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29:45
文档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1.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③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
推荐度:
导读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1.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③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小说情节类

(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

1.梳理、概括情节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

③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①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③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二)分析概括情节的作用

 1.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小说第××段有什么作用?

②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文中写了××内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④××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2.思考角度

结构角度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内容角度对环境

的作用

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

的作用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3.结合位置说作用

分析某处情节(句段)的作用与其在文中的位置密不可分。

①小说开头常见作用:

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小说中间常见作用:

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③小说结尾常见作用:

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小说环境类

(一)概括景物特点(寓意)

1. 常见的提问方式:

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2.答题方法:分析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1. 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指出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②文中某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三大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3.答题模式:

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

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

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

④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

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2.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

位置作用
在开头①引出下文内容;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③与结尾相呼应。

在结尾①呼应上文内容,使结构严谨;

②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

在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
在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在人物的描写中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3. 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本文某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请阅读第×段的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4.答题模式:

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小说形象类

 (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

1.常见提问方式:

a.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b.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c.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d.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答题模式: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2.规范答题:

(1)次要人物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③“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2)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

a.表现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b.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c.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3)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

⑤“主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艺术技巧类

1.叙述艺术

叙述艺术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 称第一人称叙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方 式顺 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 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 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 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线 索单 线(1)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2)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丰富人物形象。

(4)明线使故事更集中、人物更突出,暗线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揭示、深化主题。

双线(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

2.描写艺术

(1)景物描写艺术

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

①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⑤白描和工笔。

(2)人物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直接描写肖像、神态、

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一)技巧类题型及答题模式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艺术技巧(写法)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③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④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⑤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规范答题

赏析=判断艺术技巧+阐释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1)判断艺术技巧要准确、多角度。

整体赏析题判断的角度主要有:

①叙事技巧,如组材的线索、叙事的人称及方式等。

②情节结构技巧,如铺垫、伏笔、悬念、突转及“欧·亨利笔法”等。

③写人手法,如对比、细节等。

④语言艺术。

局部赏析题首先要从描写角度切入,然后是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判断句子所用的描写技巧,先要确定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如果是人物描写,则要进一步判断它属哪一(几)小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判断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2)阐释具体内容:就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如是细节描写,则要说明细节描写的内容。

(3)分析表达效果,一般要扣住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个方面作答。

(二)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1.常见设问方式:

(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2)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2.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2)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抓句子的关键词语;抓句子的位置;抓句子的手法。

(3)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

(三)品味语言艺术

1.遣词造句

(1)常见提问方式: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词语(句子),写了……(可点明艺术手法),表现或抒发了…… 

2. 修辞手法

(1)常见提问方式: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的含意及作用。 

(2)答题模式:××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收到了……艺术效果,表现或抒发了……

3.语言风格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②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③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2)答题模式:××体现了……的语言风格,有……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或性格),有助于表达……的主旨。

小说探究类

(一)探究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

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二)探究人物

1.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从描写谁的篇幅、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正面描写的是谁(或谁衬托谁、谁与谁形成对比)等角度去判定。

2. 对某一人物,是该批评还是该赞颂?

时代发展的趋势、作者的评价、人物的心态描写、其他人从物的反应等角度去分析。

3. 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多余? 

从此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此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此人物对主题的丰富等方面进行分析。

4.对某一人物,有不同认识,你认为呢?

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等角度进行分析。

(三) 探究情节

1.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

从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对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结尾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2.小说中某处文字是否多余?

从文字上下串联是否合理顺畅、情节完整与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性格显得复杂还是单纯、主题是直接揭示较好还是含蓄蕴藉较好、文字对典型环境营造的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的结局会是怎样?请想象并说明理由。

从情节的合理发展、人物性格的必然表现、艺术效果的制造、主题的拓展等角度进行推断。

4.小说中某段文字(主要是插叙、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

从对上文的解释、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探究主旨

1.常见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2.思考角度:

(1)从小说的题材入手:①抓标题;②抓主要事件。

(2)从小说的形象和情节入手;

(3)从小说的环境入手:①分析环境的特点。②抓背景介绍。

(4)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

(5)联系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五)探究艺术特点

1.“我”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我”的线索作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效果、对主要人物的衬托等角度进行分析。

2.小说为何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侧面人物的身份特征、叙述视角的特点、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构思的?

从对比、象征、抑扬等角度进行分析。

文档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1.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③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