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9:15
文档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一、工艺原理锚喷支护就是当隧道周围围跟边坡岩石承载能力不足,需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时,采取联合支护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锚喷支护的最大优点;及时性、与围岩密贴性、早强、柔性。锚喷支护就是应用新奥法原理;即:运用各种手段(开挖方法、支护及地层预处理等)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二、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A、锚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1、原材料备制①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Φ22㎜,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虚
推荐度:
导读锚喷支护施工方案一、工艺原理锚喷支护就是当隧道周围围跟边坡岩石承载能力不足,需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时,采取联合支护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锚喷支护的最大优点;及时性、与围岩密贴性、早强、柔性。锚喷支护就是应用新奥法原理;即:运用各种手段(开挖方法、支护及地层预处理等)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二、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A、锚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1、原材料备制①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Φ22㎜,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虚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

一、工艺原理锚喷支护就是当隧道周围围跟边坡岩石承载能力不足,

需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时,采取联合支护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

锚喷支护的最大优点;及时性、与围岩密贴性、早强、柔性。

锚喷支护就是应用新奥法原理;即:运用各种手段(开挖方法、

支护及地层预处理等)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

二、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A、 锚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1、 

原材料备制①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

钢筋直径Φ22㎜,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虚碴等。

三、 喷射砼作业

①混合料的备制

a. 混合时,各种材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b. 采用强制式密封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②机具就位

机具安装在围岩稳定地段,保证输送线路通畅。未上料前,先进行砼喷射机试运转:开启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的风水呈雾状,如喷嘴风压不足,可能出料口堵塞,如喷嘴不出风,则可能输料管堵塞。有故障及时排除,待喷射机运转正常后才能进行喷射作业。

③喷射砼作业要点

a、 喷前应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洗岩面,将附着在岩面上的粉尘、硝屑冲洗干净,以保证砼与岩面粘结牢固。若用高压水清洗会引起岩面软化时,只能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杂物(视地质情况而定)。

b、 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c、 喷射机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2~0.4MPa;

d、 喷射手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e、 喷嘴的方向应与受喷岩面垂直,喷嘴与受喷岩面距离保持在0.6~1.0米范围;

f、 喷嘴移动轨迹应因地制宜,横条、竖条、圆圈等应交替使用,移动速度要慢,让砼“堆”起来,有了一定厚度再移开,然后逐块扩大其喷射范围;

g、 喷射顺序一般采用先下后上,先墙后拱;

h、 一次喷射厚度一般拱部为3~5㎝,边墙为6~8㎝;

i、 凹凸不平时应先将凹处喷平,按正常顺序喷射,以减少回弹;

j、 有钢筋网时,宜使喷嘴靠近钢筋,喷射角度也可适当偏一些,喷射砼应覆盖钢筋;

k、 有钢架时,钢架与围岩间隙必须以喷射砼充填密实,喷射砼应将钢架覆盖,并应由两侧拱脚向上喷射;

l、 喷完或间歇时,喷嘴应向低处放置,一工班结束,要拆开喷头,取出水环,用水清洗干净,疏通水眼,以备下一班使用。喷完后,喷射机具均应清洗、保养,以保证机具处于完好状态。

④喷射砼的工艺参数:

a、 工作风压:一般为0.2~0.4MPa;

b、 喷射角度与喷射距离

喷射料束与受喷面垂直时,回弹量最小;

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一般宜保持在0.6~1.0m;

c、 一次喷射砼的厚度:一般拱部为3~5㎝,边墙为6~8㎝;

d、 水灰比:喷射手应把水灰比控制在0.4~0.45,使喷层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e、 两次喷射的间隔:

两层砼的喷射时间间隔太短,会由于前一层砼未达到强度而拉裂坠落,间隔时间过长,又会影响施工效率,较合理的间隔时间是前一层砼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复喷,一般可在20分钟以后进行。

f、 养护(干燥处):喷射砼由于喷层内外部分干燥条件有异,必须进行养护,《规则》规定:喷射砼终凝后两小时起即开始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天。

g、 水压:喷头处水压控制在0.15~0.2MPa;

h、 速凝剂:掌握规定的掺量,并添加均匀。

4、 需注意的问题

①喷射机的合理使用

启动喷射机时,应先送风再开机,并应在机械运转正常后送料,供料均匀连续。作业结束时,先停止送料,待罐内余料喷完,再停机,然后关风。停止喷射作业后,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应及时清除干净,以避免混合料结块堵管。

②输料管堵塞问题

堵管的一般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a、 混合料中混入超规定粒径的石子、水泥硬块或其它杂物。

b、 操作程序有误,如先开马达后送风,或砂子含水率过高,操作阀错开,致使高压风大量泄出,使工作室内风压急剧下降,也会引韦输料管堵塞 。

c、 如遇堵客,应立即关闭马达,随后关闭风源,并将软管拉直,然后 以手锤敲击找到堵塞位置,可将风压开到0.3~0.4MPa,同时继续敲击堵塞部位,使其排除堵塞物而畅通。排除堵管现象时,应注意喷嘴前方严禁站人,以免发生伤人事故。

③回弹问题

影响回弹率的各种因素有:混合料配合比、水灰比、砂子含水率、工作风压、水压、喷射距离、喷射角度、操作方法及熟练程度等。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回弹率。《规则》规定正常情况下的回弹率,一般拱部为20~30%,边墙为10~20%。

④粉尘问题

a、 控制砂石料含水率:当含水率控制在5~7%时,作业时的粉尘浓度可控制在15mg/m3以下;

b、 加强通风;

c、 加长拢料管:即在喷嘴水环到出口之间接一段0.5~1m长的管子,使干料与水混合后有一个充分湿润和混合的过程,这对降尘和提高砼质量都较为有利。

d、 严格控制工作风压:风压过高,进料速度过快,在喷头处加水不容易均匀,风压过高不仅增加回弹量,而且也会提高粉尘浓度。

⑤安全及劳动保护: 

施工中注意喷嘴不准对人,以免喷射伤人,喷射前先进行清理浮石、危石等必要的排险作业;喷射机一定要安放在围岩稳定或已衬砌地段。

喷射砼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操作喷头和注浆管的工人应佩戴防护眼罩,夹胶工作服、长筒乳胶手套等。

三、质量要求

锚喷支护的质量要求:

1、 抗压强度必须合格,不合格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可用加厚喷层或增设锚杆的办法予以补强。

2、 喷层与围岩粘结情况,用锤敲击,如有空响应凿除喷层,洗净重喷。必要时应进行粘接力测试。

3、 喷层平均厚度不得少于设计厚度。

4、 喷射砼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漏水等情况时,应予补修,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5、 锚杆抗拔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6、 格栅拱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倾斜度不得大于2○。

四、安全措施

锚喷施工中,全员参与安全文明施工。

A、锚杆施工安全措施

1、 锚杆作业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围岩或喷射砼的剥落、坍塌。清理浮石要彻底,施工中,要及早发现危险征兆,及时处理。

2、 杆种类及锚固方式要选择得当,严防锚固用的砂浆流失锚固力不够,导致锚杆脱落而造成事故,因此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锚杆抗拔力。

B、 喷射砼安全措施

1、 喷射前要检查作业地段的围岩,并进行清理浮石、危石等必要的排险作业。

2、 喷射机要安放在围岩稳定或已衬砌地段内,同时喷射作业地段应加强照明和通风。

3、 喷射时严格掌握好风、水压,加强综合防尘措施。

4、 注意风嘴不准对人,以免射伤人。

C、 格栅施工安全措施

1、 搬运过程中,应将格栅拱构件绑扎牢固。以免发生碰撞伤人。

2、 格栅拱脚槽钢的连接必须置于原状土(石)上,并与格栅拱焊接牢固。

3、 格栅拱尽量与系统锚杆焊接,必要时须设锁脚锚杆,以免格栅拱倾覆伤人。

文档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

锚喷支护施工方案一、工艺原理锚喷支护就是当隧道周围围跟边坡岩石承载能力不足,需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时,采取联合支护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锚喷支护的最大优点;及时性、与围岩密贴性、早强、柔性。锚喷支护就是应用新奥法原理;即:运用各种手段(开挖方法、支护及地层预处理等)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二、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A、锚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1、原材料备制①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Φ22㎜,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