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生儿疾病专科护理指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6:37
文档

新生儿疾病专科护理指引

新生儿肺炎护理指引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体位引流。二、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三、维持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四、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重者予以鼻飼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
推荐度:
导读新生儿肺炎护理指引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体位引流。二、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三、维持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四、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重者予以鼻飼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
新生儿肺炎护理指引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体位引流。

二、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三、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

四、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重者予以鼻飼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液体。

五、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的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六、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指引

一、预防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1、保持安静:患儿应绝对静卧直到病情稳定。保持头高体位,头肩部抬高15°-30°。一切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并做到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凡需头侧位时,整个身躯也应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以免颈动脉受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者给氧,出现频繁呼吸暂停者应用人工呼吸机,根据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

3、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如维生素K1、止血敏等止血剂;速尿、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药物;安定或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要做到给药准确无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疗效。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测量头围大小,注意有无面色苍白或青紫:有无全身或面部肌肉的小抽动;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意识状态;前囟门紧张度和肌张力变化。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二、饮食护理

病重者推迟喂乳时间,延至生后72小时。吸吮力差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禁食期间按医嘱静脉输液,总液量按每日60-80ML/KG计算,输液速度宜慢(24小时内均匀输入)。病情稳定后,让患儿自行吸吮或滴管,不应抱起喂奶,以免加重出血。体温过低者应注意保暖,可将小儿置入温箱或热水袋保暖,或使用远红外辐射床,体温过高者采取降温措施。

三、心理护理

耐心解答家长提问,解释本病的严重性、预期病程、治疗效果。本病预后较差,尤其早产儿颅内出血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均较高(脑积水、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应及时向家长讲明预后,并安慰家长,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程度。

四、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病情,减轻紧张情绪。

2、重视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分娩造成的损伤。

3、鼓励坚持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指导家长对智能低下和运动障碍的患儿进行智能开发和运动功能训练,以增强家长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指引

一、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儿缺氧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其他方式给氧,如缺氧严重,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辅助通气。

二、监护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

三、早期康复干预

对疑有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干预的措施,以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并坚持定期随访。

四、健康教育

1、加强卫生宣教,向孕妇讲解如何观察胎儿宫内情况,如胎动加快、胎心率增加等,以便及早发现缺氧的表现。指导孕妇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并处理高危妊娠,避免早产。

2、及时向家长介绍病情和治疗情况,讲解病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耐心解答家长提问,以得到家长理解和最佳配合。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指引

一、体温过低的护理

复温是护理本病患儿的关健。根据体温不同,采取不同的复温方法,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步复温。

1、轻、中度(肛温>30°C ):直接将患儿置于预热30°C温箱中。随体温上升控制箱温于32—34°C,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重度(肛温<30°C ):先置于高于患儿体温1—2°C的温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C(箱温不超过34°C ),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温箱温度。

3、提供适宜的环境:调节室温24—26°C,湿度55%—65%,注意随时调整暖箱温度和湿度,静脉输入液体应加温至35°C左右。

4、供氧:吸氧能使棕色脂肪分解产热,有助于体温恢复正常。输入氧气必须加温、加湿。

二、营养失调的护理

病重者按医嘱静脉输入能量和液体。有心脏或肾脏功能损害时必须严格输液量及速度。对吸吮者要谨防窒息,用滴管或鼻饲时,每次5—10ml,第2小时1次。

三、预防感染的护理

1、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以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有感染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室内定期通风换气,并每日做好空气消毒。

3、向家长讲解感染后的危险及预防措施。探视人员和次数。

4、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严格洗衣手。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5、注意臀部皮肤和脐部的护理。

四、病情观察

1、 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程度和范围变化。

2、  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主要是进奶量、尿量。尿量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出现尿少尿闭时,立即报告医生,并按医嘱处理,防止肾衰竭的发生。

3、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如出现呕血、便血提示消化道出血;如突然面色青灰,呼吸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提示肺出血,肺出血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备好必要的抢救物品。

五、健康教育

    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知识,有关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育儿知识。尽量避免早产。指导或示范家庭简易保暖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指引

一、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1、体温过高者,调节环境温度,解开包被,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复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体温过低度者,置暖箱或采用暖水袋保暖,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体温不稳定者,2—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2、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护士应熟悉所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配伍禁忌。

二、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

脐部感染者,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2%碘酊,每日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酒精消毒),拭去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破溃、鹅口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破损感染时,应给予及时处理。

三、营养不足的护理

喂养时应少量多次,耐心喂。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测体重1次,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四、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面色表灰、哭声低微、频繁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面肌小抽动等。

2、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喘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等肺炎的表现。

3、观察有无面色表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速、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和体征。如出现上述并发症表现时,随时与医生联系,对患儿重新评估,按相应并发症护理。

五、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2、指导家长如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3、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指引

一、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

(1)合理喂养:尽早开奶,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又可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之间,以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

(3)进行蓝光疗法的护理:蓝光能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对严重黄疸需要换血的患儿,可减少换血次数,提高疗效。凡血清胆红素在221-257ml/L(12.9-15mg/dl)以上者,可采用420-470nm波长的蓝光照射。

(4)做好换血的护理:换血疗法适于严重新生儿溶血症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换血前用品、环境、药物的准备和术中操作及换血后的护理。

(5)按医嘱准确无误地输血浆或白蛋白,促进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

(6)按医嘱应用肝酶诱导剂,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

(7)协助医生做好预防低血糖、低体温、缺氧、感染、酸中毒的护理。

二、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哭声大小、吸吮力、肌张力,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速度,有无抽搐,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明黄疸原因和患儿的病情,使家长进一步配合治疗。

2、窒息患儿、母婴血型不合者及其他易发生重症黄疸的高危儿,生后进行胆红素监测。

3、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接触樟脑。

4、发生核黄疸者,及早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5、对生后出院早的新生儿,应向家属和社区医生交代,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应及时就诊。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新生儿腹泻是一组症候群,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引起。一些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引起。传染源主要为病儿的母亲和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刚入院未隔离的病儿及污染的牛奶、尿布等。

1、新入院的病儿及入院后发现腹泻的病儿要立即进入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由专人负责隔离室的工作。

2、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神智、面色,脱水情况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腹部症状,并详细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3、注意保暖,体温低和四肢凉者要及时给予热水袋保温,体温高时要给予物理降温,每小时测一次体温,直至体温正常。

4、禁食补液时,要严格执行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尽量使用输液泵,以保证液体按时、按量、正确输入,累积丢失补完后要测体重。

5、禁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二次。

6、脱水纠正后,仍要注意观察病儿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勤换尿布,便后要用温水冲洗干净臀部,轻轻沾干,涂红汞鱼肝油预防臀红,如发现臀红及时处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以胃肠道缺血性坏死,常并发肠穿孔为其特征,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多发生在出生后二周以内的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胃肠减压,改善肠腔血液供应。减压时保持引流管通畅,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严格记录引流物的量、颜色、性质。

2、禁食,禁食期间由静脉保证液体量,并补充高营养,高脂肪物质。由输液泵按医嘱严格输入,并详细记录每日入量。

3、禁食期间每日磅体重一次,做口腔护理二次。

4、协助医生留好大便标本。

5、严格观察病情。

1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腹部等情况。

2发现全身情况及腹胀无好转,有肠梗阻或腹膜炎体征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3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保暖,发现体温低时应给予保温。

4加强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大便潜血阴性后,开始喂奶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呕吐为新生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要及时找出呕吐原因,协助医生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需外科手术治疗。其他常见呕吐的原因有新生儿溢奶、喂养不当、幽门痉挛、贲门松驰、胃扭转、咽下综合征、各种感染及胃肠功能失调等。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奶后取右侧半卧位。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呕吐物内容、量,呕吐性质等。每次呕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肤。

3、观察入院后有无胎便及腹胀。

4、记出入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5、禁食病儿按医嘱输液及护理 。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多发生在生后2—5天,出血部位不定,常见于胃肠粘膜及脐部,其主要原因为新生儿2—5天时缺乏若干凝血因子,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低下,同时新生儿肝功能未成熟,维生素K暂时缺乏,使之发生出血。病情轻重决定于出血缓急,出血量多少,如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分娩前或出生后使用适量维生素K,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1、保护性隔离,避免继发感染。

2、新入院病儿如为消化道出血,按医嘱禁食输液,同时给维生素K治疗,禁忌洗胃。

3、出血量较多病儿要备有新鲜血,以便随时使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呼吸、脉搏、出血量,如病儿面色苍白,出血量明显增多,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5、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即开始喂奶,避免禁食时间过长。

文档

新生儿疾病专科护理指引

新生儿肺炎护理指引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体位引流。二、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三、维持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四、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重者予以鼻飼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