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码:BDDQ-ZW-03
批准:
审核:
编写:
目 次
1 适用范围 ························································································································································ 27
2 编写依据 ························································································································································ 27
3 作业流程 ························································································································································ 27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 28
5 作业准备 ························································································································································ 28
6 作业方法 ························································································································································ 29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 33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 110~500kV 电压等级,频率为 50Hz 的支柱式和罐式 SF6 断路器安装作业。
2 编写依据
表 2-1 编 写 依 据
| 序号 | 引用资料名称 |
1 | GBJ 147—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
2 |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
3 | DL 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
4 | Q/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 |
5 | Q/CSG 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6 | 《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 2 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 |
7 | Q/CSG 11105.2—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
8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
作业(工序)流程见图 3-1。
图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1 断路器安装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 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 按《指南》中与断路器安装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DDQ-ZW-03-01/01),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
工负责人签发。
4.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
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 10 天,超过 10 天须重新 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 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 序号 | 危 害 名 称 | 风险种类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1 | 无佩戴防护用品的作业 人员 | 打击 | 可接受的风险 | 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站班 会时检查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 |
2 | 无资质的人员进行特种 作业 | 设备损坏 | 可接受的风险 | 由项目总工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核,确 保特种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
3 | 关键工序不熟悉 | 设备损坏 | 可接受的风险 | 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 交底 |
4 | 无防护的坑洞 | 跌落 | 可接受的风险 | 进行预埋螺丝安装前,安全员组织人员对安装 现场检查,先将周边的坑洞加盖封板 |
5 | 强度不足的基础 | 打击 | 可接受的风险 | 专人检查基础的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进行支 架或底座安装 |
6 | 无证的司索人员 | 设备破损 | 可接受的风险 | 由项目总工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核,确 保特种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
7 | 不合格的吊具 | 设备损坏 | 可接受的风险 | 使用前由专人检查,确保尼龙绳合格方可使用 |
8 | 未限位的人字梯 | 坠落 | 可接受的风险 | 断路器吊装时使用的人字梯应有紧固的铰链和 开度的拉链 |
9 | 没系安全带(绳)的高 空作业人员 | 坠落 | 中等风险 |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现场加 强检查并设专人监护,高空作业人员作业前,必 须系好安全带(绳) |
10 | 未穿 软 底鞋 进行高 处 作业 | 坠落 | 中等风险 |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进行技术交底,设专 人监护,不穿软底鞋进行高空作业 |
11 | 移动时失去保护 | 坠落 | 中等风险 | 监护人员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确保移动 过程中不能失去安全带保护 |
12 | 不当的瓷件吊装方式 | 设备损坏 | 可接受的风险 | 吊装瓷件时,采用尼龙绳。当用钢丝绳吊瓷件 时,钢丝扣与瓷质接触部分,必须加缓冲物 |
13 | 滑脱的手工具 | 打击 | 可接受的风险 | 套筒及开口扳手用布带绑住系在施工人员手腕 上,防止滑脱伤及人员 |
14 | 滑脱的手工具 | 设备破损 | 可接受的风险 | 套筒及开口扳手用布带绑住系在施工人员手腕 上,防止滑脱伤及设备 |
| 序号 | 危 害 名 称 | 风险种类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15 | 不合格的气源 | 设备性能下降 | 可接受的风险 | 充气前,送专业机构检验,由项目总工对检验 结果确认,合格后方可充气 |
16 | 泄漏的气体 | 中毒 | 中等风险 | 安全员监督充气人员戴好口罩,充气现场不许 吸烟、吃食物 |
17 | 气瓶搬运方式不当 | 扭伤 | 可接受的风险 | 使用叉车搬运气瓶,当使用人力搬运时,确保 人力足够。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掷、溜放 |
18 | 有缺陷的气瓶 | 大气污染 | 可接受的风险 | 工作负责人检查 SF6 气瓶,外观良好,确保防 振圈应齐全,安全帽拧紧 |
19 | 存放位置不当的气瓶 | 爆炸 | 低风险 | 气瓶存放在防晒、防潮和通风良好的场所;不 得靠近热源和油污的地方 |
20 | 火烤的解冻方法 | 爆炸 | 低风险 | 冬季充气时,用恒温加热器解冻,禁止用火直 接烤气瓶,气瓶应与火源保持一定距离 |
21 | 直接排放的气体 | 大气污染 | 可接受的风险 | 对运行过的六氟化硫断路器拆装和转移安装 时,用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将六氟化硫气体进 行回收和处理 |
22 | 充气速度不符合要求 | 设备性能下降 | 可接受的风险 | 项目总工在开工前将充气的要求对作业人员做 好交底,确保按厂方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充气 |
23 | 操作未充气的开关 | 设备性能下降 | 可接受的风险 | 操作前由施工负责人对断路器的气压进行检 查,禁止未充气进行分合闸操作 |
24 | 动作的连杆 | 碰撞 | 可接受的风险 | 在调整、检修开关设备及传动装置时,有防止 开关意外脱扣伤人的可靠措施,工作人员必须避 开开关可动部分的动作空间 |
25 | 拆除未泄压的储能机构 | 打击 | 可接受的风险 | 工作前,由施工负责人对机构进行泄压,确认 完全释放能量后方可进行机构拆除。严禁在有压 力或弹簧储能的状态下进行拆装或检修工作 |
26 | 高分贝的响声 | 心理伤害 | 可接受的风险 | 就地操作分、合空气断路器时,事先通知附近 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高处作业人员 |
27 | 不按规定程序作业 | 设备损坏 | 可接受的风险 | 电动操作前,施工负责人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慢 分慢合操作,确保开关动作正常。空气断路器初 次试动作时,应从低压做起 |
5. 1 人员配备
表 5-1 作业人员 配备 表
| 工 序 名 称 | 建议工作人数 | 负责人数 | 监护人数 |
| 预埋螺栓安装 | 2 | 1 | — |
| 支架底座安装 | 6 | 1 | — |
| 断路器本体吊装 | 5 | 1 | 1 |
| 连杆等附件安装 | 2 | 1 | 1 |
| 充气(由生产厂家负责) | 2 | 1 | — |
| 接线及试验 | 4 | 2 | 1 |
|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 |||
表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 序号 | 名 称 | 规格/编号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 1 | 力矩扳手 | 8~300N·m | 套 | 1 | |
| 2 | 套筒扳手 | 8~46mm | 套 | 1 | |
| 3 | 梅花扳手 | 10~32mm | 套 | 1 | |
| 4 | 经纬仪 | 套 | 1 | ||
| 5 | 水平尺 | 400mm | 把 | 2 | |
| 6 | 活动扳手 | 450mm | 把 | 1 | |
7 | 减压阀、充气接头 及充气装置 | 套 | 1 | 真空断路器不需要 | |
| 8 | 温度计 | 个 | 1 | ||
| 9 | SF6 检漏仪 | 套 | 1 | 真空断路器不需要 | |
10 | 微水仪及各种试验仪器 | 套 | 1 | 真空断路器 不需微水仪 | |
| 11 | 吊带 | 条 | 2 | ||
| 12 | 吊车 | 25T | 台 | 1 | |
|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 |||||
6. 1 施工准备
6. 1. 1 技术准备:按规程、生产厂家安装说明书、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要有针对性。
6. 1.2 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安装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工人。
6. 1.3 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6. 1.4 施工材料准备:螺栓等。
6.2 预埋螺栓安装
把水泥基础预留孔清理干净,按图纸及支架尺寸画好中心线,然后用钢板做一个架子用于固定地脚
螺栓,使其装上断路器支架刚好露出 3~5 扣,而后用混凝土灌浆,保养不少于 7 天。
6.3 支架或底座安装
6. 3. 1 将分相断路器支架分别安装在预埋螺栓上,用水平仪通过调节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使支架处于水 平,底部螺栓全部拧紧,以待本体吊装。
6. 3.2 将分相断路器机构箱按 A、B、C 相依次吊装在预埋基础上,用经纬仪校验后紧固地脚螺栓(部
分分相断路器液压机构箱直接立于土建基础上)。
6. 3.3 三相联动断路器采用三极共用两个支架、一个横梁、一个操动机构,因此断路器本体安装前必须
先安装支架、横梁,并用螺栓、螺母和平垫紧固,然后测量调节,通过调节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使横梁在
横向和纵向都处于水平,紧固螺母并锁固。
6.4 断路器本体吊装
6. 4. 1 将分相断路器吊起(见图 6-1),用两条等长的强度足够的尼龙绳对称地捆在灭弧室瓷套上部、上
法兰下边,尼龙绳另一端挂在吊钩上,以法兰焊接为支点用吊车将本体缓慢吊起,待本体直立后吊离包 装箱,吊装时本体底部离地约 1m 的距离,由 2 人牵引扶持,平稳的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断路器的垂直
度,然后同时固定支架螺栓。
图 6-1 分相断路器瓷套
1—法兰焊接;2—不锈钢六角螺栓;3—不锈钢垫圈;4—不锈钢弹簧垫圈;5—不锈钢六角螺母
6. 4.2 将分相断路器吊到机构箱顶部以后(本体 A、B、C 相序与机构 A、B、C 相对应),缓慢下落, 让支柱拉杆从机构箱顶部中心孔穿入,最后使支柱充气接头处于连接座的中心孔缺口处,待支柱进入连 接座上面的止口后拧紧法兰与机构箱顶部的连接螺栓(部分分相断路器液压机构箱直接立于土建基础上, 比如由西安开关厂生产的断路器)。
6. 4.3 三相联动断路器吊装时用吊绳拴在极柱顶部(见图 6-2),先中间相再到另外两相的顺序吊装在支架 的相应位置,吊装时应用木方等将其和其他极柱隔离。起吊时注意极柱的方向,一直保持到极柱垂直、缓 慢起吊,当放下极柱在横梁或支架上时,注意 SF6 管路以免碰损。每个极柱出厂时已被调到分闸位置,并 预储能,因此该机构与 C 相传动室之间的连杆已调整好,严禁拆卸,合闸缓冲器也已调整好,严禁拆卸。
图 6-2 三相联动断路器瓷套
6.5 连杆等附件安装
6. 5. 1 三相联动断路器连杆及管道等附件安装必须在生产厂家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若无厂家代 表的同意,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行工作连杆的连接,连杆连接图见图 6-3。拉杆的安装工作在筒内进行。 C 相与 B 相间的拉杆连接步骤如下:
(1) 向机构方向转动 B 相传动臂 1,以便拉杆 2 可以放入 C 相连接器 3 和 B 相连接器 4 之间。
(2) 将弹簧垫圈放在拉杆两端的螺母上。将拉杆两端的螺纹同时旋入连接器 4(左旋)和连接器 3
(右旋)。
(3) 旋转拉杆 2 使其长度缩短直至 C 相传动臂 8,使 C 相传动臂带动分闸弹簧连杆移动 1mm,并 检查拉杆的螺纹已经到达检查孔 9、10。由于拉杆的两个螺母已互相锁紧,故可以轻松地转动 拉杆。
图 6-3 连杆连接图
1—传动臂;2—拉杆;3—右旋连接器;4—左旋连接器;5—锁紧垫圈;6—锁母(右旋螺纹);
7—锁母(左旋螺纹);8—传动臂;9—螺纹旋入长度检查孔(C 相);
10—螺纹旋入长度检查孔(B 相)
6. 5.2 安装操动机构与 A 相间的拉杆:
(1) 检查操动机构的操作杆没有被锁在合闸位置,操作杆可以自由地向分闸位置移动,如果操作 杆被锁在合闸位置,锁舌 2 被弹簧保持在合闸位置,可用一螺丝刀挤压锁舌,使其通过滚轴 3。 操作杆安装图见图 6-4。
图 6-4 操作杆安装图
1—操动机构操作杆;2—分闸臂锁舌;3—滚轴
(2) 弹簧垫装配图见图 6-5。将操动机构的操作杆 1 向合闸方向移动,将拉杆 2 装在 A 相连接器 3 与机构操作杆 1 之间。将拉杆 2 同时旋入操动机构的操作杆 1(左旋螺纹)和 A 相连接器(右 旋螺纹)。旋转拉杆 2 缩短 A 相连接器 3 和机构操作杆 1 之间的距离(机构操纵杆首先移动到
其分闸位置,然后带动断路器各极柱向合闸位置移动)。继续转动拉杆直至 A 相极柱到达其分 闸位置,此时,在 A 相传动臂上的检查孔 7 和在 A 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个孔的圆心 前后应在一条直线上。用直径 6mm 的检查杆校对,应很容易插入这两个孔中。注意:将弹簧 垫 4 装在拉杆两端的锁母 5、6 上。
图 6-5 弹簧垫装配图
1—操作杆;2—拉杆;3—连接器(右旋螺纹);4—弹簧垫;5—锁母(右旋螺纹);
6—锁母(左旋螺纹);7—检查孔
(3) 三相连杆装配图见图 6-6。调整拉杆要旋转 A 相与 B 相之间的拉杆 1,使 B 相传动臂的检查 孔 2 和 B 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孔的圆心前后对齐,用直径 6mm 检查杆校对。旋转 B 相与 C 相之间的拉杆 4,使 C 相传动臂的检查孔 5 和 C 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孔的圆心 前后对齐,用直径 6mm 检查杆校对。
图 6-6 三相连杆装配图
1—拉杆;2—B 相检查孔;3—锁母(左旋螺纹);4—拉杆;5—C 相检查孔;6—锁母(左旋螺纹)
6. 5.3 断路器 SF6 气体管道连接时(见图 6-7),三相气管都先将气管的锁母 1 拧到各相逆止阀螺纹的 凹槽处 3,这样气管即可以密封好,而且断路器各相的逆止阀也没有打开,断路器内的 SF6 气体不会被 释放,将各相气管的锁母全部紧到位;当所有的断路器极柱气管全部按以上方式连接后,用 SF6 气体充 放气装置,将气管抽真空。
将密度计的电缆用捆扎带固定于 A 相、B 相之间的气管上。将无指示型密度继电器装在断路器充气
阀的逆止阀上。有指示型密度继电器在充气后安装。
图 6-7 气体管道连接图
1—气管锁母;2—逆止阀关闭指示槽;3—逆止阀;4—密度计电缆;5—充气阀
6. 5.4 操动机构箱安装 操动机构箱的安装应在开箱后检查标识牌上操动机构和极柱的编号是否对应,必须核对正确,以
防混装。
6.6 充气
打开密度继电器充气接头的盖板,将充气接头与气管连接(见图 6-8),将断路器充气至高于额定气 压 0.02~0.03MPa 的指针数。
SF6 气体充装由生产厂家代表进行,南网公司协助及检查。
图 6-8 充气连管图
1—气瓶;2—调节器;3—密度监视器;4—连接头;5—阀;6—断路器气阀;
7—充气软管;8—适配器;9—螺纹连接器;10—十字接头;11—阀
6.7 接线及试验
6.7.11 电气接线
详见《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号:BDDQ-ZW-13)。
6.7.22 试验
断路器试验包括检漏,微量水测量,绝缘电阻,回路电阻,直流电阻,电容器试验,分、合闸时间、
速度、同期试验,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及压力动作阀的校验,耐压试验等。测量结果与出厂值进行 对照符合标准。其中微水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48h 后进行,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 室的微水应符合要求;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MΩ;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的 80%进 行。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 1 质量控制措施
7. 1. 1 断路器基础中心距离、高度误差小于 10mm,地脚螺栓中心距离误差不大于 2mm。
7. 1.2 支架牢固,与基础间垫铁不能超过 3 片,总厚度应小于 10mm。
7. 1.3 断路器无破损,与主地网两点接地,相间中心距离误差小于 5mm。
7.1.4 密封良好,密封圈无变形,导电部位连接牢固。
7. 1.5 SF6 气压正常、无泄漏,常规机特殊试验合格,压力表报警、闭锁值符合设计要求。
7. 1.6 安装时所有螺栓必须按要求达到力矩紧固值。
7. 1.7 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联动正常,分、合闸指示、操作计数器正确。
7.2 质量控制表
表 7-1 质 量 控 制 表
| 序号 | 控 | 制 | 点 | 控 | 制 | 方 | 式 | ||
| W | H | S | |||||||
| 1 | SF6 断路器安装 | ● | |||||||
| 注: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S:旁站点。 | |||||||||
质量检验按《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 2 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
中的 Q/ CSG 表 2-3.3.2-1、表 2-3.3.2-2、表 2-3.3.8、表 2-3.3.11、Q/CSG 表 2-3.0.1、表 2-3.0.2、表 2-3.0.6
规定执行。
断路器二次搬运指引
1 本指引适用于变电站场地内的户外及户内断路器的二次搬运作业。
2 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车辆转运和行车吊转运等方式进行二次搬运作业。
3 搬运施工前需做好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工作,配备相应的人员与器具。
4 搬运方法
4.1 断路器二次搬运(室外,车辆转运方式)
4.1.1 搬运准备:1)按规程、厂家吊装要求及装、卸车和运输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 要有针对性;2)按施工要求准备吊具和车辆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同时准备好木方、绑绳 等施工材料。
4.1.2.设备装车:卡车、吊车及有关人员就位。将设备吊起,由 2 人牵引扶持,平稳地放到大卡车
上,同时固定和绑扎。
4.1.3 设备运输:检查大卡车上已无装卸工人,设备已绑扎牢固。以时速不超过 5 公里/小时的速度 运输到指定地点。
4.1.4 设备卸车:吊车及有关人员就位。将绑扎带解开,然后将设备吊起,由 2 人牵引扶持,平稳
的放到地面上,同时将设备固定牢固,做好设备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跌倒损坏。
4.2 断路器二次搬运(室内,行车吊转运方式)
4.2.1 搬运准备:1)按规程、厂家吊装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2)按施 工要求准备吊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4.2.2 起重搬运:吊装施工前须根据吊装设备的重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吊具(专用钢丝绳或皮带吊 绳),对于陶瓷、玻璃、塑胶或其它易刮擦破损材质的设备应尽量采用皮带吊绳,并在吊绳接触设备的 地方用软物进行保护。设备起吊前须在设备四角系好控制绳,吊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起吊设备的 下方严禁站人,在设备未固定前不得解开吊绳。慢慢起吊设备(操作行车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高度 不宜过高。然后慢慢位移设备到指定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