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鄙视 老妪(yù) 鎏金(liú) 亭台轩榭(xiè)
B.回访 仄歪(zè) 金銮殿(ruán) 迥然不同(jiǒng)
C.诙谐 憧憬(chōng) 丘壑(hè) 上蹿下跳(cuàn)
D.雾霭 瓦砾(lì) 阻遏(è) 阡陌交通(xiān)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擅长 荒谬 重峦叠嶂
B.斟酌 推祟 张皇失措
C.梁柱 造型 惟妙维肖
D.纳粹 驻足 鸣钟击磐
3.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B.从村庄到街道,从清晨到深夜,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C.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度攀升。
D.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4. 将“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幕”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3分)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A)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B)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C)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光啊,你慢些走
在人们的印象中,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抓不住踪迹,总希望能给光踩一脚刹车,看清它的模样,说一句:“累了吗?歇歇吧。”现在,科学家真的能勒住光的缰绳。别再以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蜗牛一样蜿蜒爬行。
宇宙中光跑得最快,这不仅表现在光的速度快,而且它走的路线一定最短。在真空中,光速能达到每秒29.979万公里。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用不了8分钟。而一束月光照到大诗人李白的床前,仅需2秒钟。不过,宇宙太大了,从最近的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要经过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1999年,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性的实验,首先使光速减慢,几乎达到了与城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的速度(时速60公里)。随后,又接近人散步时的速度(时速1.6公里)。2001年,他们甚至让光直接停了下来。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它的确是真实的。
光的传播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介质中有着不同的速度。光的最快速度只有在真空和物质稀薄的空间才能达到,例如在空气中。光在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后,由于折射与速度会变慢,但在普通的光学材料里,光速一般只会减慢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还是太快了。
科学家采用的新“介质”是由施加激光后的超低温原子云构成的。研究人员首先将大量钠原子组成的原子云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273.15℃),形成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这种物质凝聚态的存在是1924年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预见到的。根据他们的理论,当一批原子被放置在极低温度的高度真空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减至最短,原子就失去单个粒子的身份,而表现得像一个单一的“超级原子”)。在这种状态下,原子的速度几乎等于零,结果钠原子被迫互相重叠,形成一种“凝聚物”。这种“冷凝物”一般会吸收照射它的光线,但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激光束对其进行处理,使光可以通过,然后经过调节可以使光速降为零。这种控制激光束可与某种“手闸”相类比:当钠原子被控制激光束照射时,处于一种激发状态,光通过时表现为透明介质;相反,如果控制激光束降低强度,钠原子不再表现为透明介质,转而吸收光。
科学家们将一束黄色激光通过该“冷凝物”后,成功地观测到了黄色激光光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穿过“冷凝物”后出来的激光肉眼无法看到,但是仪器显示它的颜色与进入时的激光颜色相同。慢化光速的实验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莉娜·豪(Lene Hau),她被认为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慢化光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均意义非凡,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使光子停止,操纵光子以便把信息输入光子,然后根据需要再将光子发往某地以及某时再发。这种可能性使人们看到了新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曙光,它将比目前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几千倍。
此外,利用它可以开发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为肉眼可识别的可见光的技术、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视频显示和夜视装置等。
5.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从物理学来看,研究光速的慢化对以后的科研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B.宇宙中光跑得最快。
C.慢化光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原理和意义。
D.在一般人看来,光速是无法控制的,可莉娜·豪教授等科学家经过努力使光速慢了下来,并将造福人类。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光的速度快,而且它走的路线一定最短。
B. 光的传播速度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让光直接停下来。
C. 慢化光速对今后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任何意义。
D. 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为肉眼可识别的可见光的技术在未来可利用慢化光速来进行开发。
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能证明“可以改变光的传播速度”的一项是( )
A.夜晚,在灯下晃动你的手,你会发现影子的速度比手的速度要快。
B.地球上的人看到火箭以0.8c的速度远离,火箭上的时钟相对于地球上的人变慢,是地球时钟的0.6倍。
C.用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别的地方去。
D.首先将钠原子云冷却,使其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下形成“冷凝物”,然后用控制激光束将其处理成透明介质,这样光就停止了传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选自《搜神记》)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空而去 距离 B.与钱一万 给
C.知其贤 他,代董永 D.天之织女 的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钱与君矣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永的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供办丧事用。
B.董永办父亲的丧事办了三年的时间。
C.董永的妻子织女替主人织了一百匹细绢。
D.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帝。
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
(1)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 ,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心中的紫苏
彭晓玲
⑴在老家,谁也不会特意种紫苏,只是任其年年岁岁野野地生满院子。
⑵紫苏清秀的秆儿泛着点点幽光,举着片片紫紫的叶儿,叶儿是极具情韵的圆弧,其上爬了些瘦瘦的叶脉,叶之边缘圈着密密的细齿,浪漫地柔柔地起伏。于是,原本世俗的农家小院,因有了紫苏,便平添了细密的情趣和意韵。
⑶其时,我并不了解紫苏,但我却固执地认为我与紫苏定有什么前世渊源。我发现不光我喜欢紫苏,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喜欢。总是挑一个晨光初露的早上,母亲挎着精致的小竹篮,领着我缓缓走向团团的紫苏,此时,紫苏泛着神秘的金紫的光晕。母亲弯下腰,轻轻地掐住嫩嫩的紫苏尖。我痛心了,赶紧背过身去。母亲看到我无奈的眼神,笑了笑,说:“傻女,妈这不是只掐紫苏尖么?”回过身看了看,那可爱的紫苏仍巧笑倩兮,我才略略好过些。
⑷尔后,母亲用清清的井水濯洗那满满的一篮紫苏,沾染着泉水灵性的紫苏愈发可爱,其懒懒的神情,又似娇柔的婴儿。再尔后,一枝枝紫苏尖,舒缓地躺在竹盘上,净着幽幽的紫亮。其实,金黄色的阳光,斜斜地笼在紫苏上,似有泛泛的紫光升腾。
⑸夕阳西下,母亲带着微微的笑,轻柔柔地将干紫苏捡到一只粗瓷蓝花碗里。接着,放上红红的辣椒粉,咕啷咕嘟倒上白白的醋,撒上少许黄黄的甘草粉,拌了几拌,紫苏便复活了。不一会儿,母亲又端来已晒好的李子干,倒入紫苏碗里,又拌了拌,山野的清香便弥漫而来。我仍气愤愤的,万般无奈,才拈起一根紫苏尝尝。霎时,有一种清清的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酒的醇味,潜移默化在紫苏的味道中了。真太奇怪了。先前的不快一扫而光,在那清贫的童年,能尝到预示着人生滋味的紫苏,连日子都有了回味。
⑹院子里,紫苏仍旁若无人地亭亭玉立,渐长渐高,长成了一棵棵紫苏树。到了秋天,紫苏树上有了一串串紫色的花,紫紫的花蕾细细碎碎,紫色的叶瓣却更见深沉。秋天快过去时,母亲将紫苏连根拔起,在院子里拍打了一番,再将紫苏晾在屋檐下,在纷纷扰扰的日子里,任其不时牵起人们一种因时光飞逝而带来的淡淡的伤感。
⑺如果运气好,碰巧有一条小鱼,母亲一定会做紫苏焖鱼。好在这次,只是摘了几瓣紫苏叶,轻巧地丢入滚滚的白嫩嫩的鱼汤里。随着夜色渐浓渐黑,紫苏的香气混合着鱼肉的鲜气愈来愈浓。而晕黄的灯光下,那青花瓷碗特别诱人,碗里盛着紫苏焖鱼。鱼汤稠稠地白,紫苏,更嫩了,就那么优雅地浮在鱼之侧汤之上;还没吃,嘴里就一片清凉了。于是乎,童年再枯黄的日子也会变得有枝有叶。
⑻许多年后的一个春日,我回到故园,就是冲紫苏而去的。山冲里仍然唱着古老的童谣,紫苏仍悠闲地长在院子里,仍浸润着紫紫的意蕴。走近紫苏,在其周围不停地辗转,仿佛间,一棵棵紫苏正在向着蓝天舒展自己的色泽,紫得忧郁,肇得风骨,勃勃的生命力汩汩流淌。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会顽强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灵性?
⑼只有紫苏能告诉我,紫苏那不屈的茎杆,那五味的叶尖。
13.这篇短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从 段到 段,三部分的大意可以概括为 紫苏、怜爱紫苏、 紫苏。(4分)
14. 下面语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这个句子的特点,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山冲里仍然唱着古老的童谣,紫苏仍悠闲地长在院子里,仍浸润着紫紫的意蕴。
15.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对紫苏的怜爱之情?(各不超过10个字)(3分)
①
②
③
16.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清贫的童年”“童年再枯黄的日子”?这与写紫苏有什么关系?(4分)
答: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节约伴我行”活动。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17.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的宣传用语。(不超过20字)
18.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3月 4月 5月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寝室用电量 650度 280度 631度 252度 613度 220度
寝室用水量 181吨 90吨 170吨 71吨 158吨 56吨
注:男生124人,女生62人。
19.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小明看到好朋友小强有铺张浪费的现象,但又碍于情面,他没有当面直接指责小强。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小强说: ?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一群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它的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
比赛结束,其它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
其它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
(二)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演讲:“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放弃,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成功的秘诀很多,请以“成功的秘诀”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可用××表示)。
武汉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参
第Ⅰ卷 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6、C 7、D 8、A 9、B 10、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1、(1)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2)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
12、(1)羌笛何须怨杨柳
(2)一览众山小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 ⑶ ⑺ 介绍 赞美
14、【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唱着”“长在”“浸润着”这三个拟人化的词语,把“山冲”和“紫苏”活化,使更加有生命力,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回故园那种愉悦、激动的心情。
15、掐紫苏时的痛心 ②吃紫苏时的气愤 ③晾紫苏的伤感 (意思正确即可)
16、紫苏伴随着我的童年,我在紫苏菜肴中长大
我的生命与紫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清贫的童年泛起了紫苏的清香。(意思正确即可)
17、【示例】: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②节约就是环保。 ③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④节约用电,节省能源。
18、【示例】:自3月以来,我校住校生寝室用电量、用水量逐月减少,其中女生的节约更突出。
19、【示例】:小强,节约就是环保,如果每个人都能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我们的地球就能多一天生命。下次别再铺张浪费了,好吗?
20、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