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它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以激发情感,陶治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港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就是说,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就是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最关注的问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发展、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1、不能片面重视科学技术的学习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更高文化层次上的发展。
3、使科学、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和谐发展一致,不断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做一个“审美的人”
1、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意义。
2、不要把美育看作是一种手段。
3、培养完美人格。
4、美育对人的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新时代,新任务,新特点
1、现在,人类已进入一个美好的新世纪,同时也走进一个审美时代,走进了一个美育大发展的时代。
2、要求人们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的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3、在审美年时代,审美是人生意义问题,是人生观问题。
4、美育发展趋势:(1)美育将成为终身教育;
(2)美育将实现社会化;
(3)美育将更贴近生活;
(4)美育将实现终极目标;
五、实现美育的艺术门类
美术:1、油画2、中国画3、雕塑4、版画5、民间美术等等
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等
第一章 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一、工业化和审美的泛化
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
二、信息化和审美的自觉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的发展互为作用
三、社会主义美育的任务
1、树立正确的审美人生观
2、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3、提高审美能力
4、培养创美能力
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1、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美与善之间的关系
2、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研究美与真之间的关系
3、美育与体育的关系-欣赏与创造
一、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1、知识型群体
2、审美活动特征:浪漫、易变、强烈、独特
二、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1、爱美之心
2、自愿、自觉、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
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1、青春朝气
2、修养风度
3、聪慧高尚
第二章 美是什么
第一节 美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
1、人的规定性
人与其他物类相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
2、自由、自觉
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 美的特征
1、艺术作品:反映生活、表现进取精神的艺术作品
2、(1)形象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具像、抽象、可视、不可视
(2)感染性:怡情悦性、愉悦人、感动人,喜爱
(3)创造性:摆脱束缚、自由开放、变化创新
第3节 美与真、善
一、美与真、善的区别、联系和在实践中实现的统一
乔托
是最早的艺术大师之一,意大利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 最知名的就是他的人文主义宗教壁画,被认为是前文艺复兴时期最关键的人物,还被认为是欧洲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他抓住了人类的感情,而且可以把这种感情用一种极具渲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他设法通过它的画笔来表达压力,深思,悲痛和愉悦等情绪。 作品:哀悼
第4节 审美范畴
一、西方: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机智讽刺、幽默)
二、中国:中和、刚柔、气韵、虚实、意境
第3章 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
第一节 审美意识
一、 审美意识
是审美主体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所作出的能动的、特殊的反映,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反映美的各种意识。
是人特有的社会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
2、 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
1、审美感受------审美活动的初始阶段
审美感受的直觉性、愉悦性、功利性
2、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深入阶段
具有鲜明的主观性、自主性
3、审美趣味(审美情趣)
4、审美标准
5、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最高层次
6、审美观念(审美观)
三、 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会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审美意识
四、 审美意识的共同性
指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相近或相同的审美意识。
五、 审美意识异同的原因
1、时代性
2、地域性
3、民族性
4、阶级性
5、主体个性
6、全人类共性
第2节 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审美感知
二、审美想象:知觉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三、审美理解:审美中的理性能力,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
四、审美情感
五、审美理解:审美中的理性能力,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
童雁汝南 郭润文 闻立鹏
第四章 自然审美
一、自然美的发展
自然审美是对自然美进行的审美活动。
自然美和自然审美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致用→比德→畅神
第一阶段:致用
动物→植物
阿尔塔米拉洞穴(西班牙,旧石器时代,壁画)
拉斯科可斯洞穴(法国,旧石器时代,壁画)
第二阶段:比德------形成于商周,成熟于秦汉,赞美
比:比拟或象征
德: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
孔子:“比德说”倡导者
第三阶段:畅神------秦汉之后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1638~1709),荷兰画家。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
柯罗Corot,Camille(1796~1875),出生于巴黎。他贴近自然而不抄袭自然。他爱画那朦朦陇陇的暮色与晨像那颤动的森林、那明洁的湖水、那珍珠般银灰色的天空……用笔松动而富有韵致,虚实相生而见妙理。他那梦幻与现实相间的独特诗意难以言传。在风景画的发展史中,他是不朽的丰碑。
此外,他还画很多表现质朴内在美的肖像画,同样具有高雅的气质。
自然美的特征
1、以自然属性为存在的必要条件
2、偏重于形式美
3、具有联想性
4、具有多方面性和变易性
5、具有全人类性
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
1、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美
2、改造的自然风光美
3、艺术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
风光美的构成
1、形状美
2、色彩美
3、声响美
4、流动美
5、人文景观美
风光美的风格
1、雄伟
2、壮阔
3、险峻
4、幽深
5、秀丽
6、奇特
自然审美的意义
1、愉悦身心,振奋精神
2、生爱向善,砥砺品格
3、启智引真,增强修养
4、回归自然,天人和一
自然审美的方法
1、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
2、审美时间和审美地点
3、动态审美和静态审美
4、审美距离和审美角度
5、游山先问和独具慧眼
自然审美的境界
1、感受自然美形式的悦耳悦目
2、领悟自然美意蕴的悦心悦志
3、超越物象和自我的至美至乐
第五章 社会审美
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美,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美、日常生活美和人自身的美。
美本就是社会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社会美则是美的本质的最直接的展现,是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美最直接的存在形式。
劳动美
1、生产劳动美是社会生活美的最基本的内容;
2、私有制下的生产劳动美;
3、乐生的形式------自由劳动美;
变革美
1、激荡的突变美;
2、平和的渐变美;
风尚美
1、风气美;孔繁森、焦裕禄、张秉贵、李素丽
2、习俗美;压岁钱 赛龙舟
3、礼仪美
人情美
1、爱情美;
2、亲情美;
3、友情美
环境美
1、生态环境美;
2、人文环境美;
服饰美
1、适体;
2、适时;
3、适用
4、适度
饮食美
1、食物美;
2、食具美;
3、饮食环境美和饮食过程美
居室美
1、适用性;
2、和谐性;
3、情趣性;
闲暇美
1、自在性和充实性;
2、闲暇美和时尚美;
外在美
1、形体美;
2、品德美;
3、智慧美;
内在美
1、理想美;
2、相貌美;
3、风度美;
第六章 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信息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网络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崛起,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科学美与技术美因科学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集理智、技能、情感、形式于一体的审美对象,并以其崭新的姿态和独特的风采显示出不凡的审美品格与审美价值。
主要通过造型、色彩、材料、质感、工艺等向人们展示其价值,引发审美情感。
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相互和谐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审美文化的内容;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审美认识活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
3、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审美文化尤其是艺术审美走向大众化;
4、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人类的审美条件
服饰:
人造纤维织物 合成纤维织物 人造革 超导面料 智能化面料 人造宝石 人造琥珀 高级塑料 等等
交通工具演变:
自行车 摩托车(电动车)汽车 火车 地铁 轮船 飞机 高速磁悬浮列车 飞船 家具:
中式家具 欧式家具
家电:
电灯 电话(手机)电脑 电视 照相机 摄像机 家庭影院 等等
网络信息:
网络电视电影 网络购物 网络游戏 等等
第七章 艺术审美
一、艺术美的几种界说
1、现实模仿说
古希腊 19世纪的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受到“模仿说”的启迪,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
2、理念显现说
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形式和谐说
美在形式,艺术美就是形式的和谐。此主张的最早学派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4、表现自我说
“自我表现”、“自我写照”、“自我情感的真情流露”
二、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1、独特新颖性
2、具体形象性
3、情感真挚性
4、个性典型性
二、艺术美的审美功能
1、愉悦娱乐功能
2、启迪认识功能
3、感化教育功能
4、调节补偿功能
三、艺术类型和样式
按审美主体的感知方式
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视听艺术
想象艺术
按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
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按作品存在的状态
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
想象艺术
按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侧重面
再现艺术
表现艺术
五、艺术分类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现代艺术设计、书法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
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六、艺术审美
油画
油画基本知识
一、油画是一种将植物油与颜料、树脂进行混合,绘制于经过处理的画布、木板、纸板以及建筑墙面的绘画,在西方绘画中是一个主要画种。
油画能充分发挥线条、形体、色彩、明暗调子以及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力,准确、真实地表现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事物,创造感人的视觉艺术形象。
二、油画的基本技法可归纳为两类:
1、间接画法
2、直接画法
油画在西方的发展
西方油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1 、文艺复兴-------完善期
2 、 17—18世纪---变革期
3 、 19世纪----- ---徘徊期
4 、 战争--------- ---破坏期
5 、 战后--------- ---式微期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到19世纪末期-------中国发展的输入期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油画的学习期
第三阶段: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油画的消化期
第四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油画的反思期
油画的工具与材料
1 颜料
2 绘画用媒介剂
3 绘画依托材料-画纸
4 绘画依托材料--画布
5 绘画依托材料--板料
6 画具--画笔
7 画具--画刀
8 画具--调色板
9 画具--画箱
10 画具--画架
油画的制作
一 画底的制作 (钉画布、刷乳胶、打磨)
二 笔法
摆 点 勾勒 揉 擦 染 叠加 平涂等
三 刀法
具体油画题材
1 静物2 风景3 人物
静物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物体,经过组合,均可以入画.
人物
人物在专业训练中难度较大,不仅要求人物写生对复杂的人物结构、形体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做到笔笔到“位”,对微妙的人体肤色能够准确的表达,完成人物外在的“形似”要求。而且要求对人物的年龄职业特征、精神气质方面有准确的表现,完成人物内在的“神似”要求。
除此之外,作为艺术作品,还要在艺术形式感的处理、不同技法的表现、不同审美的追求方面都能体现出自己个性的追求和创造性的表现。
风景
风景写生面对的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风景画的意义就在于培养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向大自然学习,从中吸取对形和色表现的艺术营养。
北京写实画派
我们热爱写实绘画,并坚信这一方式具有恒久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语言方式和画面特点,相互促进,形成高水准的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学派。
我们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我们坚信: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
我们提倡认真的做事态度和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真诚地对待生活与艺术,倡导精品文化,追求尽善尽美的表现力!
我们对现代文化生活中低级、随意以及不负责任的处事态度绝不苟同;对浅薄、粗俗及反文明的方式不屑一顾!我们期待整个社会文化与文明的提升。
我们关注人的情感与生活,崇尚真切与自然,我们是追求精神与理想的集体,我们的作品是人类文明的赞歌。 .
13位写实画家组成北京写实画派
由艾轩,杨飞云,王沂东(以上三人为学术核心,按年龄排序),(以下按英文字母排序)刘孔喜,龙力游,李贵君,翁伟,夏星,袁正阳,张利,郑艺,张义波,朱春林等13位著名的写实画家组成,现在成员在不断的增加中。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成为许多青年艺术家时尚追求的今天,这些坚持写实性架上绘画的画家们组成一个团体,张扬他们对崇高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强调艺术作品里的高技术含量,这无疑会对当今中国美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艾轩
作品:静静的冻土带、歌声离我们远去、谷底来风、午夜下过薄薄的雪 、 女孩
杨飞云
作品:浴女、彝装 、遗韵、荷花品质、牧歌 、北方姑娘、静静的时光、揪辫子的女孩、我们正年轻、同行
王沂东
作品:红色的梦、山那边传来的歌声、少女和桃子、沂蒙小曲、醉新郎
刘孔喜
作品:布兰、藏女、春水、红发卡、
龙力游
作品:好力堡的黄昏、小红帽、倚在栅栏边的姑娘、饮马、越过好力堡河
李贵君
作品:红色玫瑰、夏日阳光、又是星期天、深宅闺秀、青青树、侧面、祈祷
翁伟
作品:多雨季节、静静的时光、深色的椅子、天空依然晴朗
夏星
作品:隔夜青梅 、更年男女、青春计谋、北门闹春
袁正阳
作品:雕花的门、早春二月、江南少女
张利
作品:雪山苗女、玉妲、哈尼姑娘 、戴红头巾少女
郑艺
作品:眺望新世纪 、步步都是希望、驰骋的心、北方夏天、信赖 、同在蓝天下
张义波
作品:蓝衣女子、烛光一 、烛光二 、苗女
朱春林
作品:馨香 、阳光普照 、女孩和狗 、泉源之地 、绿茶
第八章 艺术审美
盘足座佛彩色壁画
阿富汗巴米扬遗址石窟内7世纪至10世纪的佛教壁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画。
中国最早油画
郎世宁 油画作品《纯惠贵妃像》
这件被冠有“中国油画鼻祖”、“东方蒙娜丽莎”名号。画中纯惠贵妃穿着正式的满洲宫廷韩服,戴着皇妃冬季所用朝冠,表情安详,虽创作于乾隆初年,但画品保存良好,人物面部明亮。
凡·爱克兄弟
凡·爱克他是在木板上成功创作出油画的第一人,在欧洲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
上世纪现代艺术诸流派中的达达主义,有一位代表人物,叫马塞尔·杜桑。1919年, 杜桑在巴黎购买了一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印刷品,用铅笔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加上了翘胡子和山羊须,然后在画的下方题上标题《L.H.O.O.Q.》,于是,一幅达达主义的名作就产生了。
专家称达芬奇预言世界末日 4006年地球毁于洪水
密码就掩藏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那扇半月形的窗户上,那里面隐藏着一个关于“数学和占星术”的密码。4006年3月21日,将会有一场“全球大洪水”降临人间,而同年的11月1日将是人类“最后的晚餐”,末日会在那天降临。但达・芬奇认为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将是“人类的新开始”。
拉斐尔简介
意大利画家(1483-1520年)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
他所创造的许多理想美,特别是女性美的形象,为后人所难以企及。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作品:自画像、母与子、雅典学派、圣礼的辩论、椅中圣母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15年)
作品:自画像、圣家族、圣彼得受钉刑、最后的审判、创世纪、大卫、哀悼、哀、巴库斯、被缚的奴隶、晨暮昼夜、美第奇、摩西、胜利
印象派
印象派的特征:印象主义画家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他们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强调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对象以及画家的主观感受。他们大胆采用高纯度的明亮色彩和强烈对比的补色,善于区分和应用光源色、环境色,善于描绘特定的色调。
由于各人的经历、思想、爱好、性格的差异,印象派画家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有的侧重人物画,有的以画风景为主,有的变形变色,有的比较注重写实,有的强调主观表现,有的则忠实于宏观对象。
奠基人马奈(1832~1883年)
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少年、福利斯-贝尔热酒吧
莫奈 (1840~1926年)
作品;日出印象 、卢昂大教堂 、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
雷诺阿(1841~1919年)
作品:浴女1、浴女3、入浴者、包厢 、加莱特磨坊街的舞会 、艾佛烈和他的妻子
德加(1834~1917年)
作品:苦艾酒、舞女、浴女、赛马
罗丹(1840-1917)
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吻》和《巴尔扎克像》
新印象主义
他们根据色彩学的某些原理,采用点彩的表现手法,更强烈地表现瞬息即逝的光和色,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点彩派”。
这种机械地把科学原理搬到艺术创作上来的方法,伤害了艺术本身规律,所以注定难以长久,到90年代即告消失。
乔治·修拉(1859-11)
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安涅尔浴场
后期印象画派
风格特征:19世纪90年代,一种被称为后期印象画派的新风格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人们重视。后期印象画派的画家们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而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他们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
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是他们创作的特色。
后期印象派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墨守成规的反抗,也代表了人们对机器时代异化现象焦躁不安和迷惑不解的心理。
奠基者保罗·塞尚(1839一1906年)
代表作有一系列《静物》、《玩纸牌的男人》 、《浴女们》、《圣维克图瓦山》 等。
高更(1848~1903年)
代表作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死者的灵魂》、《塔希提的年轻姑娘》等 。
凡·高(1853~10年)
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奥韦尔教堂》、《自画像》、《奥韦尔乡间小道》、《收割人劳作的麦田》、《唐古伊老爹》等。
原始主义画派--卢梭
作品:约瑟夫.布门画像、活泼的小丑们、热带森林中虎牛之争
野兽派
1905年,巴黎的一个画展上,一群年轻画家展出了令人吃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色彩浓烈刺目、表现手法粗犷,带给画坛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人们把这个年轻的画派称之 “野兽派”。“野兽”,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
在处理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的手法上,野兽派追求一种强烈的“蓄意的不调合”的对比效果,在透视上抛弃传统的透视法则,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夸张性,这些力求打破传统的艺术法则的创作手法给人带来了随意而又强烈的视觉效果;又由于受到非洲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雅稚、淳朴的意味。在色彩表现的技法上,野兽派画家常常采用类似平涂的手法,使得色彩之间不但对比鲜明,而且还具有较强烈的装饰美。
他们勇于向传统挑战的意识也开辟了现代派美术的先河。
马蒂斯
超现实主义画派
超现实主义的一些思想虽然来源于达达主义,但是超现实主义克服了达达主义的虚无主义,受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尝试着把“梦与现实这两类表面矛盾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有两位杰出的西班牙艺术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萨尔瓦多.达利,另一位是米罗。
达利(1904—19年)
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我”,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他开创了“偏执狂批评方法”,并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形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
我和瘋子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沒瘋.
达利作品
任何艺术家毕生的创作或明或暗都会有一条主线贯穿。达利的作品强调情欲与女人,是因为他梦中反复出现这些景象。达利的青年时期常处于极度不安与极度恐惧之中,这种恐惧是与女人和性有关。
达利作品
站在窗边的女孩
在这幅画中就表现出这种无比的纯洁。画中前景描绘一位少女背向着观众,少女弯腰的身影和透过窗户向外远眺是一片清晰明亮宁静的远景,这是一幅极为写实的作品。
这种作品是与他易怒的性格相矛盾的,这种平衡和谐的画风也只是短暂的。
记忆的延续
题目似乎有双重含义,一是画家在表述某种难忘的记忆,二是画家要让观众获得永远的记忆.在这里时间肯定失去了所有的本意,画中所有坚硬的东西都不可理喻的在一种荒凉而又空旷的梦境中变的软弱无力,而金属表仿佛具有了奇特的有机性质,竟然像腐肉一样招来蚂蚁,一只蜜蜂停在变形的表上,不止何为.
是当今世上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达利作品
把爱人画成圣母、十字架上的、圣安东尼的诱惑、记忆的永恒、抽屉人时间的轮廓、对缪思的敬意、空间维纳斯、独角兽、时间的贵族气息、蜗牛与天使、梅维斯的唇形沙发、圣·乔治和龙、雨后、奇境中的爱丽斯
说实话,我们无法完全解读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沿着他的畅想之路,我们只会进入到一个虚幻的梦境。任何理性的研究和分析在这种虚无飘渺的梦境般的艺术面前,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我们穷尽一切理性之后,达利梦幻的世界将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使我们享有无限的想象和自由,来感受亦真亦幻的多彩人生。
综观达利的作品,达利既是天才、疯子、谋略家,同时,又像是个大有心计的顽童,在游戏自己的生活以及这个关注他的世界。这世界充斥着太多的看客,因此这世界也需要达利这样的疯子。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是何等贫乏!
抽象主义画派
抽象主义的产生与当时工业发展较快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关系,机械化工业产生的速度、效率等抽象因素使一些艺术家逐渐怀疑现代工业文明,同时受到神秘主义的影响,抽象主义者开始希望用一种纯灵性、纯精神的新手法去概括和提炼自己的精神世界。
抽象主义者尝试着用简洁单纯的线条、色块作符号借以表达某种情绪和神秘的宇宙;又用几何形式分割着画面构图,幻想以一种明晰的井然秩序去规范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康定斯基
被称为“现代抽象绘画之父”。
他的早期作品,似乎是随兴挥洒着抽象的视觉符号,在表达着一种跳跃的、愉悦的、“纯视觉音乐”的激情;而晚期作品中的几何形体的组合,则将抽象主义所追求的有序性表达得更加明朗。
康定斯基就曾提出过:“以色彩影响精神”。
蒙德里安
在他的著名作品《有红、蓝、黄的构图》中,非常单纯的红、黄、蓝三原色被黑色的线条分割,画中没有任何具象的可视对象,透出的是一种高度理智的稳定感,充分表达了抽象主义最终提倡的和谐性、有序性和平衡性。
相对康定斯基而言,他的绘画作品更具有一种冷峻的理性美,所以蒙德里安被划分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则成了我们常说的“热抽象”。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10年)
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毕加索的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双臂抱胸的女人
风景画审美
第一代风景画家 戈延
戈延( ,l596--1656)是第一代风景画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表现江河景色。他的名作《乡村景色》(约15),真实地再现了荷兰的自然风貌。
云天占据着大部分画面,压得很低的视平线把观众与河边景象拉近了,这种构图方式,成为荷兰风景画中常见的手法。
森林的歌手希施金
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那些摇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充满生机。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希施金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性质。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海之子
艾瓦佐夫斯基
艾瓦佐夫斯基善于表达海上夜景,特别善于描绘海上夜晚的风暴,那无边宽阔的海面,晚霞落日的水气,狂涛海浪的云烟,月光下波浪在嬉戏,在暴风雨袭击中的船只。这一 切都在于表现大自然的力量,借以表现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19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列维坦
列维坦的风景画概括和开拓社会生活的各种题材,大胆探索人生的哲理。不但有时代气息,而且还有生活的特征。任何一位俄罗斯风景画家都没有想列维坦这样深刻、这样有个性次表现人的心灵于大自然生命的联系。
俄罗斯的骄傲列宾
列宾是(1844-1930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列宾非常关心的和运动,他和民主主义者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和感情。
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者题材,塑造了一群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