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改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35:38
文档

新课改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2、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推荐度:
导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2、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十大主题:    科学探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    健康地生活。

4、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理解科学探究

(1)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 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 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一项观察或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准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 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拟订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实验。

收集证据、数据。

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写出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5、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1)评价的内容

1.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2.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评价的方式

1.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应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倡导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档案夹”封面贴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情况。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

分阶段展览学生的“档案夹”,教师和学生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课程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3、六大模块及每个模块的价值: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4、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5、评价建议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一)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学生学习记录卡是教师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项:

1.学生的出勤情况;

2.开学初学生学业基础的测试结果;

3.学生的课堂表现;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5.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6.教师对学生实验课表现的评价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等。

(二)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三)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四)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6、 生物科学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

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写出,估计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进行,制作
操作水平

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情感性

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

文档

新课改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2、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