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8:06
文档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许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制定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走的是外向型资源型发展道路。在经济取得一定恢复和发展之后,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2004年国情咨文又提出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依此,俄罗斯制定了《2008年前
推荐度:
导读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许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制定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走的是外向型资源型发展道路。在经济取得一定恢复和发展之后,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2004年国情咨文又提出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依此,俄罗斯制定了《2008年前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许新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制定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走的是外向型资源型发展道路。在经济取得一定恢复和发展之后,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2004年国情咨文又提出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依此,俄罗斯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基本方针》和有关中期发展纲要,提出了实施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措施,强调经济要实现突破,要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的转变。这些文件形成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新经济战略构想将决定俄罗斯未来的发展。

第一节 原经济战略的成效和问题

一 原经济战略与经济复苏

普京非常重视制定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他认为,俄罗斯的教训之一是长期在摸索着乱碰着前进,没有提出全国性的长远目标,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缺少为期15~20年或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战略。普京经济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篇纲领性文章中,他不止一次地强调“速度”问题,要求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保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持续已久的危机,为经济社会快速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强调“达到必要的增长速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1] 普京认为,“为了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落后,至少要有5%的经济增长率,希望达到7%或8%的水平,最好是达到10%的水平。” [2]

根据普京的指示精神,俄罗斯于2000年6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提出在今后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个别年份达到8%~10%;到2010年GDP累计增长70%~80%(比1999年),而按汇率计算的以美元表示的GDP则增长1.6~1.8倍;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倍,达到GDP的25%~26%;居民消费的增长不少于70%,与GDP增长同步;通胀率从2004年起不超过10%;占10%的富人与占10%的穷人的收入差距从1999年的13.9倍降至2005年的10倍;贫困线下人口数量到2005年要减少30%~50%,到2010年再减少25%~35%。 [3] 计算表明,如果年均增长5%的速度得以实现,到201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恢复到转轨前水平,实现经济复苏。

从战略执行的进展情况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2000~2004年,俄罗斯GDP增长38.4%,年均增长6.7%,数额达到5823亿美元,人均4000多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3%,年均增长10.6%;外贸额增长1.2倍,达到278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1倍,达到1832亿美元;国家预算连年盈余,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汇率基本稳定且卢布开始升值;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增加了63.6%,职工实际工资提高107.7%,全国月平均工资达到250美元;平均养老金增加120%,达到68美元;贫困线下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29.1%下降到2004年的17.8%;国家外债总额减少1/3,降至不到10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4年底达到1240多亿美元。 [4] 根据已取得的成绩及其惯性来预测,2000年经济发展战略所提出的社会经济目标将会提前实现。俄罗斯将提前实现经济复苏。

上述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的有利行情和金融危机 [5] 后卢布贬值形成的有利于国内生产发展的条件,同时与普京执政以来的调整也有很大关系。普京总结了“休克疗法”失败的教训,提出走市场经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将模式从自由市场经济转为社会市场经济,并调整了主要经济。这使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和新环境。主要体现是:(1)宏观的方向,从长期争议和多变,转为坚定地确定为发展生产;(2)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被破坏和萎缩状态,转为形成、培育和发展趋势;(3)宏观环境与微观运行的关系,从相互矛盾,转为良性互动;(4)制度改革的重点,从宏观领域的私有化,转为微观领域的公司治理和企业重组;(5)经济结构,从消极调整和原料化、低度化,转为分阶段逐步合理化;(6)对外经贸,从盲目自由化,转为循序渐进地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二 经济发展面临转折点

在取得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同时,俄罗斯经济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因素的潜力耗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如故。

首先,2000~2004年的经济增长,在物质要素上主要是靠利用自然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在环境要素上主要是靠国际市场的有利行情和卢布贬值的效应。如今这些要素的潜力或者已经丧失,或者已经接近极限。例如: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卢布贬值的效应已经被通货膨胀所抵消,而且转为卢布实际升值状态;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经升至最高点,今后若干年油价可能趋于下降,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由双位数降为单位数;自然资源开采和出口基础设施的约束加重,资源导向发展模式的潜力已经耗尽;闲置生产能力的储备减少,提高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固定资产报废率和投产率的对比表明生产能力的扩大缓慢,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过渡到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而俄罗斯的投资率较低;居民收入增长已临近限界,因为主要就业群体集中于服务和加工工业部门,而这些部门仍欠发达。可以说,目前俄罗斯经济正处于一个转折点。

其次,俄罗斯经济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如故:经济结构畸形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加工工业比重小,高新技术产业微弱,农业严重落后,出口的商品结构保持原料性质;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竞争能力低;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资本集中程度低,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公司的数量极其有限;社会总积累率低,投资率和投资增长速度只相当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一半;引进外资规模小,资本长期净流出,外债负担依然较重;人口总数减少,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竞争力弱;居民贫困问题严重,社会改革难以推动,活动猖獗。这些问题使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困难重重。何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种转变,将取决于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在经济取得一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普京在2003年提出了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2004年俄罗斯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基本方针》和《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下称《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了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措施。俄罗斯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一 新的战略目标

同原经济发展战略相比,新战略目标的主要变化是:

第一,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年翻一番。俄罗斯2000年通过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定,在今后的10年内GDP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到2010 年累计增长70%,届时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总量达到转轨前的1991年水平,实现经济复苏。新的战略目标把计划任务提高到使GDP翻一番,年均增长率提高到7.2%,提前实现重新成为经济大国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对“十年翻一番”的计划期的界定不甚清楚。如果指的是从普京执政的当年起,即2000~2010年GDP翻一番,那么计划期实际是11年,年均增长率只须达到6.5%;如果计划期严格为10年,即指2001~2010年GDP翻一番,那么年均增长率则须达到7.2%。在《05~08年发展纲要》中又将任务解释为2005~2015年实现GDP翻一番,这个计划期实际也是11年,年均增长率也只须达到6.5%(见表1)。

第二,提高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速度,从与GDP同速增长调整为超前增长。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制定的《2005~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下称《05~07年发展纲要》)提出,要使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率2~3个百分点,在到2010年的10年内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长1.5~1.6倍,比原战略目标高1倍。《05~08年发展纲要》又提出,2005~2015年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长1.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9%(见表1)。同时,贫困线下人口的比重,2004年为18%,2010年要降至10%,2015年降至5%。

表1 2005~2015年俄罗斯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单位:%

指标名称

计划方案实际增长估计增长年均增长率预测2012年为

2002年的%

2015年为

2004年的%

2003年

2004年*

2005~

2007年

2008~

2010年

2011~

2015年

GDP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7.37.1*4.7

4.7

6.1

4.4

6.2

6.1

4.2

7.1

7.2

163

188

187

161

201

202

GDP

亿美元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433058236100

8690

8690

10660

12230

12180

15280

20940

20970

354.9

439.5

436.9

266

3

365

工业生产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7.06.14.3

5.2

5.2

4.0

5.4

5.7

3.6

5.3

5.6

156

172

174

152

176

181

固定资产

投资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12.510.97.2

10.0

9.8

5.8

9.9

9.6

5.9

10.8

10.8

207

276

271

194

296

291

居民实际

货币收入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13.78.27.7

9.0

9.0

6.4

7.1

7.2

5.0

6.8

7.0

206

223

225

192

221

223

零售商品

流转额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8.412.17.0

8.1

8.1

6.7

7.4

7.5

6.3

8.5

8.7

203

220

221

202

235

237

商品出口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26.735.02.9

3.6

3.7

3.6

4.3

4.6

3.3

6.0

6.2

216

237

240

143

169

172

商品进口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23.726.510.6

13.8

13.8

10.4

11.9

11.9

8.6

10.9

10.9

332

395

395

274

346

347

*据俄罗斯经贸部2005年6月公布的经济数字,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实际增长:GDP 7.2%,工业生产7.3%、固定资产投资10.9、居民实际货币收入8.4%、零售商品流转额12.5%、商品出口35.0%、商品进口26.6%。

资料来源: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新战略预测,到2010年和2015年按汇率计算的GDP将有大幅度增长。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增长率不同,按汇率计算的以美元表示的GDP受卢布汇率和通胀率的双重影响。由于计划期卢布的名义汇率基本稳定甚至升值,而通胀率虽然持续下降但在计划期平均水平仍然较高,因此卢布的实际汇率将持续大幅度升值,这使按汇率计算的以美元表示的GDP的增长率将大大超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例如:2000年按汇率计算的GDP为2598亿美元,2001年增加到3067亿美元,增长18.1%,而按不变价格计算仅增长5%;2002年GDP达到3456亿美元,两个增长率分别为12.7%和4.3%;2003年GDP达到4330亿美元,两个增长率分别为25.3%和7.3%;2004年GDP达到5823亿美元,两个增长率分别为34.5%和7.1%(见表2)。经过推算,《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按汇率计算的GDP将达到1万亿~1.2万亿美元,2015年达到1.5万亿~2万亿美元(见表1)。

表2 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两种增长率的对比

年 份

GDP

亿美元

按汇率计算

增长%

按不变价格计算

增长%

2000年

2598  
2001年

306718.15.0
2002年

345612.74.3
2003年

433025.37.3
2004年

582334.57.1
资料来源: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总结和俄罗斯2005年经济任务》中的数字计算和制表,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5.

二 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支撑前几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潜力已经耗尽,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GDP十年翻一番,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了三种发展方案。

第一种方案为基础方案,即延续现行的发展模式,走资源型和主要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道路。投资的增长主要靠市场机制,国家不实行积极财政,投资增长缓慢,较少实施新的大规模的全国性建设和发展项目。预算约束硬化,通货膨胀率降低,卢布的实际有效汇率较低。经济结构保持燃原料部门占优势,对外经贸从加紧扩大能源出口转为稳定能源出口的,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靠加快加工部门的发展来补偿。消费品和设备的进口替代也难以实现。在这些条件下,预计2005~2008年GDP将增长20%,2005~2015年将增长58%~61%;同期,工业生产分别增长18%和49%~52%,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4%和92%。随着生产能力的潜力耗尽和能源出口停滞,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将减弱,2010年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将不超过年均4.2%。GDP十年翻一番的任务不能完成。

第二种方案为投资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启动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战略,实施一系列资本耗量大的项目,以便大大扩大能源和原材料的产量和出口量,打开运输基础设施的“瓶颈”。同时,实施保障居民需要的经济适用房计划,并大力改造农业部门,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要求在石油天然气部门和运输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一系列大规模的国家方案,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投资率到2008年达到GDP的22%,2015 年达到28.5%。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预算约束软化,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应比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至少高5%,外商直接投资也将比第一方案更积极。结果,2005~2008 年GDP将增长27%,2005~2015 年增长100%~107%,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分别增长40%和120%。本发展方案能够解决GDP十年翻一番的任务。但是,其获得的经济增长数量成果将转变为质量上的损失,发展石油天然气和交通运输等资本耗量大的部门必然引起投资过度紧张,相对后工业化部门的发展。

第三种方案为创新导向发展模式。特点是使经济结构向有利于加工工业和服务部门、特别是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变动。在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和运输基础设施里集中资金的程度比第二方案低,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和发展后工业化的新经济部门。石油天然气产量和出口量的增长不如第二方案,这将靠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来补偿。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对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投资将成倍地增长,其产出占GDP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6%提高到2015 年的17%。由于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公益性服务在GDP中的比重将稳定在17.2% 的水平,教育经费和科研拨款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服务部门产值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53%~54%。本方案重视经济开放,要求改善投资环境,使外商直接投资到2010年达到投资总额的17%。要求调整出口结构,使机器设备在出口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7.4%上升到2015年的17.4%,而能源在出口中的比重从56.8%降至39.1%。创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增大,2005~2015年石油价格因素的贡献率将从GDP的2.5个百分点下降到1.4个百分点,创新因素的贡献率将上升到GDP的2.9个百分点。这样,从资源型发展转变为创新型发展就能保证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达到经济增长比资本和劳动的增长更快。在第三方案的框架内,2005~2008年GDP将增加25%~27%,2005~2015年增长100%~104%,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增长速度不逊色于第二方案,能够确保实现GDP十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而且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多种经营化和灵活适应性更高。长远看,第三方案的发展后劲更大,在2015年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将比第二方案更快。 [6]

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2004年4月在联邦会议上的讲话和《2008年前工作基本方针》提出,俄罗斯经济必须实现突破,必须加快从地租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变。这种发展经济应该建立在创新、人力资本、高技术和自由经营的基础上。显然,倾向于实行第三种方案,即创新导向发展模式。 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地租经济过渡到发展型经济,或者说从资源导向经济过渡到创新导向经济呢?通过对《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05~08年发展纲要》的分析,可以把的基本要点概括如下:

一个摆脱:摆脱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自然资源和主要依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状况。

二个投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设备更新,实现生产现代化;加大对人的投入,增加居民收入和科教经费,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基础研究,发展人力资本。 三个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外需扩大转为主要靠内需增加,从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部门转为主要靠加工工业部门,从主要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转为主要靠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

四个增大:优化经济结构,在GDP的增长上,内需的贡献率增大,外需的贡献率下降;在满足内需中,本国生产的贡献率增大,进口的贡献率下降;在本国生产中,加工工业部门的贡献率增大,原材料部门的贡献率下降;在加工工业部门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增大,传统产业的贡献率下降。

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要从资源导向过渡到创新导向,经济增长的支柱有个逐步替代的过程。首先,近几年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传统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发展。虽然未来它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下降,但发展能源和原材料部门可以视为经济增长的“气垫”,以避免经济增长的急煞车。其次,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于燃料部门,因为其特点是更高的创新性和科学密集性。如果说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宏观经济效益在2010年以后将下降,那么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经济效益届时反会增大。最后,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在短期内还不能对GDP的增长做出有分量的贡献,因为这些领域不发达,存在相当大的制度障碍。但到2011~2015年,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赶上传统经济部门,并超过石油天然气部门,且其质量贡献将大大超过数量贡献。

这样,整个经济战略将包括三部分:(1)发展传统经济部门的战略,或者提高属于现代经济增长基础和生活保障基础的那些部门的竞争能力的战略,包括发展石油天然气综合体、运输基础设施和农工综合体的战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年均追加增长1.1~1.3 个百分点。(2)发展创新部门的战略,或者发展新经济的战略,包括发展信息产业、高技术部门和军工综合体的战略。这是从资源型发展转变为创新型发展和形成经济增长新发动机的战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年均追加增长0.8~1.0个百分点。(3)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包括发展住房建设和住房公用设施、发展教育、发展卫生保健和社会劳动保健的战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年均追加增长0.1~0.2个百分点。上述战略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为年均追加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7] ,保证2005~201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7%,而2011~201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第三节 实现新经济战略构想的措施

一 扩大投资规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为了加快经济增长,俄罗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转为主要靠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现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在2003~2005年进入退役期,实现技术设备更新已是迫在眉睫。这要求加速和大规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目前,俄罗斯的积累率和投资率偏低。2003年积累占GDP的20.8%,投资占GDP的18.4%。 [8] 《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按照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投资率到2008年将达到GDP的22%左右,2015年达到27.5%~28.5%;投资的增长率为年均8%~10%。

投资的第一个来源是企业自有资金,约占投资总额45%。企业自有资金主要由利润积累和基本折旧构成。为了增加企业积累,扩大生产投资,将进一步降低税率。到2007 年企业自有资金将比2003 年增长80%~90%,其中企业利润将增长100%~110%,基本折旧增长30%;利润用于投资的比重将达到45%,基本折旧用于投资的比例达到82%。 [9]

投资的第二个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约占投资总额25%。其潜力在于储蓄的规模远远超过投资,目前居民储蓄余额为GDP的30%~35%,而用于投资的资金只为GDP的19%,有相当于GDP的10%~15%的资源可用于信贷投资。为此,银行不断改善信贷环境,给企业的贷款利率已与通胀率持平。《银行部门2008年前发展战略》提出,将提高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改造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方面的作用,到2008年底给居民和企业的贷款将增加到GDP的26%~28%。 [10] 同时,股市和公司债券市场也在较快发展,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投资的第三个来源是国家投资, 约占投资总额20%(其中联邦预算拨款约占6%)。尽管投资增长的基础是市场机制促使企业投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家直接投资具有关键的作用。《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为了实施创新导向发展模式,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近几年联邦预算每年盈余达GDP的2%左右,鉴于稳定基金已经超过规定数额(5000亿卢布),今后预算盈余将用于国家投资,这可使投资总额扩大5%~10%。

投资的第四个来源是外资,约占投资总额10%。目前外商投资增长较快,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75亿~8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85亿~90亿美元,2006年95亿~100亿美元。将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据《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在采取创新导向发展模式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从2004年的1.7%提高到2010 年的4%~5%,其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将从9.4%升至17%~20%。

此外,重视产权保护,使外流资本返回,也是增加投资的重要来源。2004年第四季度俄罗斯私人部门资本净流入达103亿美元。 [11]

由于投资的高风险,直到目前俄罗斯投资的来源结构还是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企业自有资金占62%,而在机器制造业占80%。为了扩大投资和提高投资增长速度,必须改变投资来源结构。《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将从2003 年的45.6% 降为2007 年的40.4%~41.6%,吸入资金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则相应从54.4% 提高到58.4%~59.6%。吸入资金主要来于银行贷款和外国投资。

二 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发展型经济”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首先,使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外需转为主要靠内需。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超常上涨,2004年GDP增长内需和外需贡献率的计划比例 [12] 落空,实际上GDP增长的一半以上是由出口的超前增长决定的,少一半是由内需(消费和投资)的扩大决定的。但是,《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2005~2015年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将降为3%~6%,而消费和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和8%~11%。因此,今后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内需的贡献率增大,外需的贡献率下降。

其次,在满足内需上,增大本国生产的贡献率,缩小进口的贡献率。将通过扩大投资、加速设备更新、加强公司治理、降低通胀率和控制卢布升值,增强本国生产者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使国产品在满足内需上所占的份额从2003年的35.4%上升到2007年的71.3%,进口商品所占的份额相应从.6%降至28.7%。 [13] 同时,在进口的商品结构上,投资品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23.8%上升到2007年的27.6%,消费品的比重从53.3%降至49.8%,其他商品的比重从22.9%略降为22.6%。目标是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第三,在本国生产中,加快加工工业部门的发展,提高其贡献率,缩小原材料部门的贡献率。主要措施是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实行点状税收,相对增加采掘部门的税负,拉平原料部门和非原料部门的资本产出率,促使投资向加工工业部门转移。拟定通过税收等措施,使最终产品部门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3年的7.4%升至2007年的8.3%,原材料部门的投资比重从8.9%升至9.6%,而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投资比重相应从26%降至22.5%。最终产品部门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7.1%升至2007年的9%,而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增长速度相应从6.8%降至2.2%,原材料部门的增长速度从6.1%降至4.6%。在工业增长中,最终产品部门的贡献率到2007年将升至62%,而燃料动力综合体部门的贡献率降至10.6%,原材料部门的贡献率降至23.6%。 [14]

与此同时,降低GDP的能源耗量和电力耗量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缩小能源耗量大的生产的比重,到2007 年GDP的能源耗量将降低11%,到2010年将降低26%~28%(比2000年)。《05~08年发展纲要》又提出,到2015年能源耗量应比2003年降低41%。

第四,在加工工业部门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贡献率,缩小传统产业的贡献率。拟定通过增加国家直接投资、扩大开发银行贷款和发展风险投资等途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发展“新经济”部门。目前正在组织实施11个与世界科技发展潜力相适应的高水平的科技和工艺研制项目,2~3年将建立起大规模的、高技术的、高赢利的、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密集型产品的生产。《2008年前工作基本方针》提出,将制定和实施长期(到2010~2015 年)的创新发展战略,保证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拨款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提高到2010 年的1.5%~2%和2015年的2%~2.5%,集中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信息通讯技术、药学和生物工程学、软件生产。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产出在GDP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7%。 [15]

2,发展农工综合体,走市场经济大农业的道路

俄罗斯振兴农业的主要途径是:(1)进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土地法典》和《农用土地流通法》的颁布,已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非农用土地可以私有和自由买卖,外国人也可以购买工业和建筑用地。农用土地也可以私有和自由买卖,但外国人不能购买,只能租赁,租期最长为49年。(2)寻找和采用适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苏联时期走的是计划经济大农业的道路,不成功;叶利钦时期曾试图走市场经济小农业(农户经济)的道路,也不成功;普京决定走市场经济大农业的道路,这可能是俄罗斯农业有希望的前景。(3)把支持农业作为国家的重点。国家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机装备率和施肥量,实行畜产品进口替代,发展农畜产品市场;减免农业企业债务,减轻农民税负;调节粮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实施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发展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农业产值2007 年将比2003年增长12%,增长最快的是谷物,到2007年共增长31%~34%。《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到2010年肉类产量将达到630万吨,到2015年达到800万吨(2003年为490万吨);肉类进口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35.5%缩小到2010年的27.2%和2015年的16%。

3,发展运输基础设施,实现道路交通现代化

俄罗斯地域辽阔,一些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过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因此,发展运输基础设施的任务非常重要而艰巨。根据2004年国情咨文,发展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想和是:一、将全国的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使企业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地区市场和国际市场;二、国家应长期控制运输基础设施的干线,而私人投资可以建设其支线;三、制定管道运输发展方案。为了实现石油出口多元化,将扩大波罗的海石道的输油能力,开通从西西伯利亚到巴伦支海的石道,确定和实施东西伯利亚油田的石道方案,建设绕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石道,将友谊与阿德利亚接通。发展国内天然气管网输送系统,建设用于出口的北方欧洲天然气管道,将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管网与全欧天然气管网连接在一起;四、实现道路交通的现代化,将主体路网接通全欧路网,并通过跨西伯利亚走廊与远东地区的路网连接起来,同时建设和改造南北走廊中的公路;五、在道路主干线实施收费,实行收费道路与免费道路并存。2005~2015年发展运输基础设施的总投资额将达到2840亿美元,其中国家投资668亿美元。这些项目可以全新地改造和保障本国地区间的运输,使通往国际主要方向的过境运输总量增加1倍,运输服务的出口总量增加1.5倍,并使运输干线周边地区得到发展。 [16]

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人力资本”

1,居民实际收入超前增长,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收入、扩大需求,既是人本主义的要求,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总统国情咨文和经济纲要都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人力资本,使体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增长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实现居民实际收入“超前增长”。

第一,超前增长职工实际工资。2004年职工实际工资增长10.8%,而GDP增长7.1%。《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工资基金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从2004 年的25.7% 提高到2007 年的28.5%。比重的提高表明,工资的增长速度将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第二,超前增长居民实际货币收入。2004年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增长7.8%,超过GDP的增长率。《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2005~2007 年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加26%~30%,年均增长8%~9%。纲要还预测,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速度将超过GDP增长率2~3 个百分点。

第三,提高养老金数额。2004年平均养老金的数额为每月1915卢布(合68美元),《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到2007年要增加到每月2654卢布(合95美元),年均增长11.8%。目前最低工资和最低养老金数额都低于最低生活费,的任务是使前两者分阶段地接近后者。

第四,提高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2004年居民平均最低生活费标准为2376卢布(合85美元),比上年提高12.5%。《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2005年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将提高12.1%,到2007年将增长35.7%,年均增长10.7%。

第五,增加对贫困家庭的社会补助。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实行有针对性的有差别的社会补助。过去的社会补助缺乏针对性,致使国家财力分散。1999年占人口总数40%的弱保障居民所获得的补助只占社会补助总额的36.2%,计划到2005年提高到占85%。2004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约占总人口的17.8%,《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使贫困线下的人口减少50%,降到占人口总数的10%,2015年进一步降至5%。

必须指出,一般地说,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不应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否则将会挤压积累基金的增长,而俄罗斯敢于实行消费基金超前增长的是其存在特殊条件。我们知道,GDP的使用分为三部分:最终消费、总积累和净出口。目前俄罗斯的净出口比重过高,近几年均在GDP的10%以上,而正常的净出口比重应为GDP的5%以下。俄罗斯正是想利用降低过高的净出口比重,来实现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同时超前增长。不言而喻,当这一特殊条件失去以后,便再也不能采取这种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只能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范围内确定消费基金的增长。

2,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向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

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考察,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的重点从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

普京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要发展住房产业,要保障公民买得起住房。目标是使有能力依靠积蓄和贷款购买现代化住宅的居民从目前的占1/10增加到2010年占1/3。为此,国家将实施在2005~2010年形成住房市场、发展住房建设和住房公用设施的战略。2010年比2005年,住房建设量将增长1.9倍,年均增长24%;买房需求量将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按实际价格计算)。 [17] 俄罗斯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住房产业的发展,除了国家预算拨款和担保贷款支持之外,主要是利用金融手段,包括发展抵押贷款、发行住房券、给予购房补助、实行税收优惠、发行住宅建设债券、开展购房储蓄、设立再抵押贷款机构、等等。2004年银行提供给自然人的消费信贷增长90%,11月份住房建设增长31.1%。

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也已开始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20%。俄罗斯强调发展知识经济,信息产业被选定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突破口。俄罗斯信息和通信部制定的国家信息产业长远发展纲要规定,到2010年信息产业的年产值将从现在的70亿美元提高到400亿美元。《05~08年发展纲要》预计,2005~2015年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将增长7倍,年均增长20%。

形成和壮大中产阶层是发展住房建设、小轿车生产和信息产业的关键。为了形成和壮大中产阶层,俄罗斯一方面实行快速发展经济的,特别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培育本国的企业家和精通管理的专家,另一方面实施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加大对教育、科研、文化和卫生事业的投入。《05~08年发展纲要》提出,中产阶层的人均收入应超过最低生活费的6倍,他们在居民构成中的比例应从目前的约占20%提高到2010年后的50%~60%。

3,实现教育系统现代化,提高“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据世界银行资料,俄罗斯的自然资本世界第一,人力资本低于美国而高于欧盟,但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04年2月12日普京在莫斯科大学讲话时表示,在第二任期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本指标,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又说:“国家的主要竞争资本,主要发展源泉是俄罗斯公民。为了国家的富强,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每个人有正常的生活,他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大国的文化财富,创造出一个新国家。”

衡量人的潜力的主要指标是: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GDP。目前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比美国人短12年,比波兰人短8年,比中国人短5年。2004年国情咨文提出,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改革医疗保障,提高俄罗斯人的寿命。俄罗斯的教育在世界占有显著位置,未来任务是形成在世界有竞争力的、能满足经济对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家之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目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较低,2003年为3.6%,计划到2015年增加到GDP的5%(而发达国家为5.4%)。发展方向是加强教育的实用性,使所学专业知识符合国家和市场的需要;采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标准,使教学内容符合世界最高水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符合国际标准的专家和管理人才,保证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四 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实现同世界经济一体化

据《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世界石油价格将保持较高水平,波动范围为每桶30~34 美元。变动趋势是石油的年均价格将逐渐降低,从2004年每桶34.5美元降至2005年每桶31美元和2007年每桶30美元。俄罗斯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从双位数降为单位数。而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又较高,2004年外贸总额占GDP47.7%,其中出口占GDP31.5%。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贸出口的增长,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增加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增加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是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原则(尽管它们的比重将来要下降),而在世界石油价格保持高水平的条件下更应如此。俄罗斯将增加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的投资,加紧其出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200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59亿吨,出口2.57亿吨;天然气产量6330亿立方米,出口2060亿立方米。计划到2010年,石油产量增加到5亿~5.09亿吨,出口量增加到2.93亿~3.05亿吨;天然气产量6750亿~7000亿立方米,出口2660亿~2810亿立方米。到2015年,石油产量增加到5.3亿~5.5 亿吨,出口量增加到3.18亿~3.37亿吨;天然气产量6900亿~7650亿立方米,出口2660亿~3080亿立方米。[18]

同时,原料(冶金、化工、造纸各综合体)出口的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基础上,其出口额可从2003年的4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00亿美元。重组和发展这些部门将减少对石油天然气部门的依赖,促进生产和出口结构的多样化,有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2.加紧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俄罗斯外贸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以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为主和逐步开展进口替代的战略;第二阶段,实行出口替代和深化进口替代的战略;第三阶段,实行对外贸易全面自由化的战略。根据新战略构想,在采取创新发展模式的条件下,外贸战略的实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努力实施出口替代,扩大机器设备的出口,增大出口商品的弹性和技术含量,而进口替代将在加入WTO的条件下通过引进外资来深化。机器设备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从2004年的7.4%上升到2015年的17.4%,而能源在出口中的比重将从56.8%降至39.1%;机器设备的出口额将从2004年的13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40亿~600亿美元(而在第一种发展模式下为377亿美元)。

同时,从贸易对象上考虑,将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贸易形式上考虑,将实行大经贸战略,使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产品贸易与技术贸易、民品贸易与军品贸易相结合;从贸易目的上考虑,将从追求出口创汇的粗放式战略转向追求出口效益的集约化战略。 3.控制卢布升值,兼顾外贸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方面遇到的新问题是卢布升值。卢布升值有两重含义:一是汇率显示的名义升值,二是通胀率引起的变相升值,后者影响更大。2003年卢布兑美元的实际升值达18.9%,这严重削弱了俄罗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银行的是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降低通胀率,防止卢布急剧升值,又不能降幅太大,影响经济增长。《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在银行的调节下,卢布实际升值的速度从2005 年起将不超过5%,到2010 年降至3%。

4.加大引进外资力度,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在卢布升值、进口比出口有利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净出口将相对减少。《05~07年发展纲要》预测,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11.5%降至2005年的6.8%和2007年的4.3%。而国家外债负担依然较重,2005年须偿还194亿美元,2006~2008年每年偿还额仍不少于152亿美元。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状况不恶化,及时偿还外债,需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以资本项目收入的增加弥补经常项目顺差的减少。

5.深化独联体内的一体化进程,包括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和欧亚经济共同体。鉴于独联体的特殊地位和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特点,普京强调要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放在优先位置。发展方向是,保证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形成共同的海关税率,建立有效的支付结算体系,消除成员国相互贸易中存在的障碍。 6.扩大对欧盟的出口,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目前与欧盟的贸易额已从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40%扩大到50%。长远考虑是与欧盟建立共同经济空间。俄罗斯将竭力保持出口的传统商品渠道和销售市场,使欧盟扩大所形成的经济后果对俄罗斯利益的消极影响最小化。将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努力达成关于加里宁格勒货物过境运输的专门协议和双方的合作协定。 7.发展与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的经贸关系。除了独联体和欧盟之外,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约占贸易总额的30%,其中主要是与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的贸易。发展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是俄罗斯对外经贸多元化的重要方面。目前俄罗斯石油出口过分依赖欧洲市场,而该市场增长缓慢、生态加强、价格折扣损失大。为了扩大石油出口,必须寻找与欧洲市场相并列的东方和北方石油销售市场。《05~08年发展纲要》规定,将在东部地区(东西伯利亚,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建设大型石油销售中心,向亚太地区国家销售能源,首先是中国、韩国和日本。初期可能使用西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沿着纳霍德卡方向的铁路向这些国家出口石油,计划到2012年达到每年5000万吨。同时,将实施纳霍德卡方向的年通过能力8000万吨的石道运输方案,连带通向中国的支线。

8.尽快完成入世的双边谈判,争取早日加入WTO。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改善本国商品进入国外市场的条件,消除许多歧视性,有助于扩大出口和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参加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可以更好地发展本国工业,推动国际接轨;有利于引进外资,加快本国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开放将加快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水平的提高。因此,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愿意使本国经济进一步与全球经济接轨,包括在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前提下入世。面对入世可能带来的挑战,俄罗斯将通过争取较长过渡期、保持适宜关税水平、加速企业成长和人才培养,尽可能地降低其消极影响,争取更多的积极效应。

第四节 新经济战略构想的制约因素

投资制约。按照第三种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一方面靠发展后工业化部门,另一方面靠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两者都需要大规模投资,而俄罗斯的积累率和投资率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2003年积累占GDP的20.8%,投资占GDP的18.4%,投资总额仅797亿美元。2004年投资总额按汇率计算超过1000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投资增长速度约11%,只相当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一半。决定从实行中性财政转为实行积极财政,但究竟能积极到什么程度还很难说。引进外资的规模也很小。2004年1~9月,引进外资291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6亿美元,估计全年约为75亿美元。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引进外资73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40.5%,证券投资占2%,贷款占57.5%。由于对天然垄断部门产权改革和金融寡头的呈现矛盾状态,资本外流状况能改善到什么程度仍是个未知数。

人口制约。俄罗斯人口总数在2004~2007年仍将减少,2002年1.452亿,2003年1.442亿,2004年1.438亿,2005年1.431亿,2006年1.424亿,2007年1.417亿。中期人口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的寿命,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创造提高出生率的条件。出生率2004年为10.3‰,2005年要提高到10.4‰,2006年10.6‰,2007年10.8‰。死亡率2003年为16.4‰,2007年应该不超过17.0‰。人均预期寿命,应从2003年的65.4岁提高到2006年的66.1岁。就业人数将逐年增加,2003年为6540万人,2004年6570万人,2007年增加到6610万人。失业人数2004年为600万人,失业率8.2%;到2007年失业人数预计降到570万人,失业率不超过7.9%。总的来说,从中期前景看,人口总数减少、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竞争力弱的问题难以解决。

结构制约。苏联时期的经济结构畸形在叶利钦时期出现双向变化,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格局和三次产业的关系得到改善,而重轻结构畸形反而加剧,高新技术产业的状况更加恶化。普京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增长,但经济结构改善不大。在2003年的GDP生产中,商品产值占35.1%,服务产值占53%,净税收占11.9%;在GDP使用上,最终消费占67.7%,总积累占20.8%,净出口占11.5%。 [19] 不难看出,在GDP使用上,俄罗斯的积累比例过低,净出口比例过高;在GDP生产上,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低,却把相当多的物质资源以净出口方式用于别国的经济建设,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加工工业的发展。在2003年的工业生产中,燃料动力占25%,原材料生产占33.3%,机器制造占21.1%,轻工食品占18.4%(其中轻工只占1.5%),其他占2.2%。 [20] 归纳可得:生产资料生产占81.2%,消费品生产占18.8%;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59.6 %,加工工业占40.4%。显然,这种比例极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性质,又决定出口商品结构的原料性。2004年对非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中,燃料动力占56.8%,金属及其制品占16.9%,化工产品占 6.6%,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只占7.5%。这种技术落后和本国技术竞争力低的问题可能随着能源出口增速减缓而尖锐化,制约经济增长。

外债制约。据俄罗斯银行资料,截至2004年9月底,俄罗斯外债总额为1921亿美元,其中国家外债928亿美元(俄罗斯所借外债391亿美元,苏联时期外债524亿美元,俄罗斯联邦主体外债13亿美元),银行外债70亿美元,商业银行外债254亿美元,企业外债561亿美元。 [21] 上述数据表明,俄罗斯国家外债总额在减少,已不到1000亿美元,加上内债不到GDP的20%,处于安全线(50%)以内。企业的外债虽然在增加,但短期债务不到10%,危险性不大。因此,总的来说,俄罗斯外债风险不大,国家有能力按期偿还。2004年提前偿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目前又在谈判提前偿还欠巴黎俱乐部的债务。但从中期前景看,俄罗斯出口的增长率将下降,顺差将减少,因此每年要偿还160亿美元左右的外债仍然是财政的沉重负担,并势必影响国家投资的规模。

此外,制约新战略构想绩效的还有社会政治因素,例如社会领域改革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国家机构工作低效和,恐怖活动和恶化投资环境,等等。

第五节 新经济战略构想的预期结果

1,未来10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虽然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是面向2005~2008 年,但预定实施的战略方案和措施一般地说将在2010 年之后才能产生明显效果。据《05~08年发展纲要》预测,在采用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的条件下,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为惯性增长期,GDP增长率不稳定,年均约为6.1%。能源和原料出口的增长主要靠现有基础设施和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出口增长率下降;第二阶段(2008~2010年)为停滞或稳定增长期, 如果发展创新部门和石油天然气综合体的战略计划实施顺利,则此阶段可能成为稳定增长期,年均增长6.1%~6.2%。反之,则此阶段可能成为停滞期,因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可能放慢,俄罗斯原料的出口可能停滞,特别是原料资源的新生产能力不足以补偿报废的生产能力,加之运输基础设施的运力不足,因此经济增长停顿的风险大大提高;第三阶段(2011~2015年)为加速增长期,增速可达年均7%~7.3%,其基础是石油天然气、运输、农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战略性建设项目的回报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创新、投资因素作用增强,促使综合效益因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大。如果继续实行第一种发展模式,则上述阶段的GDP增长率将趋于下降,分别为4.7%、4.4%和4.2%。[22]

2,能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俄罗斯在到2010年的10年内能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尚存两种可能。如果指的是2010年的GDP比普京执政前的1999年翻一番,那么去掉前5年已完成的增长数,2005~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只须达到6.4%。从《05~08年发展纲要》的预测看,2005~201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6%左右,完成的可能性尚不能说绝对没有。如果计划期严格为10年,即2010年比2000年GDP翻一番,那么去掉前4年已完成的增长数,2005~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须达到8.1%,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按照俄罗斯的新解释,即2005~2015年实现GDP翻一番,那么计划期实际是11年,年均增长率只需达到6.5%,因此,认为实施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能够保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3,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逐步从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转变

在采取第三种发展模式的条件下,俄罗斯经济结构将发生积极变化,逐步朝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资源型向发展型转变。

三次产业的关系将基本保持现有结构,服务部门产值占GDP的比重2003年为53%,到2015年可能略升至54%左右。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将改善。公益性服务占GDP的比重将稳定在17.2% 的水平,其中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5%左右,科研拨款的比重将提高到2%~2.5%,均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在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最终产品生产部门,2005~2015年均增长7.9%,而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年均增长只为1.8%,原材料生产部门的年均增长为4.6%。结果,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从2005 年的35.5%上升到2015 年的45%~46%,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比重从32.9%降至24%~26%,原材料部门的比重从31.6%降至29%~30%。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结构则向有利于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方向变动。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9.3%提高到2015年的19.1%,增大1倍,而石油天然气部门的投资比重则相应从20.2%降至14.7%,传统经济部门的投资比重从70.5%降至66.2%。从石油天然气部门腾出的投资的60%将用于实现传统工业的现代化和发展后工业化部门。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产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7%,而石油天然气部门的产出比重则相应从26.6%降至19.2%,传统经济部门的产出比重从.8%降至63.8%(其中原料部门的产出比重从17.9%降至14.2%)。 [23]

如果上述指标得以实现,到2011~2015年,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赶上传统经济部门,并超过石油天然气部门。届时,俄罗斯经济结构将升级到以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经济结构。

4,将重新成为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按汇率计算,到2010年俄罗斯GDP达到1万亿~1.2万亿美元估计不成问题,到2015年GDP达到1.5万亿~2万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按照国际标准,经济大国的概念是GDP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经济强国的概念是不仅GDP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而且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普京想使俄罗斯到2010年成为经济大国,2015年成为经济强国。

2004年俄罗斯按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占世界第61位(为10200美元),超过巴西(8300美元)、土耳其(7500美元)、印度(3000美元)和中国(5600美元)。2015年俄罗斯按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预测在16600 美元(第一种发展模式)到20200 美元(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之间,相当于欧洲某些经济发达国家(如葡萄牙、捷克、希腊)2004年的水平。2015年俄罗斯按购买力平价的GDP总额,在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下,将达到美国的17%~19%(2003年为12.1%)和欧洲的24%~26%(2003年为16.1%)。

    按此预测,俄罗斯将从按世界银行分类的第Ⅲ类国家(按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5000~10000美元)过渡到第Ⅱ类国家(人均1万~2万美元),而在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的框架内,还可能进入第Ⅰ类国家(人均2万美元以上)的行列。 [24] 

 
备注

[1]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普京文集》,第6~7页。

[2] 普京:《稳定经济是国家最主要的头等任务》,《普京文集》,第31页。

[3] 俄罗斯:《俄罗斯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1

[4]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总结和俄罗斯2005年经济任务》, 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5. 

[5] 指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爆发的席卷俄罗斯的金融风暴。

[6] 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7] “追加增长”指GDP在基础增长率之上的加快增长;对于新经济战略构想来说,是指采取第二和第三种发展模式比在第一种发展模式下GDP增长的更快程度。

[8]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004年俄罗斯统计数字》,第156页。

[9]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5年和到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4.

[10] 《俄罗斯银行部门2004年和2008年前时期的发展战略》,http://www.cir.ru/2004。

[11] 《私人部门资本净流出》,http://www.cbr.ru/2005.

[12] 2004年制定的《2005~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曾预测,2004 年外需和内需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将大体保持2003 年的态势,约2.2 个百分点靠外需拉动,4.4 个百分点靠内需增长。

[13]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5~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4.

[14]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5年和到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4.

[15] 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16] 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4年国情咨文》;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17] 俄罗斯:《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18] 同上。

[19]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004年俄罗斯统计数字》,第153~156页。

[20] 同上,第184页。

[21] 俄罗斯银行:《2004年9月底的俄罗斯外债》,http://www.cir.ru/2004.

[22] 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http://www.gov.ru/aug2004.

[23] 同上。

[24] 同上。

文档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许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制定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走的是外向型资源型发展道路。在经济取得一定恢复和发展之后,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2004年国情咨文又提出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依此,俄罗斯制定了《2008年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