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咖啡如何在培训中运用(3月2日)
一,世界咖啡的理解
是一种对话、集体交流的方式,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让参与者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对话。一般4-5人,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坐在咖啡桌旁促膝而谈。通过几轮的汇谈,除了桌主外,其他人均可在每轮时间截止时,自由选择其他组,参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
二,世界咖啡在哪些方面使用
任何一种流行的培训方法,都有它深刻的底蕴和模型。我们要抓住它的核心来运用,不一定非要照搬。最适合学员和公司的培训就是最好的。
1, 适合:世界咖啡的适用面其他挺广的,适合以发展战略、经验交流、激发灵感、探寻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构建一种知识、分享系统、问题分析系统、关系梳理系统
2, 不适合: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
3,应用注意:如果是在培训模块应用,世界咖啡结束,这个模块结束。而不是世界咖啡结束,再来讲这个模块内容,就失去意义了。
三,世界咖啡7个原则运用
1、设置情境
设定目标,确定汇谈的界限,否则汇谈会过于发散而难以收拢。例如:领导力咖啡,销售力咖啡等。
2、营造友好空间
让人们有舒适、安全感,促进交流和分享。音乐,水果,海报上墙。要让学员细化这里,愿意打开心扉,愿意参与分享。特别是内训时候非常重要。
3、探索真正的问题:找到大家都关注的问题,进行汇谈
如果没有诊断和调研,就建议不要使用世界咖啡,所以来个现场诊断。主题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才可以
有两个:一是项目的设计,二是现场催化师的引导。世界咖啡实际上是把培训的主体和内容,发生了几个转变。首先是把学员变成了讲师。讲师变成了催化师(引导师)。因为在现场讨论交流和结果汇报的,都是所有的学员。而讲师是规则的制定者,是现场组织者,是学员讨论时的观察者和旁听者,是最后总结陈述的引导者。唯独不是传道授业者。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其次,在内容方面,世界咖啡把课程的大纲变成了交流讨论的主题,但只设计到主题是远远不够的,要聚焦细化到具体的问题。
五,如何流程引导
1, ORID运用原理:(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行动-基于事实的)
从易到难。跟培训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从简单的画咖啡杯开始,到谈自己的个人情况,再到自己自豪的事情,慢慢打开话匣子。之后,从个人到行业。
2,点评三步曲
点评别人时的步骤:
1、表扬
2、如果...改善就更好了
3、您觉得呢?
这真是一个万能公式,这三步曲也是秉承了苏平老师经常讲的“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理念,用在哪都那么适用。
世界咖啡——解决问题的模式
什么是世界咖啡
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人们很容易被自己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一个团体或公司也是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
世界咖啡让参与者从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出来,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人们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世界咖啡的七项原则
第一项原则:明确会谈内容
第二项原则:创造热情友好的氛围
第三项原则:探索相关问题
第四项原则:鼓励每个人的投入/贡献
第五项原则:吸收多元文化,接受不同观点
第六项原则:共同审议不同的模式、观点和深层次的问题
第七项原则:收获、分享共同成果
世界咖啡的原理应用--深度汇谈
深度汇谈是通过在所有对话者参与的同时,分享所有对话者的意义,从而在群体和个体中获得新的理解和共识的交流活动过程。深度汇谈并不是去分析解剖事物,也不是去赢得争论,或者去交换意见,而是一种集体参与和分享。深度汇谈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的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在深度汇谈进行之初,这些理解和共识并不存在。这是那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是某一种能被所有人参与和分享的意义,它能起到一种类似“胶水”或“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社会粘结起来。
【沙龙八周年庆作业】世界咖啡的问题设计
(2014-12-04 09:39:02)
转载▼
标签:
中国培训师沙龙
提问力
世界咖啡
问题设计
| 培训师苏平 | 分类: 培训师 |
2014.11.15-16中国培训师沙龙八周年庆典暨“培训师的提问力”主题活动结束。按照惯例,每次活动后会制定5-3-1行动计划。
下面是我的5-3-1计划表:
2014.11.15-16中国培训师沙龙八周年庆 5-3-1作业
课程
| 名称 | 5项收获 | 3项运用 | 1项行动 | |
| 《教练 式提问在培训中的运用》
| 1、作用 | 教练式提问的作用:邀请觉察、关注目标、识别干扰、 激发行动力量 | 教练式提问的作用:邀请觉察、关注目标、识别干扰、激发行动力量 | |
| 2、镜子 | 教练无法准备,但基于反馈来照镜子 | |||
| 3、提问 | (1)有力的问题是简洁的、不需要解释的 (2)问问题前明确出发点 (3)教练式提问,不是关于问题和自己,而是关于学员的 (4)接受不同的答案,相信每个答案都有它的角度和价值 (5)看到行为背后的思维、框架,向内走 | 有力的问题是简洁的、不需要解释的 | ||
| 4、运用 | (1)从不知道—知道,用培训;从知道—做到,用教练帮 助其看到中间的障碍 (2)识别学员的模式,并让其看到,改变自然发生 | |||
| 5、甜甜圈 | 甜甜圈的沟通方式 | |||
| 建构主义 | 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 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 ||
课程
| 名称 | 行动 项目 | 计划具体内容 | 开始 时间 | 检查人 | 追踪情况 | 备注 |
| 《教练 式提问在培训中的运用》 | 有力的问题是简洁的、不需要解释的 | 1、两个月内,重温《参与式决策引导宝典》《从教练到唤醒者》、《世界咖啡》、《引导的秘诀》等书籍,每周分享一篇关于提问的博文 | 2014 11.21
| 1、自己 大家
| 1、如何引导开放式讨论 2、本文 | |
| 2、两个月内,至少每周运用并反思提问是否简洁有力? | 2、自己、 大家
| 1、提问反思(一)
| ||||
| 3、两个月内,每两周在沙龙管理员群中,进行一次关于提问的分享 | 3、自己、 大家 |
11.16下午,在中国培训师沙龙8周年庆典暨“培训师的提问力”主题活动中,我分享了《引导技术中的问题设计》。其中一个工具就是世界咖啡,我针对世界咖啡中的提问,进行了再次的学习。
一、世界咖啡中的问题
1、好问题的特点
8周年庆结束后,我重新阅读《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 》,并回顾了两年前的视觉化读书笔记
(【中国培训师沙龙六周年庆作业】《世界咖啡》读书笔记( 第五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6fgo.html )
我将好问题的作用、特点和什么才是好问题,进行了下面的汇总:
2、如何提出一个有力的问题?
从建构、范围、假设三个方面来分析:
1)建构
建构是关于问题的实际框架,用开放式问题比封闭式问题,效果更好。例如:我们如何在培训前,了解学员的需求呢?就比“我们在培训前是否需要了解学员的需求呢?”这个问题,更能引发参加者的思考。
2)范围
范围是涉及解决或补救的问题。例如:问“您在做内训师过程中最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范围就比“你认为公司在培训方面有什么问题?”范围更小。范围可以从团队到个人,也可以从个人到团队,根据需求来确定提问的范围。
3)假设
基于不同的理念和假设,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书中有一个案例:竞争(我们怎样才能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工业实验室?)还是贡献(我们怎样才能为世界打造最好的工业实验室)。提问方式不同,导致我们去思考和做事情的心态、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问题的范围,例如:为世界打造最好的工业实验室,对我个人(团队/部门/公司)意味着什么?
3、世界咖啡问题范例
我按照8周年庆我分享的提问思路:情境—目标—方法—提问 ,将书中给出的提问范例,也做了整理:
二、世界咖啡案例点评
在11.16下午的分享中,我举了自己在TTT课程中运用世界咖啡的问题设计案例。
再次学习世界咖啡的问题后,我结合三个维度(建构、范围、假设)和好问题的特点(这是我从《引导的秘诀》一书中提炼的,因为觉得世界咖啡中的好问题特点有点抽象。下期我将分享《引导的秘诀中的问题设计》内容)进行了自检,并对不恰当的问题进行了修正。
其中,黑色圆点代表基本做到,白色圆点代表未做到,需要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