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化旅游⼯作计划
光阴的迅速,⼀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个⼯作计划。估计许多⼈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下⾯是⼩编收集整理的2022⽂化旅游⼯作计划,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化旅游⼯作计划1
20xx年是实施⽂化旅游(体育)发展“xx”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我市⽂化旅游(体育)事业、产业新突破、新发展的关键⼀年,对于全⾯开创⽂化旅游(体育)事业、产业新局⾯,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作思路
20xx年,市⽂化旅游局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化建设,进⼀步繁荣艺术创作,完善公共⽂化、体育服务体系,强化⽂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加⼤⽂化遗产保护⼒度,深化⽂化改⾰,推动各项⼯作取得新突破。⼀是在发展⽬的上,必须坚持以⼈为本,满⾜⼈民⽇益增长的精神⽂化、休闲健⾝、娱乐需求,保障⼈民基本⽂化权益。⼆是在发展战略上,必须提升潜江⽂化软实⼒,提⾼全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促进⼈的全⾯发展。三是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抓公益性事业,⼀⼿抓经营性产业;⼀⼿努⼒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化、体育服务体系,⼀⼿壮⼤⽂化旅游产业、繁荣⽂化旅游市场,推动全⾯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在发展动⼒上,必须坚持改⾰创新,不断和发展⽣产⼒,充分发挥全市⼈民群众在⽂化建设中的主体作⽤,最⼤限度地焕发全市⼴⼤⽂化⼯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要举措
我们将深⼊贯彻落实、省《关于推动⽂化⼤发展⼤繁荣的若⼲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件精神,⽴⾜⼯作实际,结合⽂化旅游(体育)“xx”规划,切实做到业务建设、产业发展、创新、⼈才培养四位⼀体、齐头并进。
1、切实加强业务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本的要求,尊重⼈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民群众的基本⽂化权益。
⼀是推进⽂艺精品⽣产。⼒争推出1-2台新创作的优秀剧(节)⽬,并⼒争在省内、国内重要艺术活动、评⽐中获得⼤奖。
⼆是⼴泛开展群众⽂化活动。深⼊开展免费送⽂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红”⼴场⽂化活动以及节庆⽂化活动。在重要节⽇期间,开展⾮遗节⽬展演、腰⿎秧歌健康舞蹈表演、⼴场⽂艺演出等群众性⽂化活动,丰富市民⽂化⽣活。同时,扶持、引导、⿎励农民点歌台、农民乐队、农民剧团服务经济建设和精神⽂明建设,丰富农民⽂化⽣活。
三是依托⽂艺载体,繁荣⽂艺事业。以⽂化事业单位和社会⽂化团体为载体,繁荣现代⽓息与乡⼟风情相结合的戏剧、⼩说、诗歌、诗词楹联、⾳乐、舞蹈、书画、摄影、民间⽂艺等⽂学艺术,形成百花齐放的⽂艺发展格局。
2、切实加快⽂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普遍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绿⾊环保产业。
⼀是加⼤⽂化产业项⽬建设⼒度。抓好曹禺⽂化产业园项⽬建设,以曹禺⽂化产业园为依托,做⼤做强旅游业。加快龙湾遗址本体保护与旅游开发步伐,按计划实施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保护实施建设项⽬、龙湾遗址·章华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深⼊发掘智者⼤师⽂化内涵,启动智者⼤师及宗教⽂化场所建设,弘扬佛教⽂化,增加旅游景点。复原“两李”(李汉俊、李书城)故居。通过重⼤⽂化项⽬建设,推动⽂化旅游产业发展。
⼆是积极培育⽂化旅游市场体系。逐步放宽市场准⼊门槛。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持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化、旅游、体育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机制。适应消费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在书店、剧院等⽂化经营单位内⼤⼒发展连锁经营、电影院线、演艺联盟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融⼊“1+8”城市圈的图书报刊、影视产品、⾳像制品、电⼦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的营销⽹络。
三是⼤⼒扶持⽂化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三产业⽂件精神,争取在财政投⼊、税收优惠、市场准⼊、⼯商和价格管理、⼟地使⽤、资产管理、收⼊分配、⼈才培养等⽅⾯,对发展⽂化、旅游、体育产业予以倾斜。
3、切实推进⽂化创新。创新是⽂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发展的不竭动⼒。
⼀是要进⼀步思想,转变观念。要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化服务、重塑⽂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平稳有序地推进改⾰。
⼆是重点推进公益性⽂化事业单位机制创新。进⼀步建⽴和完善公益性⽂化单位免费服务机制、特⾊服务机制;推⼴剧团、书店改⾰的经验,按照“设置岗位、明确职责、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兑现”的步骤,在“四馆”推⾏竞争上岗,激发⽂化事业的活⼒。
4、切实加强⼈才培养教育。⼈才培养设是实现⽂化、旅游、体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作。建⽴健全岗位培训制度、技术性业务性专业⼈才的传袭⼈制度,全⾯提⾼⼯作者的业务素质。
三、⼯作重点
1、启动曹禺⽂化产业园机构设置及相关项⽬规划、论证、建设⼯作。启动曹禺⼤剧院、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和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建设论证,推动曹禺⽂化产业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完成市少⼉体校教学场所、体育场所及住宿楼拆迁、还建安置⼯作。
3、继续实施龙湾遗址保护与开发⼯作。⼒争在龙湾遗址保护站建成多媒体接待厅。启动龙湾遗址章华宫复原与推测设计规划论证。实施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保护实施建设项⽬、龙湾遗址·章华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
4、⼴泛开展群众⽂化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红”⼴场⽂化活动,每⽉组织⼀场以上⼤型⼴场⽂化活动;继续实施送⽂化下乡活动,每年完成送⽂化下乡100场。在重要节庆⽇开展⼤型⼴场⽂化活动,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先进⽂化。
5、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基础⽂化、体育设施。完成138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农家书屋覆盖所有乡村;抓好农民体育健⾝⼯程建设。
6、做好旅游线路推介⼯作,将我市纳⼊武汉——宜昌旅游线路;加⼤我市旅游资源宣传⼒度;指导完善旅游业带动的旅游社、宾馆、餐饮业服务配套⼯作。
7、做好旅游规划编制⼯作。根据“xx”规划要求对“潜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修编,编制完成《“引江济汉”暨兴隆⽔利枢纽⼯程旅游项⽬控制性详细规划》。
8、严格督促和指导⾼⽯碑镇窑岭村旅游名村创建⼯作。积极跟进龙湾镇、积⽟⼝镇旅游名镇申报⼯作,⼒争⾄少⼀个镇申报成功。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申报星级农家乐、宾馆星级申报的指导⼯作。 9、加⼤⾮物质⽂化遗产保护⼯作,⼒争菜花龙灯、潜江唢呐等⾮遗项⽬列⼊全省第三批⾮物质⽂化遗产名录。争取龙湾⽂化⽣态保护区获批。
10、深化⽂化改⾰。深⼊推进⽂化市场综合执法改⾰⼯作。完善各单位岗位设置⼯作。完成曹禺祖居博物馆、市民体育中⼼机构设置⼯作。加⼤⼈才招聘、引进⼒度,探索建⽴⼈才培养机制。 11、加强市场⽇常监管,开展“扫黄打⾮”专项⽃争,维护⽂化旅游体育市场秩序。
⽂化旅游⼯作计划2
20xx年以来,全市⽂化旅游⼯作紧紧围绕"三个亳州"建设,⽴⾜岗位责任⽬标,进⼀步深化机制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化惠民⼯程,壮⼤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业转型升级,全市⽂化旅游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20xx年全市旅游总收⼊将达到100亿元,同⽐增长12.6%.
⼀、岗位责任⽬标和重点⼯作完成情况
⼀是规划体系进⼀步健全。完成了主城区⽂化、旅游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并经市规委会研究通过;"⼗三五"⽂化改⾰发展规划和"⼗三五"旅游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作,现在正在进⼀步修改完善;完成了三县⼀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及xx区五马镇、⼗⼋⾥、⼗河镇⼤周村、⽜集镇圈椅村等8个镇村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作;起草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投资消费的实施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 ⼆是公共⽂化服务体系全⾯提升。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87个乡镇(街道)综合⽂化站全部上等级,完成了13个农民⽂化乐园建设任务,开展了古井镇乡镇综合⽂化服务中⼼试点建设⼯作。xx县完成了图书馆、⽂化馆和博物馆的改造⼯作,正建设美术馆。加速推进市⽂化馆建设,做好市博物馆新馆、亳州⼤剧院建设前期⼯作。华佗五禽戏推⼴普及项⽬通过国家公共⽂化服务体系⽰范项⽬专家评审。
三是⽂化惠民⼯程扎实推进。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农村⽂化专项补助2项⽂化民⽣⼯程,均于11⽉份提前完成任务。全市共开展⽂艺演出2570场,完成率200%;电影放映15096场,送戏进敬⽼院完成306场。做到⼀村和⼀个敬⽼院⼀年⾄少两场⽂艺演出,⼀村⼀⽉⾄少⼀场电影。
四是⼴电新闻出版⼯作扎实开展。进⼀步规范⼴电播出秩序,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严格把关内部资料出版物。开展"百花放映情系基层"公益电影系列⽂化惠民活动。全市⼴播"村村通"⼯程进展顺利,全市⼴播镇通率为100%、⾃然村村通率为99%。开展了世界读书⽇和全市读书⽉活动。
五是旅游品牌创建不断加快。扎实推进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星级农家乐创建⼯作。蒙城⽵海湾⽣态旅游度假村、康美中药城、曹操地下运兵道成功获批3a级旅游景区。蒙城博物馆、南京巷钱庄、谯望楼顺利通过4a级景区验收。利⾟天昱⼤酒店创4星级旅游饭店、君来饭店和蒙城玖隆国际⼤酒店创3星级旅游饭店已经获批;桃花岛⽣态休闲农庄、⽉亮湾农庄、润果⽣态园、翔⽻农家庄园等10家被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太阳岛休闲⼭庄、⽼乡好庄园、马场寨休闲农庄等5家被评定为三星级农家乐。xx区五马镇、xx县王⼈镇、xx县双涧镇被评为优秀旅游乡镇,xx区⼤周村、圈椅村等8个乡村被评为旅游⽰范村,推出了5条乡村旅游线路。康美国际中药城、印象江南⽣态园等6家单位被评为市级研学旅⾏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乡村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为8个旅游乡镇制作旅游标识标牌26块;改建新建旅游厕所50座。
六是产业发展规模有效壮⼤。截⾄⽬前,全市⼊库项⽬228个,其中在建项⽬47个,亳州古城旅游区改造、华佗国际中药城等11个项⽬进⼊省"861"项⽬库。万达全业态城市综合体、华仑⽂化⼴场、报业传媒⼤厦、淝畔绿洲怡养庄园等⼀批⽂化旅游项⽬进展顺利。着⼒打造曹操动兵道-花戏楼-⼤寺闸精品线路,花戏楼扩容提升项⽬、建安⽂学馆已经完⼯,道德中宫修缮扩容项⽬、⼋⾓台遗址保护项⽬等项⽬按序时进度要求快速推进。开展了第⼆批市级⽂化产业⽰范基地评选⼯作。启动亳州智慧的旅游三年⾏动计划,积极推进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等智慧景区建设,推进旅游饭店、旅游商品企业开展旅游电⼦商务,搭建公共微信、微博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智能化服务⽔平。
七是⽂化活动丰富多彩。利⽤元旦、春节等重点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迎新春唱⼤戏"、全市⼴场舞⼤赛、精品剧⽬展演、唢呐⼤赛、⾸届⾮遗技艺⼤展等系列群众⽂化活动。两节、"五⼀"、"七⼀"等期间全市共组织系列群众⽂化活动650多场次,观看⼈数达40余万⼈。组织开展"药都欢歌--⽂化惠民天天演"活动,全年采购⽂艺进⼴场演出100场,在魏武⼴场开展了不间断的送⽂艺活动。积极举办了李哲、程伟书画作品展、陈晓思剪纸作品展、"六⼀"少⼉⽂艺调演等。成⽴了xx市演出协会,开展了xx市群星奖评选活动。
⼋是旅游营销亮点纷呈。组织开展20xx年全市芍花养⽣旅游⽂化节和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推出⼀路花⾹和快乐采摘7条精品线路,先后举办了桃花节、樱花节、梨花节、芍花节、"杏"福采摘节等采摘活动;联合市电视台拍摄《亳州美好乡村之旅》系列节⽬,⽬前拍摄播出24集;在杭州等地成功举办旅游推介会;参与全省"1+n"旅游宣传,在央视与安徽卫视推出亳州城市形象宣传⼴告;利⽤电视、报纸、⽹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亳州旅游宣传;开展亳州⽂化旅游知识微信有奖问答活动。全年市内景点共接待来⾃江苏、⼭东、河南等百⼈以上⼤巴团近百个两万多⼈;在京九铁路沿线及重点客源地城市多次召开亳州旅游专题推介会及当地旅⾏社媒体座谈会。
九是⽂化遗产传承有序。开展了北关历史街区精品线路⽴⾯改造规划编制⼯作,规划包括⼈民北路、⽩布⼤街等⼗条历史街区和⼗⼀处重要节点的保护修缮设计,本⽉底规划单位完成规划初稿后,抓紧组织修改完善。持续推进花戏楼、曹⽒宗族墓群、地下运兵道等重点⽂物规划编制⼯作。⼗九⾥关帝庙、姜公馆等⼀系列省保⽂物的规划已获省⽂物局批准。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古地道抢险等重点⽂物⼯程扎实推进。认真做好第⼀次全国可移动⽂物普查和民俗实物征集⼯作。公布第⼆批市级⽂物保护单位30处,完成了对省、市⽂保单位保护标志牌制作⼯作。出版了《曹操家族墓群汉字砖》;第四批市级⾮物质⽂化遗产推荐名录已经市公布,第⼆批市级⾮物质⽂化遗产基地和第五批市级⾮物质⽂化遗产名录申报评选即将完成;完成了五禽戏宣传⽚和微电影《80岁的青春》拍摄⼯作,完成了亳州⽂物、⾮遗专题纪录⽚《亳州记忆》;开展了两批⾮遗培训班,有⼒提升了全市⾮遗从业⼈员素质。
⼗是市场监管规范有序。组织开展⽹吧、中⼩学教辅材料、印刷复制企业、"扫黄打⾮"等专项治理⾏动。严厉查处城区内占道搭台唱戏和农村⾮法⽂艺演出活动。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属地管理和⾏业监管责任,提⾼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全市共出动执法⼈员20381⼈次,检查经营单位8769多家次,停业整顿20家次,警告、罚款等处罚近200家,切实净化了⽂旅市场环境,规范了企业经营秩序,实现了⾏业安全有序发展。
⼆、重点⼯作谋划 20xx年是"⼗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抢抓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化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深化改⾰,勇于创新,紧紧围绕"三个亳州"建设,以强化市场宣传、拓展客源市场为抓⼿,以加快项⽬建设和开展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业扩量发展、产品转型升级为⽬标,全⼒促进亳州⽂化旅游业⼜好⼜快发展,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作:
1.确保完成全市旅游总收⼊108亿元,同⽐增长8%以上,⼒争达到110亿元,增长10%。
2.实施北关历史街区精品线路改造提升⼯程,推进⽩布⼤街等外⽴⾯改造;完成道德中宫、曹操⼋⾓台遗址公园、江宁会馆修缮项⽬,确保观⾳⼭汉墓遗址公园开⼯建设。
3.完善现代公共⽂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化馆项⽬建设,做好4个乡镇(街道、社区)综合⽂化服务中⼼和农民⽂化乐园建设。
4.⼴泛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送戏到敬⽼院,做到⼀村⼀年⾄少两场⽂艺演出、⼀村⼀⽉⼀场电影、⼀个敬⽼院⼀年⾄少两次⽂艺演出,在城市⼴场开展不间断的⽂艺活动。
5.实施乡村旅游提升⼯程,推动⼗河镇⼤周村、五马镇桃花园、⼗⼋⾥芍花基地等乡村旅游点上规模、景区化。全市完成旅游厕所30座、旅游标牌50块、旅游停车场5个。
6.全年全市完成10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4个乡村旅游⽰范村、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创建任务。推动市游客集散中⼼前期⼯作。
7.举办全市舞蹈、⾳乐、书法美术作品、精品剧⽬展演活动。开展xx市第⼆届群星奖评选活动。
8.开展全市芍花养⽣⽂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开展全市药膳⼤赛、旅游商品评选、导游员⼤赛等活动。
9.加快"三⽹融合"实施步伐,积极协调推进亳州⼴播电视台节⽬信号通过iptv、otttv和有线数字电视进⼀步扩⼤覆盖,全年新增⽤户10万户以上。继续做好⼴播村村通⼯程,确保市、县⼴播电台⾃办节⽬每天2⼩时以上。
10.做好国保单位地下运兵道保护规划和义门清真寺、⼀中⽩楼、城⾥清真寺4个省保单位的规划编制⼯作。谋划xx市民俗⾮遗博物馆项⽬。
11.对⽹吧、歌舞游艺、⾳像出版、旅⾏社等⽂化旅游经营单位每⽉⾄少开展⼀次检查,两个⽉开展⼀次专项⾏动。
⽂化旅游⼯作计划3
为做好20xx年⽂化、体育、旅游⽬标考核⼯作,促进我县⽂化、体育和旅游事业深度融合、繁荣发展,提⾼全县公共⽂化、体育和旅游事业的服务效能,切实保障⼈民群众基本权益,结合⼯作实际,现将我局2020年度⽂化体育旅游⼯作总结如下:
⼀、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成⽴了由xx任组长,副xx等局班⼦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员为成员的旅游⼯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常事务⼯作。
⼆、公共⽂体旅惠民服务
1、有计划配备全民健⾝器材和⽂化设施设备,配合做好公共⽂体旅活动场地规范化建设推进⼯作,积极为群众、职⼯开展⽂体旅活动创造条件
2、安排相关⼈员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健⾝场地设施及器材进⾏安全检查,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3、积极开展各类⽂体旅相关会节、活动,全年举办部门特⾊的⽂体旅活动
4、认真做好各类⽂体旅活动的宣传、发动⼯作,⽀持和做好xx⽂体旅品牌建设、规划、项⽬开发、市场综合执法和秩序整顿等相关⼯作,⽀持全国省级公共⽂化⽰范县、xx省民间⽂化艺术之乡申报等相关⼯作
5、加强特⾊团队建设,拥有相对稳定并经常开展活动的⽂体旅志愿团队和协会组织6。做好节庆活动、节假⽇⽂体旅相关安全⼯作,依法开展为⽂体旅安全综合检查,做好辖区内⽂体旅安全⼯作,⽆涉⽂体旅投诉和安全事故
三、新闻宣传确定固定⽂体旅宣传员,组建⽂体旅志愿宣传服务队伍,加强对⽂体旅志愿宣传服务队伍的关⼼和⽀持,积极动员职⼯为《xx新闻》投稿。
四、氛围营造因地制宜设置⽂体旅宣传栏,营造本地本单位有展现⽂体旅氛围的宣传栏,营造健康⽂明⽂化、体育和旅游氛围,促进⽂体旅事业深度融合、繁荣发展,⽀持⽂体旅企业开展⼯作,为⽂体旅企业提供服务,营造⽂体旅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下⼀步的⼯作计划我局将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全⾯贯彻落实xx县委、县提出的“全域旅游”、“旅游富县”的战略⽬标,强化项⽬推进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壮⼤电商物流产业,加强住宿餐饮企业管理,⼤⼒提升旅游发展环境,配合旅游局等部门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市场服务管理体系的全⾯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