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矿一小 黄 燕
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能解答有关数学题目作为达成目标的依据,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心理变化和经历,以致于形成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接受的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更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重于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以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为例对学和教谈一些粗浅的建议,供参考。
1.在观察中积累
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认图形”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这以前,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体、圆柱。不管是“体”还是“形”,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我们的教学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也必须逐步学会观察。在低年级,教师指导下的观察主要是让学生积累感性的认识,这种积累应充分些,而且不要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教材中安排了学生搭积木的活动,积木是学生常见的也是喜爱的玩具。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积木,吸引学生注意各种积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面,引导学生观察同一类积木的面:虽然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形状是同一类的。引导学生把积木的面画下来观察。找一找积木中还有哪些积木的面与画下来的图形类似。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它们的面是怎样的,能否找到与所画的图形类似的或同一类的物体的面等等。这些观察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去比较,这是一种积累,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当学生明白这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时,他对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尽管他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它们的特征,表象却很清晰。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观察活动,学生的心理积累不够,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模糊的。
2.在操作中体验
仅有“看”没有“做”是不够的。动手做,手脑并用,而且在做中体验,做中思考,这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认图形”单元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画一画、围一围、搭一搭、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等,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各种图形的特征,加强对它们的认识,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中的操作活动。
教材在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的面。教师引导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观察并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画出了一个个平面图形。这里的画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体验体与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点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形后的进一步操作,不是用实物来画图形,而是根据图形的特征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这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出或画出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教材中的另一个提问也很有意思,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加深学生对圆形特征的体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生活中见得到但不常见的图形。学生的操作活动从折纸、拼图开始。折有多种折法,拼也能拼出不同的图形。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时,并不需要给以明确的指向,折和拼的结果会自然呈现。折拼得到的图形,有的是已经认识的,有的图形是不认识的。因为是图形的变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能得到一种体验。新的图形有新的特征,而且与原来的图形有一种联系。折、拼以后的围和画的操作进一步加深这种体验。
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而且老师和学生不仅要关注由操作而获得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这是数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价值的获得。
3.在探究中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自主探究性学习最直接的价值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发展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
“认图形”单元教学内容中,较多地安排了学生对图形的剪拼搭,实质是简单的图形的变换,以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及图形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些内容的教学组织,要求教师能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本上出示了一种拼法,并提问“还有不同的拼法吗?”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可能会不断尝试错误,也可能会受到启发观察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想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最终获得成功。再如:练习中,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两个三角形或三个三角形或四个三角形,该怎样剪?还有把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这些活动都是进一步认识所学图形,同时又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好材料。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探索或给以适当指导。如果缺略了学生的探索,教师直截了当地讲给学生听或做给学生看,可以说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资源的浪费。图形变换是一种载体,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而且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有益的。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有诸多策略。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察、操作和探究更为重要的。这些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思维和应用,体会和了解教学意义,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