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程名称 | 《对话藏对比,寓言藏哲理》 | |||||||
| 教师姓名 | 彭景 | 学校名称 | 纳雍县骔岭镇中心小学 | |||||
| 学科 | 语文 | 学段 | 小学三年级 | |||||
| 内容分析 |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以及课外的《兔子和乌龟 》和《大轮船和小汽艇》这两篇课外阅读。 | |||||||
| 学情分析 | 乡村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朗读的习惯基本都是唱读,毫无感情而言,基础也较为薄弱。 三年级学生读的寓言故事大多都是对话型的,可以说对这种寓言故事有着一定的兴趣,因此对此思维活跃,在课堂上要时常关注学生表现,以便机智处理教学活动。 | |||||||
| 教学目标 | 1.通读三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2.聚焦语言,感悟对话型寓言故事中“利用人物对话,比较人物性格”的特点。 3.会用类推的方式发现寓言故事中蕴藏“对比”的特点,从而感知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 |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重点:聚焦语言,感悟对话型寓言故事中“利用人物对话,比较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会用类推的方式发现寓言故事中蕴藏“对比”的特点,从而感知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 | |||||||
| 教学策略 | 合作探究法、朗读交流法、媒体辅助法 | |||||||
| 教学准备 | PPT教学课件,阅读任务卡,教材文本。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课前引入 二、聚焦课内,引“对比” 三、拓展课外,找“对比” 四、全班交流、找“对比” 五、布置作业,寻“对比” | 猜谜游戏:观察图片猜故事。并说出猜出的是属于哪一种故事? 1.引入学习的课文《陶罐和铁罐》。 2.读寓言故事,快速找到寓言故事里的对话内容。(告诉学生秘诀) 3.读对话,悟特点,明对比。 4.交流结局明道理。 自读《兔子和乌龟》和《大轮船和小汽艇》两篇寓言故事,感受故事对话中比较的内容,尝试完成任务卡。 1.读对话,悟对比内容。 2.交流汇报。 3.总结升华。 4.联系生活明做人。 1.读书寻“对比”。 推荐读寓言故事书名。 2.写话练习明对比。 | 学生观察图片,说故事名字和以及属于什么故事。 1.学生猜寓言故事。 2.学生(默读、猜读、跳读)画出相关语句,自读对话内容自悟对话藏对比的特点。 3.角色朗读,交流人物特点,感知寓言对比的手法。 4.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小组阅读两篇寓言故事,合作完成阅读任务卡。 1.师生、生生角色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交流对话中藏着的“对比”内容。 3.师生总结。 4.学生说怎样取长补短。 1.学生记书名。 2.学生自主写句子。 | 以猜谜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爱读寓言的兴趣,也为下个学习寓言的环节作了一个铺垫。 1.以出示图片猜寓言故事,直观易懂,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2.通过读、画相关对话的语句,复习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初步知道群文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在读中悟出寓言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学生初步用类推的方式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1.在读中悟,悟中读,培养学生朗读语感,加深对比手法的认识。 2.交流反馈,感受成功的快乐。 3.类推总结,懂得怎样做人的道理。 4.语文运用于生活。 1.激发学生读寓言兴趣,在读中去寻寓言中“对比”的其他突出形式,或者其他的收获。 2.练习巩固。 | |||||
| 板书设计 | ||||||||
| 对话藏对比 寓言藏哲理 傲慢 谦虚 悲惨 幸福 取长补短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