价值命题指的是两种价值的比较,我提的五个问题,并没有比较两个价值之间的优劣,而是问「多少」、「多大」、「多严重」、「多少席次」、「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种事实。
也因此,「多少」、「多大」、「多严重」、「多少席次」等,都是一种价值的强度,这是因人而异的
而学弟窃以为辩论,也就是在改变他人对价值的强度
反过来说,如果今天把再教育的成功,定义成「出狱后五年内月收入超过两万」
这时,是不是只要用调查就可得知事实呢?
只是那是不是每个人所认为的成功,就不得而知了……
请不要把「命题」及「论点」弄混。虽然为了证明某种「命题」成立,我们常需要建立某种「事实」,例如「我国应XXX」是「命题」,为了建立这个命题,正方可以试图证明「XXX能让我国人民更快乐」这个「事实论点」。
学弟的想法是这样:
如果XXX在所有题目根属的制度中是最能让人民快乐的
那是不是我国就一定应该XXX呢?
也就是说,「我国应XXX」和「XXX能让我国人民最快乐」互为充要条件
。。。。。。
留言:杨乃仁
主题:无标题
时间:2002-04-11
在 请指教 的文章中提到:
学弟心中有个疑问:辩论到底是不是一定要有胜负呢?
若是,则此时胜负的标准还在,在于哪一方的答案给人感觉比较可靠吗?
那和上文学弟所说的说服效果有何不同?
若不是,则学长所说的,是不是只是拿辩论的方法来「讨论」呢?
首先,我得先不厌其烦的说明,「辩论」本身就具备两个意义:非正式(Argumentation)及正式(Debate)。非正式大概就像讨论区或日常生活聊天,正式则可分为特殊场合的辩论(Special Debate)、法庭辩论(Judicial Debate)、议事辩论(Parliamentary Debate)、校园辩论(Academic Debate),不知道您提到的「辩论倒底是不是一定要有胜负」,指的是哪一种?
如果是非正式辩论,因为没有胜负判断机制,所以也没有「是否一定要有胜负」的问题存在,至于正式辩论,很明显的,当然一定要有胜负,因为这四种辩论的最后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做决定、教育甚至娱乐,胜负机制将有助于这些目的的达成,问题只在于「胜」的一方是否就代表「真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表决可以重新表决,判决结果可以更审,投票结果隔几年还会再投,有什么理由,辩赢的一方就代表真理呢?
但为什么我们在做决定时,总是希望能举行公开辩论,这一点与许多事情要做调查的道理一样,调查就能代表真理吗?反正到最后能知道事实的时候,胜利的一方自然出现,又何必调查呢?
其实说服的效果来自于很多面向,对于事实的确认(即使以后可能被推翻),仍是非常重要的,广义来说,辩论取胜之一方,当然是因为说服效果比对方大的原因,但没有事实支持,说服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的确,每个人都认为死刑再教育应该要成功,可是每个人对成功的感觉不同
每个人都认为民代不应滥用言论免责权,但每个人对滥用的标准不同
也因此,「多少」、「多大」、「多严重」、「多少席次」等,都是一种价值的强度,这是因人而异的
而学弟窃以为辩论,也就是在改变他人对价值的强度
反过来说,如果今天把再教育的成功,定义成「出狱后五年内月收入超过两万」
这时,是不是只要用调查就可得知事实呢?
只是那是不是每个人所认为的成功,就不得而知了……
你所提的「改变他人对价值的强度」,并非价值命题的辩论,而是「事实命题」的辩论,事实上等同于「改变他人对某个事项名词的定义」,也就是在事实辩论的典型题型「A是否为B」,而非价值辩论的题型「A比B好」或「A是好的」。
学弟的想法是这样:
如果XXX在所有题目根属的制度中是最能让人民快乐的
那是不是我国就一定应该XXX呢?
也就是说,「我国应XXX」和「XXX能让我国人民最快乐」互为充要条件
我不反对用「XXX能让我国人民最快乐」作为「我国应XXX」的支持论点,事实上也有一定的道理。我是说不能因为某个题目用价值需要作为需要性,就说这个题目是价值性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