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导引】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017全国2《后汉书·赵憙传》】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译文: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文: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6全国卷Ⅰ《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016全国卷Ⅱ《陈登云传》】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6年全国卷3《明史·傅珪传》】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译文: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译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8年全国卷3《宋史·范纯礼传》】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
【方法归纳】
一、文言语句翻译的四个意识
| 人物意识 | 圈出传主姓名及所译句子前后语境出现的名字,便于理清人物关系及人事关系。 |
| 语境意识 | 快速浏览所译句子前后语境,把握文脉,便于推测大意。 |
| 采点意识 | 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推断并翻译这些关键点。 |
| 连贯意识 | 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
1.特别注意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不要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 分析 | 画线句子中,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清军”,后一分句省略了“踪”的宾语或“迹”的定语“仰妻子”。 |
| 翻译 | (清军)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行迹直到沈通明的家。 |
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2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
[例2]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 分析 | 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 |
| 翻译 | 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淮南闹饥荒,他请求到淮北买粮。 |
[例3]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 分析 | 画线句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推断,“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任务”。 |
| 翻译 | 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任务来为朝廷效力。 |
高考常见的3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1)不吾索(1分):宾语前置(2)面(1分):当面(3)庶或(1分):或许(4)句子基本通顺,大意正确(2分)
【解析】本题高考翻译句子评分标准(1)关键字词得分:3分 (2)句子大意基本通顺:2分
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即要善于抓住关键,也就是说,关键字词有3分,无论句意多么晦涩难解,你翻译的大意多么离谱,只要你有采点意识,抓住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准确翻译,你就有可能拿到3分。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
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常见18个虚词、特殊句式。
【迁移运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田)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译文:
(2)(林)栗与(朱)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译文: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译文:
(2)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
译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
译文:
(2)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
译文: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5 分)
译文:
(2)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5 分)
译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5分)
译文: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5分)
译文: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译文: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译文:
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参
【高考导引】
1.[关键点剖析] (1)“奉(奉行)”“枉(违犯)”“更(再)”“欲(要求)”。(2)“蝗(词类活用,出现蝗灾)”“岁(年成)”“有年(丰收)”“歌(歌颂)”,“侵入平原界辄死”前省略主语“蝗虫”。
[疑难点突破] 第(2)句中的“岁”“有年”译不出或者误译。“岁”字可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王无罪岁”,译为“年成”;“有年”一词,可根据“侵入平原界辄死”“百姓歌之”推知意为“丰收”。
[参]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 [关键点剖析] 第(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 第(2)句中的“从容”此处应是“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疑难点突破] 第(1)句中的“锡”字可能出现误译,结合语境可知“宴”是皇帝安排的,只能是“赐”,属于通假字。注意文言文中若出现一些词按其本来的意思翻译不通时,可考虑是不是通假字。第(2)句中的“持禄固宠”,根据语法结构,“持”和“固”都应是使动用法,译为“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参] (1)(君主)赐宴(你)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
(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3.[参] (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只是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关键点剖析] (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保全”的意思。(2)“啖”是“吃”的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疑难点突破] 第(1)句中的“龃龉”一词较为生僻,应联系语境进行推断。文中说“多(刚直之人)不能安其身”,可知“龃龉”应是“排挤、打击”之意。
4.[关键点剖析] 第(1)句中的“权幸(权贵)”“嫉(痛恨)”。第(2)句中的“忠谠(忠实)”“报(回复)”。
[疑难点突破] (1)中“权幸”一词可能会误译,不过这个词上下句连续出现,可推断它是个名词,再依据语境和“权”这个字,基本可以推断它的意思是“权贵”。(2)中的“忠谠”一词较为生僻,但它和“刚直”一词并列,也可推知它的意思是“忠实”。
[参] (1)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5.解析: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1)方:正。务:致力,尽力。苛:苛严。犹:尚且。(2)村野:粗暴,鲁莽。若:如果。蔽罪:定罪。蔽,判决案件。
参:(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迁移运用】
1.参:(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得分点:“报复”“境”“震”各1分,句意2分)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
2.参:(1)御史杜莘老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得分点:“忤”“左迁”“草制”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发怒,对宰相说:“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是特意为张浚。”(得分点:“谓”“为浚所知”“特”各1分,句意2分)
3.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1)“始”,当初;“为曾铣所劾”,被曾铣;“倾”,排挤;“约”,结为。(2)“讦”,揭发;“阴事”,私下里做的事;“追戮”,对已死的人加以羞辱、惩治;“于是”,在这时,此后;“益”,更加。
参:(1)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遂认作父子。
(2)适逢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私下里做的事情,皇上于是对已死的仇鸾加以羞辱、惩治,此后皇上更加信任严嵩。
4.(1)刘苍坐朝堂之上,刻漏将尽,却没有得到玉璧,刘苍回头对属官说:“怎么办呢?”
(2)国家乐于听取不同意见,老臣们没有过失,是诏书错了,为什么自请坐牢?
5.(1)参: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明年、或、按,各1分。共5分。
(2)参: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务广、不肖、是,各1分,共5分。
6.参:(1)武帝即位,彦之升爵位为侯。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士人与百姓怀念。(得分点:“受命”“垂”各1分,被动句的翻译1分,句意2分)
(2)当初派遣彦之,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返回,所有物资全部用尽,朝廷府库因此空虚。(得分点:“资实”“盛”“凡百”各1分,句意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