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6:10
文档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以人人网(原校内网)为例11011200804808政治学与行政学俞基哲当时代失去握手和拥抱时可感的体温,年轻的多元传播符号却在虚拟时空中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的真实感。SNS在web2.0时代提供了重新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的新可能,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国内SNS为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多元化诉求,凝聚出一个新的网络人际社会关系结构,当代大学生
推荐度:
导读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以人人网(原校内网)为例11011200804808政治学与行政学俞基哲当时代失去握手和拥抱时可感的体温,年轻的多元传播符号却在虚拟时空中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的真实感。SNS在web2.0时代提供了重新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的新可能,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国内SNS为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多元化诉求,凝聚出一个新的网络人际社会关系结构,当代大学生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以人人网(原校内网)为例

110112008048  08政治学与行政学 俞基哲

当时代失去握手和拥抱时可感的体温,年轻的多元传播符号却在虚拟时空中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的真实感。SNS在web2.0时代提供了重新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的新可能,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国内SNS为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多元化诉求,凝聚出一个新的网络人际社会关系结构,当代大学生现实社交生活的点滴细节正被“零一代码”改写。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专指旨在为人们提供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维护和扩展人际关系网。社交网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等早期的网络社交工具。进入Web2.0时代,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SNS出现了。社交网站推动网络社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最早以“六度分隔理论”,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站,在国外以和Myspace为代表,中国的SNS发展虽然落后于国外但是近几年呈急速上升的发展态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社交网站成为2009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热点,成为社会交往方式的“潜传播”平台,开创了网络人际交往的新模式。根据CNNIC2010年的调查报告,2009年社交网站的使用率达到45.8%。网民对社交网站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53.3%的用户正在使用社交网站,36.0%的用户表示希望使用社交网站服务。据CNNIC的数据,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网有1803万,占总网民比例的10.74%,大专及以上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7.5%,可见校园SNS的潜在用户群数量庞大,网络普及基础好。校内网已占据国内校园SNS75%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3000所高校、8000所高中及7000家公以及海外12个国家1000所学校,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多万,活跃用户880多万。据Alexa统计据(2008年2月22日)显示,日均IP访问量约45000次,13均PV浏览量约10,168,800次.

大学生作为一个由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学习经历、年龄和价值观等划归成的庞大群体,有着区别于其它群体的特有的社会关系网和构建人际关系网的个性需求。大学生身处社会与校园“接壤”和“交界”处。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人际交往的活跃群体,也最容易因为环境、成长历程、个性所限成为孤独寂寞的群体。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狭小,基本上是以自己所在的宿舍、班级、年级、学校为圆心向外扩散出去的。想要把圆进一步扩大,就必须借助其它新兴的社会交往手段。青年知识分子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认识和接受最为敏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将社交网站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SNS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构建起了新的社交平台,作为现实社会交往形式和手段的补充和拓展,它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形态和心理,其对大学生现实社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SNS是一个将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推近的关键力量。

一﹑ 人人网为什么受大学生青睐,大学生选择人人网的原因

(1)SNS帮助减轻孤独寂寞感

人人网的主页上播放着两则宣传其网站的动态广告 广告主题是宣传通过其网站可以寻找到失散多年的朋友,寻找旧友成为用户最初加入社交网站的主要动机。人人网同  一样,均采用实名制,用户通过对自己家乡﹑学校﹑年龄等真实信息的注册,相当于在网站上建立起了同学录电子档,方便了朋友间的搜索寻找.大学生尤其是异地求学的大学生 在脱离中学圈子的初期,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容易产生孤独感.在人人网和  等社交网站上,每一位用户都有人主页,个人主页集QQ空间和博客功能于一身,可以发表日志,更新留言板和创立相册与手机E-mail以及QQ聊天软件等通讯形式相比更为立体生动.用户的一举一动如:更新状态发布日志等都会在好友的新鲜事中出现,好友可以回复从而达到互动的效果.这样的交往比E-mail和QQ聊天工具更有真实感,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另外在人人网或者  上均设有如好友买卖﹑抢车位﹑开心农场等小游戏.通过游戏的共同参与可以加强互动性,对刚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新生而言,既可以和旧友保持联系,也可以认识新朋友,帮助他们减轻在异地陌生环境中产生的孤独感.

(2)分享是一种习惯

SNS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共享、知识、价值等观念之上的,具有更加明显的理念主义的特征。24.52% 的人上网最常干的事是“分享视频、音乐、图文、信息等”。在Web2.0时代SNS的核心理念之一即“分享”或“共享”。之所以愿意分享别人的东西,也是立足于对别人所共享的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认同和一致理解。一个用户发布的信息将可能以十几倍的数量被阅读、转载、推荐。SNS中的“分享”功能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网上免费软件的共享或是P2P硬盘上的文件共享。通过SNS,所有用户都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从功利性和需要上说,人们通过分享各取所需,交往客体的欲求得到满足,以较小的付出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人际之间的交流关键就是彼此间感情的一种分享,SNS提供的这种用户间直接交流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使人际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SNS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共享、知识、价值等观念建构上,用户通过分享视频、日志、相册,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例如人人网上风靡的星座潮流,用户分享的星座照片代表了该用户的星座,这些照片往往带有星座的性格分析,而用户分享的其实并不是照片本身,而是照片的文字介绍,包含自己星座的性格,当然绝大部分是夸赞之言。通过他言来表达我心,既不存在自我夸赞的矫揉造作,又婉转地向他人展现了自己,因此,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和安全性。

分享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传递有用信息、传递快乐,而是更大程度的表现个性、心理、欲求。在人人桌面版出现之后,版聊发展迅速。这种公开的聊天方式受到青睐无疑是其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的诸多心理:回复者可以通过回复分享自己的想法、向被回复者表达关心,被回复者通过状态的回复条数增加自己的人气引来关注。而其他人“围观”版聊可以得知诸多信息、满足猎奇心理。

(3)实名制的影响

过去的网络社交存在隐匿性的特征,人们在网络上构建出一个虚拟的身份交往互动。如今人人网实行的网络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网络社交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提供了一个让用户彼此真诚交流的平台,解决了网络化交往中信任机制建立的困难。学者贝格尔和查拉布瑞斯认为交流双方在网上如果对交流对象抱有太多不确定性,关系的建立就会受到阻碍。对社交网站使用实名制的看法,59.52%的人表示支持,认为这样建立的人际关系更坦诚、透明。如果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抱着积累人脉资本的目的进行网络社交活动,自然是希望这些通过社交网站积累的资本在日后的现实生活中能有所“回报”。如果匿名,把网络人脉关系转移到现实社会关系网中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实名制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认识的朋友或失去联络的朋友,把人们现有的人际关系圈链接起来。 26.13%的人利用社交网站使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更为亲密。通过网络,现实中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固,因为某种原因诸如地理上的分隔造成的近乎断裂的关系也能得到维系。人人网打出口号,呼吁广大网民上人人网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真情,很多人通过人人网找到了失去联络的朋友,人际关系的持久性得到了保障。

(4)人人网开发的许多有趣的小游戏

人人网开发的小游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点击陈琛个人主页的游戏一栏,有三个标签分别是:网页游戏首页、荣誉徽章、游戏统计。在网页游戏首页我们可以看到网页游戏主要分四大类:角色扮演、休闲竞技、模拟策略、麻将牌类。

社交游戏不仅是认识“陌生朋友”的平台,也是模拟现实生活的娱乐工具,以《商业大亨》为例。《商业大亨》是中国第一款商业类模拟经营网页游戏,玩家将扮演一位创业者,从零开始,在“自由城”中拼搏。通过努力,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与社会地位,直至成为声名显赫的社会名流,最终建立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在这里,可以实现玩家的梦想,成就超凡伟业,构建出自己心中的商业王国。商业大亨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在创业一样,它的游戏界面和环节设置都很真实也很人性化,公司选址环节会给你列出很多区域,根据低价和位置,还要考虑交通费用等等,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然后涉及到招聘,程序清晰地显示应聘者的各项指标,一目了然,让我觉得好像真的是面试官一样,非常有意思。

二、SNS 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影响的利弊分析

人人网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SNS以地缘、学缘等为基础 , 拓展个人的社交圈 , 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据有关心理研究证实 , 人们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 , 在选择交往对象时 , 常会注意对方与自己是否相似。SNS也以相似性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 但是这种“共性”更多地归纳为“共同的地域”、“共同的学习经历”和“认识同一个人”, 正是通过地域和经历的相似性 , 人们只要置身其中 , 小型人际关系网便可迅速扩展为大型人际关系圈。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 有很强的社交需求 , 作为新兴网络社交方式, 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SNS 与其他网站相比 ,用户群体的同质性更高 , 彼此由于年龄及经历的相似性 ,对新生事物都怀有强烈的探知欲并希望通过分享得到支持与认同 , 所以成员之间有先天的共同语言 , 容易通过相互认同产生聚合作用。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 SNS的功能相结合 , 实现了社会需求与网络技术的对接 , 极大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2) 有利于降低网络社交的风险成本。

实名注册制的实行 , 使 SNS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社交平台 ,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遭受网络诈骗的可能 , 降低了网络社交的风险成本。网络上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结构性风险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带来了不少障碍。网络交友不慎而发生的各种骚扰、伤害等恶性事件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 , 增加了网络社交的风险成本 , 也给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敲响了警钟。同其他网络媒介和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群体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相比 , 目前国内 SNS的用户群相对单一 , 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 而实名注册制的运用“使网络上的‘虚拟交往活动’逐渐褪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 恢复了个体用户在匿名制下隐藏的社会属性 , 从而有效降低了社交主体间认知的不确定性”, 这就有效降低了网络社交的结构性风险 , 节省了因辨别交往对象真实性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风险成本代价 , 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稳的平台。

(3)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在SNS这个庞大的网络“地球村”范围内 , 无论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有效互动 , SNS都能通过客观相似性对用户群进行“类”的划分 ,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并从中获得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 , 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理想的一面赢得彼此的好感 , 建立友情 ,互相欣赏 , 实现自我。SNS中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结合 ,使用户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想象 , 以文会友 , 塑造理想的自我 , 打造自己的小天地。在公共讨论中 , 又能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 , 评论时事热点 ,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日趋个人化的现代社会中 , 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在 SNS空间里结合起来 , 有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人人网对大学生生活的消极影响

(1)逃避现实 沉湎网络社交。

部分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后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模式 , 现实生活中存在较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 在现实交往中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在现实中得不到人际交往的满足 , 于是试图利用SNS来逃避现实 , 期望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人际关系网以弥补现实世界的心理缺失。正如史华兹说:“网民进入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 , 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 , 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 , 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成了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娱乐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 而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则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手段”。逃避现实世界而沉湎于个人 SNS空间的构建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及身体都极为不利 , 容易导致大学生沉迷虚拟空间而忽略现实世界的学习与生活 , 注重网络社交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2) 缺乏对社交对象的充分认知 , 易导致“交际泛滥”。

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 SNS 交友模式 , 以其“火炬传递”式的交际方式 , 往往容易忽略对交往对象的必要的选择和认知 , 容易造成“交际泛滥”。自古以来 , 我国传统文化都强调“择友而交”, 子曰:“益者三友 , 损者三友友直 , 友谅 , 友多闻 , 益矣。友便辟 , 友善柔 , 友便佞 ,损矣。”告诉我们要选择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人作朋友; 而不要与善于奉承、表面和善、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与善人交 ,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 , 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自臭也”,说的都是这层意思。“交益友”, 要求大学生对交际对象做到充分认知。但 SNS网站能够提供给他人的真实资料 , 仅仅局限于姓名、照片、地域、学历 (文化程度和学习经历) 、表达爱好倾向个人资料等 , 这些信息只能用于身份识别 , 却难以用来对他人进行深层判断。

(3) 缺乏引导及不良信息的过滤。

SNS中缺乏引导的个性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差 , 过分追求个性化。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我行我素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的淡化 , 更可能导致部分不负责任的用户忽视法律道德和社会影响 , 而仅将 SNS作为个人炫富摆阔或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 , 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对 SNS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 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 , 只能通过网站运营商自身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基本的识别与过滤 , 不能保证 SNS不受不良信息的侵入。

(4)形成“宅”的生活方式

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出现,使得足不出户便能广交朋友成为可能。街头的偶遇寒暄变成了虚拟头像的问号,节假日的聚会以虚拟礼品的互赠所替代,“宅”交往正成为王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的青少年专家邢军副研究员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实际上,从现代化开始后,人们就越来越“宅”了。进入web2.0时代,人机互动走入人际互动的新纪元,大学生作为SNS产品使用的主力军,正享受着这股”宅“文化浪潮的洗礼。然而,“宅”文化如果陷入极端就会瓦解人类的集体概念,对虚拟社区的过度依赖,会拉开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现代文明病在“宅”上达到了极致。

三﹑关于减少对人人网的依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现实的社会交往

(2)多出去走走

(3)好好学习多看写书

(4)在规定的时间上人人网,每天登陆的时间

(5)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心理辅导

通过上述分析 , 我们可以看出 , 目前国内的 SNS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上既有其独特的优势 ,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因此 ,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 SNS 的利与弊 ,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文档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SNS社区网站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以人人网(原校内网)为例11011200804808政治学与行政学俞基哲当时代失去握手和拥抱时可感的体温,年轻的多元传播符号却在虚拟时空中传递人与人之间诚挚的真实感。SNS在web2.0时代提供了重新构建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的新可能,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国内SNS为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多元化诉求,凝聚出一个新的网络人际社会关系结构,当代大学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