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先秦文学常识docx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4:42
文档

先秦文学常识docx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诗言志”、“法自然”、“温柔敦厚”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二、文、史、哲不分。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诗言志”、“法自然”、“温柔敦厚”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二、文、史、哲不分。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诗言志”、“法自然”、 “温柔敦厚”

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二、文、史、哲不分。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

《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 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2、诗歌―――《诗经》三、战国文学(百家争鸣)1、散文。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历史散文:《战国策》

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第二章   《诗经》

概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编集:一、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二、献诗说。《国语·召公谏弭谤》三、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

分类:风(160)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雅(105)正,指朝廷正乐。大雅(31)和小雅(74)、颂(40)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应用和流传:赋诗言志

四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研究简说:用于经学。(开始于汉代、绵延至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1、汉学—重考据训诂。汉、唐。(研究诗经的典型著作:以毛开头的)2、宋学—重义理阐述。宋、元、明。批判毛。代表:朱熹的《诗集传》。3、清代朴学: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

内容:一、祭祖颂歌。二、农事诗《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三、燕飨诗。四、怨刺诗。五、战争徭役诗六、婚恋诗

艺术特点: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体裁(句式)、章法、语言。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2、重章叠句的章法特征3、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

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三、比兴的垂范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尚书》: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春秋》:简介: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作者:孔子或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内容及思想: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242年间,发生在鲁国和周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春秋笔法:语言简洁而谨严,含意又极为富赡,“一字见义”、“一字褒贬”的语言特点。

《左传》:简介: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作者:1、左丘明(司马迁、班固)2、认为左氏非丘明(唐赵匡首次提出、王安石、朱熹) 3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思想倾向— 鲜明的儒家思想。文学成就:长于叙事,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国语》简介:国别体史书。作者:左丘明(司马迁,班固)有分歧。思想倾向:基本上体现的仍是儒家思想,“重民”、“尚礼”、“崇德”是其主要表现。文学价值:1、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2、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3、长于对话。

《战国策》简介: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作者:战国时人或秦末楚汉之际人或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蒯通)。思想倾向:复杂,间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政治观上 :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以智服人。人生观上: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进步思想:1、反映了民本思想。2、有明显的“贵士”的倾向 。3、《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 

4、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给予了充分肯定。文学成就:1、出色的人物塑造 2、机智灵活的论说方法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 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辩丽横肆”,具体表现为:铺张扬厉、生动形象。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发展阶段: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代表作品:《论语》、《老子》二、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代表作品:《孟子》、《庄子》三、专论体(战国后期)

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孔子与《论语》:语录体散文。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2.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4.温故而知新5.不耻下问6.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3.美学思想 (文艺思想)文学价值:1、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2、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孟轲与《孟子》孟子的谈话。内容:今存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又各分上、下。思想内容:1、性善论 2、民本论3、人格论(追求理想完美人格)4、人才论。文学价值: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1)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2)善用比喻和寓言。2、气势浩然的文风3、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墨子》思想:兼爱。文学价值1、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2、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 3、语言质朴 、简洁。

《老子》先秦道家。语录。简介:战国前期,晚于《论语》。《老子》共八十一章,约五千言。上篇三十七章,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称《德经》,故《老子》又称《道德经》。思想:1、《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2、老子学说的精髓,是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社会政治观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艺术特征:(1)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2)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庄子》先秦道家。又叫《南华真经》。简介:有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思想:1、哲学观2、人生观3、社会政治观、美学观(文艺观)——追求自然率真,崇尚“天地之美”。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1、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第一类: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污秽,鞭挞一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第二类寓言:表现庄子对理想盛世、理想人物的热烈追求和礼赞,宣扬无所待的自由思想,标举其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第三类寓言:阐发庄子的处世哲学,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借题发挥,寄寓深刻的哲理。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雄奇开阔的意境4、异趣横生的语言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楚辞》:定义: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文化渊源:(1)从楚辞的内容及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信鬼祀神而崇奉巫风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2)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关系。(3)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楚辞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A、《诗经》的影响B、在形式方面,楚辞也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的游说之风的浸染。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政治思想:“美政”。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创作:《离骚》《卜居》《渔父》《招魂》《天问》《远游》各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 

《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373句)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解题:1遭受忧患之意。司马迁班固2离别的忧愁。王逸3牢骚之意。游国恩。创作时间:放逐思想内容:1 “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2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4“不迁”的峻洁人格 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灵均)2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3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九歌》组诗,共有11篇 形式特点:明显的表演性,融歌、乐、舞三者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的萌芽。艺术特色:1神奇而亲切的神灵形象的塑造2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3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韵味悠长

《九章》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九篇作品。特点:多直抒胸臆,文笔比较朴素,想象夸饰成分极少,显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橘颂》是后世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天问》一首规模宏大、瑰奇的诗。

宋玉:有楚辞体作品《九辨》(一首政治抒情诗)和以赋名篇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

 

  

文档

先秦文学常识docx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诗言志”、“法自然”、“温柔敦厚”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二、文、史、哲不分。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