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5:52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万仞山(rěnrèn)________羌笛(jiāngqiāng)________襄阳(xiāngrǎng)________蓟北(yújì)________满衣裳(shangcháng)________涕泪(tìdì)________ 2.拼一拼,写一写。mó________天五yuè________yí________留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遗民泪尽胡尘里。(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万仞山(rěnrèn)________羌笛(jiāngqiāng)________襄阳(xiāngrǎng)________蓟北(yújì)________满衣裳(shangcháng)________涕泪(tìdì)________ 2.拼一拼,写一写。mó________天五yuè________yí________留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遗民泪尽胡尘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一、语基训练

 

1.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万仞山(rěn rèn)________

羌笛(jiāng qiāng)________

襄阳(xiāng rǎng)________

蓟北(yú jì)________

满衣裳(shang cháng)________

涕泪(tì dì)________

 

2.  拼一拼,写一写。

mó________天

五yuè________

yí________留

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遗民泪尽胡尘里。( )

A.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A.知道。 B.快要天亮。 

 

  却看妻子愁何在。( )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儿女。 

 

  五千仞岳上摩天。( )

A.摩天轮。 B.碰到天。 

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气候________,“百战”而至“穿金甲”可见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士们有着________的决心。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狂态”,表现了诗人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心情。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________(判断对错)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青年时期。________(判断对错)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他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________(判断对错)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________(判断对错) 

二、阅读提高

 

 默写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2)“三万里河”是指________,“五千仞岳”是指________。

 

(3)从前两句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________

 

(4)第三句诗中,一个“________”字含有无限辛酸。

 

(5)第四句诗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

参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一、语基训练

1.

【答案】

rèn,qiāng,xiāng,jì,cháng,tì

【考点】

拼音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中所学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平时所学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读音。

【解答】

裳:[cháng]古指裙子。[shang]“衣裳”的“裳”。故选cháng。

故答案为:

rèn qiāng xiāng jì cháng tì

2.

【答案】

摩,岳,遗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

答案为:

摩 岳 遗

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答案】

A。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

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遗民: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答案】

A。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将晓:快要天亮。

【答案】

B。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

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妻子:妻子和儿女。

【答案】

B。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

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翻译: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摩天:碰到天。

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答案】

铠甲,誓不回家

恶劣,战斗频繁、艰苦、激烈,一定要打败进犯的敌人

【考点】

诗的思想情感

【解析】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一个人孤独地站在玉门关上,只见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雪山也失去了晶莹的光彩。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盔甲也磨破了,但是他们坚定表示,不把敌人打败就不回家乡!

【解答】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铠甲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回家。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气候恶劣,“百战”而至“穿金甲”可见战斗频繁、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士们有着一定要打败进犯的敌人的决心。

【答案】

听闻失地收复消息时的喜不自胜

拟人

【考点】

诗歌写作手法

【解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解答】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放歌”的意思是放声高歌,“纵酒”的意思是开怀痛饮。这两种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狂态”,表现了诗人听闻失地收复消息时的喜不自胜。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结伴春光同回故乡。这里的“青春”指春天的景物。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预想春光作伴,送其还乡。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答案】

【考点】

诗词鉴赏

【解析】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解答】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诗句描绘了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答案】

×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

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结伴春光同回故乡。“青春”指春光。

【答案】

【考点】

诗的思想情感

【解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闻官军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解答】

本道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他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故正确。

【答案】

【考点】

诗歌写作手法

【解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解答】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诗歌前两句对仗十分工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其中“三万里”对“五千仞”,“河”对“岳”,“东”对“上”,“入”对“摩”,“海”对“天”,因此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三万里”“五千仞”夸大事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二、阅读提高

【答案】

宋,陆游

黄河,华山

“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杂着愤怒之气,奔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到苍穹。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表达了诗人失望却不绝望的感情。诗人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南宋当权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中原之志。

【考点】

诗词鉴赏

【解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解答】

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课内的学习可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

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三万里河”是指黄河,“五千仞岳”是指华山。

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结合对诗歌的学习可知,这两句诗仿佛让我看到了“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杂着愤怒之气,奔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到苍穹。

考查了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可知,“尽”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含有无限辛酸。

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表达了诗人失望却不绝望的感情。诗人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南宋当权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中原之志。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万仞山(rěnrèn)________羌笛(jiāngqiāng)________襄阳(xiāngrǎng)________蓟北(yújì)________满衣裳(shangcháng)________涕泪(tìdì)________ 2.拼一拼,写一写。mó________天五yuè________yí________留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遗民泪尽胡尘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