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 动
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 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籬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 缘。
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 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 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手 法。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
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 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 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部 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转 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 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 5。,可昕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 位成功。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耍“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手 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 踝,
对抗牵引数分钟。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按 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
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侧 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向 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时 上抬。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突 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5)选择应用腰椎硬膜外麻醉下腰椎定点扳法。
3•其他特色手法治疗:可根据各自的治疗体会使用一些相关手法。
4.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 者,
慎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二)辨证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熟地 黄、当归、白芍、川苇、桃仁、红花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腰痹通胶囊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干 姜、茯苓、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芜、螟蚣、乌梢蛇 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等
(3)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 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 风、秦芜、螟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健步虎潜丸等。
2•中药辨证外治:中药离子导入: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
剂,用离子导入的方式
深透入腰部。每日一日,每次15—20分钟。中药贴敷:急性期用定痛膏及其他活血 止痛类膏药:缓解期及康复期用狗皮膏及温经通络的膏药。每日一贴。
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 z
温适度时再用药水浸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牵引疗法: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 5-1
/ 4左右每
天一次,每次10--2 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急性期慎用牵引。其他牵引: 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等。
(4)针灸疗法
(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 电治疗。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法 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型辨证取穴。
(2)腹针及平衡针治疗,根据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辨证取穴。
(3)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5)物理治疗蜡疗、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 项或者多选
择性治疗。
(6)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 性,有利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
1•游泳疗法:可每日游泳20 - 30分钟,注意保暖,一般在夏季执行。
2•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致90o ,双足掌平放床上,挺起躯干, 以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
膝稍向两侧分开。每日两次,每次重复10 —20次。
3•“飞燕式”:患者俯卧。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 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W还原,每个动重
复10-20次。
(7)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 药物等对症治疗。(如甘露醇、西乐葆、双氯芬酸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8)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 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
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9)护理
1 •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腰椎牵引后 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j 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 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 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顺序 回到床上。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 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5)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 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三、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二[(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 分)4-(满分29 —治疗前评分)]xl00%o
临床控制:改善率M 75% ;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 正
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改
率 >150 且 <75%t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 药
有复发;改善率> 125且< 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 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 评分项目 | 评分 | 结果 | ||
| 下腰痛 | ||||
| 1 | 无 | 3 | ||
| 2 | 偶尔轻度疼痛 | 2 | ||
| 3 |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疼痛 | 1 | ||
| 4 | 经常或者持续疼痛 | 0 | ||
| 腿部的疼痛和/或者麻木感 | ||||
| 1 | 无 | 3 | ||
| 2 | 偶尔轻度疼痛 | 2 | ||
| 3 |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疼痛 | 1 | ||
| 4 | 经常或者持续疼痛 | 0 | ||
| 步态 | ||||
| 1 | 正常 | 3 | ||
| 2 |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无力。仍能行走超过 500 米。 | 2 | ||
| 3 |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无力。不能行走超过 500 米。 | 1 | ||||
| 4 |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无力。不能行走超过 100 米。 | 0 | ||||
| 直腿抬高试验 | ||||||
| 1 | 阴性 | 2 | ||||
| 2 | 30-70度 | 1 | ||||
| 3 | 小于30度 | 0 | ||||
| 感觉障碍 | ||||||
| 1 | 无 | 2 | ||||
| 2 | 轻度障碍(非主观) | 1 | ||||
| 3 | 明显障碍 | 0 | ||||
| 运动障碍 | ||||||
| 1 | 正常(肌力5级) | 2 | ||||
| 2 | 轻度力弱(肌力4级) | 1 | ||||
| 3 | 明显力弱(肌力0~3级) | 0 | ||||
| 膀胱功能 | ||||||
| 1 | 正常 | 0 | ||||
| 2 | 轻度排尿困难 | -3 | ||||
| 3 |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 | -6 | ||||
| 项目 | 严重受限 | 中等受限 | 无受限 | |||
| 1 | 卧床翻身 | 0 | 1 | 2 | ||
| 2 | 站立 | 0 | 1 | 2 | ||
| 3 | 洗澡 | 0 | 1 | 2 | ||
| 4 | 弯腰 | 0 | 1 | 2 | ||
| 5 | 坐(约1小时) | 0 | 1 | 2 | ||
| 6 | 举或拿物 | 0 | 1 | 2 | ||
| 7 | 行走 | 0 | 1 | 2 | ||
| 总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