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保药品剂型分类 | |
| 标注的剂型 | 包 含 的 剂 型 |
| 口服常释剂型 | 普通片剂(片剂、肠溶片、包衣片、薄膜衣片、糖衣片、浸膏片、分散片、划痕片)、硬胶囊、软胶囊(胶丸)、肠溶胶囊 |
| 缓释控释剂型 | 缓释片、缓释包衣片、控释片;缓释胶囊、控释胶囊 |
| 口服液体剂 |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胶浆剂、口服液、乳液、乳剂、胶体溶液、合剂、酊剂、滴剂、混悬滴剂 |
| 丸剂 | 丸剂、滴丸 |
| 颗粒剂 | 颗粒剂、肠溶颗粒剂 |
| 口服散剂 | 散剂、药粉、粉剂 |
| 外用散剂 | 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 |
| 软膏剂 | 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 |
| 贴剂 | 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 |
| 外用液体剂 | 外用溶液剂、洗剂、漱口剂、含漱液、胶浆剂、搽剂、酊剂、油剂 |
| 硬膏剂 | 硬膏剂、亲水硬膏剂 |
| 凝胶剂 | 乳胶剂、凝胶剂 |
| 涂剂 | 涂剂、涂膜剂、涂布剂 |
| 栓剂 | 栓剂、肛门栓、阴道栓 |
| 滴眼剂 | 滴眼剂、滴眼液 |
| 滴耳剂 | 滴耳剂、滴耳液 |
| 滴鼻剂 | 滴鼻剂、滴鼻液 |
| 吸入剂 | 喷剂、气雾剂、喷鼻剂、喷粉剂、喷雾剂、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液 |
| 注射剂 | 注射剂、注射液、注射用溶液剂、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注射用混悬液、注射用无菌粉末、静脉注射针剂、水针、注射用乳剂、粉针剂、针剂、无菌粉针、冻干粉针 |
心痛定为较强的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应用广泛。但它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目前已研制出膜剂、气雾剂、缓释片、透皮制剂、小粒剂、栓剂、控释片等。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而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起效增快。现做一比较。
(1)普通片剂:心痛定片剂外层常包糖衣,以免遇光分解。因此口服或含化时糖衣需先溶化,药物才能释出而被吸收,舌下含服10毫克,一般15分钟左右才能出现明显降压作用,生物利用度为60%~70%。
(2)缓释片:由速效与缓释两部分组成,速效部分与普通片相似,口服后速释部分中药物首先释放被吸收,缓释部分按一定速度缓慢释放,不断补足被代谢失活的部分,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3)控释片: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拜心通控释片有不可吸收的特殊外壳,内含30毫克的心痛定,药物进入消化道后,控释片内的药物缓慢释放进入人体内吸收。当这一进程结束时,空药片可在粪便中被发现。本品特点是能提供24小时稳态血药浓度及24小时的血压控制,耐受性好,副作用明显减少。
(4)气雾剂:通过喷雾给药,经肺部吸收,由于肺泡数量多,面积广,吸收速度和显效时间都很快。经口腔喷射2毫克,可迅速降血压,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等需迅速降压的急症患者。
(5)透皮制剂(软膏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波动小,可降低不良反应,维持治疗时间长(约48小时),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及高血压的较好剂型。
此外还有膜剂,舌下含服只要50秒就溶解,2分钟释药率达50%。含服10毫克膜剂约30秒后即能使心绞痛及冠状供血不足的症状缓解。心痛定胶囊剂、栓剂等亦有肯定而持久的疗效,各种心痛定制剂作用快漫的顺序为:静脉注射剂>吸人雾化剂>胶囊剂>片剂>缓释片和控释片。作用快者,作用维持时间则较短,作用慢者维持时间则较长。
2010-2015年曲美布汀马来酸盐技术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BQ21801)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药品需求正出现新的趋势。
1 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1.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增加的基本因素
2000年,我国老年(60岁以上)人口已接近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中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到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数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年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计算,2005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
1.2 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大大促进了药品的需求 1999年,我国农村人口为8.70亿,占总人口的69.1%。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约80元(不到10美元),而中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药品消费额达到40~50美元,发达国家如日本每年人均消费药品达447美元,法国322美元,德国256美元,意大利210美元。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的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15%的增长幅度,即由现在的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预计到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将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
2 药品消费结构将发生新变化
2.1 用药结构渐趋合理,我国医疗新的陆续出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新变化
随着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病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因索,因此,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销售量会增加。
2.2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药品分类管理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1998年销售额达到450.7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7.5%。美国现有处方药房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1997年美国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中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十分可观,已从1990年的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10亿元)上升至1994年的10.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80亿元),4年内增长3倍多。1996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的销售额升至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7.9亿元),已成为世界非处方药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初步估计,2000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可达3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但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非处方药消费水平(9.1美元),而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
2.3 用于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需求将大量增加
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产、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同时,常见流行病又不断出现“家庭新成员”。目前全球被确认的流感病毒有1万多种,可分为甲、乙、丙三大类,1997年在出现了4例甲类流感病毒,这在全球是首次发现。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21世纪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用药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
2.4 保健品消费将会持续增长
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降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不仅有对药物的需求,更有对降知识的需求;从原来被动用药,逐步转向自己选择药物,从被动治疗逐步向预防及保健的方向发展。因此,用于预防疾病及保健的药品销售将会持续增长。由于人们生活的改善使保健药品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消费区域由城市逐步扩大到农村;二是消费对象由过去的老年、儿童为主,扩大到中青年和妇女;三是消费选择由过去着眼于病后康复,扩大到季节性和常年性的保健消费;四是消费目的由防病治病扩大到抗衰老、健身益智、美容健美等多种需要;五是消费呈现明显的层次性,沿海开放城市高于内地边远地区,生活富裕的地方高于相对闭塞、贫困的地方;六是消费求新、求天然、求疗效好,是当今人们对保健品的新趋势。 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出现的新变化,大大促进了保健业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我国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实施,将对药品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药仍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大然药物、海洋药物将有可能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竞争对象。
3 药品价格渐趋合理
近几年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但今后几年药品价格整体虚高的现象将会基本扭转。这主要是因为同类品种生产相对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生产成本下降,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也顺理成章。由于新药审批制度的改革,新药同类品种会减少,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将受到专利保护,其价格高于一般普药应属正常。
4 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
据统计,目前全球植物药(包括各国传统药物)的年销售额为145亿美元左右,其中欧洲约占一半,德国和法国植物药消费最高,共占欧洲市场总额的72%,其中德国占50%。美国人过去冷落植物药,近年来,思想观念起了变化,认识到植物药治病的价值。所以,近年来美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植物药市场之一,自70年代以来,美国植物药市场不仅不断扩展,而且成为世界植物药行业原料的供应基地。日本近年来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力开发植物药,大量生产中成药,开拓国际市场。据报载,仅津村“顺天堂”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我国中药产品年出口总额。韩国采取拳头产品战略,近年来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额增长很快。世界许多国家在新药开发方面都寄托于天然药物。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5 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整体规模还很小,难以应对入世后同外国大公司的竞争。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行业结构的调整,5年后,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可望脱颖而出。它们将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足以与外国大公司同台竞争的实力,并在国内外两个大市场上大显身手。
6 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在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医药企业为增强生存、发展、应变的能力,会摆脱目前行业的局限,在发展和巩固医药主业的同时,向多元化、多层次经营发展。
6.1 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
国内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的前提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股份经济以及“三资”和“合作”企业都在不断地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给活跃医药市场带来了良好的环境。药品市场的经营者也是多元化,有国有医药商业、集体、私人、医药科技及其它,但其中仍以国有医药商业为主体。
6.2 医药市场的构成呈层次化
它包括:以药品市场为导向,充分体现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以招标为特征的开放性市场;以医药合同为基础的半开放性市场;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以自由购销为特征的零售市场。
6.3 药品需求构成多样化
药品购用欲望很高,有资金支持的购销者对高档药品、新药有特殊偏爱;中、低层次的购销者消费仍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资金的投向上,购销者在产、供、销、研、用的方面有不同投入比重,构成了新的购销格局。
7 企业数量大幅度缩减
中国医药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WTO后,伴随市澈争加剧,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将重新划分。这种汰弱留强的结果是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地减少。据有关专家预测,“十五”后中国医药企业将减少25%~35%。
8 医药的总代理、总经销将继续扩展
医药工商企业在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合同形式进行的医药总代理、总经销,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发展方向。这种经营方式在市澈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仅可为合作的双方带来稳定的货源和销售市场,而且有利于密切和稳定工商、商商协作关系,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为医药市场的有序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由之路。而且总经销、总代理的品种、数量、范围将不断扩展。
9 市澈争将逐渐趋向激烈化
就现阶段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领域仍有诸多,国外商品进入还有关税壁垒。现阶段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国外同类药品打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造成价格偏高而丧失竞争力。5年后,上述情况将改变。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中外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澈争将显得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