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极其要求。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学习和掌握罗盘的使用,学习沉积岩岩性,层面结构等,认识断层,认识沉积岩(化学岩),认识褶皱,采集化石标本,认识岩浆岩,认识变质岩。
二:实习的要求
1)通过棋梓桥地区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要求同学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获得初步了解。
2)通过野外的认识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岩石的种类,并能根据各自的特征进行野外的判别。掌握褶皱和节理的分类和并能根据其特征进行野外的识别。
3)通过工程地质现场测试的实习,掌握关于现场测试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产状的三要素并学会测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注意不乱攀爬和敲击。注意自身安全。听从教师和班级安排,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认真思考,认真的完成实习实习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
三:实习时间: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0月29日
四:实习地点:湘潭市湘乡市棋梓桥镇
第二章:湘乡棋梓桥区域自然地理概要:
一,地理概要
湘乡棋梓桥地区是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等地区,此地区是湘潭市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地层全而且具有代表性并且发育较全,露头清楚,地质构造典型研究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棋梓桥的时代属泥盆纪晚期和石炭纪。分布于湖南境内。命名地点在湖南湘乡以西约35千米的棋梓桥。为浅海相沉积,为灰岩和泥质灰岩,共厚约300~400米。与下伏易家湾组呈整合接触。
泥盆纪(距今4-3.6亿年前)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亿年前开始,延续了4000万年之久。由于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影响的结果,同时,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因此,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石炭纪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北方古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却为寒冷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人文气象
当地气候四季分明。靠近北回归线,是较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土地肥沃,溪河密布,作物生长期长, 年平均气温17.3℃,1月份最低为4.9℃,7月份最高为29.4℃。极端最低为-8.1℃,极端最高气温为40.2℃。年均日照时数为10小时,年均降雨量1312.8毫米,最多年1806.4毫米,最少年937.7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4—6月份。
第三章: 岩石矿物与地质构造
一NO.1
岩性:以浅灰色石英砂岩为主(碎屑岩),属于块状构造,碎屑结构。万罗山沉积岩为主,层厚大约20-30厘米。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NO.2,认识断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是什么力量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呢?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在万罗山处的断层是属于逆断层,逆断层是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NO,3构造点(采石场)褶皱的认识
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采石场的褶皱为背斜,背斜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者。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
岩性:沉积岩,灰岩深灰色石灰岩,细状晶体结构,块状构造
NO.4(火车站):是一个背斜,沉厚为20厘米。
NO.5(岩性点)化石的采集:这里以砂岩,泥灰岩,页岩,为主含有丰富的珊瑚腕足类化石。
NO.6(潭市)认识岩浆岩:
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小于3千米的是浅层岩,大于3千米的是深层岩。这里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是深层岩。
变质岩的认识:
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NO.7板岩的认知:
黄褐色,块状结构,以石英为主。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
一、第四章: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工程地质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程的了解,同时,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实践认识中得到了巩固。我们看到了很多在课堂是听到的,看到的图片的实物。在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的时候,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测量数据,对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是一个锻炼。虽然这次的实习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工程地质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习的很好的途径。
同时在野外的实习,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总之,在实习中我们在不断的补充着自己,同时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对自己是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