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5:11
文档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磅礴(bàng)憧憬(chōng)B.崎岖(qí)外宾(bīn)擎着(qín)C.电钮(niǔ)瞻仰(zhān)围歼(jiān)D.岷山(mín)诞生(dàn)璀璨(chu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奋战沸滕.攀登跳望C.壮烈毫迈.
推荐度:
导读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磅礴(bàng)憧憬(chōng)B.崎岖(qí)外宾(bīn)擎着(qín)C.电钮(niǔ)瞻仰(zhān)围歼(jiān)D.岷山(mín)诞生(dàn)璀璨(chu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奋战沸滕.攀登跳望C.壮烈毫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wēi)   磅礴(bàng)  憧憬(chōng)

B.崎岖(qí)      外宾(bīn)      擎着(qín)

C.电钮(niǔ)     瞻仰(zhān)     围歼(jiān)

D.岷山(mín)    诞生(dàn)      璀璨(ch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奋战 沸滕 .攀登 跳望

C.壮烈 毫迈 .肃静 检阅

3.下列成语中,和“排山倒海”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惊天动地 .横七竖八 .悬崖绝壁 .五颜六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用尽全身气力把手榴弹扔向敌人。

B.五位战士虽然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但是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C.五位战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人射击。

D.阿三愁得两只眼晴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成分,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①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②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③黄皮肤人的部落

A.①②③ .②③① .③②① .②①③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1)对这道数学题,他冥思苦想后仍yì chóu mò zhǎn(______)。他眉头拧成了ɡē da(______),jǔ sànɡ(______)地蹲在地上。后来,经爸爸点拨,他才豁然开朗。

(2)他wēi fēnɡ lǐn lǐn(______)地挥舞着mù ɡùn(______)走了过来。小hé shanɡ(______)因为没有武器fánɡ yù(______),急得直duò jiǎo(______)。

7.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全神(____)注  斩钉(____)铁 居高(____)下

不(____)思索  别出心(____) 技高一(____)

忘(____)所以  暴露无(____)

1.我费了很大力气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_________,观赏美景了。

2.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__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评卷人得分
三、信息匹配
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既……又……

桑娜(______)从早到晚地干活,(______)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______)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______)对西蒙一家也很同情。她看到西蒙死了,(______)自己受苦受累,(______)让西蒙的孩子受罪。她真是一个(______)勤劳(______)善良的人。

评卷人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匆匆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会轻轻地把报纸塞进信箱。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了,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他们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0000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就湿了一大片,但他把车铃拨弄得很欢快。他的小圆脸上有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笑,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6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然后,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北京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酸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笑着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多,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嗫嚅道:“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了!”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9.写出这篇短文的总体框架。

(1)开端:放暑假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

(2)发展:6月下旬的一天,______________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__________

(3)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8月底,____________

10.这篇短文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还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品质。

A.对比 .夸张

11.找出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表明了少年的家庭条件不好,说明了少年十分成熟懂事。

B.表明了少年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

13.短文为什么在结尾才点明送报的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五、书面表达
14.习作展示。

题目:      让我快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②记叙要清楚,描写要生

动具体,详略得当;③不少于450字。

1.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磅礴(bàng)——páng,形容词,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B.擎着(qín)——qíng,用手向上举、托。

C.全部正确。

D.璀璨(chuǐ)——cuǐ,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2.D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沸滕——沸腾:意思为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B.跳望——眺望:从地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望。

C.毫迈——豪迈:指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D.全部正确。

3.A

【解析】

4.D

【详解】

考查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A句缺少主语,“谁”用尽全身气力把手榴弹扔向敌人。

B关联词运用错误,并列关系应选用“一边……一边……”

C用词不当改为:五位壮士居高临下,连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5.B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课文理解。

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这个句子是按照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黄河的冲刷下,先有了土地,再有了人民,然后形成了文化。所以选B。

6.一筹莫展 疙瘩 沮丧 威风凛凛 木棍 和尚 防御 跺脚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筹、疙、瘩、丧、威、凛、棍、御、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贯 截 临 假 裁 筹 乎 遗 居高临下 别出心裁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充成语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

8.尽管 还是 不但 而且 宁可 也不 既 又    

【详解】

9.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每天清晨,快活地给“我”送报纸。 少年送报时说报纸上刊登了高考分数线,儿子看了报纸后,说他可以上北京邮电大学了。 儿子很看不起送报的少年。少年误点了,报纸打湿了,他说对不起,儿子却不肯原谅他。 儿子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清点行囊准备上学。没想到少年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明天也要去上学。他是暑假帮爸爸送报纸的。    

10.A

11.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12.A

13.这样设置悬念,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到了一位富有孝心、热爱生活的当代少年形象,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分析】

9.

本题考查短文总体框架梳理。

根据所给的时间信息“放暑假的时候”“6月下旬的一天”“8月底”和环境信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回到文中找出对应段落,对内容进行概括。故事开端是第1-3自然段,对送报的少年进行了介绍。故事的发展是第4-9自然段,介绍了少年和“我”儿子之间相关的两件事,一件事少年送报来的时候说了报纸上刊登了高考分数线的,儿子知道自己可以上邮电大学的事情。另外一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因为摔了一跤,导致报纸被弄湿,可儿子却不肯原谅送报少年的事。第10-1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说明了送报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也说明了送报少年送报的原因。

10.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

文中“我”的儿子是一个盲目自大、养尊处优的形象,“送报少年”是一个懂事、勤奋、有礼貌的形象。写“我”的儿子,主要是与送报少年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我”的儿子来反衬送报少年,使送报少年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丰满。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11.

本题语段作用的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

题干中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埋下伏笔”,另外一个是“少年说的一句话”。首先要掌握埋下伏笔的意思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接着从文中筛选出来少年说的话,最后进行判断,分析哪句话具有为情节埋下伏笔的作用。正确抄写下来即可。通过分析,本文中少年说的“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少年关注报上刊登的高考分数线,说明件事和少年有关,最后少年考入了北京大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12.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

“下岗”和“身体不太好”是对少年父亲情况的介绍,侧面表明了少年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而少年能在放假期间帮助自己的父亲送报纸,而且为了让父亲能够得到多一些的理解和宽容,还能主动和“我”进行沟通,用鞠躬来表达感谢。体现了少年的成熟和懂事。选项A正确。

13.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的分析。

“悬念”是指欣赏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或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期待心理。“悬念”设置的好,可以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环环相扣,吸引读者,突出文章中心、主人公的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在最后才点明少年考上北京大学,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分析时候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送报少年考上北京大学这个信息在短文开头或者中间告诉读者和在结尾才点明作对比,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解答时则围绕悬念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阐述。

14.诚信让我快乐

曾经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这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只要心还在跳动,血还是热的,就要抬起头来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讲究诚信的人”。我很快乐,我不仅记住了这句话,也做了一个讲究诚信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到小店买东西,由于店员的疏忽,多找了我6元钱,我不知所措,觉得应该还回去,可又想自己留着,心里很矛盾。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只把两块钱还了回去,剩下的钱悄悄揣在兜里,店员还直夸我很诚实。  

回去的路上,我回忆着自导自演的这一出,心里十分不安,觉得自己太不诚实了。小鸟依然叫着,但没有之前那样动听,柳枝依旧向我点头,但没之前那样亲切。我犹豫了片刻,还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我坚定地把剩下的钱还了回去,看到店主眼中流露出的欣喜和赞赏,我的心情舒畅多了。  

这的确不是什么惊人的大事,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即为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对,就是不简单。这件平凡简单的小事时常提醒我,诚实守信,也是一种快乐,希望大家一起发扬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习作是半命题,要求写“什么让我快乐”。也就是写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人或事。快乐这种情绪,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次游戏,一种获得,一声赞美,都会使同学们感到快乐,因此,这篇习作选材较广,对于学生们来说比较简单。

首先先确定题目,如诚信让我快乐。接着,正文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开篇点题,说明诚信让我快乐。然后在仔细介绍关于诚信让我快乐的一两件小事,来说明我获得的快乐。最后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文档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磅礴(bàng)憧憬(chōng)B.崎岖(qí)外宾(bīn)擎着(qín)C.电钮(niǔ)瞻仰(zhān)围歼(jiān)D.岷山(mín)诞生(dàn)璀璨(chu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奋战沸滕.攀登跳望C.壮烈毫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