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我暗暗地在那里nì(________)笑,却一声儿不响。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________)落。
(4)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在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山岛竦峙。(《观沧海》)
(2)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3)《次北固山下》中,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
三、选择题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 《藤野先生》
C.《范爱农》 《社戏》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格言或诗句。)
(2)关于“友情”,我们有话要说,请仿照示例,再仿写一句。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与讲论文义(________)
(2)俄而雪(________)
(3)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风起(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选文所记叙的谢太傅一家人聚会时的气氛是怎样的?
(4)你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两种描写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因为“我”的命运和“花”的命运紧密相连。
(2)第①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就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3)文中画线处“好好儿活”有什么含义?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好好儿活”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③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④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甲】
⑤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⑥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⑦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⑧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乙】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⑨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⑩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⑪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⑫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⑬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⑭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⑮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⑯人长大后都是要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中的原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
A.【甲】处 【乙】处
(3)“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并简要地写出来。
(4)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语句。
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5)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作文
写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急切盼望着的事情吧。
请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与试题解析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
【答案】
(1)贮蓄
(2)匿笑
(3)zhuó
(4)guǎng
【考点】
注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易错写成“储蓄”;匿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匿”不
能写成“溺”;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着”是多音字,这里读“zhuó”;粗犷: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犷”读
"guǎng”,不能读成“kuàng"。
二、句子默写
【答案】
(1)东临碣石,水何澹澹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古诗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歌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与题意相符的诗句;三是作答时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碣石、澹澹、芦管、阔、县、窠巢、嫩叶”易写错。
三、选择题
【答案】
C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不是比喻。比喻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不能说“往事”仿佛”昨天”。故选C.
【答案】
D
【考点】
《朝花夕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社戏》体裁为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故选D.
四、综合性学习
【答案】
(1)示例: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酒肉朋友,你以为呢?
(2)示例一:友情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示例二:友情是一束明媚的阳光,温暖我们孤独的灵魂。
【考点】
委婉劝告
句式仿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此题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小明,针对小明经常乱花钱请一些狐朋狗友的行为组织语言进行劝说。作答时,首先注意要有称呼语,然后分析其错误之处,接着指明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最后提出对他的希望,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还要注意运用关于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2)仿写句子要注意所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对象、内容方面相关,且句式结构相仿,若运用了修辞手法还需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作答此题,需认真观察例句的格式,围绕“友情”,以“友情是……,……我们……”的格式进行仿写即可。
五、课内阅读
【答案】
(1)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儿侄女骤:急。差:大体。因:趁,乘。
(2)(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她)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气氛轻松,其乐融融。
(4)示例:前者更好。因为用柳絮喻纷纷扬扬的白雪可以写出雪的形态,又写出了雪大,即“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
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轻盈特点。而用“撒盐”作比难以表现出轻盈飘舞的形态。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1)儿女:古今异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是“急”的意思。
(3)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是“大体”的意思。
(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白雪纷纷,即“纷纷白雪”,纷纷扬扬的白雪;何所似,宾语前置,即“似何”,像什么。
(2)判断句式。公大兄无奕女,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写寒雪日,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
,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子侄们对太傅问题的畅所欲言,及“公大笑乐”,都
表现了当时的气氛轻松,其乐融融。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先表态:前者更好。谢道韫的这句诗,用柳絮喻纷纷扬扬的白雪可以写出雪的形态,又写出了雪大,即“雪骤”之景。其佳处不仅
在于精妙的比喻,还在于透露出女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拂的和煦春色,正表
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而用“撒盐”作比难以表现出雪花轻盈飘舞的形态,难以传达出情感。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D
A
(3)画线处写“好好儿活”是“我”终于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儿活”对史铁生而言,不仅是走出了残疾的生理、心理困境,更是凭借顽强的意志走上了写作这条人生上、精神上的出路。启示我们要战胜困境、战胜自我,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回报生活给予我们的厚爱。
【考点】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散文阅读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选项分析有误,文章并没有表现“因为‘我’的命运和‘花’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一点。
(2)母亲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都是源于对儿子的爱。母亲体谅理解儿子,想让儿子把心中的苦全部毫无顾忌地发泄出来,所以母亲选择了“悄悄地躲出去”,但又出于对儿子的担忧,所以“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故选A。
(3)回答文本中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前后文,联系语境内容分析。联系生活谈启示,就要从词句里所包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分析,结合生活现状作答。文中画线处的“好好儿活”,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的共同认识。我们去看了母亲多次想让“我”看的菊花,意味着“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说明“我”开始走出自己的困境,迎接新的生活。这样一个失去双腿,心灵脆弱的“我”,在失去母亲后,重新意识到要如何战胜困难,并凭借顽强的意志走上了写作这条人生上、精神上的出路。“好好儿活”启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战胜困境、战胜自我,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回报生活给予我们的厚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叛逆倾向”,最后回到温暖的家的经历。
B
(3)①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②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③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4)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人长大后都是要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考点】
散文阅读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本题先要理清人物和事件,再进行综合概括。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提出分伙的要求,母亲“认为我有叛逆倾向”,“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分伙期间,“我”最初“感觉好极了”,但“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后来,“我”被传染了感冒,身无分文,“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却被母亲拒绝。周末放假回家,“我”发现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原来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我”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根据以上分析可概括为:“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叛逆倾向”,最后回到温暖的家的经历。意对即可。
(2)由“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体现“我”内心悲伤凄凉的地方。【甲】处是“我”刚开始与家人分伙之时,那时“我感觉好极了”;【乙】处的“我”患了感冒,还饿着肚子,看着饭桌上热气腾腾的排骨汤,不免心境凄凉,落下泪来。
故选B。
(3)从第①段的“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可知,“我”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从第②段的“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可知,“我”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从第③段的“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可知,“我”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4)画线句中的“悄悄地递给”是动作描写,“说……”是语言描写。母亲面对“断了炊”“双膝发软”“饥肠辘辘”的“我”,“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并叮嘱“别饿坏了”,可见母亲对“我”的关心;而面对“我”的犹豫,母亲“没有强拉”,只是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巧妙地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可见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尊重。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5)解答时可以抓住文章中能够体现主旨的句子进行分析。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多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本题根据文末的“人长大后都是要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即可得出答案。
七、作文
【答案】
范文:
盼望
盼望着,盼望着,从小到大,我一直盼望我们全家人能够在除夕夜和和美美、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可是直到现在
,我的愿望还没能够实现。
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妈妈妇产科,爸爸内科,都要上夜班。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如果爸爸妈妈碰巧一起上夜班的话,我
就要早早锁好门,带着妹妹乖乖上床睡觉,让爸爸妈妈放心上班。平常的日子还不怎么的,可一到过年过节,我心里就不舒服
,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吃团圆饭,热热闹闹过节。可我们家,不是爸爸年三十上夜班,就是妈妈初一要接
生,一家人总凑不齐,年夜饭常提前到四五点钟,匆匆忙忙吃几口了事,真没劲。我也知道父母的工作就是这样,可是看到别
人家过节的热闹,心里就好羡慕,于是总是盼望我们家能够吃一顿团圆饭。
又一年,爸爸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们,这个春节他们谁都不用上夜班了。我和妹妹都兴奋极了,又蹦又跳,还特地买了两串
大鞭炮。一串吃年夜饭时放,一串零点时放。除夕父母准备年夜饭,我们在一旁帮忙,大家说呀笑呀,快活极了。傍晚六点
,丰盛的晚宴开始了,我端起酒杯刚说了一句:“为我们的团圆饭干怀!”电话铃响了,是找妈妈的。妈妈接完电话,收起笑容急
匆匆地说了一句:“有个产妇大出血,需要马上动手术!”说完披上外套就走了。我望了望满桌的美味,闻着酒杯里红色的香槟
,委屈得快要流出眼泪了。爸爸爱抚地拍拍我的头:“别难过,过节,应该高高兴兴呀!”“高兴,有什么好高兴!你们都去做白
求恩算了!过节,节不像节!”爸爸皱起眉头好一会儿没出声,然后温和地说:“我和你妈妈都不是白求恩,但作为一个医生需要
高度的责任心,要对病人自责,白求恩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我和你妈妈从大学起就一直敬仰和学习!”我听了没作声,这顿年
夜饭就在缺了一位主角的情况下匆匆结束了。那夜新年的钟声响过了,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休息前还补给我和妹妹一
人一份“压岁钱”。
以后的几年,我的盼望依旧没能实现,本来今年除夕爸爸不用值夜班的,可他主动顶了一位探亲回老家的医生的班。这一
次我虽然有点失望,可还是高高兴兴地准备好过节的一切,因为我长大了,能够理解爸爸妈妈了。于是,全家人愉快地吃了一
顿团圆的“年午饭”。
虽然,我的盼望一直落空,可我还不断地盼望着,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全家会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上一顿年夜饭,过上
一个团圆佳节。
【考点】
话题作文
散文阅读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是一篇续写作文,注意审题时,主语是“我”想做的事,盼望的事。这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行文:第一类:成长感悟类。例
如:盼望着下次钢琴比赛来临,这次我一定会全力迎接。内容插叙去年的钢琴比赛,因自己骄傲,失败告终。通过上次失败
,我明白了专注和坚持的重要。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非常盼望着本次钢琴比赛的开始,见证我的努力过程。第二类:感恩感动
类。如:盼望着,盼望着,春节来临,今年我要和奶奶、爷爷认认真真过个好年,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心灵得到慰藉。内容
上插叙上次奶奶生病场景,当时紧紧抓住我的手场景……立意: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个瞬间,让老人安心,多陪陪他们,让他们
多一些快乐。第三类:励志素养类。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临,我相信那被小区工人砍伤的爬山虎一定会长满新绿,他
们的坚强的精神会一代代延续。第四类:审美感悟类。例如:盼望着,盼望着,回到老家,又可以听听那地道的地方戏,那少
有的,且越来越孤单的地方曲意。立意在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